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體適能詳盡懶人包

三、「競技體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係指從事競技運動所需具備的能力。 包含速度、瞬發力、敏捷性、協調性、平衡性及反應時間六個要素。 有參與測驗者得15%(少一項扣3分),另15%成績視學生心肺功能表現(5分等級給分),如有一項未測,視成績落點再減3分。 本網站法規資料係由政府各機關提供之電子檔或書面文字登打製作,若與各法規主管機關之公布文字有所不同,仍以各法規主管機關之公布資料為準。 (三)測驗時,受測者反覆進行屈臂動作;屈臂時,手部轉成反握,肘部要完全屈曲,於三十秒內,鼓勵受測者完成最多次數。 (一)採認1年內「體適能」檢測徒手跑步成績合格者(男性10分鐘30秒以內完成、女性5分30秒以內完成),則免參加班隊體能鑑測。

教育部體適能

其他尚可參考適合高齡者運動的保健書籍或網站資料,對高齡者的運動指導均有助益。 「虛弱老年人的運動」的作者 (Best-Martini & Jone-DiGenova, 教育部體適能 2014) 指出,不管老年人的健康與需求狀況如何,規律身體活動是維持他們身體功能和獨立最好的方法,是提升虛弱高齡者更佳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所必須。 適度身體活動就可以造成重大的正面改變,減低虛弱的程度。

教育部體適能: 相關資訊

虛弱的評量與判斷方法很多,基本上會考量多個層面,但不包括疾病與失能條件,目前Fried等 和歐洲藥品管理局 提出的身體表現 測驗較常被使用。 衰弱、虛弱或體弱 (英文frail形容詞或frailty名詞),這些名詞的中文意涵很接近,常被互用。 衰弱是指身體處在虛弱狀態,它與高齡、疾病和身體功能 等因素有關,年紀越大,身體虛弱的盛行率越大,如沒有加以注意和改善,虛弱情況將繼續惡化, 遇到內外在的壓力或挑戰情況時,就較容易發生跌倒、失能、臥床、住院甚至死亡的情形。 特色是將一連串設計好的動作流暢的組合起來,和傳統瑜珈只強調柔軟度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成年人患有下背部疼痛,身體肌力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信藉由此活動辦理,也提供在校全體運動績優生以及在這後疫情時代重視健康促進及喜愛健身活動的水沙連區域民眾和校內師生們,一個考取專業且實務的證照,並得以透過這次課程活動辦理機會,增加本校與地方連結的關係,以落實水沙連學院成立之高教深耕地方之使命與面對未來趨勢。 其實,「體能」與「體適能」都由英文「Physical fitness」而來。

教育部體適能

研究指出規律運動可改善肌力、肌耐力、平衡、協調和心肺功能,即使這些人年紀很大或是非常的虛弱。 歐洲藥品管理局 認為身體虛弱評量方法要考量下列條件,包括:1. 因此,在考量這些條件和相關文獻後, 建議以測量身體表現來評估身體虛弱,主要的測量項目有平衡、走路速度和坐站測驗,每個項目最多 4 分 (0-4分)。 本文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針對身體衰弱的評量方法、運動益處、運動指導原則和運動處方,整理出一些較為具體和實用的資料,提供讀者和相關專業人士參考應用,希望能真正幫助高齡虛弱者養成運動習慣,享受身體活動過程,也在運動中體會健康和生命的美好,享受「健康老化」或「成功老化」的生活。

教育部體適能: 網站導覽

不管任何年齡,健康的狀況如何,透過適度身體活動都可以改善身體功能和健康狀況。 運動處方的設計與建議,美國運動醫學會和美國心臟協會針對虛弱高齡者,有以下原則性的建議 。 高齡者每週至少要從事150分鐘身體活動, 如因為疾病或體能狀況沒辦法從事150分鐘,也要在可以忍受的狀況下活動身體,避免靜態的生活方式。 教育部體適能 虛弱、身體功能不佳或有慢性疾病老年人,開始運動時強度要低,持續時間要短。

● 本課程可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具公務人員身份者可於課程結束後,至推廣部服務櫃台或來電申請登錄。 (一)受測者坐於椅子中間,背挺直,雙腳前後平貼於地面,聞開始口令後,以最快速度站起,並快走繞行二‧四四公尺外障礙錐,再走回原位坐下,為完成動作。 (五)報名方式:請先備妥報名表、授權同意書、肖像權使用同意書,採google表單線上報名,將檔案及作品依表單指示上傳。 (二)凡「體適能」1年內4項(女800/男1600公尺跑走、坐姿體前彎、1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跳遠)檢測成績達銅質以上者,得加計總分(金質加10分、銀質加5分、銅質加3分)。

