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必須先祭拜土地神才祭拜祖先,但先祖如為高官或生前有爵位,則先祭祖,並可燒壽金。 掃墓銀紙 依慣例,去世三年以上的死者就可以燒化刈金、四方金或九金,有些地方還會加燒金白錢,去世未滿三年的死者,只能使用銀類紙錢(大銀、小銀等),不能燒金類紙錢。 有些地區是死者過世未滿三年,就讓外孫改燒銀紙,有些地區是直接破例燒金類紙錢。 客家人掃墓習俗不同於閩南人,在不同地區又有不同的掃墓文化,如臺灣北部汀州客家人則流行在八月初八元成節期間掃墓,稱為「大清明」,現在的北海岸淡水與三芝一帶的福佬客,仍偶從此俗。
自從歸為日本沖繩縣之後,也有部份人依照日本人習俗,尤其是長期在縣外工作者因遷就假期而依照日本本土的掃墓日期。 就要掛紙祭掃,最起碼要在清明節前;否則剛逝世的祖先、親人可能會搶不過七月半鬼門大開時的眾好兄弟前輩,或是被當作孤墳。 先燒經衣後燒壽金(若族譜記載先祖曾任高官者,視為神明,則可燒壽金)、刈金(或者四方金、九金)、大銀、小銀等。 亦有江湖術士稱「掃墓前必須禁食」;但是,清理土葬墳墓常常需要跋山涉水,耗費大量體力,不喫飽了如何上山掃墓? 其實是古時清明有寒食的遺風,一般當天不開火煮飯,掃墓者食用草粿、潤餅等現成食品;直到掃墓完才開火煮飯,喫熟食。
大龍峒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表示,金紙的差別,就是祭拜對象不同,這是長年流傳的風俗習慣而來。 一般來說,掃墓都是用刈金或銀紙,至於壓在墓園草皮上面的五色紙則稱為「墓紙」,代表後嗣子孫有到此祭掃,避免墓地遭破壞。 一年以內不做粽子、年糕、發糕等應節祭品,春節也不貼春聯。 俸飯:當死者已被裝入鋪著庫錢、銀紙及生前用品的棺木,封棺大殮後,翌日清晨家屬「女眷」就要為死者準備「俸飯」,又稱「孝飯」,亦即俸待死者的餐飲與生活作息彷如生前一般,於黎明後供盥洗用具、早餐、香、銀紙;黃昏時再上香供其晚餐。 如此直到滿七或百日結束為止,才改為初一、十五晨昏各拜一次;直到對年才不再供膳祭拜;到了合爐後,則依年節祭祀的方式。
燒紙錢時要找空地焚燒,千萬不要燒到別人家的墓啊! 通常墓園都在山上,消防車可是很難上來的,務必小心。 壓完墓紙後,點香祭拜,首先祭拜守墳的土地神(宜蘭等地區會一併祭拜龍神,是守護風水的神),焚燒金紙。 臺灣北部地區使用「三色金」(壽金、福金、刈金),或者四色金(大百壽金、壽金、福金、刈金),臺北人祭拜土地神一定會燒「福金」(認為是土地公專用的紙錢);南部使用「壽金」與「九金」祭拜土地神。
掃墓銀紙: 生活與休閒
神明有專用的金紙,而冥界則有銀紙給祖靈、鬼族、好兄弟與冥界兵將,銀紙上大多有錫箔,但跟金紙不一樣的是沒有塗金藥,正面多數不蓋章,側邊則蓋有紅印。 葬禮、普渡、祭祖皆用得到銀紙,但不同節日選擇的銀紙也有不同。 【大紀元3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文宗台北二十八日電)往年民眾清明掃墓,將擬焚燒的金、銀紙投入台北市代焚專車後,疑慮先人能否收到? 北市今年免費提供「代焚專用袋」,可書寫先人姓名,保證先人一定可以收到,化解民眾疑慮。 祭拜祖先是為了悼念祖先的亡靈,祈求祖先保佑家族,為了讓祖先在冥界也能像在生前一樣生活,所以有給予金錢讓祂享用的作法,起初是以真錢陪葬,不過因容易發生盜墓,所以之後便改為假錢陪葬,到最後演化成了紙錢。 大銀、小銀:外觀上會貼有沒刷金漆的錫箔,依照紙張大小不同而分成大小銀,也代表面額不同,大銀好比是千元鈔;小銀就是銅板零錢,兩者都可以燒給祖先使用,但農曆七月燒給好兄弟則為小銀。
