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道親翁水生求道後,以為前人是靠賺取功德費在維持生活,便開始大力渡人,想多渡一些人求道,以改善前人之生活,誰知渡人越多,前人的生活更苦。 仁和佛院 而某次機緣下,前人帶他老去見老前人,他當場看到前人交功德費給老前人,這才知道,原來求道功德費前人分文未動用,全部轉呈老前人統一運籌。 後來翁水生發動資助,但前人不接受,祂老說:「我們辦道要有志節,怎可隨便要人家東西。」所幸大德老前人知道前人的困境,曾多次給予支援,還有數位前賢的真誠協助,才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窘境。 誠如老前人云:「你為道犧牲,道救你,所以要感謝天恩師德。」此至理名言,如活佛老師云:「誰辦誰成。」前人聽天命而行,才有今天之成就,為後代效法。 前人一心為道,凡業全捨,故每每經濟窘困,仍貫徹心志,鍥而不捨的修辦,未嘗稍減對後學的熱忱愛護,每逢道親來訪,必竭誠接待、成全,甚至隨時備有膳食給道親用。
- 學校立案經過十年的努力,一路來感謝岳德串建築師及湯文萬總裁的協助,以及馬文君立法委員、南投縣林明溱縣長惠予幫忙,感謝工地主任鄭香政先生、感謝谷合營造公司。
- 因此,身為天道弟子,我們有責任宏揚大道,做為仁和道場的一份子,更加有責任維繫德化道風,光大前輩德範,使眾生認清人生的真諦,走上光明之大道。
- 老前人的襪子是補了又補一共補了三次,襪子的腳跟處容易破,剛到福山時老前人都是自己找顏色相近的布來補,後來後學跟老前人說:「您老,現在後學這麼多,就讓後學們來做,如果道親來這樣不好看。」老前人說:「好吧!」後來有一次有一雙襪子又破了,老前人要補第四次,後學就說:「您老,這一雙可以不要了!」老前人說:「還好好的,丟掉可惜!」因為老前人的襪子是到膝蓋的半統型,後學說:「這可以拿去給劉講師他們做工時穿。」老前人說:「他們要嗎?你去問問他們。」後來拿給劉講師他們穿破了以後才丟掉。
- 老前人的兒女來到台灣因為不能直飛所以必須經過香港,受到香港和台灣各位點傳師、道親盡心的招待,順利、安全的送達北京,老前人也在日記上寫著─我的家人無功無德,來到台灣受到大家這樣盡心完善的招呼,去到香港又受到誰、誰、誰的招待,我無以回報。
- 以老前人這樣一位老前人輩,他的兒女受到後學們這樣的招待,是我們應該做的,但是老前人寫著這種恩德我無以回報,我只有每天早晚多叩頭求老天慈悲保佑大家平安,以謝謝大家。
因此,身為天道弟子,我們有責任宏揚大道,做為仁和道場的一份子,更加有責任維繫德化道風,光大前輩德範,使眾生認清人生的真諦,走上光明之大道。 仁和佛院 天地列祖列宗、祖師師尊師母的大恩大德,要永誌不忘,好好——「正心修身,懷恩報德」,才不愧為天道弟子,也才不辜負天恩師德。 發一德化仁和道場翁老點傳師正肩負著前人的託付,與眾後學的翹企,以堅毅不拔的卓絕,文心武骨的勇行,開啟了仁和道場的一脈慧命,光大白水聖帝的德澤,在師尊師母的天命引領下,樹立了聖哲典範,促成仁和道務昇騰,斐然可觀。
仁和佛院: 仁和寺的歷史
政府的誤解與查緝,使得台灣道務開展實屬不易,那時老前人剛到台灣,人地生疏語言又不通,對於道務推展有極大的不便,而且早年台灣經濟貧困,二二八事件的傷痕仍在,大陸來台的前人們又礙於外省籍身分,無法獲得本地人的認同,要渡化成全本地人根本困難,幸好因為大仙是台灣人,於國、台、日語都精通,加上身居將軍一職,為台灣人所敬重,自他發心辦道後就成為老前人得力助手,由他渡化成全之道親無數。 仁和佛院 仁和佛院 前賢敘述在那個處處打壓的年代,要開辦道務都得打著大仙的名號,才有辦法躲過政府的緝捕,寶光組嘉義一位侯前賢只要遇到警察上門,都回應道:「是林柏江讓我來這裡辦事的!」更甚者道中若有前賢被抓,大仙都出面討保放人,大仙以一身官職抵擋來自上級政府的壓力,讓屢屢就要被催折的道苗能渡過最艱困的時期,對台灣的道務貢獻影響深遠。 路祖辦道數十年,歸空前有八弟子,最後考驗智慧,分別良莠,終於將大道天命傳給師尊師母,接續道統三曹普渡。
