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04戰鬥機介紹

如果硬要在全世界找個接近的來類比,大概就是低配版的F-20。 同年還組建成第5航空團(駐新田原基地)的第202和204中隊,1965年組建成第6航空團(駐小松基地)的第205中隊和第7航空團(駐百裏基地)的第206中隊,1966年3月31日組建成第7航空團的第207中隊。 1984年12月,一项针对F-104S武器系统项目正式展开,並名為F-104S-ASA,目的是延长F-104S的服役寿命。 主要換上飛雅特R-21G/M1火控雷达,搜索距离增加到至35公里,並換裝了新型的射控電腦、飛控電腦、電戰设备及操纵面伺服机构。

f104戰鬥機

1965年07月20日F-104G 4328 飛行員李佳志殉職,其父為當時空軍作戰司令部副司令的李向陽將軍當天處理完畢後隔日老先生召見當面下令次子李佳木(當時在臺東部訓隊飛F-86F)停飛。 也因為無法具備太過完善的視距外攻擊能力,"狗戰"仍是F-104大多數時間採用的戰鬥方式,但不同於米格二十一擅長的纏鬥方式,F-104講究的是與中古世紀重鎧騎兵相同的一擊脫離戰法。 一九九八年(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三十日,F-104G開始飛往清泉崗基地,五月初,另一架編號四三七八的F-104G單座型戰機也轉往清泉崗基地。

f104戰鬥機: 台灣VTuber推廣交流會

當天洛克希德公司頒發紀念銀盤給F-104飛行時數世界紀錄保持人空軍退役中將孫國安(3115小時,無失事紀錄),遺憾的是並未安排F-104戰機做最後的除役紀念飛行,僅由RF-5E、F-CK-1、幻象2000-5型及F-16四機編隊飛越典禮上空向F-104戰機致敬。 中華民國空軍雖然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除役F-104機隊及引擎零附件,卻未導入除役機「動態保存」機隊的軍史傳承觀念(美國及挪威均擁有除役F-104動態保存機隊),殊為可惜。 其墜機率為:美國未公開,中華民國46%,加拿大45%,比利時37%,義大利37%,西德32%,荷蘭31%,日本15%(除早期試製品,1965年後經三菱重工重新設計後量產,大部分零件與其它國機型不能通用)。 美國於1960年開始以阿里山計劃的名義向中華民國軍援F-104,1970年後美國轉為軍售北約盟國及日本名義上除役的F-104。 中華民國空軍自1960年開始由美國軍援及軍售合計302架各型F-104,總共服役長達38年,飛行時間38萬小時,直到1998年除役時,總計114架失事,66名飛行員喪生。 美國飛行員在經歷韓戰後,普遍認為新戰機應重點突出輕巧、高爬升率及高速性能。

f104戰鬥機

1993年至1996年,空軍實施「天安特檢」計劃,執行F-104機隊四階段汰除,第一階段檢整75架現役,第二階段降為44架現役,第三階段降為32架現役,第四階段降為16架現役。 F104戰鬥機為六十年代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產品,設計上最大的特色為短小的機翼,可提高操縱性能,使飛機在高攻角時也不易失速。 引擎推力約16,000磅,單具發動機引擎,其性能優越、加速快、能爭取到高空攔截制空優勢,主要任務為攔截與地面的攻擊。 1967年元月13日臺海「一一三空戰」空戰中,我空軍更駕駛F104,在金門上空擊落兩架中共米格十九,創下世界空戰史中擊落米格機的紀錄。 上午9時20分,葛光越少將步下F-104戰機,向當時的空軍總司令黃顯榮總司令報告:「F-104任務完畢」,並親手將F-104戰機模型交予黃顯榮總司令。 自此F-104在台海的歷史寫下句點,TF-104G(編號4186)於當年7月16日,則被送往金門縣的蔣經國先生紀念館展示陳放,台海攔截任務自此以後,由法製幻象2000戰機接替。

