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齋明寺詳細資料

寺院後方涼亭可眺望大溪台地,且有一公尺寬的齋明寺古道可沿下經山門到桃園客運崎腳站牌。 由於寺後面的萃靈塔可眺望大漢溪夕陽,因而成為大溪八景的「靈塔斜陽」。 此塔自1930年完工後,因做為容納往生信眾的靈骨,引起附近居民諸多疑慮及附會,所以原本稱為「佛仔城」竟變成「魂仔城」。 塔內只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九、九月十九日供子孫前來祭拜,骨罈也只有這兩天可進塔,平日寺內有人負責早晚上香。 桃園齋明寺 作為聖嚴法師皈依弟子的柯受良多次到齋明寺旅遊,多次表達喜歡齋明寺的清幽環境以及可眺望大漢溪。 柯受良在2003年12月20日於台北第二殯儀館火化後,骨灰置放於此。

桃園齋明寺

院方新建的清水模齋堂建築,更是齋明寺唯美的亮點,只是疫情關係暫不開放。 大溪齋明寺是個清幽靜美的地方,來過很多次齋明寺,很喜歡這裡的氛圍。 桃園齋明寺 春天齋明寺的櫻花唯美,入夏之際,齋明寺古道的桐花也靜靜的飄落著。 如果你想找個好走的步道又能賞桐花美景,齋明寺古道就是個不錯的景點。 要前往齋明寺推薦可由大溪老街過武嶺橋沿齋明寺古道拾級而上。

一百六十多年前,清道光30年(西元1850年),桃園大嵙崁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渡海赴大陸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法號性悅。 爾後,性悅法師帶著自南海請回的觀世音菩薩返回故鄉,於當地結蘆清修。 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第2代住持黃士琴(法號普瑟,生卒年不詳)居士時,地方仕紳發起建造廟宇,除捐獻土地外並募集資金,將原有草庵改建為瓦頂建築,將原有「福份宮」更名為「齋名堂」。 大正15年(公元1926年),第4任住持江連枝(法號普梅,?-1925)居士禮福州的鼓山湧泉寺聖恩和尚(生卒年不詳)為師,傳承鼓山曹洞宗(日本道元禪師所創佛教宗派)的禪學法脈,舉辦在家受戒、修行廣被當時接受,盛行一時。 現為桃園12座市定古蹟之一的齋明寺,側旁的古道約建於1923年,是信徒前往寺廟朝拜的必經要道,目前為河西地區三大古道其一(另二條為御成路古道、蟠龍崎古道)。 石板路的石材取材於大漢溪,為齋明寺創始人李阿甲先生第四代孫江連枝先生(法號普海)聘工人鑿砌、鋪疊而成。

桃園齋明寺: 交通資訊懶人包

因日期與母親節接近,近年漸漸發展成浴佛報恩時,也提醒信眾要感念母親之恩,為人子女者當孝順父母,因百善孝為先。 齋明寺位於今桃園市大溪區,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桃園大嵙崁(今大溪區),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渡海赴大陸浙江省南海普陀山(中國大陸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法雨寺出家受戒,法號性悅。 自普陀山受戒回臺後,見大嵙崁(今大溪區)地靈人傑山明水秀,便於此結草庵清修禮佛,供奉南海普陀山請回之觀音菩薩,名曰:「福份宮」,為傳承普陀山之正統佛教法脈,此為齋明寺於此扎根的初始。 西元1999年,當時第六任住持江會觀(江張仁),改革寺務,力邀法鼓山承接寺院院務,1999年聖嚴法師正式承接齋明寺第七任住持。 齋明寺位在現在大溪員樹林地區,建立於清朝道光20年(西元1840年),寺廟已經有181年歷史,是大溪最早的寺廟。 齋明寺古道不長,約 400 公尺,約 10 分鐘就能輕鬆走完。

齋明寺座東北朝西南,原是一座單進兩護龍的三合院廟宇建築,後因空間需求增加,現況已成為單進四護龍形式。 寺前有雙重牆欄,入口立成對水泥門柱,上題:「莊嚴憑法音,圓覺悟禪機。」門內原有寬闊前庭,現為拱橋、水池、老樹與花臺分隔,雖具綠蔭恬靜之美,確已失平坦舒適之意。 齋明寺的平面風格及廟貌與五股西雲寺頗為相似,有禪寺的風雅安寧之意,與一般建築大有不同。 古道上部分路段被桐花覆蓋,在這裡賞桐遊客不多自然舒暢。 雖然說古道上的桐花也沒有很大片,是屬於小而美的桐花步道,適合喜歡幽靜散步賞花的人來訪。

爾後,性悅法師帶著自南海請回的觀世音菩薩返回故鄉,於當地結茅清修。 車道沿線保有豐富的在地文化,像是開基大伯公、三級古蹟江夏堂與三元宮等客家建築,還有美麗的油桐樹沿著小溪林立叢生,百花綻放美景不容錯過。 位於桃園市楊梅區的東森山林渡假村,園內超過一半的植披都是油桐樹,750 公尺桐花步道每到桐花祭整片都是雪白的,且步道平緩好走,老少咸宜,非常適合攜家帶眷來散步!