有沒有注意到供奉老前人牌位那裡的那一幅對聯「尊師重道繼聖脈,克己復禮心如風。」這是將老前人一生犧牲奉獻的精神用一幅對聯簡單地表現出來,這是在當時老前人歸空後,國內外的點傳師開會要如何用簡單幾個字將老前人一生的精神描寫出來,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義於是決定用了這一幅對聯。 「尊師重道」一個人修道辦道尊師重道最重要,也是老前人一生的精神所在,「克己復禮」就是修,這一幅對聯一句是辦一句是修,在辦道的精神上要尊師重道,師尊不在了,師母沒有出來,老前人這麼辛苦代理著師母,就是「繼聖脈」。 克己復禮是自己內在的涵養,「心如風」老前人常常跟我們說的就是聖賢之言孔孟之言,無非都是入世法,老前人常說修道沒有什麼特別,就在日用尋常間,因為現在我們是儒教收圓,不同於過去的紅陽時期,講的是出家、敲打、戒律,現在則是要以入世法,就是應對進退、待人處世、在我們面對所有的事情時如何去圓滿,所以我們說真正當代的修士是要圓滿自己、圓滿人生,這就是儒教的修持法,老前人也一直在闡述這一些,所以老前人的對聯就是「尊師重道繼聖脈,克己復禮心如風」。
仁和佛院: Ren He 仁和佛院
如果知道道親生病身體不舒服,要回去時老前人一定趕快找供果、東西讓道親帶回去送給給這位道親。 老前人把道真正融入於日常的一言一行當中,對每一位道親都沒有分別對待,每個後學都是老前人的後學,都是老前人的心肝。 買了地的隔年,就是民國六十一年就在那邊蓋祖師祠,後學也就是在那一年去到福山,也常常聽到老前人這樣說:「台灣的這些道親不容易阿,求了道就信,發心的人很多而且都非常的虔誠。」老前人認為這都是祖上有德根基深厚,老前人就提到如果不做一個俱紀念性的,將來老前人自己走了,一個一個從大陸來的前人也年紀大回天交旨了,我們這一群後學要怎麼辦,所以老前人說:「我在這裡蓋一個祖師祠,將來世世代代大家有一個追根尋祖的地方。」這是老前人在預先就想好的並且有這樣的立場和在這樣的階段下所完成的事,老前人這也是在做承上啟下。 其實當老前人還在的時候,我們對於這一點的感受不深,但是在老前人歸空後,這一點感受就很深,因為老前人在的時候大家來到福山還可以見到老前人這位大德者,但是歸空後,大家來到福山拜拜祖師然後追念老前人,加深了一種追本溯源的意味,尤其是從國外道場回來,不管行程有多緊湊一定排時間來到福山,因為就像是謁靈要祭拜老前人,這就是祖師祠發揮的追思的功能。 後學在福山看過各道場各佛堂一團一團不下幾百次,哪一團最恭敬我們會稍微比較,我們發現彰化道場在追思和誠敬的意味很淡,各位前賢我們在帶人不管帶到哪裡一定要將你所要成全的目標意義講出來,例如今天帶道親到福山主要的意義是什麼? 一定要在行程前後的操持將意義拉出來講,後學舉一些最好的例子,黃金昌點傳師還有靈隱寺每一個點傳師所帶的都很好,他們會在遊覽車上就放老前人的追思錄影帶,在操持的時候就會講老前人一生的奉獻、辛苦、德行,下了遊覽車就先在大門口集合,點傳師就先叮嚀住在這邊的都是跟著老前人幾十年的前賢,現在老前人不在了,各位前賢還是在這邊迎來送往服務大家,所以等一下見到每一位前賢,我們都要以一顆恭敬的心跟大家問候,然後到祖師祠獻供,老前人墓前獻供、叩頭,黃點傳師每一次帶的每一批,七年多來都是獻供、叩頭然後再唱那四首追思歌,唱完四首追思歌每一個人都淚流滿面,你看到那一種情景,就想到老前人沒白修阿。
