極樂世界10大優點

對出家的法師,還要恭迎法師、見到法師要心生歡喜、恭請上坐、以上好之飲食供養、不可違背法師之教導、不可改變對法師的信仰和敬愛。 可是,現在是末法時代,佛經說「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由於我們很難遇到善知識,所以必須「依法不依人」,最好依照淨土經典去修,可保絕對無誤。 因此,念佛時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要把充斥心中的貪、瞋、癡、慢、疑統統放下,以使心境清淨平靜,保持於一,不生二念。 今人做不到「不間斷」的理由很多,諸如工作忙、學習忙、應酬忙、娛樂忙等等,不一而足。 其實,念佛是一切法門中最最方便的了,無論行、住、坐、臥、路上、車上、船上、做事、娛樂,乃至大、小便時,只要有心,都可以念佛。

極樂世界

往生的人,都能夠在一想念間同時到達十方無量世界,想到那裡,立刻就到那裡。 有了這種神足通,想遨遊太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天眼通是一種超感官的、不論粗細遠近都能看見的能力。 阿羅漢最多只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事;往生的人卻跟佛菩薩一樣,能見無量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之一切事,無所不知,無所不見。 往生的人,無不獲得彌陀本願功德威神的加持而證得種種的神通。

極樂世界: 佛教徒都願往生極樂世界嗎?

這也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所說的「淨念相繼」。 7、十口氣念。 極忙之人,無時間念佛,可於每天早上或晚上,作十口氣念,即念佛不拘聲數,但以盡一口氣為度,如是十次,名十口氣。 即坐禪時,澄諸念慮,寂然不動,然後以清淨心,默念佛號,不緩不急,綿綿密密,或每一呼默念一字,久則純熟,三昧忽爾現前。 就是要深信自己本具佛性,本來就有與佛一樣的智慧與能力,只因妄想分別執著而迷失了,只要去掉妄想分別執著,立刻就能恢復原有的德能,與佛平起平坐,把臂共遊。

他想一想,趕快就把正在廚房裡面忙的同修叫過來,師兄說:「老婆啊!老婆啊!你快來看,這一次真要讓你相信,佛菩薩是真實存在的!」他的同修也覺得很神奇。 後來師兄還自己做實驗,拿了花生米再丟,可是無論怎麼丟,都不可能從供桌上自己跑這麼遠。 那各位覺得花生米掉下來,這是代表什麼呢? 代表他的母親往生的地方,是好還是不好呢? 後來他來小參,親教師的想法:花生就是「蓮花化生」的意思,代表他的母親乘著蓮花往生西方了,也因此全家大小沒有人夢到老奶奶,這應該代表是好事。 實在講,從物質方面來觀察,也能看得出來,不過你們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來。

以科學家的講法,它跟我們是不同維次的空間。 大義門即是大乘義門。 極樂世界 如人進入城市,得門則入。

]我會燒大鍋菜,燒得比你們還要好! 學佛法,一切都要知道,[法門無量誓願學]嘛! 極樂世界 樣樣都要會;學[佛]嘛! 佛陀是最完美的人。 他們是從事超勝一切世間塵勞俗務的偉大菩薩事業—-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 他們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每天聞佛說法、打坐、經行、拜佛、供養諸佛菩薩,並分身十方世界教化眾生。

極樂世界: 美國

由此可見,水火風三災,乃眾生共業之所召感,心生則境生,心有種種不同,故境亦種種不同,然境的性質,必似其心,這也正是佛教所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 若妄心不起,則根身不生,世界亦不現矣。 我們看《淨土聖賢錄》和《往生傳》,發現其中有許多自認為根機下劣者,他們對佛的「聖言量」深信不疑,可以說傻傻的聽,傻傻的學,傻傻的跟,結果傻傻的成。 成功於此生中,了生死、離輪迴、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都得到佛所說的「真實之利」。

71歲的王長怡是免疫學家,她在1983年創辦美國UBI(United Biomedical Inc. 極樂世界 青年新銳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的「極樂世界」,是他繼一鳴驚人處女作「第九禁區」後,再次以科幻題材包裝嚴肅社會議題的動作鉅片。 2009年上映的「第九禁區」以3千萬美金的製作預算,締造全球超過2億美金的高票房。 隔年奧斯卡還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4項大獎,商業和影評皆大獲成功!

極樂世界

又前者是「因」,後者是「緣」。 當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都具足了,那麼往生一事,肯定就沒有問題、沒有障礙了。 念佛貴在「一心不亂」,不在於多念快念也。 而「一心不亂」,有「事一心」和「理一心」兩種。 事者相也,即著相而修;理者性也,即稱性不著相而修。

本自離過絕非。 不消作意離絕。 即現前一句所念之佛。

第一聲塵:國土中的樹、網、鳥,都為我們演說十分微妙的佛法,眾生聽到了,自自然然就會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 1)澄清:極樂世界的水非常清澈,清澈到什麼程度? 極樂世界 從水面上就能看清楚水底中一切寶物。

仍在前來種種三昧之外。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應稱無量壽佛名字是也。

它被稱為“越量”或“不可估計”,因為它就像上樂金剛或金剛亥母等本尊的壇城一樣,實在是超越度量的。 它沒有固定的大小尺寸,永遠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所有在它裡面的眾生,但也永遠不會使在裡邊的人覺得它太大。 除此之外,一旦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會再轉生娑婆世界,人道、天道等等。 一旦生於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能穩當地成佛,你可以在那裡成佛或在你選擇的世界成佛。 一旦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若是為了利益眾生你也可以藉願力轉生於其他非淨土,但絕不會是不由自主的轉生。 你將不再有那種轉生的一般的業因,因為你已經淨除了那些會轉生娑婆的煩惱。

