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國資安專家審查相關資料後指出,這份數據庫由於大量依賴公開訊息的蒐集,因此認為「情報品質有限」。 不過振華資料庫的曝光有助於外界認知中共及周邊組織正在合作建構中國境內以外的個人情資資料庫,讓更多人知道中共在情報活動上的積極度和威脅性。 該名專家表示,以他身為資安人員來看,更好奇的是中國公司如何搜集10至20%非公開的資訊,及如何將企業搜集的資料與情報部門連接創建資料庫。 (中央社台北16日電)媒體報導,與中國解放軍及情報系統有關聯的廣東省深圳振華數據公司蒐集全球重要人士個資,台灣名單首次曝光,包含馬英九、宋楚瑜等政要、科技業老闆都在振華建立的數據庫中。 媒體報導,與中國解放軍及情報系統有關聯的廣東省深圳振華數據公司蒐集全球重要人士個資,台灣名單首次曝光,包含馬英九、宋楚瑜等政要、科技業老闆都在振華建立的數據庫中。 美國學者鮑爾丁日前向美國、英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地的媒體披露,中國深圳的振華數據公司在網路上搜集全球各國政界、商界等知名人士的資料,其中還包括他們的親友和關係密切人士,引發外界關注。
- 中國企業「深圳振華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日前遭美國經濟學家包定(Christopher Balding)及澳洲網安公司Internet 2.0揭露,其數據庫蒐集了全球各國240萬名政要及知名人士情資,其中包含2900名台灣人,例如前總統馬英九、外交部長吳釗燮。
- 雖然沒有證據顯示,中國政府直接使用這個數據庫,但振華的營銷和招聘文件將自己描述一家愛國公司,其主要目標客戶是中國軍隊。
- 今天來聊兩個話題:一:監控全世界 中國企業竊取240萬人隱私;二:中國經濟「內循環」能打通嗎?
- 董氏基金會指出,這些店面外觀與潮流品牌無異,未特意遮掩logo,假借新興菸品維修站的名義分布市中心各地,有些據點甚至鄰近學校、大學宿舍。
- 在240萬人中,有大量的公部門員工,從知名政治家、政治助理到低階的軍事人員,還有教授、智囊團、科學家、技術領袖,以及部份的組織性罪犯。
- 「我們不收集數據。這僅僅是數據集成。我們的商業模式和合作夥伴是我們的商業秘密。200萬人的數據庫不存在。」發表這番言論的孫姓代表自稱是該公司業務負責人,她否認振華與中共政府或軍方有聯繫。
公司行政總裁王雪峰曾經在美國國際商業機器(IBM)公司工作,也曾經在微信上表示支持利用數據發動「資訊戰」。 報導指出,振華數據所觸及的業務,包括在社交媒體散布不實資訊,透過「混合戰」(hybrid warfare)干預民意,以及利用大數據以便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獲得數據後,鮑丁將數據轉交給澳洲資安公司網路 2.0(Internet 2.0),恢復了 10%約 2萬5,000人的資料,並提供給數家媒體報導。 種種跡象讓外界不禁猜測,中國正利用人工智慧蒐集公開資訊,建立個人與不同機構間的複雜關係,從中尋找可乘之機。 資料庫裡大部分資訊都是早已公開的資訊,舉凡照片、生日、住址、社群媒體帳號等應有盡有,但是其中部分資料疑似是從機密的銀行紀錄、心理報告中獲得。 這些資料明顯經過整理、分析,甚至作出預測,像是一名美國海軍軍官,就被預測未來有望成為美軍核子動力航母的指揮官。
振華數據: 深圳「振華數據」:如何看待中國國企「監控資料庫」外洩的消息
然而,大部分深圳振華數據公司所取得的數據,應該都不是要用來賣東西給用戶。 透過這間公司的公開簡介以及其他資訊,我們很清楚發現他們與中共安全部門與軍事情報部門有很深的連結。 對此,振華公司接受《衛報》訪問,表示數據都是網路上的公開資訊,他們並不會蒐集數據,也沒有一個多達200萬人數據的資料庫。 振華的發言人也強調他們是一間私人公司,客戶是研究機構和業務部門,商業模式和夥伴是商業機密,並否認與中國政府或軍方有任何聯繫。
- 英國《衛報》的報導中引用Internet 2.0的報告指出,該公司從洩露的大數據中恢復約25萬人的記錄,其中包括約5.2萬名美國人、3.5萬名澳洲人和近1萬名英國人。
- 但自由亞洲電台瀏覽相關文章發現,振華把自己行銷成與中國國安系統及解放軍關聯緊密的公司,他們探討的話題包括如何運用監控軍人的社媒活動來預測軍事活動、「混合戰」、「基因戰」、以及如何利用西方社交媒體平台,搜集公開信息。