大殿內神龕左右更有全臺少見的日本永平寺、總持寺寺紋,為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避免廟宇被毀,認日本永平寺為宗主的產物,見證日本統治臺灣的歷史。 繼承聖嚴師父的弘法教育遺志,續揚中華禪法鼓宗的禪佛教法門,法鼓山齋明別苑為一法鼓山桃園地區新成立弘法據點,是實踐法鼓山理念、精神、方針、方法的全新都會區道場。 座落於桃園市人口稠密區,鄰近桃園市省道台四線春日路旁,交通非常便利 (交通資訊參考)。 直 至1999年,法鼓山承接下齋明寺的法務工作,並由聖嚴法師擔任第七任住持,齋明寺終回到性悅法師開山的本懷,回歸佛教正統。

同治十二年(1873年),第二任住持普瑟居士(黃士琴)遷至現址時,因時逢齋教龍華派盛行,遂改稱「齋明堂」。 桃園齋明寺 經歷第三任住持胡普惠後,第四任住持江普梅在宣統年間,拜福建鼓山湧泉寺曹洞宗聖恩法師為師,回歸佛教。 1911年,江普梅及董事江健臣、黃近水等募款重建,次年建成今日所見三合院式建築。 桃園,大漢溪畔,由古意盎然的大溪老街,直趨花木扶疏的山徑,盡頭,百年古剎齋明寺內安奉的觀世音菩薩,正諦視著溪水晝夜不捨地奔流。 水的遷流,宣說著世事無常的教法;然而溪水終向大海,一如齋明寺的百年流轉,從佛教至齋教,隨著時代遷變,終究,歸向了佛的本懷。

民國87(西元1998)年,第六任住持江會觀居士期使齋明寺能革新再造、永續發展,毅然力邀法鼓山承接齋明寺的法務工作,並於民國88(西元1999)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由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任住持。 齋明寺又叫齋名堂,最早是屬於齋教龍華派的齋堂,而所謂齋派,又稱在家佛教,為明中葉興起的佛教支派,信眾主要在家持齋奉佛,不需出家。 齋明寺隔著大漢溪與大溪街相遙望,舊稱「份仔城」,嘉慶年間林本源家曾招墾於此。 1850(道光30)年,本地農民李阿甲,法號性悅,自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返台後,見此地山水靜逸適清修,乃結草庵而修,供奉南海請回之觀音菩薩,名曰福份宮。

1873(同治12)年,福份宮住持及當地仕紳集資改建廟宇,易名為齋明堂。 1912(大正元)年擴建正殿與兩側廂房完竣,並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1929(昭和4)年於廟之後方興建翠靈塔,供民眾安奉祖先遺骨。 1937(昭和12)年,日本殖民政府進行「宗教整理」,第五代住持江澄坤居士(法號普乾)為保存齋明堂之完整,乃與日本曹洞宗連絡並更名為齋明寺。 目前除主祀觀音菩薩外,另配祀金童玉女、哪吒太子、韋馱菩薩、五顯靈官大帝。 桃園齋明寺 目前所見的庭園設施,乃是第七代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進駐後才改建的,與舊貌大異其趣。

而我拜訪適逢疫情期間,齋堂尚不開放,但在庭院中簡單遊走逛逛,也能感受到這裡小巧而精緻的美。 於桃園區桃園客運總站搭乘桃園客運5044、5053線往龍潭,或於中壢公車站搭乘桃園客運5050線往石門水庫,於齋明寺站下車,沿齋明街步行500公尺至齋明寺後即是。 齋明寺主祀觀音菩薩外,另配祀金童玉女、哪吒太子、韋馱菩薩、五顯靈官大帝等。 齋明寺今雖為佛教禪寺,但建廟至今有近百年主要信仰為齋教,期間齋明寺為齋教龍華派。 齋教教義是融合儒、釋、道3家思想而成者,其教外貌似佛教,內持似儒家,科儀則近道教,信徒不剃髮、不著僧衣,在家修行並自謀生活於市井中,並可結婚生子擁有自己的事業。 也因此,在齋明寺正殿中,佛教觀音菩薩居中,其左奉祀道教土地公、土地婆,其右供奉齋教創教者法像,由此可見齋教在齋明寺中所遺留的歷史痕跡。

