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2目:「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五府千歲廟 五府千歲的聖誕日期不相同,農曆4月26日為李府王爺生日,隔天為范府王爺生日,農曆6月18日為池府王爺生日,中秋節為朱府王爺生日,農曆9月15日為吳府王爺生日。 五府千歲廟 王爺的誕辰會舉行盛大的進香活動,以藝陣表演、童乩和過爐最為可觀。 鎮安宮建築雕刻十分精細,殿內分三進,其中古物頗多,特別是年代久遠的匾額,呈現出特殊的古樸風雅。
大鵬鳥負傷遁走,一怒之下化身為假皇帝,突然皇帝鬧雙胞,宮中大亂,由包公判別,最後包公設計套話,把大鵬鳥抓到,最後大鵬鳥允諾作為觀音大士的護法神,將功抵過,飛向南海普陀山。 有的版本是包公判錯了,觀音大士於是顯靈,幫助包公收服了大鵬鳥,並帶回南海普陀山繼續修道。 農夫又振鋤在地上大書「巡狩間,分黑白,非因紙獻錢燒、百般貢媚免災殃」。
五府千歲廟: 南鯤鯓代天府 – 王爺信仰介紹
臺南市南區下林碧龍宮-該廟之蘇府千歲與其結義兄弟程府千歲、韓府千歲、趙府千歲、金府千歲並稱南京五府千歲,其中蘇府千歲聖誕為農曆八月初八。 南投縣名間鄉虎仔坑福順宮-清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蘇府大王爺巡狩至該地,留下令牌一面供信眾參拜,後建廟。 臺中市西區應天宮-民國五十八年(西元1969年)祖廟出巡至台中市順天宮時指示建廟,民國六十五年(西元1976年)完工。
麻豆代天府現任顧問團團長林再興,蒙受五府千歲靈威庇佑,家庭和樂、經商有成,為報答王爺恩澤,早在五年前擔任顧問時,就捐贈三百餘萬元,建置兩條滾輪溜滑梯,讓前來參香信眾有娛樂休閒場所,更成為親子出遊新亮點。 麻豆代天府主委陳中山表示,麻豆代天府又稱「麻豆五王廟」,位居龍喉穴之上,五府千歲擇吉於此、濟世祐民,造就麻豆地區文風鼎盛、人文薈萃,孕育出許多文人雅士、政商要員,而信眾廣布全台,成為全台五王信仰的首廟。 建廟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南鯤鯓代天府,主祀李王、池王、吳王、朱王、范王等五府千歲,相傳他們是三百多年前乘坐王船來臺,佔地六萬坪的廟堂、前埕、主殿、花園都建造地相當可觀。 在草木難存的濱海沿岸中,內部鯤園、虎苑、海山亭等庭院設施,裝潢華麗,外觀宏偉,是難得一見的景觀。 具保守統計,每年南鯤鯓廟的遊客量可達400萬人次以上,尤其每逢農曆4月26日及27日,為最熱鬧的王爺祭,信徒加上各地王爺廟進香團與乩童的參與,宛如全臺乩童大集合,場面十分熱鬧。 民間相傳萬善爺乃清康熙年間的一個小牧童,因頗有慧根,在康榔山的空地上悟道成仙,也就是今日南鯤鯓代天府的廟地。
但別看吳三王驍勇善戰就忘了祂的專長,三王爺擅長「踏地理」,信眾若是在搬家、開店上有什麼疑問,都會來請三王爺指示。 三王爺降駕時都非常兇猛,手轎敲壞是常有的事,但這代表三王爺刀子嘴豆腐心,祂是關心信眾才會這麼兇。 每到王爺誕辰,各地廟宇便紛紛前來進香謁祖,蔚為臺地最為壯盛的王爺廟會,時見童乩與陣頭大會串,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令人嘆為觀止。 經過一番等候,進入正殿後,要行交香合爐,廟方神職人員將南鯤鯓廟的香灰杓入自家神明的小香爐;然後是過爐儀式,進香團人員則捧神像和持法器,到內殿過內爐,以加持南鯤鯓五王的靈力;過爐之後,進香團即整隊回駕。 首先要貼香條,告知廟方與周邊民眾進香團將來到南鯤鯓進香的事情;之後是晉廟,包含拜謁、入廟、團拜和點兵等一連串儀式。 在進香隊伍進廟前要先行整隊,由手持烏令(1種長細竹和竹葉支組合成的法器,用以驅邪)的人員在前端揮掃,驅除邪穢,隨行的陣頭和乩童會沿路擺排場。