- 不只有許多工作人員穿梭於人群中,積極引薦產業關係人,也有不少高階經理人與組織代表互相交流當前資安產業的發展趨勢、交換不同產業之間的資安需求;最特別的是,還有產業前輩主動與新秀同學攀談,希望啟發年輕學子將創意與業界接軌。
- 因此其資料所蘊含的情報邏輯,很可能遠超過類似的「劍橋分析」案的威脅。
- 第二層、第三層以後的資料庫才會是重點,而這家理論上也不會有,都切割出去了。
- 據報導,該公司成立於二○一八年,創辦人王雪峰曾表明支持政府利用境外個人數據進行輿論戰和心理戰,而中國國安部和解放軍等都是其客戶。
振華數據的網站公開引用中國政府的連結,從LinkedIn上的徵人廣告則更能一窺與中國軍方關係非比尋常。 在振華工作的另一個人,則將他們的工作描述為「挖掘軍事客戶對海外數據的業務需求」。 《ABC》揭露,25萬筆被解密的資料中,有5.2萬筆美國人、3.5萬澳洲人、1萬名印度人、9700位英國人、5000位加拿大人等,被這套系統監控。 耐人尋味的是,澳洲名單中有656人被列為「特別感興趣」的人和「高知名度政治人物」。 美國學者鮑爾丁和Internet2.0創辦人波特向多家媒體提供了一份振華數據公司的資料庫。
振華數據: 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很常見
在該公司基於微信的網誌上,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作者發表了有關情報,社交媒體如何影響美國總統競選以及中美關係的文章。 產業要升級,國際間的交流是必須的,一方面打開國際視野,另一方面也能交流數位科技的實務應用,讓海外市場與尖端技術能相輔相成,匯聚臺灣新能量。 振華數據 包定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近幾年他在追蹤華為相關的中國科技監控議題,已看過幾次相關資料庫,但直到今年初才拿到這份完整資料。 他找了Internet 2.0創辦人波特 一起復原,並整理資料,最終下載並重建了約10%的完整資料庫,估計約有1TB的文本。
深圳振華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2017年成立, 它公開宣稱的業務性質是為中國國內機構整合境外數據信息。 振華數據 若以國籍區分,在已恢復的24萬份記錄中,有約5.2萬筆美國人的個資,此外還涉及3.5萬名澳洲人、1萬名印度人、9700名英國人、5000名加拿大人、2900名台灣人、2100名印度尼西亞人和1400名馬來西亞人。 該數據庫的資料不僅涉及政要名流,也包括企業家、學者、藝人、社運人士、罪犯以及他們的家屬,甚至已經過世者也被收錄在內。 儘管沒有中國政府直接使用這個資料庫的直接證據,但振華數據的主要目標客戶確實是解放軍,《華盛頓郵報》也發現,振華曾公開宣稱「社群網站可以操縱現實,削弱一個國家的行政、社會、軍事或經濟力量,還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內部衝突、社會分化與激進主義」。 根據這份由「吹哨者」外洩的資料,振華數據不僅監控各國政要、富豪、軍事將領,還有宗教領袖與幫派罪犯的情報資訊,滲透範圍甚至擴及上述的親友、家人與同事,除藉大範圍的關係網路規劃各種可能的「滲透攻略網」,甚至還有軍隊將官指揮鏈與財團主管的升遷預判與追蹤。
在振華數據洩漏消息曝光後,深圳振華數據(Zhenhua Data)的官網與公開聯絡管道,立即下架,此舉更加引發外界諸多質疑。 目前,印度媒體《印度快報》、英國的《每日電訊報》與日本的《讀賣新聞》,都各自開啟調查。 而中共最大的敵人美國,ABC表示,雖然已知清單內有5萬多美國公民,但除了重點戰略人物外,政府的次級承包商員工、年輕的新創科技實業家、美國軍隊的中階軍官等,也都在其中。 舉例來說,一名被振華數據鎖定的美國海軍校級軍官,被特別附註「此人有很高機會被拔擢為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艦長」。 以財經與經濟政策為專業的鮑丁教授,曾在中國頂尖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任職9年,但後因抗議中共施壓審查國際研究期刊的跨國聯署遭到「人身威脅」,他於2018年離開中國大陸,轉往越南的越南傅爾布萊特大學(FUV)任教。 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明軒說,這是這幾年很重要的一個證據,這些可能是中共在利用的、各個不同層面資訊作戰的整合,是一個直接的證據。