經佛陀授意,菩薩帶著他繼續遊歷天國各處。 他看到天國所有的大門都是用珍寶構成,放著光芒。 天國也有字,但他完全不認得。 比如「大雄寶殿」四字,在天國的展現完全不同於人世,與人間的寫法也不同。 他在天國聽到的經文,雖和世間是同一個經書,但是語言發音不同,含義也不一樣。

他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人人所嚮往的國土,那裡沒有經濟的壓力,沒有交通的困擾,沒有政治的糾葛,只有互助、和諧、歡喜,所以才會稱「極樂世界」、「極樂淨土」。 然而要到極樂淨土、修持淨土法門的人,必須要發大菩提心,才能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 那麼,十萬億的佛土有多遠? 這不是我們用飛機、用任何測量儀器可以去度量的,即使是電、光的速度,恐怕也不容易到達。 距離那麼遙遠,我們要如何能往生呢? 人間尚且都不計較,佛菩薩的境界就更高了,所以「佛佛道同,光光無礙」,這盞燈光、那盞燈光都可以同時存在;這一盞燈光亮起來,也不會不許他人的燈光亮起,你亮你的、我亮我的,各亮各的。

答:我們這一個娑婆世界,大家早上起來要去上班、上學,那麼極樂世界的人民,一日生活都做些什麼? 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早上起來就拿著香花,飛行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回來了,就是「飯食經行」,還有很多休閒運動。 答:西方極樂世界的水、鳥都是化現,為了宣說法音。 流水,它會念佛,會讓人感受到音樂和鳴,讓人聽了生起信心,要你和它一同念佛、念法、念僧。 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也有的是還沒有完成,如「下品往生」、「中品往生」,還要再繼續念,念到「上品上生」是最高境界。

極樂世界

這樣的精挑細選,去蕪存菁,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設計,總共經歷了五劫長的時間,才完成構思其心目中的集十方佛國之美好於一身的絕妙淨土。 總之,沒有身歷其境,如何能說出其真相呢? 這就是科學家難以突破的困境。 這也就是佛教合乎科學又超乎科學的地方。

那麼【阿彌陀】是什麼意思呢? 極樂世界 【阿彌陀】是梵語,翻譯為無量,以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無量光、無量壽,概括一切的無量。 阿彌陀佛利益眾生無量、攝受眾生無量,其國土的莊嚴也無量,所以叫做【阿彌陀佛】。 妙蓮老和尚說:阿彌陀佛未成佛以前,是一位什麼人呢?

極樂世界

所以佛說,應當要發願往生西方。 阿彌陀佛在因地時,見到有些國土的眾生,從母胎出生,整個身體,無非是骨肉筋血,在胞衣中長成,又在母腹中與糞尿共處,種種不淨。 所以法藏菩薩發願,要使他成佛的國土,所有人天大眾及三乘聖賢,完全由如來的清淨正覺蓮華中出生,沒有善惡好醜智愚貴賤的差別,更不會有稱譽或毀辱的事,菩提眷屬清淨平等。 阿彌陀佛在因地時,見到有些國土,雖有世間善人,但此善人的名稱,傳布不遠,僅及一鄉一城一國;或名聲妙遠,但不能令眾生悟入諸法實相,超出三界輪回。

時人川西的劉淨密老居士(後來在西康出家,法名慧定),他也常以所念之阿彌陀佛法水,為人消除病苦,異常靈驗。 看了上面社會各階層人士都「正好念佛」的提示,您就會明白,世上無一人不可念佛,而念佛法門也適合一切的人了。 一般來說,凡夫成佛,都要經過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即佛位)。 論時間,要三大阿僧祇劫(若以萬萬為億,萬億為一兆計之,一阿僧祇劫等於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大劫,一大劫又等於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

修禪要無心無境,所以在禪定中,不管見何境界,皆是魔事。 修淨要有心有境,所以在念佛中,若見境界,凡所見與所念相符者,皆是正,所見與所念不符者,皆是邪。 但還要知道:縱使所現之境,確為佛境,然若執之過甚,則亦成魔。 楞嚴經說:「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遠公一生,三見聖相,而亦不理不說,此正所以教後人:勿因貪戀、欣喜、分別、執著,而失念著魔也。 所以與所念相符,尚且如此穩定凝重,何況不符。

  • 他憂慮煩惱多得很,那就是他衰老的因素。
  • 相貌好的有優越感,傲慢是煩惱,相貌差的有自卑感,也是煩惱。
  • 中國古人建房子,稍微富有人家建一棟房子,打算要住多少年?
  • 記住:佛號由口而出時,必須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才符合「出乎口」的標準。

有人曾經說過,這一句佛號是斬群邪之寶劍、破地獄之猛將、照黑暗之明燈、渡苦海之慈航、出輪迴之徑路、脫生死之良方、成佛仙之秘訣、換骨髓之神丹。 非常貼切的把彌陀聖號之無窮妙用都一一的點將了出來了。 極樂世界 看了上面九品往生的盛況之後,你就曉得往生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