五府千歲廟: 電音三太子 – 台南文山國小 當太子爺遇上潮流蛇板
臺灣的五府千歲中,有許多種姓氏類別的組合,最普遍的一組:是指「李、池、吳、朱、范」五位千歲(隋唐英雄: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等五位大唐功臣,而唯獨李王於舊唐書有其史事。李王仙遊後,太宗皇帝追贈兵部尚書、秦州都督,俗身陪葬唐昭陵)。 奉祀此組神祇,有名的廟宇相當多,如臺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祖廟及麻豆代天府齊名為王爺廟。 約民國五十六年從台南南鯤鯓代天府請分靈至花蓮代天府,吳府千歲為五府中首位抵達花蓮者,信眾聽從神明指示仍循長幼讓李府千歲坐主位,但花蓮代天府的祭典中以吳府千歲的祭典最盛大隆重,並成為台灣花蓮最大的五府千歲王爺廟。 南鯤鯓廟是「南鯤鯓代天府」的俗稱,主祀李王、池王、吳王、朱王和范王等五府千歲(王爺)。 相傳5位王爺與中軍府鎮守的神像在300多年前乘王船,飄到北門鄉蚵寮的南鯤鯓(當時為一海上沙洲,故名為鯤鯓。現因海岸淤積,已成為陸地的一部分),為島上休息的蚵寮漁民發現,遂安置於草寮內奉祀,為臺灣五府千歲信仰之濫觴。 南鯤鯓代天府是一座位於臺灣臺南市北門區之王爺廟,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臺灣王爺總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
在得過園治獎的三隆隆園路段,除了能欣賞千人手印牆外,更可以從望高寮眺望農田綠意,涼風徐徐,在輕盈轉動風車下,感受人生無限愜意。 五府千歲廟 北極宮主祀玄天上帝,副祀觀音佛祖、神農大帝、範府千歲、中壇元帥、註生娘娘及福德正神,是在地的信仰中心。 坐落在大寮國小門口的超長木椅-大寮椅,在當地有著一個有趣的一個謎語:一條椅條坐十人(猜地名),答案就是在地的地名「大寮」。 而因為地名的關係,當地人建造這張椅子,形成有趣的畫面。 李府千歲本名李大亮,又稱李府王爺,雍州京兆郡涇陽縣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俗稱李王爺、李府王爺,為五府千歲之大王爺。
- 民國35年因廟貌頹傾,村人建議拓寬改建,增建左右護室,民國38年廟貌重修竣工後改為「五府千歲廟」。
- 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2目:「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 遶境進香是宗教儀式中十分重要的一環,進香是神明「會香」與「充電」的一環,更內含著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再從遶境進香再衍生出的陣頭文化,祝賀神明聖壽、賀誕,一些陣頭如宋江陣更具有維持香陣的秩序功能,以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為例,每年進香期前來進香與香客人潮就多達近千萬。
- 早期某年一批南廟(代天府為南廟,萬善堂為北廟)三王副駕,其中一尊(現原始開基萬善爺)被附近村莊請至作客看戲,當時扶乩觀輦;正當大家都興高采烈的等待三王爺駕臨那時,忽然神靈駕臨,報壇卻是吾乃『南鯤鯓萬善爺』;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請的是吳三王神像但為何報上萬善爺名號?