後學會盡量地講,你們聽了之後,要依程度的不同而講述適合的部分,不是捏造而是要清楚你所要啟發他們的是什麼,然後選擇性的講,我們就是要藉著老前人的精神來啟發後進,這才是重點。 國內外道場的道務資料、開壇訓文都會送到福山來,老前人一篇一篇完整認真地看完,後學們到老前人的房間,老前人就說:「你們盡不看訓文,老天的意思你們就盡不懂阿!」因此,老前人能夠深刻體會老天、仙佛的心意。 老前人還會天文地理,有一次後學到新竹的仁和佛院講課,那裡的點傳師跟後學說,當時要蓋佛院時,請老前人來看,老前人就指示點傳師要把面向轉九十度,點傳師就說:「好在有老前人的指示,若照原先預定的方向蓋,現在前面人家蓋大樓整個都被擋住看不出去了,聽從老前人的指示後,現在這一面因為禁止蓋大樓,所以永遠都可以一望無際。」點傳師又提到老前人離開時還說:「人家用羅盤看地理,我用靈感。」為什麼靈感能這麼「靈」?
仁和佛院: 結緣訓
值此「淨心樓」落成之際,我們心中充滿了感激,願團結一致,護持道場,勤修內德,輔弼前賢,使德化之光,照耀山河大地;悠悠慧命,傳承不息。 仁和佛院 有一次大仙與老前人、賢寧仙母三人到鄉下拜訪道親,黃昏時分三人仍在田野小路上趕路,突然發覺身後有一男一女跟蹤在後,大仙猜想可能是政府情治人員,他們三人為擺脫兩人跟蹤只得不休息繼續趕路,奇的是那二人也不像有惡意,好像單純只是想跟上他們看他們要往何處,三人趕路又餓又累,只得決定去叨擾道親一晚,於是來到一處小破屋前,剛好屋主正在煮飯,見到大仙三人很高興連忙請他們一起用餐,雖然晚餐的內容只是地瓜白飯配豆鼓菜秿,卻已讓人萬分感激,大仙還讓仙母去請那二個情治人員一起用餐,之後這位道親還不忘替三人準備第二天的早午餐便當,好讓三人繼續趕路。 也許是大仙的坦蕩不懼,第二天那兩位情治人員不再繼續跟下去,三人也繼續踏上渡化成全的路途,之後這樣的情況屢屢發生,但老前人、大仙都展現大無畏精神安然渡過。 就這樣不管是上山或是下海、天晴或是下雨,都要靠著兩條腿一步一步走在山間的小山路,有時又要涉水過溪,翻山越嶺備受辛苦。 而大仙當時又有氣喘病,走小山路遇上坡的時候得要背著大仙他老上坡,這樣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實在令人佩服;也是這樣的精神,感化許多有緣眾生得救,得明師一指點超生了死、脫離苦海,老前人與大仙這番的苦心渡化,所以一處一處佛堂成設。 前人非常守誠信,有次石硦藤寮要辦道,剛好碰到颱風天,風雨交加,後學們勸前人不要去,因要走吊橋,實在危險。
老前人的「精進好學」就像後學提到的勞者多能,因此老前人可以是無所不能,不論讀書、做任何事老前人都非常精進,所以老前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拳、劍、刀法就不用說,老前人還會自己做衣服、理頭髮、扎針、治病、開藥、看面相等等,老前人也懂天文地理,但是老前人卻不輕易顯露也不隨便賣弄。 仁和佛院 有一回前賢送了一套書「改變歷史的故事」到福山,這套書是在敘述朝代的變遷是由於哪一位關鍵人物做了哪些事情的關係,老前人很快看完一本,後學就跟老前人借來看,過了一個月,後學看完要拿回去還給老前人時,老前人已經把整套書其餘的二十五本看完,每一本都是七、八百頁,為什麼老前人能這麼快讀完,因為老前人對歷史很熟,那為什麼老前人對歷史那麼了解,因為老前人常常在讀。 老前人看電視只看新聞報告,並且早、午、晚都看,因此老前人能夠清楚知道現代社會的脈動,老前人的思想也不落伍非常先進可以接受新的東西,所以老前人能夠懂這麼多,就是因為事事關心。
仁和佛院: 台灣地區有哪些地方廟宇的主神是拜彌勒佛?