F-104G的使用大戶:西德共使用了九百一十六架的F-104G,其中多用來負擔戰轟任務、攔截任務,西德空軍的F-104G還得進行低空高速的飛行訓練,一矣開戰戰況不利,便以低空高速突穿華約防線,投下戰術核武。 儘管阻擋在眼前的是同國有力的競爭對手,洛克希德的F-104仍然以自身優秀的性能說服了西德空軍,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六日,西德空軍正式宣布他們的下一代戰機為洛克希德公司的F-104,為了象徵超級星式的第一個客戶,超級星式正式編號為F-104G,G代表德國。 F-104C的對地攻擊能力之所以不甚讓人滿意的原因與凱力. 強生設計F-104之初將之定位的便是對空的純空優輕戰機,載彈量不高間接導致對地攻擊能量不佳,加之本身設計不適合執行密接支援任務,在這種情況下也就難以讓當時講求多功能的美國空軍戰術司令部發自內心的認為他是一款優秀的戰機。 F-104D最終生產了二十一架,全數配發四七九聯隊服役,退役後共同轉交波多黎各空中國民兵的兩個中隊,並衍生出西德空軍使用的F-104F。 該系統是火控系統的核心部件,不僅擔負火控計算任務,還是主要的攻擊顯示部件。

f104戰鬥機: 中華民國空軍與F-100

武器外掛架改為可以裝載“阿斯派德”1A f104戰鬥機 导弹,並加装M61A1機炮。

黃顯榮隨後也率同曾經駕駛104,以及維修過104的空軍退休代表,對功勳彪炳的星式戰機坐最後巡禮。 1967年1月13日12時56分,中國福建沿海預警雷達發現一架國民黨空軍RF-104G在福建漳州東南145千米、高度200米入侵,同時有1批4架F-104G戰鬥機自深滬灣入陸,到晉江地區上空,掩護RF-104G並企圖伺機伏擊解放軍空軍攔截戰機。 XF-104是洛克希德公司根據1953年3月11日簽定的合同研製的原型機,共有2架。 由於原來計劃採用的J79發動機的研製進度趕不上飛機試飛的需要,所以XF-104裝備的是XJ65-W-6發動機,軍用推力為3540千克,加力推力為4630千克。 第1架(首飛時發動機還沒有加力裝置)和第2架原型機分別於1954年2月28日和10月5日首飛。 裝備1門固定式的20毫米M61“火神”6管炮,有2個外掛架。

f104戰鬥機: 服役事件

XF-104在1953年4月底即完成全尺寸工程模型提供美軍進行審查,1953年夏季開始製造。 由於進度順利,反而是原定搭配的J79發動機無法跟上飛機研製進度,因此原型機只能使用J65渦輪噴射發動機暫代。 根據南韓媒體《news1》報導,韓國空軍KA-1戰鬥機26日從基地起飛時,因為發動機故障,墜落在江原道横城郡横城邑墨溪里的農田中,2名飛官自行逃生,已被送往附近醫院,2人意識清楚,沒有重傷。 二倍音速,但一位資深飛行員說,飛機老了,他們頂多飛過二倍音速「而已」。 在戰機操作電子化以前,「F104是傳統式單座戰機性能的極致,」四二七聯隊王止戈上校說。

但起飛後起落架出故障,無法收起,該機低速飛行了20分鍾後返航。 次日XF-104再次升空,起落架依然收不起來,經仔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液壓作動系統失壓。 f104戰鬥機 此後3周內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地區天氣惡劣,XF-104被迫停止試飛。 比如,1966年XB-70“女武神”2號機試飛中,與一架伴飛的F-104相撞,兩機墜毀,徹底粉碎了XB-70的再生希望。