- 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又把本來安置在水仙宮的神像又遷移到了安海宮安置祭祀,沒想到就這樣一路拖到了台灣光復,新媽祖廟卻遲遲不見興建。
- 「堂」在古代建築指是居中的正廳堂,台灣廟宇有許多分枝出廟會以堂來命名,道教信仰中常見就是瑤池金母的慈母堂,「觀」是道教廟宇的正統稱呼,如台中紫雲觀。
柳世雄說,麻豆代天府又稱麻豆五王廟,位處龍喉穴,廟宇雄偉,五府千歲濟世祐民,造就麻豆地區人文薈萃,信眾廣布全台,是全台五王信仰的首廟,期盼透過立碑讓更多來客瞭解五王廟歷史,也帶動地方觀光。 由於台灣是信仰重鎮,可能走三步就看到一間廟,走個五步就望向一間廟,抬頭就會看到大大的石匾,也大略知道這間廟的主神是誰,例如常見的「天后宮」正是熟知的天上聖母廟,「代天府」則是王爺千歲的廟等。 而除了抬頭稱號,最後一字也同樣影響廟宇的比重程度,常見就是廟、宮、祠、殿、壇、府、寺、堂、庵、亭等,順序是廟宇所供奉神明級別的依據,也可以從外觀與建築去判別。 一般千歲(或王爺)神尊的造型,文官大多是書生慈悲為懷貌、武將威武憤怒貌,神尊穿著大多穿以漢服典型特徵模樣,有錦袍玉帶的文官,還有頂盔貫甲的武將,都是保有「漢官姿態」,如臺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即是歷史悠久的臺灣王爺總廟,內祀李、池、吳、朱、范等五府千歲。 台灣五府千歲信仰普遍,五位王爺也各有信徒支持,每到五府千歲聖誕生日,麻豆代天府將湧進大批信徒前往祝壽,該準備哪些供品是五王爺喜歡吃的,看以下整理的供品清單一目瞭然。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江蘇省吳縣人,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生於隋唐之際,聖誕於九月十五日。
神明有靈不在於故事歷史的精采程度,而是在於學習其真誠正向之路。 2015年(民國一百零四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八日),啟建「乙未科羅天大醮週歲謝恩祈安福醮」。 自1993年(民國八十二年)動工興建的凌霄寶殿,完工於2012年(民國一百零一年)並於同年十一月十五日舉行入廟安座大典。
五府千歲廟: 五府千歲廟
在早期醫藥不發達的年代,許多的病人都是受到范王爺拯救,因此受到非常多信眾的香火。 本名池夢彪,在五府千歲中排行第二,也是討海人的守護神。 在台灣除了漢人祭祀池王外,平埔族祭祀中也可以看見池府王爺。 本名李大亮,在五府千歲中排行第一,信徒又稱其為「李大王」,其專長為擇日。
主委陳中山期盼透過碑石,讓信眾參神時更了解前人建廟的不易及由來,進而珍惜守護寺廟文物。 例如嘉義有名的半天巖,通常都在山區較為常見,還有著名的艋舺清水巖、三峽長福巖都是和清水祖師有關的信仰重鎮。 「堂」在古代建築指是居中的正廳堂,台灣廟宇有許多分枝出廟會以堂來命名,道教信仰中常見就是瑤池金母的慈母堂,「觀」是道教廟宇的正統稱呼,如台中紫雲觀。 「宮」通常和廟會同時稱呼,也是以前皇室住所,王爺妃后等級神祉可以稱為宮,例如拜媽祖婆的天后宮、朝天宮,供奉關聖帝君的桃園威天宮等等,中壇元帥的太子宮,而非皇級修練成王爺級別,以宮來命名有顯尊貴、莊嚴的感覺。 都知道「廟」是最常見的稱呼,無論有甚麼神的都能稱廟,從天公廟到有應公廟,信眾通常都稱為某廟,例如位於台南的台灣首廟天壇,地方居民都習慣稱天公廟。 然而,各地不論五府千歲或是諸府千歲,大扺不脫瘟神故事的原型。
五府千歲廟: 麻豆代天府五府千歲沿革揭碑 見證與傳承建廟歷史