而在文化的傳承還是很重要的,因清明節融合了讓王羲之留下著名書法的蘭亭集序的上巳節,也有用潤餅拜拜與吃潤餅可說是受寒食節的習俗,傳承至今我們更應該好好地過這節日,讓民俗文化永流傳。 108朵蓮花是入殮的時候放入棺木中或是蓋在棺木上面用的,所以入殮前就要做好如果108朵,在最後瞻仰儀容時所有的子孫一人拿一朵放入棺木中,然後不要回頭直接出去,剩下的再由入棺師一併放入。 當喪家選好墓地後,在出殯前先擇一吉日吉時,備三牲、茶葉(甘茶)、素果由遠親或賓客一人吉冠素服擇日開塋域、祀后土。 安靈後、對年前,每月初一、十五日,早晚拜拜〈準備飯、菜(家常菜)、水果,及少許壽金、金銀紙、香、燭、水酒〉。 在抬棺出院子轉柩後,親戚尚未上前祭拜前,得先由家屬供上「五醴」生祭,稱為「起柴頭」或「起車頭」,「五醴」是由出嫁的女兒或外孫,分別從婆家送來的「牲禮」,擺在靈桌上後,家屬與外家親戚依序三跪九叩,此時喪主要跪地回禮。 燒靈厝:家屬會去購買紙車、紙馬等紙紮祭品,尤其是紙作的房屋「靈厝」,在死者靈前焚燒,以供應死者住宿、使用。
掃墓銀紙: Tags: 金紙 銀紙 金銀紙 紙錢 怎麼選 天公金 福金 經衣 拜天公 中元普渡 過年拜拜 More…
此種移靈方式因台灣各地的都會化,有所簡化。 時至今日,喪家多半會租用殯儀館當作移靈場所。 「過年要拜拜喔」拜拜是台灣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敬神祭祖時的民俗文化。 當我們手持線香祭拜之後,接著便會焚燒紙錢。 而其實針對不同祭拜對象時,焚燒的紙錢種類會跟著有不同搭配。
另外,壓上墓紙的墳墓代表有子孫祭掃的墳墓,在墓區之中,祖先也不至於遭到四周鬼神與「鄰居」的奚落,被看作「無嗣孤魂」。 同時,早期人士往往隨意埋葬於公家的土地或無主土地之上,清明時節,有些地區的仕紳、大老會拆遷無後之孤墳,合併為一座「萬善同歸」或「有求必應」大墳祭祀,來替當地的鄉民獲得新的墳地。 壓上了墓紙,則代表此墓後人時來祭掃,避免墳墓被破壞。
一乃紅、綠、黃、白、靛等色的,稱為「五色紙」,是泉州人士所慣用。 另為純黃色的「黃嘏紙」,為漳州人、客家人、潮汕人及其他民系所慣用。 在沒有墓紙時,可用金白錢替代,廣東廣府人則用溪錢。 理論上應該所有宗族成員一起掃墓,如果到的時候已經有其他親人先掃過了,亦可再度清掃、除草,但不可以再壓上墓紙。 掃墓銀紙 金銀紙是燒給神祇、祖先、鬼使用的貨幣,金紙是敬神用的,而銀紙則用以祭祖拜鬼,希望藉此表達感謝之意,並獲得庇祐。
掃墓銀紙: 台灣之光
呈長條形狀的墓紙一端會有鋸齒狀,過往會依照「紅、黃、綠、白、靛」等五色區分漳州、泉州、客家民族,如今則是統一以「黃色」代表牆面、地板,「紅色」代表屋瓦。 「以前我沒想過會成為居服員,但現在我覺得,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決定之一。」這是從中國嫁到台灣的德金,展開一段照顧長輩、照顧先生,到照顧自己的故事。 掃墓銀紙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而小時候最常被交辦的工作就是「壓墓紙」,初略知道象徵「我們來了」,後來才知道其實這代表著「屋頂上的瓦片」,每張切的彎彎就如瓦片一樣,給祖先打掃也修繕祂們的房子,同時因為繽紛的顏色而被稱五色紙,沖淡了一些陰森的感覺。 殯葬行列到達墓地後,將靈柩先抬上壙頂,尾部在前、頭部在後,先行祀后土之後,設奠壙前,排牲禮(三牲或五牲),拜土地公的祭品為三牲一付,酒一瓶及金紙等,墓碑左側置遺像,墳頭置魂帛、香爐。 拜墓祭品為:菜碗六碗、白米飯一碗、發粿一碗、酒、銀紙等,由子孫燒香祭拜。 取下棺罩,並置魂帛於靈柩,時由一人撐傘以罩之。
掃墓銀紙: 靈骨塔掃墓祭品有哪些?