(五) 運動處方是科學也是藝術:虛弱者的運動計畫與指導,除要參考相關學術機構的指導原則和學術科的知能外,也要考量個別差異與環境狀況,針對其狀況和需要設計適當的運動課程,所以並沒有固定不變的訓練課程或方法。 因為運動種類很多元,運動強度、時間和頻率也有許多變化和組合,掌握重要的指導者原則和要領,訓練內容是可以有很多創意和變化的。 只要有心願意學習,在資訊時代,每個人皆可學到基本的運動知能,成為自己最佳的運動教練,也可以幫助虛弱者運動,一起享受運動過程,共同提升身體功能和健康狀況。 (二) 兼顧四項主要運動:虛弱者的運動計畫內容要包括有氧運動、阻力運動、平衡運動與伸展操四種運動,也可融入相關的運動項目。

但開始運動階段,虛弱高齡者要依自己的健康和體能狀況而酌以調整,可以低於ACSM建議的頻率,等身體功能逐漸改善後,再增加訓練頻率。 目前國內外並沒有明確的虛弱老年人運動指導原則,本文參考ACSM和相關的老年人的運動指導資料,考量虛弱者的個別差異與需求,再做適度的修正或調整,以提供安全有效的運動計畫,而提升身體功能和改善虛弱程度。 以下幾個運動指導的一般原則,在運動指導時可參考應用。

教育部體適能: 網站連結

運動前的安全評估 (包括問卷)。 檢討修正 (方進隆, 2019)。 第1和第2個步驟是要了解參與者的疾病、症狀、服藥、運動、體適能、健康和日常生活方式等狀況,有了這些基本資料,才能幫參與者設計運動處方,並給予建議。 運動前的安全評估可以參考相關文獻 (方進隆, 2016),體適能檢測可以參考教育部體育署高齡者的檢測項目與方法,或參考前節介紹的三種身體表現項目,進行平衡、走路速度和坐站時間的測驗。 (四) 注意運動訓練順序:指導或帶領虛弱者運動時,每次運動要包括熱身、主要運動、教育、休息和緩和運動等時段,活動內容要針對參與者的健康與體適能狀況,考量和安排不同的課程,如表2 (參考Best-Martini & Jone-DiGenova , 2014的構想)。 虛弱者如果平時沒有運動,健康和身體功能狀況不好,如在表2的程度1,可先從事緩慢的熱身、伸展操與緩和運動,逐漸增加身體活動量。

各級主管機關所主管學校,每學年至少實施學生體適能檢測一次;直轄市、縣(市)政府應辦理國民體適能檢測,並鼓勵人民參加檢測。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 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 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

教育部體適能: 教育部112年度依「學生參與觀賞運動競技或表演補助 辦法」第3條規定適用之賽事名單及公告

(二)凡「體適能」1年內4項(女800/男1600公尺跑走、坐姿體前彎、1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跳遠)檢測成績達銅質以上者,得加計總分(金質加10分、銀質加5分、銅質加3分)。 就讀國內公立或教育部立案之私立大學(學院)修業期限為四年之各學系一、二年級、修業期限為五年之各學系二、三年級或修業期限為六年級之各學系三、四年級學生(均不含公費學生)。 受測者坐於椅子中間,背挺直,雙腳前後平貼於地面,聞開始口令後,以最快速度站起,並快走繞行二‧四四公尺外障礙錐,再走回原位坐下,為完成動作。 二、腰臀圍比:以布(皮)尺分別測量腰圍及臀圍各二次,並以腰圍(公分)除以臀圍(公分)計算,取平均值記錄之。

體能依性質和需要的不同,區分為:一、「新陳代謝體能」(Metabolic fitness),主要取決於身體活動量與均衡營養攝取兩因素,非外顯動作所能測知,要經由血壓測量及血液生化檢測得知素質,血壓、血糖與血脂肪等指數在正常範圍者,罹患慢性病的比例相對的低。 (三)競賽主題:以「體育課中的融合參與」或「特殊教育學生運動平權」為主題,作品皆須包含特殊教育學生入鏡,且拍攝內容須為「校園」相關的體育活動(如:校園體育課程、運動社團活動、運動賽會參與等)。 二、為協助持有該署所核發之初、中級國民體適能指導員證書 人員累積證書效期展延所需之專業能力點數,爰依據前開 辦法舉辦旨揭課程,全程參與者除將核發研習證書外,並以每小時0.5點之方式計算,授予渠等專業能力點數。 過去有關運動訓練或規律身體活動改善老年人虛弱症的研究並不多,茲將幾篇最近相關研究或文獻的結果和益處敘述如下。