回到訓練問題上,西德空軍在接收F-104G前先接收了數架雙座型的F-104D,經過完善的轉換訓練,因此要說是否橫跨世代過大,還難下定論。 我國空軍曾經擁有一架F-104C,但僅有照片做為證據,卻無官方文獻資料可佐證,機體也早消失無蹤,實乃可惜。 柏林危機解除後,三支駐防西德的中隊回到各自的崗位上,而派遣一中隊駐防西德的任務在一九六三年協定廢除後終止。

f104戰鬥機: 中華民國空軍第一位女性戰鬥機飛行員-陳君宜教官 ( – YouTube

西德空軍的F-104G也曾進行數種實驗,例如試圖以F-104G為基礎,改造出一架VTOL,或是使用助推火箭,讓F-104G能夠零距離起飛,但最後都只停留在紙上、或僅止於實驗。 哈特曼上校的建言也促成了一派觀點,西德空軍前期乃是因經驗不足與使用F-104G執行高風險的低空高速炸射任務造成失事率居高不下(註)。 當時共有五個國家九款戰機參與了西德空軍的新戰機標案,到了最後剩下格魯曼公司的F11F-1F與洛克希德公司的F-104。 西德空軍提出的需求中明確的提到,戰機必須要有優秀的緊急起飛能力、低空高速突穿的能力,也就是一款多功能戰機。 在越南戰場上的F-104C大多因飛行事故與對空砲火折損,僅有一架由Philip. Simith(菲利浦.W.史密斯)少校駕駛的F-104C因誤入中國空域遭到戰機擊落(註),當日搜索該機的兩架F-104C甚至擦撞失事。

  • 1957年7月11日該機為一架F-104A伴隨護航,卻遇到尾翼顫振問題而墜毀。
  • 美國人應對氣動外形導致的一系列問題,通常有一個標準答案,那就是強大的動力。
  • 憑藉著ASG-14T1射控雷達的有限能力,偵測到坎培拉式轟炸機的F-104以掠襲方式自高空高速突襲,在坎培拉式轟炸機反應過來前以響尾蛇飛彈或機砲將之擊落。
  • 起飛後爬升至三萬五千呎以上高度,F-104便會改為平飛,在兩馬赫高速時拉高機頭,以四十五度角繼續爬升,六萬五千呎後空氣稀薄,僅能以軍用推力飛行,八萬呎後機頭逐漸改平、速度最後降至一百浬以下,再以俯衝之姿下降至四萬呎。
  • 除役典禮的尾聲,靜靜停在廣場上的F-104戰機身後,正好有四架IDF戰機結束戰術操演,滑回停機坪,留下了這一幅台灣空防戰力靜靜換手的歷史畫面。
  • 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資料声称,指出解放军空軍24師4架MiG-19遭遇4架F-104G,原飛行員胡壽根表示擊落楊敬宗駕駛的F-104G。

雖然空軍對F-102的飛行表現仍不滿意,但已經足夠讓空軍得到充分成績修改1954年3月簽訂的合約。 1951年4月,北美航空向美國空軍提出了代號軍刀45的新型日間戰鬥機研發方案,標榜是軍刀式戰機的延續,45代表則是機翼後掠角45度。 基礎設計在1951年7月7日完成,在接受美國空軍審查後在1951年11月30日初步通過,美軍定名為F-100。 f104戰鬥機 原型機在1952年1月3日決議下訂2架,在1952年2月完成簽約建造。

f104戰鬥機: 設計

该型机于1961年8月26日首飞,1962年1月运到日本,随同F-104J一起退役。 在多国参加的F-104G制造计划中,意大利要求专门发展一种具有对空能力的先进F-104,称为F-104S(S为麻雀导弹之意)。 1988年起,经过升级改进的F-104S(ASA)陆续服役,前后共改装150架。 F-104战斗机采用AN/ASG-14T(MA-10)火控系统,该系统从YF-104开始装备,A/B/C/C四个主要机型均有采用,只是随时间推移略有改进,从而使作为昼间截击机使用的F-104具有在夜间简单条件下作战的能力。

