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梵音佛:梵音,大梵天王所出之音聲,亦指清淨無染之音。 梵音有五種清淨之相:其音正直、其音和雅、其音清澈、其音深滿、其音遠聞,具此五音者,方名梵音。 佛之音聲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 此乃佛以歷劫修清淨口業之梵行,報得最上微妙之清淨音聲,號為梵音。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佛之梵音更有:無生梵音,能淨界內六凡五濁;無量無作梵音,能淨界外三乘五濁。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早晚課《佛說阿彌陀經》,佛教下載,佛教視頻 … 佛光山早晚課《佛說阿彌陀經》 [視頻格式] 下載地址 (下載方法:請在下載地址上點右鍵然後 … 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聞是經受持者。 及聞諸佛名者。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台北道場佛七 有住法師開示「淨土三經」
那尊佛具有無量無邊的清淨光明。 這種清淨光明,能照徹十方無量無數的佛國,沒有一點點障礙,因此稱為阿彌陀。 另外,那尊佛的壽命,以及極樂國土裏一切天人的壽命,多到無量無邊的阿僧祗劫那麼長,實際上就是無限量的長,因此稱為阿彌陀。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另外,舍利弗,阿彌陀佛自從成佛以來到現在為止,已經經過了十個大劫的長時間了。 舍利弗,那尊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的聲聞弟子,他們都已修到了大阿羅漢的果位。
- 「受持者」,『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你能接受、能保持而不失。
- 我們要明白這句經典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成的是究竟圓滿佛,這是第一個不可思議功德。
- 我親自聽到這麼說: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中,同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們在一起集會講經說法。
- 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 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他的身體、相貌與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都是紫磨真金色身。
若有善男子。 是諸善男子。 這是本經正宗分的開始。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舍利弗是本經的當機者,也是我們後世淨宗學人的代表。 在此地世尊告訴舍利弗,就是告訴我們大家。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西方世界的寶蓮、德水都是代表自性的體用,寶蓮表自性的性體,八功德水代表自性的大用,這是讚歎蓮池海會。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佛光山彰化福山寺歲迎法寶節 臘八粥分享縣府同仁結緣
「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相貌、智慧、福報、神通與佛都一樣。 一般人覺得很奇怪,不能相信,所以這個法門稱為「難信之法」。 「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到十方去供佛聞法,十方諸佛無量無邊,如果供養一尊佛,即使有無量壽,到哪一年、哪一月才能供養完? 如果一時遍供,如何供法? 我們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度化眾生,這個身體沒有離開阿彌陀佛,還坐在阿彌陀佛旁邊的蓮花座上。
阿惟越致,譯作不退轉,不退轉於成佛之道的意思,是菩薩的階位名,經一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方到此位,是人不為諸魔所動,更不退轉。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不退轉:梵語阿鞞跋致,不退轉於成佛之道的意思。 以菩薩所修之功德善根越增越進,不會退失轉變也,是菩薩階位名,經一大阿僧祗劫之修行方到此位,是人不為諸魔所動,更不退轉。 不退轉有三方面:位不退,入十住位,無復退墮惡道及生死流轉,發菩提心,破見思惑也。 行不退,入於初地,成就真唯識觀,利他之行不退,破塵沙惑也。 念不退,八地以上,得無功用智,念念入於真如實相大海,破無明惑也。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歌名佛說阿彌陀經 歌手名 佛光山梵唄讚頌團
其義為:乞士,上於佛菩薩乞法以資慧命,下於萬民乞衣食以種福田,故名乞士。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破煩惱:以修聖道而能破煩惱也。 怖魔:以出家剃頭著染衣而令魔王、魔民恐怖,怖其能行正道,能入涅槃也。
鳥會說法,又美,又逗人喜愛。 畜生是三惡道,西方世界是不是有惡道? 佛告訴我們,西方世界沒有三惡道,這些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是真的。 這一句也給我們今人發心弘法一個很大的啟示,就是弘法利生一定要講求藝術,講求科技。 在《阿彌陀經》上,我們看到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就是用藝術、科技來教化眾生,所以我們今天走上藝術化、科技化,非常符合阿彌陀佛教導我們的精神。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 正文:動物與植物,皆悉 念佛、念法、念僧
世間人得一尊佛護念,福報就不得了;能得一切諸佛護念,這個福報沒有人能說得出,大梵天王也沒有這麼大的福報。 「聞是經」,『是經』是《阿彌陀經》,你聞到這部經。 「受持者」,『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你能接受、能保持而不失。
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
戒、定、慧三無漏學為出苦海之津梁,超凡入聖之良藥。 出家人能通三藏,自利利他者,稱三藏法師。 1)佛:佛陀之略,譯作覺者或智者。
淨土有報土及化土之分:報土為佛、菩薩歷劫修清淨行所感之果報也,有自受用淨土(佛土)及他受用淨土(地上菩薩)。 化土乃佛為眾生而變化之淨土也,為地前(初地以前)菩薩及得度眾生所居之處。 《維摩詰經》中詳述十七種淨土及往生淨土之八法。
「一心」者,有指萬有之實體—真如也,如《止觀》曰:「一心具十法界。」有指唯一之信心不為他心所奪,如《止觀》曰:「一心專志,更不餘緣。」一心為清淨報土之真因也。 「一心」有事理二種:事一心者,念念無間,精進不輟,於內外境,無所惑亂也;理一心者,能悟至理,能見自性,全性起修,頓破無明。 若得源窮無明,智顯究竟,全心成佛,全佛顯心,是究竟一心(佛)也。 「不亂」者,雜念不生也。 85)福德:行善所得之福利名福德,亦稱一切之善行為福德。 《無量壽經》云:「福德自然」。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