站立時間低於10秒0分、10秒1分。 一腳跟放在另一腳前方站立 10秒。 站立時間低於3秒0分、3-9.99秒1分、10秒2分。 一般人的心肺耐力(以最大攝氧量代表),自25歲以後,每年約減少 1%,因此到了75歲時,心肺耐力可能只有年輕時的一半。 此外,體脂肪由青年到中年迅速增加,肌肉量由中年至老年則迅速減少。

受測者於起步即開始計時,施測者應鼓勵受測者盡力以跑步完成測驗;其未能以跑步完成者,得以走步代替,抵終點線時,記錄其完成時間。 (一) 平衡測驗:3 種姿勢平衡測驗和給分。 雙腳合併站立 (side-by-side stand) 10秒:雙腳靠在一起站立。 時間低於10秒0分、10秒1分。 一腳放在另一腳中間內側站立 (Semi-tanden stand) 10秒。

術科部分則為團體領導能力(包含暖身、心肺訓練、緩和及檢測)、柔軟度訓練(含檢測)、肌力訓練與動作修正(含檢測)等三大項次, 還分長者與一般人有不同方式,也練習實作了各種器材與徒手的訓練方式。 擁有良好體適能,身體運動能力亦會較好。 教育部體適能 身體活動能力較強或較多,對學生身心的成長或發展都有正面的幫助。 此外,運動處方或計畫要考量五個因素,包括:運動方式 、漸進負荷 、運動頻率 、運動強度 和持續時間 。

考量個別差異,妥善應用體適能先生「MRFIT」的指導原則,就能提升身體功能。 對一般人而言,從事平常身體活動 (如從椅子站立或是單腳站立) 是很輕鬆的,但對於虛弱者就是一個具有挑戰的動作,反覆實施這些簡單動作就可以獲得很好的訓練效果。 所以指導老年人這四種運動,要簡單化和生活化,讓虛弱者隨時隨地皆可實施。 (一) 運動方式:高齡虛弱者的運動方式要多元,主要運動要包括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平衡訓練和伸展操(如表1),多種運動方式的訓練效果比單一運動方式好,因為每種運動方式皆有其獨特性,可以分別增加心肺功能、肌肉適能、平衡能力或是柔軟度 。 當然有身體活動比沒有活動好,平時也要多從事日常活動或家務,以增加身體活動量。 但開始運動階段,虛弱者要考量自己的健康和體能狀況,可先選擇某些運動實施,平衡能力不佳者,要先進行平衡訓練,後再逐漸加入其他運動方式,如阻力訓練或有氧運動。

無論如何,除了「體能」或「體適能」的名稱差異外,社會大眾似乎還應該瞭解一下測驗的實際內容與檢測方式。 Haider等 以敘述綜整文獻 方式,收尋隨機分派的論文,探討身體活動介入或訓練對於社區虛弱和前虛弱高齡者的效果。 結果:雖然,身體活動介入的研究不多,運動訓練的方式和結果也不很一致,但和控制組比較,參與身體活動介入的社區虛弱老年人可以顯著改善虛弱狀態 ,也提升肌力和身體表現 。 其實,這個「體能或體適能?」的問題,是作者先前到學校訪視時認識的國小教師所提出。 最近,體委會正在進行「國民體能常模」的檢測計劃,讓學校負責「體適能護照」的老師產生檢測內容上的質疑? 到底要依據「體適能護照」的檢測內容進行檢測?

體適能就是身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隨著孩子身體發展逐漸成熟,也開始能夠認識規則概念,可讓孩子做一些進階性、團體性的運動來訓練小朋友的協調性、體力和活力以應付突發事件及日常生活,並有團體意識和適應團體生活的能力。 1、普特融合組:不限參賽者資格,拍攝內容為融合式體育課程或活動,包含:校園體育課程、運動社團活動、運動賽會參與等。 前項第一款為必備之項目,第二款及第三款為各級指導員自行選擇之項目;其各款項目內容之認定基準及程序,由本部公告之。 四、成績證明:採體適能檢測站成績證明,學生至體適能檢測站檢測,由教育部統一提供格式,核發單位為檢測單位。