振華數據: 個人工具
「我們放出報告及資料庫的原因更是希望大眾知道這類的(中國蒐集海外個人資料)行為正在發生。開放的自由民主國家的個人和機構,應該要更加意識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安全情報單位正在進行的不對稱資訊戰和對海外人士隱私權的侵犯。」鮑爾丁說。 有份整理振華數據資料庫的網絡安全公司Internet 2.0首席執行官波特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說,西方國家對情報搜集工作有政府和媒體制衡,與振華數據建立「海外核心信息數字庫」的情況不能相比。 編寫這個資料庫的振華數據母公司是振華電子集團,總部設於貴州省,貴州省國資委和同為國有企業的「中國電子」是最大股東。 根據香港媒體報道,公司行政總裁是王雪峰,他曾經在美國國際商業機器(IBM)公司工作,也曾經在微信上表示支持利用數據發動「資訊戰」。
2018年,五角大樓官員獲得第一手資料——從健身追蹤應用程式中發現了美國海外基地相關信息。 報導指出,深圳振華數據信息公司除了收集數万澳洲名人信息,還涉及太空和科學領域,還記錄了英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CSIRO)在尋找馬航失踪的MH370航班的工作。 也追蹤澳洲往美國航天局(NASA)運送祕密尖端設備的過程。 美國之音指出,這部資料庫去年由振華內部人員洩漏給曾在中國深圳任教9年、越南傅爾布萊特大學美國籍教授包定。 包定與澳洲網安公司Internet 2.0共同分析振華數據,在上週公佈他們的發現。 正在研究中國人工智慧及科技監控相關議題的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傳媒教授孔安怡(Aynne Kokas)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類資料搜集最常被使用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訓練軍用或商用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第二是資訊戰,第三則是鎖定特定人員作情報工作。
振華數據: 北京醫院太平間爆滿 「遺體只能放地上」
自由亞洲電台在兩千多筆台灣的資料庫中發現,大多詳細記錄個人最新的法庭記錄,比如走私、貪腐、收賄等各種細節。 鮑爾丁的研究估計,這些資料有八成至九成都來自公開資料,比如個人在社交媒體臉書、推特、Linkedin、Instagram上的足跡,但也有非公開信息如銀行帳號、工作申請記錄和心理分析檔案等。 沈伯洋說,240萬筆資料以全世界來講(用來作資訊戰操作)太少了。 如果是台灣240萬可能都嫌少,它比較像是重要人物的社會網路圖,我會覺得或許跟國安、公安系統的關聯更小,會跟統戰、共軍關係比較大一點。
該公司似乎還針對退伍軍人發布招聘廣告,9月10日的內容提到該公司專注於研究和部署開源情報,並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服務。 《華盛頓郵報》報導,振華在china-revival.com上說:「社交媒體可以操縱現實,削弱一個國家的行政、社會、軍事或經濟力量,還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內部沖突、社會分化和激進主義。」但此頁面現在已遭停用。 領英發言人則表示,根據用戶協議,該公司不允許使用 「搜刮或複製信息的軟件」取用數據。 美國《華盛頓郵報》、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英國《每日電訊報》和英國《衛報》等媒體週一 (9月14日)同步公開了這研究成果。
數據包括推特、臉書、領英、照片牆甚至TikTok帳戶,以及新聞報導、犯罪記錄和所屬公司的不當行為。 澳洲媒體揭露,替中國軍方散布錯誤資訊的深圳企業振華數據,已建立一個針對全球具有影響力人士的數據資料庫,內容包括澳洲總理莫里森等240萬名具有影響力人物的檔案。 根據振華的營銷文件和數據庫部分內容,該數據庫包含了約240萬人的信息。 英國《衛報》的報導中引用Internet 2.0的報告指出,該公司從洩露的大數據中恢復約25萬人的記錄,其中包括約5.2萬名美國人、3.5萬名澳洲人和近1萬名英國人。