定神走進才知,是 活佛老師臨壇直呼前人姓名、身分,令前人深感不可思議,即在仙佛賜壇為「興化佛堂」求了道。 後聆聽老前人講解大道普傳之真義,三教聖人之性理心法、人生真諦、時機演變等微奧之印證。 2017年01月05日 蓮華王院~三十三間堂~ 蓮華王院為正式名稱,正殿內由33根立柱隔開的間隔,因為這個特徵所以又被稱為「三十三間堂」。
師尊歸天後,道務重擔落在師母身上,『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重責大任,師母大人用其悲智溫良如同月光的慈悲柔腸一肩扛起,四十三年由香港來台,五十三年時更因官考危機而發愿頂劫救世自囚餘生,其隱相於三曹,隱德於天地,為眾生抵擋魔難,終於在民國六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溘然而逝,天地變色,草木同悲, 皇敕封—-中華聖母。 民国三十八年五、六月间,台北有一位李清贺先生发愿回斗六家乡度人,在斗六买了一间青年照相馆设立兴化佛堂,当时真修大仙林廷材被中央政府派任为台湾区中站接收委员,专职查缉民间集会与组织活动,一贯道被政府误认昰中共的外围组织,所以准备大力扫荡,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前人正在云林县斗六一带阐道渡众,大仙得此消息随即奉上级之命前往,调查一贯道有无非法组织、颠覆政府的图谋。 于调查过程中,先由李清贺先生引荐与郝金瀛点传师见面,然后再引进与老前人接触,聆听老前人讲解人生真谛与性理心法,当大仙至斗六青年照相馆探查时,适巧 活佛师尊临坛,大仙才刚进门, 活佛师尊即直呼大仙的姓名—林廷材(当时大仙对外一律用林柏江这个官名,本名实属机密外人无法知悉)且将他老的身份来历一一道来,因大仙根基慧命深厚顿时感到真不可思议,就求了道,求完道又蒙 活佛老师慈悲鼓励要他求了道还要修道,当下大仙即悟“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大道确实是人生该要走的唯一光明道路。 回到家后隔天,大仙就行文上级报告一贯道乃是发扬中国文化、五伦八德,而不是不良的组织要颠覆政府,可惜不为上级采纳。
仁和佛院: 仁和篇
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他老回天,直到民國九十五年(二OO六)國家立法,許可宗教團體籌設宗教研修學院,又天元佛院現有二點零五公頃之空地,正符合教育部規定,在上天的主導下,各種因緣逐漸形成。 是年,三月十日,發一組各單位代表,共同恭請不休息菩薩陳前人大姑為本校創辦人,旋即開展籌建工作。 仁和佛院 而為完成白水聖帝之遺願,我們在創校歷史上,永遠尊奉他老為榮譽創辦人。 老前人怕我們認理不清,怕我們他歸空後就不修道辦道,因此在社頭有一個道親,他的爸爸是乩童,有一天半夜自己迷迷糊糊起來寫了十五個字「但須繼我志何須求我身 韓雨霖 期勉」,他兒子早上醒來看到桌上寫的字句,就問他爸爸:「你怎麼會寫這些字?」他爸爸說:「我也不清楚。」因為這位道親知道老前人歸空了,就拿到埔里去,老前人深怕我們認理不清,於是藉著這些話來告訴我們重要的是要繼承他老人家的志向、愿力,不要因這個肉身沒有了就退道。 老前人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辦一段。」老前人會出生為張家男還是李家女,我們知道嗎? 