至於各地單姓或多姓的王爺廟,例如麻豆代天府、新竹新豐 池府王爺、雲林的溫府王爺等亦可屬於廣義的五府千歲廟宇。 臺灣光復後,工、矞、漁業漸次發展,經濟欣欣向榮,本區信眾安居樂業之餘,感念神佛庇佑恩澤,於民國三十八年農曆四月集會商議建造公厝以安奉諸洞天神佛,隨即恭請『南鯤鯓代天府』吳府千歲暨『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前來主持建廟事宜。 依此可知台灣自延平郡王入台後,所有地方祀奉忠貞義烈之神靈廟宇,皆曰代天府。 至南鯤身代天府五府千歲者:乃大王爺李府千歲,二王爺池府千歲,三王爺吳府千歲,四王爺朱府千歲,五王爺範府千歲。 其事蹟來歷,據南瀛文獻第十二卷代天巡狩考,引古閩史貽輝之五府千歲傳略雲:“蓋聞有功德於民則祀,惟聰明正直者神。 本廟(代天府)供奉代天巡狩五府千歲,神威遠播,威靈赫濯。
然而有1天,有位牧童在「虎穴」附近暴斃,死後因靈氣照蔭而成仙,當地人稱其為「囝仔公」。 五王欲建廟的地點正好是「囝仔公」的地盤,雙方對此地屬誰劇烈爭執。 五府千歲廟 五府千歲廟 五王反駁說:「我們早在渡海來臺時,就已經看中此地,並埋有銅錢為記」。 雙方會同土地公相驗,卻是銅針插在銅錢孔上,無法公斷。
天堂
黃偉哲表示,麻豆代天府是全臺五王信仰之首廟,神威顯赫、香火鼎盛、信眾萬千、廣布全臺,感謝麻豆代天府主任委員陳中山打造石碑,將建廟沿革歷史記錄下來,傳承發揚,廟史能讓信眾參神時能了解前人建廟的辛苦及修建的不易,以及神尊的由來,進而共同珍惜、保存守護寺廟文物。 「府」為舊時達官貴人的住所,如王府、相爺府,台灣稱府者以千歲王爺廟最普遍,像是台南著名的南鯤鯓代天府、麻豆代天府。 舊時王爺的「三年一醮」祭祀是非常豐富隆重,有瘟疫時亦要請王爺來鎮壓。 閩臺各地並有「王船」習俗,認為王爺乃上天所派(代天巡狩),為管理瘟疫的神明,故早期,民間不敢久留其於鄉里,常會以「王船」形式,把王爺送到外地,或者焚燒送其回天庭;後期逐漸變成掃蕩瘟疫的大神。 將王爺神像連同祭物糧食載在一艘特製的船中,任其飄流,這種船上面旌旗招展,桅帆俱備,也很威武,假如某個村落有王船飄到,該村便要迎神奉祀一番,再將之放流。 台南麻豆代天府除了是五府千歲總廟,還是麻豆區佔地最廣的寺廟,主廟建築是泉州風格,最具特色代表的是廟門,是用厚樟木雕刻立體門神,十分逼真和立體感,廟區裡還有增設天堂與地獄園區、親子遊樂設施,供香客娛樂遊玩。
稽諸史乘,神生於隨唐之季;李公諱大亮,經陽人,兼資文式,與池公夢彪,吳公孝寬,朱公叔裕,範公承業。 唐高祖入關,自歸投效,旋李公擢金川司馬,池、吳、朱、範四公,亦並授都尉。 李公恭儉忠謹,池公沉毅剛直,吳公嫉惡如仇,朱範二公則皆守正不阿,並稱於世。 升化之後,超授顯秩,代天巡狩,樓船邁賀,掃蕩妖氛,捍災御患,護國佑民,宜乎歷朝褒祀,四海尊崇也”。
改擇於北門地區槺榔山建廟,該地據傳於風水學上稱為「虎穴」。 兩間都有部分古鹿耳門媽祖廟文物的宏偉廟宇,就此開始為了誰才是真正與鄭成功上岸有關係的古鹿耳門媽祖廟後繼者爭論不休,不單一度讓村莊間嚴重不和,甚至在台南要設置鄭成功上路紀念碑時,把爭端搞的全國皆知。 五府千歲廟 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又把本來安置在水仙宮的神像又遷移到了安海宮安置祭祀,沒想到就這樣一路拖到了台灣光復,新媽祖廟卻遲遲不見興建。
臺灣8百多座王爺廟中,至少有131座以池王爺為唯一主神,加上以池王爺為一組王爺中的1人,和以池王爺為陪祀神的廟宇,總數超過全島王爺廟的一半。 池王爺的傳說有時也通用在五府千歲上,敘述瘟神在井中投毒,被五名進士發現,為救村民投身入毒井而死,後世祭此五人英靈,供奉為五府千歲。 五府千歲具有預防及驅逐瘟疫的特徵,故不屬於需要用王船送走的瘟神。
五府千歲廟: 本宮位在:高雄市鼓山區,電話:( 531-5968,網友預約時間:19:00~21:00 . 每月第二與第四星期日休息停辦.