泉州府則以各種色紙灑在墓上,或者直接灑婆姐等女神用的「婆姐衣」;最後演變成兩種類別,一是純黃紙,二是五色紙,繼承古俗,五色紙亦可以燒給七娘媽、臨水夫人、註生娘娘、鳥母等女神,當作布疋。 五色紙,或稱七色紙、花色紙等,是泉州人使用的是有紅(屬「火」)、黃(屬「土」)、白(屬「金」)、綠(屬「木」)、靛(屬「水」)等色的,稱為「五色紙」,象徵五行,亦有人說五色為綠、紅、黃、白、粉紅和紅、黃、藍、白、橙五種顏色。 現在通常也有紫色、淡綠、淺藍、米色、鉻黃、藏青等,約有七、八種顏色。 有些商家販賣的墓紙,一綑中可達十數種顏色,甚至也有金色、銀色、鐵灰色、咖啡色、橄欖色、卡其色等。
往生錢-超渡先人之用,上以紅字印有往生咒,無貼任何金銀箔,比一般銀錢尺寸大上不少,中間印有「往生神咒」四字,四角印有「極樂世界」四字。 分大極與小極兩種,是所有金紙中最高貴的一種。 只有在農曆元月九日玉皇上帝誕辰時(天公生)才用。 天金 也稱天尺金或尺金,因南部地區的天金印有木尺而得名。 北部的天金上刻有一寶卷圖形,中有「天金」兩大字。
有江湖術士稱「掃墓途中,絕對不能踩踏他人墳墓」;公墓墓區,墳塚鄰近,如何能不踩踏? 其實閩南習俗,沿途因攀爬而不得已,可以踩踏他人墳墓,但必須合掌道歉,或者呼喊「借過」即可。 小清明:農曆三月初三,遵循舊曆的社會是固定在三月初三這一天,所以又稱「死清明」,當日是古代專門驅逐晦氣的「上巳」節,故又稱「古清明」或「小清明」,有些人會在這時候掃墓,兼具有踏青、拔除不祥的意思。 【新環保新觀念、買卡好金紙、燒卡少、份量還擱較大禮、錫箔卡大張、祖先、神明攏甲意、燒了也不會亂飛】。
潤餅:又叫春捲,祭祀的時候,放置好作潤餅的餅皮和內餡材料,內餡都是蔬菜,但近年來也有人放少許肉片或滷肉塊等。 通常除了線香、蠟燭、紙錢、燒酒、鮮花之外,是不設供品的。 如果設置了牲禮、粿餅等供品,則稱為「培墓」。
掃墓銀紙: 拜拜請問我 常用金紙知識王!