1979年3月,全部245架F-104S生產完畢,這是最後一批生產的F-104。 1965年9月20日夜間,由史密斯上尉(Philip W. Smith)所駕駛的一架F-104C在東京灣執行米格機戰鬥空中巡邏時,因為導航系統故障而偏離航向,最後迷航至海南島上空被解放軍海航的殲六擊落,此為F-104於全世界首架在空戰中被擊落的紀錄。 根據胡壽根的描述,當時是向臺灣方向追擊RF-104偵察機時,於海峽上空經地面指揮調頭,轉而攻擊後方的F-104G一個四機編隊,4架MiG-19中只有胡壽根獲得射擊機會發射30mm機炮彈48枚,進而擊落該編隊中的一架F-104G,MiG-19未有損失。。 1969年首批F-104S出廠,並于當年6月交付義大利空軍。

由于翼展小,副翼操纵效率不高,而T形尾翼布局大迎角操纵性极差,二者共同作用是飞机一旦失控就可能进入尾旋。 F-104的薄机翼和同时代的米格-21的机翼前缘半径对比,即使同样注重高速性能,F-104的机翼前缘半径仍然要小得多。 1954年2月7日,第一架XF-104(生产序号: )原型机出厂,被运往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唐飛回憶,他在7分隊時,住台中安康一村,有86個飛官,先後大概有一半的人都因公殉職。 事實上,決定讓F-104戰機除役,就是唐飛在空軍總司令任內做的決定,87年5月22日除役典禮當天,唐飛也以參謀總長身分參加這歷史性時刻。

這4架RF-100A由於已經是美軍汰除機種,零件撥補不易,再加上故障率高,且經由反射鏡進入相機成像,照像品質較為不理想,因此第4中隊從未將RF-100A使用在本島以外的偵照任務,且每飛行1個小時後續維修工時得耗費100小時,極度消耗後勤修能。 由於RF-100A無實際使用價值,因此空軍總部於1960年12月1日正式下令將RF-100A送交屏東一區部拆解除役。 f104戰鬥機 1996年6月24日,晴朗炎熱,新竹空軍基地刮著乾燥的風,飛行的好天氣。 兩點正,兩架TF-104G凌空,返航時李俊斌和僚機還表演低空飛行。 大俯衝下來的銀灰色機身有一行隱約可見的紅字:「價值台幣五一六四萬,來之不易,當心使用維護」﹔長日將盡,在藍天的背景下,機尾噴出兩道濃濃的黑煙,像是為老戰機時代做了一個註腳。 1986年,日本用F-104J改裝無人駕駛飛機試驗,能在比較接近實戰的條件下進行訓練。

格岱駕駛,在18,288米高空達到1.79馬赫,這是XF-104所達到的最大平飛速度。 12月17日,印度空軍第29飛行隊隊長賓德拉少校從烏特爾斯萊基地起飛為友機護航,突然發現1架F-104A向基地奔襲。 賓德拉在向基地報告的同時,悄悄繞到巴機後方,出其不意地用“環礁”導彈向巴機發動攻擊,第1發脫靶,第2發在F-104A的駕駛艙附近爆炸,賓德拉還補了炮,這架F-104A拉著長長的濃煙撞毀在數千米外的沙丘上。 1971年12月,東巴基斯坦被印度分裂,孟加拉國宣佈獨立,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 印度空軍米格-21FL(印度引進許可證生產的米格-21PFM)與巴基斯坦空軍的F-104 共交戰了3次。 12月12日,印度的賈姆納加爾基地得到報告,西部的庫奇灣哨所發現巴基斯坦2架F-104A 正超低空高速飛行,向印度陣地接近。