在民國八十三年老前人生日時又在日記上寫了一篇生日感言,內容寫著「三月二十二日,今日是本人建成,想起媽媽生我之時,今日下午申時降生,外祖母照顧,二十三日早晨即過河坐車逃奔外祖父鄉村,因八國聯軍打中國還在變亂之中,媽媽疼愛兒女受了千辛萬苦把兒女養大,今日想起令人痛心,子欲養而親不在,當初未盡孝心,今日悔恨已無極已矣,本人已至風燭殘年,只有立愿了愿以報天恩師德於萬一也。」老前人時時刻刻想著父母恩重如山怎麼去報答,老前人還是以立愿了愿、修道辦道以報答天恩師德以及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生日當天〈農曆三月二十二日〉老前人幾乎足不出戶自己關在房間,如果有道親來也不見,中午有時也不吃,等到生日過後,從老前人臉上可以感受到他老的憂心,後學們問:「您老,怎麼生日那天都不出來?」老前人說:「我在想媽媽想爸爸。」一個八、九十歲的人在生日時想到父母的養育之恩,想到親恩未報,所以老前人就教我們,在我們生日時應該回家給父母叩頭〈雖然現在有的父母覺得我還建在就給我叩頭是不吉利,但老前人是要我們去感念父母的恩情以及對父母表達謝意〉,因為我們的生日是母親冒著多大的生命危險,父親是心中多少的等待和煎熬,所以在我們生日時應該到佛堂叩頭祈求老母保佑父母平安身體健康。 在民國六十九年當時因為大考,道親會跟老前人說誰不好之類的話,老前人就會說:「你說你點傳師不好,那父母親不好,那你要更好,才顯出你好。」如果有前賢說後學們不好之類的話,老前人就會說:「後學們全跟你學的,你現在盡說他不好,那你現在說說你自己…」話還沒說完,點傳師就感到不好意思了。 老前人都把前賢後學們的抱怨解開了,讓大家不起對待,讓大家迴光返照、自我反省,因為不論說誰對誰錯,都會讓人起對待心,唯有讓人去迴光返照、自我反省,才會放下。 老前人不是從問題本身去解決問題,而是從問題的根本,讓我們去迴光返照、自我反省,這才是有智慧的地方。 有道親到福山來道親要回去時,老前人會先請大家辭駕,然後在送給大家一人一顆蘋果,祝大家平安,如果遊覽車是在大門口外,老前人還會親自送到大門口,另外中秋節時還可以拿到月餅,並且月餅的內餡都是由老前人親手調配,後來老前人歸空後,我們點傳師在想要不要做月餅,怕做了沒有人來,不做又沒有東西讓人家帶回去,老前人來結緣時,就說月餅要繼續做,蘋果也要繼續送給大家,點傳師當場都哭了,因為感受到老前人對大家、對道親的那一份心,老前人常說不一定要一直講課才能成全道親,藉著人、事、物都是在成全人。
老前人給學生講課,特別提醒從小父母親都給我們吃好的、穿好的,照顧的無微不至,現在我們修道,如果不懂得孝順,那在修什麼道! 老前人也一再提醒我們自己求道了,要回去渡父母親,現在不感覺求道和不求道有什麼差別,但是父母去世後就是天淵之別了。 另外在「重道」方面,老前人對重聖輕凡、捨身辦道跟我們的看法也不一樣,老前人從求道、仙佛撥轉到捨身辦道都是展現相當大的勇氣,有一次老前人到明善寺大專班畢班,老前人看到名冊都蓋重聖輕凡、財法雙施,結果老前人唸點傳師、講師:「你們騙人啊!他們都是學生怎麼叫他們重聖輕凡、財法雙施,你們以為重聖輕凡是怎麼樣?財法雙施是怎麼樣?是財產也不要生命也不要!你叫他們要怎麼做阿!」我們總是把立愿看的很輕,然後隨便立一立,隨便做一做甚至不做也沒關係,老前人可不是這樣! 老前人說:「捨身辦道就要像我這樣,家也不要事業也不要了!」所以這一切都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老前人以及各位前人對愿立的認真,就是時時提醒著我們立了愿就要了愿。