  • 有參與測驗者得15%(少一項扣3分),另15%成績視學生心肺功能表現(5分等級給分),如有一項未測,視成績落點再減3分。
  • (一)受測者坐於椅子中間,背挺直,雙腳前後平貼於地面,聞開始口令後,以最快速度站起,並快走繞行二‧四四公尺外障礙錐,再走回原位坐下,為完成動作。
  • 完成登階測驗,於休息一分鐘後,立即測量一分鐘至一分鐘三十秒之第一次脈搏數;休息三十秒後,立即測量二分鐘至二分鐘三十秒之第二次脈搏數;接著再休息三十秒後,立即測量三分鐘至三分鐘三十秒之第三次脈搏數。
  • 在台灣社區65歲以上老年虛弱的盛行率約11-14.9% (Chang, et al., 2011)。
  • 有氧運動等到平衡能力和肌肉適能具有基礎,不害怕跌倒後,如到程度5以後,再實施較為安全。

● 本課程為推廣教育非學分班課程,不發予學分證明、不授予學位證書,欲取得學位,應由各類入學管道通過後依規定辦理。 全國法規資料庫之內容每週五定期更新,當週發布之法律、命令資料,將於完成法規整編作業後,於下週五更新上線。 (一)受測者站立於三十五公分高之臺階後,配合節拍器節奏,以每分鐘九十六拍之速度,每四拍上下臺階一次,持續三分鐘。 (一)受測者於起步即開始計時,施測者應鼓勵受測者盡力以跑步完成測驗;其未能以跑步完成者,得以走步代替,抵終點線時,記錄其完成時間。 「樂活檢測」包含BMI、開眼單足立、椅子坐立、肱二頭肌手臂屈舉、原地抬膝踏步、椅子坐姿體前彎、抓背測驗及椅子坐立繞物等項目。

衰弱者介於身體獨立和依賴之間,尚可從事基本的日常活動和輕鬆家務,有些人在移動身體時或許需要協助,但他們處在失能的高風險狀態,容易衰退而失能。 現代社會以機器取代人力,因此一般工作與日常生活只需要普通的體能即可勝任,那麼,為什麼要提倡健康體能呢? 事實上,一個人的體能狀況與生活品質和健康有密切的關係。

1986年張至滿所寫的「體育測驗與評價」一書中,則將physical fitness翻譯為「體能」又稱為「體適能」或「身體適應能力」。 教育部出版的「國民體育季刊(1969年創刊)」中,「體適能」的名稱則最早出現在1989年卓俊辰發表的「論全民體適能」專論文章與專刊。 國際上有關physical fitness的發展,則是以1980年AAHPERD提出的「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test」為分水嶺。

  • 每週至少2天每週2-3天每週至少2-3天運動強度由低至中的強度開始,然後慢慢增加運動強度。
  • 教育部出版的「國民體育季刊(1969年創刊)」中,「體適能」的名稱則最早出現在1989年卓俊辰發表的「論全民體適能」專論文章與專刊。
  • 統合「教育部」與「體委會」的兩個「體能」測驗內容,是相當重要且急需進行的工作。
  • 利用啞鈴來鍛鍊肢體的肌力及肌耐力,能強化肌肉、骨骼避免骨質疏鬆症,關節退化及改善不良姿勢引起之五十肩、腰痠背痛。
  • 1971年楊基榮出版的「體育測驗與統計」一書中,對於fitness是以「適應能力」來翻譯,physical fitness則翻譯成「身體適應」。
  • 站立時間低於3秒0分、3-9.99秒1分、10秒2分。

依據漸進負荷原則,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只要持之以恆,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就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建議量。 每個運動方式的持續時間如表1。 全人健康包括身體、心理、社會、學習 (認知)、靈性和環境等層面的健康,虛弱高齡者如能規律運動,對上述各層面健康之促進,都有很大的助益 (方進隆,2015),而全人健康的每個層面,皆是成功老化的要素,也是未來體適能產業發展的趨勢。 體適能教練在運動指導過程中,除提升體適能或身體功能外,也要兼顧全人健康每個層面的提升。 學者 (Verghese & Xue, 2010) 以身體表現測驗 作為老年人虛弱程度的判斷依據,並和Fried et al., 的評估方法做比較,結果顯示PPB的三種測驗 (平衡、走路速度和坐站) 成績和身體虛弱判別分數 (Fried, et al., 2001) 有顯著相關。

教育部體適能: 活動介紹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