憑藉著ASG-14T1射控雷達的有限能力,偵測到坎培拉式轟炸機的F-104以掠襲方式自高空高速突襲,在坎培拉式轟炸機反應過來前以響尾蛇飛彈或機砲將之擊落。 一九六一年的九月份,巴基斯坦接收了美軍退役的十架F-104A與兩架F-104B,並重新安裝上M61機砲,這款當時擁有兩馬赫高速的戰機立刻影響了南亞戰力平衡。 CF-104原駐歐洲,調回加拿大本土後也開始兼職攔截任務,但令飛行員無言的是,CF-104始終無發射AIM-9的能力,這意味著當機砲無法對敵方轟炸機造成傷害時,他們得效法神風特攻隊:用撞的。 西德空軍訂購一百三十七架,其餘大多是由荷蘭、比利時、丹麥、義大利等國瓜分,我國也先後從軍援計畫與阿里山八號、十號計畫取得TF-104G。 相較之下,大多使用F-104G於攔截任務的希臘空軍失事率便不高,先後接收的三十六架F-104G甚至只損失了一架,負擔攔截任務的第三三五中隊還曾有一千飛行小時內無任何飛安意外的紀錄。

5個裝備F-104A的中隊均未部署到阿拉斯加,而那裏恰恰是北美空防的第一線。 此外,原來的晝間作戰用途使得F-104A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也無法與北美防空體系的半自動地面引導攔截系統(SAGE)相容。 因此,F-104A在防空司令部所能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到1960年底就退役了,被道格拉斯的F-101B巫毒和康維爾F-106A三角標槍全天候截擊機所取代。

空軍總司令林文禮證實,航發中心的確在發展雷鳴攻擊機,但因IDF發展比較迫切,雷鳴機只好停留在繼續測試的階段,「制空優先,對地擺在其次一點」。 A3雷鳴攻擊機滿掛火力的照片這次是首度曝光,只見兩翼掛著空對空飛彈,發腹有機炮、炸彈、火箭與副油箱,展現對地、對海攻擊的強大威力。 「老虎」出擊,最多可裝載三一七五公斤重的武器(不包括機翼的二枚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及機頭二挺二0MM機炮),可以選擇二千磅炸彈、子母彈、火箭莢囊、空對地小牛飛彈等。 鄧克爾表示,除了零件取得問題有待解決之外,其實要找到真正懂F-104戰鬥機維修的專業人才,並不容易。

F-104戰鬥機於1955年4月便達到飛行速度馬赫2.0,後成為20世紀60年代世界三大高性能戰鬥機(米格-21、“幻影”3)之一。 執行截擊任務時,F-104可以攜帶AIM-7空空導彈和AIM-9空空導彈各2枚,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攜帶AGM-12A空地導彈2枚,900千克核彈1枚以及多枚普通炸彈,最大載彈量1800千克。 YF-104A是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裝備J79發動機的試驗機,開始裝備的是J79-GE-3,後來換裝成改進了加力燃燒室的J79-GE-3A,軍用推力為4220千克,加力推力為6710千克。 加裝了腹鰭,垂尾後移,裝備1門固定式的20毫米M61“火神”6管炮。

F-104战斗机的光学瞄具是火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不仅担负火控计算任务,还是主要的攻击显示部件。 其主要功能是:计算航炮对空射击的前置角、计算“响尾蛇”导弹的发射区域、对地目标概略瞄准。 由于F-104C服役期间系统改进,该系统具有两种光学瞄准具:序号56-938之前的F-104C采用扰动光学瞄准具,光环直径随目标翼展和距离在5~60毫英寸之间变化(目标翼展需手动装定);后期型采用雷达测距,取消光环测距功能,光环直径固定为50毫英寸。 f104戰鬥機 F-104战斗机被出口至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荷兰和丹麦等国(F-104G改型),进行大批量生产。

  • 正在接受波音KC-97“同溫層加油機”空中加油的F-104C。
  •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四日,巴基斯坦空軍的一架F-104A擊落一架蘇製Su-7戰機與自製的Gnat戰機,八日擊落一架執行夜間低空轟炸任務的坎培拉式轟炸機。
  • 在前機身座艙下左側機內安裝有1門20毫米M61“火神”(Vulcon)6管炮,備彈量為480發。
  • 然而J-79的發展時程無法追上F-104,這使的洛克希德必須選擇另一具引擎為過渡期所用的引擎,連帶的原型機XF-104機身必須做出與原設計圖紙上不同的修改。
  • 特別是它點燃後燃器起飛的一剎那,呼嘯聲敲擊著旁觀者的心臟,令多少武器迷醉心不已。
  • 但F-4E的動作看在兩架F-104G的駕駛眼中,是刻意擋住飛行路線,兩架F-104G還險些撞上這架F-4E。