維護齋明寺古蹟之完整,並發揚光大,使成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 結合法鼓山的理念與齋明寺的古蹟特色、自然清幽的環境,成為集宗教、自然、教育、建築、藝術、人文等的正信佛教道場與佛教文化重鎮。. 以心靈環保為核心,透過漢傳禪佛教之觀念與方法,推廣「心五四」、「心六倫」等理念,透過三大教育的具體實踐,達到世界淨化,創造和諧的世界。 一百多年的歷史,讓齋明寺積累了豐富的文物典藏,其中最珍貴者,當屬全台唯一宋版《磧砂藏經》影本,為宋元時期三代聖尼相繼斷臂化緣勸募,歷時九十一年方竣工之木刻版本。 睹物思情,遙想祖師大德堅定的道心,也更堅定了佛子的信心。 為了將佛法普及到民眾日常生活中,齋明寺規畫了一系列法會共修活動、禪修、念佛、佛學課程及各項禪藝課程等,接引大眾體驗正信佛法的妙用。

桃園齋明寺: 台灣住宿飯店懶人包

原於大溪經營餐館的主人夫婦,在一次旅遊中,愛上了拉拉山的自然環境和無憂靜謐… 齋明寺於齋教時期,主推信眾在家修行在家受戒,除簡單祭祀活動外,並無特別的大型宗教活動。 自回歸佛教本懷後,每年舉辦諸多活動如下:新春慈悲三昧水懺法會、大悲懺法會、地藏法會、精進念佛暨八關戒齋、菩薩戒誦戒會、佛誕節朝山浴佛報恩法會、中元節盂蘭盆報恩地藏七永日法會等。 這當中又以佛誕節朝山浴佛報恩法會最為盛大,佛誕節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農曆4月8日,每年此時眾多信眾都會前往寺廟禮佛誦經,感念佛祖濟世救人宣揚佛法之功德,並期許自身能做到佛法所說忘卻煩擾、超脫世俗。

國家三級古蹟的大溪齋明寺,以前住大溪時卻一直沒機會來,聽朋友說這裡相當值得來訪,果然來過之後就會想再推薦朋友來走走逛逛。 被稱為「龍潭第一街」的三坑子老街,是個道地的客家村落,處處充滿懷舊風情~不僅可以在此吃吃逛逛,還能欣賞美麗的油桐花。 桃園齋明寺 第六任主持江張仁的弘法理念,以推動齋明寺回歸佛教為其最大心願,便三次親訪符合派系傳承曹洞宗的聖嚴法師,希望法鼓山接下寺產作管理。 1999年1月21日,聖嚴法師接下印信,成為齋明寺第七任主持。 聖嚴法師令弟子果建法師為齋明寺監院,果祺法師為副寺暨知客。 1926年,第五任主持普乾居士(江澄坤)與日本佛教曹洞宗接洽,讓兒子江張仁至曹洞宗臺北中學(今泰北中學)習佛與拜佐久間尚孝為師。

桃園齋明寺: 桃園牛肉麵默默飄香「湯麵免費續碗」

西元1998年,第六任住持江會觀居士期使齋明寺能革新再造、永續發展,毅然力邀法鼓山承接齋明寺的法務工作,並於西元1999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由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任住持。 日治時期因受西來庵武裝抗日事件影響,台灣總督府對台灣民間信仰展開全面普查,進而查禁齋教,齋明寺為此納入日本佛教的曹洞宗以求生存。 桃園齋明寺 直至1999年由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任住持,齋明寺才又回歸正統佛教信仰。

馬英九母親秦厚修曾在石門水庫建設委員工作,因此馬英九小時候就學與住處與齋明寺近,當時曾來此參觀。 九二一大地震後寺廟受損,歷經四年修復,於2009年8月2日重新啟用。 2011年10月15日,約一百卅五坪的齋明寺禪堂落成,方丈果東法師、桃園縣長吳志揚、桃園市長蘇家明、大溪鎮長黃睿松、與近五千名信眾參與。 齋明寺建造於清道光三十年(西元1850年),並且於日據時代有過多次的修建,現屬於國家三級古蹟,是大溪鎮歷史最為悠久的禪寺。 寺廟裡主祀觀世音菩薩,左右兩側各為目蓮尊者與地藏王菩薩,配祀神祇則為金童玉女、哪吒太子、韋馱菩薩與五顯靈官大帝。