早期泉漳、臺灣盛行此俗,相鄰的墳墓都會盡量發放「墓粿」,以多者稱雄。 一般習俗會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後代子孫的興衰有很大的關連。 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而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凶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其他則視情況而定。 「培墓」的時間多利用清明節前夕,將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則必須用銀硃重新加以描寫,使其煥然一新。 供品部分只需準備水果、餅乾類、飲料類就好。
大清明:相傳古時汀州客家人稱八月初八為「大清明」,各壇道士會舉行「太乙天尊接引浮生法事」,祈求太乙救苦天尊救拔信徒先人,賜予冥福;作醮與法會通常自農曆八月初七開始,到八月九日才結束;有的甚至八月初一就開始。 相傳古時明溪、將樂認為清明日有三種,節氣的清明為「正清明」、三月初三上巳為「小清明」、八月初八元成節為「大清明」。 三種清明日附近都允許掃墓,故一年最多可以掃墓三次,最少要掃墓一次,最晚可以到延續到中秋,中秋節前沒掃墓,將會遭到祖先的責罰。 泉州人用紅黃青白靛等五色紙,漳州人、客家人用黃嘏紙(黃色墓紙),如無墓紙則使用金白錢(黃色、白色的長條狀紙錢),掃墓時將邊緣直順的墓紙用小石頭或土塊壓在祖墳的周遭。 而邊緣有鋸齒、中間有裂縫的墓紙則正面朝上,用小石頭整疊壓在墓碑上。
福金用來祭拜最基層的神明,也就是土地公(福德正神),所以又被稱為土地公金。 屬於小張的紙錢,面積約10 掃墓銀紙 x 掃墓銀紙 7公分,一般福金上沒有印製特別圖案。 「金紙」是將粗紙貼上錫箔再塗刷金藥,而「銀紙」只裱錫箔不塗金藥,紙面也不蓋印,只在整疊紙側邊蓋上紅色吉祥圖案。 掃墓銀紙 從圖飾來區分,「金紙」可歸納為三類:三仙圖類(通常印有福、祿、壽三仙)、錦緞花紋圖飾類(繪有紋飾的紙錢貼上金黃色錫箔)、無圖飾類(只有每一束最上方的金紙印有圖案)。
客家語中稱掃墓活動為掛紙(發音亦同),這是因為依漢人掃墓的習俗,閩客皆然,會在墓碑上壓上一張張長方形的黃嘏墓紙,並貼上紅色的五福符(早期是用滴有雞血的銀紙或黃墓紙,現代則用五福符或者有硃砂印的黃墓紙來取代),表示修繕之意。 大致上長輩不掃晚輩墳墓,也有破例的方法,長輩只掃墓、除草、隨意灑上墓紙,並插香,說:「今日途經此地,你的後生晚輩(兒子、女兒,或直接稱「世細」,晚輩之意)託我帶一枝香給你。 」然後焚燒冥紙即離去,一般是不設供品,更不可以作揖、禮拜。 但如同行中有輩份較低者,長輩站在一旁觀禮,直接請輩份較低者向死者上香設供、作揖、叩首亦可。 冬至:對於有些閩南人和潮汕人來說,冬至是與春節相當的大節日,有許多家族會在冬至前后上山掃墓,稱“過冬纸”。 不過,冬至時候掃墓燒紙錢,由于天乾物燥,風勢強大,容易引發山火,在各地政府的勸導之下,大多數家族已经不再堅持這個習俗。
「我只要看到他們很開心, 就覺得自己也好開心,能夠多幫一點人,要做什麼我都很願意。」德金分享道。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 墓紙,是華人在清明、上巳節(小清明)等節慶掃墓時壓在墳墓上的紙錢。
- 金銀紙是燒給神祇、祖先、鬼使用的貨幣,金紙是敬神用的,而銀紙則用以祭祖拜鬼,希望藉此表達感謝之意,並獲得庇祐。
- 古人入山涉川,踏上險路,都會撒黃嘏紙供應本地與過路的鬼神,祈求平安,稱之為「路費」(買路錢)。
- 慣例,去世三年以上的死者就可以使用刈金、四方金或九金,去世未滿三年的死者,只能使用銀類紙錢(大銀、小銀等),不能燒金類紙錢。
- 漳州移民(如宜蘭、彰化市、台中)常用黃色的墓紙,每次取3或5或7等單數張並用石頭壓在墓上;泉州移民(如彰化鹿港、新北淡水、台中清水等沿海地區)則常用5色紙插入土裡。
- 本篇針對墓地與靈骨塔,有詳細易懂的說明,文末列舉的掃墓禁忌,也可當作參考。
- 人有三魂七魄,往生後,一魂在祖先牌位,一魂在墳墓,另一魂隨他而去。
銀紙又稱冥紙,相當於鬼魂的貨幣,跟金紙的差異是通常貼有銀箔,並且用綠色或藍色顏料印圖騰,接下來介紹4種常見銀紙。 刈金是最通用的金紙,也是香客在宮廟以「金紙錢」最常買到的組合,是用壽金捆包刈金、香、蠟燭,幾乎適用於所有神明(除玉皇大帝)。 刈金呈長方形或正方形,其紙張與金箔都比壽金小,而且1整疊刈金只有第1張印有福祿壽圖案。 培墓,指的是較隆重的祭墓儀式,通常是新墳墓的頭三年,或過去一年中有娶媳、添丁也會培墓。 第一年開墓頭要在清明前擇一日,第二年則於清明當天,第三年是在清明後擇一日,往後的每一年則選在清明前後一周都可。
掃墓銀紙: 祭拜時辰:上午吉時。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