這架戰機是2000年來到康樂公園,但經海風與雨水的侵襲,20年後已有部分機身出現腐朽損壞,市府為此邀請軍事專家古旺金及修繕團隊,嚴正考證機身打磨、鋁片修補破洞、塗裝等,經過半年,才恢復編號4398最初的樣貌。 新竹市政府為提升各公園吸引力,特別修復康樂公園的F-104戰鬥機,希望吸引軍事迷、戰機迷,在春節期間前來朝聖。 只不過F-104由於機翼過於短小,翼載符合太高,導致一旦遭遇發動機故障停車,會馬上往下面掉,很難有滑翔迫降的機會。 這方面來講,F-104是個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其採用中單翼的安裝方式,雖然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飛行阻力,但是似乎忘記了自己過於短小的主機翼,似乎忘記了自己採用的是下反角的安裝方式,這樣其對抗側向擾動氣流的抵抗力是非常差的。 F-104的翼展只有6.63米,機翼面積18.22平方米,展弦比2.45,從外形上看,短小的機翼非常的萌,讓他有了人操火箭的綽號。

F-104戰鬥機(英語:F-104 Fighter),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 本答案的目的只是想說明,作為大部分基於美國70年代技術設計定型的IDF並沒有國內軍迷所認同的那麼差罷了。 個人看法是,可以認為IDF與FC-1是類似規格的飛機,定位是低於殲-10的。 戰機所配備的是天劍一型空對空導彈,具有全方位攻擊能力與抗紅外線干擾能力,超視距導彈都將裝備自產天劍二型空對空導彈,主動雷達制導,射程超過 70Km。 大陸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研三代機是2004年交付,2006年形成完全作戰能力的J-10/J-10A,而IDF是93年開始交付,96年形成戰鬥力的。 一架曾經在台灣服役的F-104戰機,于美國當地時間2013年4月26日抵達愛達荷州的戰鷹空軍博物館,將成為博物館最新的收藏。

f104戰鬥機

我國在八二三砲戰中雖屢次在福建上空挫敗中共戰機,但此時我國主力戰機仍為F-86F,中共在福建沿海部屬的戰機已更新為比米格十五更為先進的米格十七,對我空軍造成極大威脅,若非我國在八二三砲戰時擁有飛行員素質與飛彈的優勢,恐怕無法確保制空權。 巴基斯坦有架F-104A在執行完成攔截任務時,發現基地被沙暴壟罩,卻仍試圖降落造成戰機毀壞,飛行員命大的隨彈射椅被彈出只受輕傷。 但此次偵照所拍的照片不夠清晰,因此當日中午我方兩架偵察機分別偵查三都澳與廈門灣,負責偵查廈門灣的宋俊華機一開始以超音速從低空入侵,爬高後立刻引來敵方米格十九戰機攔截,完成任務的宋俊華先生開始撤離,但共機仍緊追不捨,我方在十二點四十分緊急起飛四架F-104G前往接應。 另一位Aftab Alam上尉立刻開啟後燃器,以超音速之姿向秘幻式突入,逃逸不及一架的秘幻式當場被響尾蛇飛彈擊落,這也是第一起兩馬赫戰機的空戰紀錄_____以勝利畫下句點。 一九六九年六月九日起,F-104S開始交付義大利空軍,原先洛克希德僅授權義大利生產一百六十五架F-104S,但因F-104S的傑出性能,最後含土耳其空軍在一九七四年十月訂購的F-104S,F-104S共生產了兩百四十五架。 CF-104完全背離了F-104設計之初的本意,非但不是將之做為純空優戰機使用,反而還走上了與F-105相仿的戰轟機一途,主要進行偵查、對地支援、超音速轟炸等任務。

f104戰鬥機: 服役歷史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