老前人的兒女來到台灣因為不能直飛所以必須經過香港,受到香港和台灣各位點傳師、道親盡心的招待,順利、安全的送達北京,老前人也在日記上寫著─我的家人無功無德,來到台灣受到大家這樣盡心完善的招呼,去到香港又受到誰、誰、誰的招待,我無以回報。 以老前人這樣一位老前人輩,他的兒女受到後學們這樣的招待,是我們應該做的,但是老前人寫著這種恩德我無以回報,我只有每天早晚多叩頭求老天慈悲保佑大家平安,以謝謝大家。 我們遇到順境心存感恩是常理,但是遇到逆境還是心存感恩那才不得了,老前人就是時時心存感恩不論順境或逆境,並且是由衷的感恩認為一切就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撥轉、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老前人說:「我們要特別感謝警察。」後學愣在那裡問老前人:「當初我們辦道到哪裡警察就跟到哪裡,為什麼我們要特別感謝警察?」老前人說:「警察維護秩序保護大家安全這些都是他們分內之事。我們辦道到哪裡警察就跟到哪裡,所以想做壞事的人都不敢來,因此來求道的人都很老實都是好人,住佛堂的人都很安全啊!」所以由此知道感謝跟抱怨一念之間,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必須轉念,學習老前人那種時存感恩的精神,那我們就圓滿了。 在民國八十三年去了模里西斯路過馬來西亞,因為老前人非常難得到國外道場,當地點傳師們趕快聯絡了很多道親回來,後來知道老前人聲音沙啞,當地點傳師對老前人說:「您老慈悲,後學們不知道您老聲音沙啞,等一下您老上台給大家鼓勵鼓勵就好,後續就由我門來講。」老前人說:「你們還年輕阿,你們有的是時間,我已經九十幾歲了,我說不定就剩分剩秒,你們去講是盡你們的心,我去講是盡我的心。」這是在感觸人生無常,只要老前人一口氣在就是要盡心,從這裡我們就可看出老前人重道的精神,是隨時隨地盡自己的一份心。
仁和佛院: What’s near “仁和佛院”
前人承繼老前人之德,啟化愚迷,篤實力行,而開創了德化道場之輝煌。 一年,又号“白水老人”,于民国二十七年因三期肺病,求治中西名医,却束手无策,而遇中医师孙兰芳老先生,告知大道普渡之讯息,鼓励他求道与济公活佛结缘,病自然会好,后经引保宫彭龄前贤引荐在天津求了先天大道,蒙受恩师济公活佛慈悲显化,发心助办,从此一心不二追随师尊师母,专心办道。 仁和佛院 当时真君面见老前人都是站立挺直而略带紧张发抖的恭敬貌,尽管老前人当时只有五十七岁而真修真君已六十八岁,也由于真君曾官居要职,后学们见到真君的表现,都以为老前人的身分更是尊贵,是以老前人的慈悲法语,所有人都是信受奉行不敢有违。 民国四十八年适逢“八七水灾”,嘉义八掌溪桥断了,而后庄溪桥被洪水流失,恰巧水灾过后不久,真君他老又要到中埔办道,但交通中断溪水暴涨仍未退去,当时老先生娘(贤宁仙母)劝真君等溪水退了行走方便时,再前去中埔办道,可是真君回道:“约定好的事,不能失信,无论怎样一定要去! ”先生娘又说这样很危险,一再劝真君莫前往,只见真君语气坚定的回答:“我去假使被洪水冲失了,那我就成道了,还怕什么!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