桃園齋明寺

法鼓山倡導的「人間淨土」理念,於齋明寺,處處可見其優雅的化現。 以三合院式閩南傳統建築為特色的寺院主殿與兩側護龍,謙遜地佇立在四面環繞的自然美景之中,如含苞的蓮華,以古樸典雅的氣質,呼應著觀音慈顏,溫婉地照拂來此的遊客與信眾。 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共生,融合成一幅人間淨土的勝景。 桃園齋明寺 齋明寺位於桃園市大溪區的大漢溪畔,隔著溪與大溪老街相望,是座擁有160年歷史的大溪最古老寺廟。 有別於大部分寺廟的宏偉,單進雙護龍的三合院民宅建築與超過百年歷史的齋明寺古道一同被樹林環繞著,如隱士般低調蟄伏,時間在此的流動也感覺緩慢了些。 齋明寺為市定古蹟,2013年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一。

法鼓山倡導的「人間淨土」理 念,於齋明寺,處處可見其優雅的化現。 以三合院式閩南傳統建築為特色的寺院主殿與兩側護龍,謙遜地佇立在四面環繞的自然美景之中,如含苞的蓮華,以古樸典 雅的氣質,呼應著觀音慈顏,溫婉地照拂來此的遊客與信眾。 大溪齋明寺,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員林里的觀音寺,初建於道光末年(1840年代),原為居士管理的齋堂,今為桃園市定古蹟,自1999年由法鼓山僧伽管理。

  • 這裡有漫天夕霞渲染成的日落驚奇,且時時可聆聽到那宛…
  • 春天齋明寺的櫻花唯美,入夏之際,齋明寺古道的桐花也靜靜的飄落著。
  • 齋明寺為台灣傳統民宅的三合院佈局,無架高的台基與龍柱,屋頂裝飾也相對單純,儘管為樸實低調的寺廟,但細看之下,建物的彩繪雕刻絲毫不馬虎。
  • 「拉拉山民宿.嶺鎮景觀度假農場」歐式風格的木屋內,設有超大面積的落…

《磧砂藏經》雕版刻印工作,歷經宋元兩朝,共收錄佛教典籍1,532部,共計6,362卷。 這部古版大藏經,曾在民國20年(公元1931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經會」重新影印500套,當時齋明寺住持江普乾(生卒年不詳)在該藏出版之後,自大陸請回一套,為臺灣佛教界擁有中國古版藏經的開端。 齋明寺正殿左右二側所祀異於臺灣一般廟宇,其左供奉著自道光年間開始對齋明寺有所捐獻與貢獻的當地仕紳牌位,其右供奉著歷代住持與前6代住持子孫牌位,在廟宇正殿中是不會供奉這些牌位的。 據說是因為國民政府遷臺時期,軍隊行經齋明寺時,要求寺方空出部分空間提供給軍人居住,寺方因而將放牌位的偏廳清出給國軍住,轉而將牌位移往正殿暫置,移動後即擺放至今,也形成了齋明寺正殿中供奉這有功之人牌位的獨有特色。 日治時代西元1937年,第五任住持江普乾居士任內,因應日本宗教整理的政策,將齋明堂申請加入禪宗流派之一日本曹洞宗,並改名為齋明寺。 大溪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三寶即佛法僧)後,渡海到大陸普陀山受戒,後迎回觀世音菩薩來台,成為第一任住持性悅法師,並創立福份宮。

想要淨化一下心靈、讓心情寧靜的好地方,環境清幽美麗,也有非常好拍的建築與地點,還可以順帶拜拜求籤,如果想走走也有古道,到大溪這邊可說是必訪的警點,老少咸宜長輩也會喜歡喵。 入口處就有整個地圖與介紹,主要可看處有三合院古蹟、齋堂、禪堂還有古道等,有時間了話可以走走順便運動一下。 齋明寺在清朝道光年間由農民李阿甲從中國南海普陀山請回觀音菩薩後在此結廬修行。 後來信仰者漸多,地方仕紳募資建造廟宇,並將原本正統佛教信仰改為當時流行的齋教,屬龍華派。 原本的齋明寺只有門口的主結構,後來在聖嚴法師邀請孫德鴻建築師設計後才增建了新的護龍與後面的禪堂,設計時還強調要「蓋少一點,蓋低一點」。

桃園齋明寺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