振華數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此低廉的價格,很難如國健署所說,形成年輕族群的購買障礙。 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 STUDIO團隊製作。 而畢馬威(KPMG)最新報告也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的消費需求依然偏弱。 再加上許多青年人身上還扛著房貸壓力以及養孩子、照顧父母的壓力,所以估計今年中國人民的消費會趨向保守謹慎,盡量把錢留在手裡。 因此,可以預見,今年中國的失業潮勢必難以避免,而且還會出現明顯的工資下跌現象。 失業與收入減少,會讓民眾手裡缺錢或者沒錢,也就沒有力氣消費。
第二、至於難以取得的資料,看起來可能是線下活動「滲透」或者非法方式取得。 他比較傾向前者,由解放軍發起的方式比較向是破壞而非蒐集,當然還很難說。 美國食藥署和疾管局於今年11月份發布美國中學生各式菸品調查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美國使用菸草產品的中學生數量突破3百萬,其中電子煙及加熱菸等新興菸品的使用者就佔2百多萬。 該份報告也指出,年輕族群使用任何型態的菸草產品都是不安全的,當中多數含有尼古丁成分,容易上癮且傷害成長中的大腦。 (本圖為示意畫面)透過Google map搜尋加熱菸、電子煙品牌可發現,台北市新興菸品的潮流店不下20餘間。 振華數據 董氏基金會指出,這些店面外觀與潮流品牌無異,未特意遮掩logo,假借新興菸品維修站的名義分布市中心各地,有些據點甚至鄰近學校、大學宿舍。
深圳振華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深圳市的技術公司,該公司除深圳外,在北京設有辦公室。 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數據處理中心,其宣稱的使用是「整合全球開源數據,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首席行政官王雪峰。 合作夥伴有拓爾思、致力於軍民融合的華融公司及中共中央宣傳部持有企業的控股子公司中譯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起申請專利涉及新聞及信息抓取、數據及視頻處理及社交媒體操控。
包定直言,中國使用各種工具蒐集數據,「絕對正在國內和國際上建立大規模的監控國家」,不僅中國公民、全世界的人都面臨威脅。 振華數據 然而,振華一名孫姓代表人向英國「衛報」強調,該公司僅是「整合」公開網路上的數據,情蒐系統OKIDB確實存在,但並非外傳的兩百萬人。 (中央社記者丘德真雪梨14日專電)澳洲媒體揭露,替中國軍方散布錯誤資訊的深圳企業振華數據,已建立一個針對全球具有影響力人士的數據資料庫,內容包括澳洲總理莫里森等240萬名具有影響力人物的檔案。 (中央社雪梨14日綜合外電報導)深圳企業振華數據遭披露已建立一個全球名人資料庫,內含240萬名有影響力人士的檔案。
包定的研究估計,這些資料有八成至九成都來自公開資料,比如個人在社交媒體臉書、推特、Linkedin、Instagram上的足跡,但也有非公開信息,如銀行帳號、工作申請記錄和心理分析檔案等。 包定的報告僅僅5頁,主要是分析資料從何而來、以及資料如何被利用。 他把資料庫再分享給美國、澳洲、英國、印度、日本等幾個不同國家的媒體,由當地記者追蹤詳細的「上榜名單」。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在他看來,這份數據庫最有意義的3點分別是如何對這些「重要人物」進行人格分析、如何進行「重要性排序」、以及如何情搜布建「交友網絡」。 數位時代下,資訊安全成為公私部門皆重視的領域,觀察這次資安嘉年華的舉辦盛況,也能發現一項特殊的轉變──不只上市上櫃的大型企業注重資安,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新創企業都開始注重資安領域的發展。 而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帶領下,沙崙基地成為一個育成人才、凝聚產業的關鍵節點,促進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彼此鏈結,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不斷累積,由政府帶領,攜手產業、人才一起朝向「數位好,臺灣產業才能更好;資安好,臺灣產業才能更好」的未來願景邁進。 除了資安領域的產官學人士,資安嘉年華也開放給對於臺灣資安發展感興趣的一般民眾參加,所以沙崙基地也規劃了豐富多樣的闖關體驗,讓民眾從遊戲體驗認識資安概念。