在以往醫藥不發達的年代,有許多病危的病人都是被范王爺救了回來,即使到了現在,范王將病人從鬼門關前拖回來的故事也沒有少過,再加上范王在日治時期處理屏東公園的鬧鬼事件,讓人更加信服這位文武全才的王爺,若要以現代人比較熟知的形象來說,「醫龍」裡的「朝田龍太郎」的形象就跟范王爺很像。 李大王的專長是擇日,據說當時代天府從建廟、選建材、金身開光點眼,都是由李大王一手包辦,是文武全才的治世能臣,想看更多故事請點這裡。 據說建造時曾苦於建材短缺,但麻豆婦女郭鳳(生卒年不詳)受五王托夢,捐白銀1000兩,使代天府以順利完工。 至清同治3年(公元1864年)又因年久失修,當地仕紳吳港(生卒年不詳)、洪虎攀(生卒年不詳)、涂嵌(生卒年不詳)3人發起捐款10000圓擴建,並於清道光11年(公元1872年)擴建後殿青光寺,以感謝觀音佛祖的調停。 之後,歷經日治時期昭和7年(公元1932年)的改建與民國39年(公元1950年)的整修,遂成今日的規模。 南鯤鯓廟前後2次建廟,首次是明永曆16年(公元1662年)在「南鯤鯓」沙洲的南部建廟,據說當時泉州雕刻名匠媽福師受王爺托夢,隻身來臺為五王刻神像。
- 五王欲建廟的地點正好是「囝仔公」的地盤,雙方對此地屬誰劇烈爭執。
- 五府千歲有多種組合,最常見的組合是大王爺李府千歲、二王爺池府千歲、三王爺吳府千歲、四王爺朱府千歲、五王爺范府千歲。
- 後因臺中港特定區之開發,土地道路重劃,迫使慶安宮必需拆除重新改建,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元月初六奠基興工,廟宇基地由北往南移十公尺,至民國八十五年(1996)十月廿九日舉行入火安坐大典。
- 池王的脾氣和嫉惡如仇的性格也十分出名,想看更多請點這裡。
- 麻豆代天府顧問團長林再興受五府千歲庇佑,事業有成,敬獻廟方刻有「五府千歲開台首廟」靈石一座及五府千歲帥旗、旗桿等,廟方二十四日舉行「五府千歲開台首廟揭碑暨神旗昇揚」儀式,場面莊嚴而隆重。
由於分靈廟眾多,幾乎全臺各地的陣頭形式,如宋江陣、八家將、金獅陣、官將首、舞龍、舞獅、神將團、醒獅團、跳鼓陣、牛犁陣、布馬陣、高蹺陣、天師鍾馗、十二婆姐、素蘭出嫁、電子花車、電音三太子、勁舞辣妹團等都會在南鯤鯓廟出現。 在乩童操五寶護駕下,神轎要行「踏四門」禮、三進三退犁轎大禮,神像才能落轎,進入暫奉區等待。 臺灣研究五府千歲的關鍵人物是中央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的劉枝萬先生,他的論文集〈臺灣的瘟神廟〉對於王爺信仰在臺灣的發展過程做了透徹的分析。 相傳於明朝末年,有王船漂流至臺南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其中船內奉有傳說為跟隨唐高祖李淵討隋建唐的開國功臣(相傳其名諱為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其中已知僅有李王於新唐書、舊唐書之中有其列傳與史料記載)等五王神像及中軍府神像,被漁民迎接後而建草寮供奉。 後因神蹟顯赫廣布流傳,被當地信徒倡議建廟,於明朝永曆十六年(1662年)初期創建落成,而稱為「南鯤鯓廟」,又稱為「開基廟」,風水上稱為「浮水金獅活穴」。 後因南鯤鯓沙汕淹沒沖毀,居民信眾決定遷徙,再重建神廟。
五府千歲廟: 南鯤鯓代天府 – 王爺祭 鹽鄉信仰的故事(台語精華版)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