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謂但有事行而無理觀之頑修,或但有理觀而無事行之狂慧。 是二類,到臨終時皆不能作主,完全無功用了。 佛寶精舍 唯有慚愧平時,無深刻修持真實工夫而已。
佛身於無量阿僧祇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萬行圓滿,獲一切種智,具足一切勝妙功德的佛果者。 佛寶精舍 此佛身有三:法身、報身、應化身。 佛寶精舍 法身是諸佛的清淨無漏功德所依,為真如實相的理體,常住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靈山寺的靈魂人物德欽尼師生於民前廿三年一月十五日,鹿港人氏。 民國三年三月十日於彰化甘仔井善德堂帶髮修行,翌年往台中慎齋堂研瀆儒學古文。 四十一歲在霧峰北郊坑彼岸建大橋方便行人。
佛寶精舍: 佛教導航精舍
壇經又云,去此十萬八千里。 是誤以五天竺國為極樂。 天竺震旦,同為娑婆穢土,何須分別願東願西。 然極樂世界,自去此十萬億剎之遙。 則十萬八千,恐是學者記錄之誤也。 又智者大師云,求生兜率,一日聞道見佛。
- 登地之後,證同體權實,隨緣起應,不同意身生滅。
- 如舉心體而作彌陀名號,而名號無非即自心。
- 時值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宗務總長高林玄寶禪師巡教四方,法師得緣而皈依其門下。
- 師每說法,國王大臣,咸皆環跪而聽。
- 鐘樓為用鋼筋洋灰水泥所鑄成,上窄下寬,呈長方形,四面上方刻劃鐘紐,全體呈為一扣鐘模樣。
若偏讚西方,不能融通餘方。 偏念彌陀,不能融通諸佛。 豈得謂為至圓至頓至妙至勝之法門耶。
佛寶精舍: 念佛寺
釋迦徹底悲心,和盤托出。 宜乎法門深遠,無問自說。 且極口歎其為難信難解之法也。 理持者,由達其即理故,即事持便是理持也。
四王天在山腰,四面與日月齊。 山之東方,有黃金埵,為持國天王之宮殿。 山之南面,有琉璃埵,為增長天王之宮殿。
而舉實相之全體,非實相之少分。 如窗洞內見太陽,乃見太陽之全體,非少分。 在屋外見太陽,亦見其全體,非少分。 乃至全世界之人類,亦見其全體,非其少分。 故曰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也。 因其義甚多,故以乃至二字,超略之也。
八、淨土緣勝,助道多故易。 濁世緣惡,障道多故難。 九、淨土圓證三不退故易,濁世修行多退化故難。 十、淨土一生成佛故易,濁世歷劫難成故難也。 為淨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難者,淨土根利,濁世根鈍故。 漸法即前三教所說之法,乃隨他意語故易。
佛寶精舍: 法會登記
能令信願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 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竟。 主必有伴,彌陀願力廣大,普攝群機,故有無量無邊諸弟子聲聞者,聞佛四諦聲教而悟道也。
名聞光佛者,名謂名稱,聞曰普聞,光即聲光。 言佛之名稱聲光,普聞於十方世界也。 大燄肩佛者,肩謂二肩,有荷負之功,表權實二智。 燄謂火燄,有照耀燒燃功能,表權實二智照於事理,燒燃眾生一切惑薪。
佛寶精舍: 法會共修
”貧苦的婦人望著祇園精舍,陷入了沉思。 ”婦人嘆了口氣,自己的家中一貧如洗,拿什來佈施供養呢? “難道就這樣放棄供養三寶的機會嗎? 寶殿上層為念佛堂,堂內主尊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立姿協侍左右。 念佛堂之上為藏經樓,以開架式提供信眾閱讀各類佛教經典書籍。
依正主伴,乃相分,如鏡中影。 同在一念,即見分,如鏡之光。 心即自證分,如鏡面。 性、即證自證分,如鏡銅。 佛寶精舍 四分唯是一心,故彌陀依正。 即我自心中之相分影子。
佛寶精舍: 「佛陀本懷」吳老擇教授系列講座
問意,謂寂光真境,原不在三土外,亦不在三土內。 以寂光本無所在,乃三土之理體,云何有如斯莊嚴耶。 佛寶精舍 答云,一一莊嚴全體是寂光理性,具足三土莊嚴。 經云諸佛住處,名常寂光。 若約如來分上,全三土而成寂光。 若約眾生分上,全寂光而成三土。
事一心,我執已亡,不為見思事惑所亂。 理一心,法執已破,不為無明理障所亂。 又事一心是緣修,理一心是真修,故為修慧也。
佛寶精舍: 電腦助念團全球待命─助念機APP全球啟動 往生極樂世界更容易─
至於諸經論中,約圓人智利斷惑,淺深分齊。 即於此娑婆同居,得見上三土。 如斷見思,身在同居,得見方便。 乃至斷無明,身在同居,得見實報,或分證寂光。
如上文以四教四土,料簡道品應可知。 住持三寶者,雕鑄塑畫,名佛寶。 比丘五眾和合無爭,名僧寶。 別相三寶者,略有二義。
彌陀為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有光明恒照十方之願,今果成如願也。 有情,指彌陀聖眾與化鳥。 無情,指行樹羅網,風吹妙音。 極樂國土,有情之海眾化鳥,無情之風動樹網。
無漏行觀者,即苦集滅道,十六行觀。 修此觀,可以破有漏之惑染,故名無漏。 又眾生六根,漏於六塵。
- 又能證淨土不思議法門,故名大也。
- 此中道不生滅法忍可於心,故名無生法忍。
- 故我念佛心,全體即法界也。
- 一生成佛,為究竟清淨。
- 今吾人正念佛時,放下身心,即布施。
- 然此且舉最小蓮華而言。
明是明了偏真,明了即真明了次第三諦,明了圓融三諦。 寶相佛者,相好殊特,如妙寶莊嚴。 又功德智寶,光相圓滿也。 謂三十二寶相,八萬四千寶相,塵剎寶相,中道寶相。 淨光佛者,佛德至淨,出大光明。
或從善知識,聞法生解。 了知本具佛性,真常不變。 從此斷疑生信,明解無滯。 頌曰,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