特別是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大量的出口企業為了避免美方的高關稅,紛紛加速撤離中國,同時也不少企業選擇關閉,造成中國失業率攀升。 所以,北京當局就開始高喊「六保」、「六穩」,而且首先都是強調「保就業」、「穩就業」。 後來,隨著中國工資逐漸上漲,對企業來說,中國的勞動成本越來越高,已經不再適合勞力密集產業或者低端製造業的大量生產,因此產業開始外移到東南亞、印度等等勞動力更便宜的地區。
振華數據: 國際熱門新聞
第二層、第三層以後的資料庫才會是重點,而這家理論上也不會有,都切割出去了。 以財經與經濟政策為專業的鮑丁教授,曾於在中國頂尖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任職9年,但卻因抗議中國政府施壓審查國際研究期刊的跨國聯署而遭到「人身威脅」,因此才在2018年離開中國,轉往越南的越南傅爾布萊特大學(FUV)任教。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不過,今年遇上武漢肺炎爆發,造成大量企業倒閉、裁員或者發不出工資,而外資外企也加速撤離,讓中國就業市場更是雪上加霜。
此外,公司強調,並沒有超過200萬人的數據庫,也撇清了與北京政府和軍方的關係。 澳洲、英國及印度等多國媒體近日報導,中國深圳一家公司「振華數據」建立的資料庫,收集了世界各地的政客、法官、軍人甚至是影視明星的個人、及其親屬的資料,其中也包括至少 2900 位台灣名人,馬英九、宋楚瑜及前總統李登輝孫女李坤儀,以及新聞主播等。 該公司的情蒐系統「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OKIDB),專門蒐集鎖定對象在社群平台的足跡,並整合出生日期、居住地址、婚姻狀況、個人照片、政治立場、家庭成員,甚至訴訟紀錄等。 雖然大部分資料可從公開網路取得,但相信部分來自機密的銀行紀錄、求職資料、心理諮商檔案等;更重要的是,這代表該公司針對鎖定對象的人際網絡進行「集體監控」,且恐怕已被中國政府機構取用。 Balding分析,OKIDB資料庫有8成的內容都是自公開網路爬梳而來,只有10%~20%的數據無法公開取得,儘管有理由相信某些數據是來自於未經授權的存取,但並無確切的證據。 他也認為該資料庫是用來協助中國官方機構對海外人士進行分析或滲透,特別是振華數據曾宣稱包括中國的軍事、安全與情報機構都是該公司的客戶。
他也曾向「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CNBC、彭博(Bloomberg News)等多個國際媒體提供他對中國經濟的見解。 包定並在聲明中表示,他們正在和全球政府、記者和特定學者或智庫合作,以協助提供分析或了解振華數據資料所需的專門技術。 包定在他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外洩資訊是第一批中國蒐集數據的直接證據,證明中國會為了情報和影響力作戰(influence operations),而監控並蒐集外國個人和機關的資料。 BadX團隊榮獲2022 DIGI+ X TCA全球數位新星大賞第三名。 對於學生來說,TCA 計畫更是他們從學生邁向社會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
振華數據: 綠帽男上網看影片 發現妻子又嫁給別人
好,看到這裡,我們簡要地回顧一下中國過去十幾年來的經濟發展路線,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從過去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或者「雙引擎」,漸漸地失去了「國際引擎」,所以現在中共當局只能依靠唯一的「國內引擎」來撐經濟,所以不斷高喊「內循環」。 但是,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海嘯後,許多企業關閉了或者停擺了,海外市場的消費力瞬間減弱,許多境外資金也紛紛流回到母國去還債或避險,來自海外的投資也一下子減少了許多。 最近中共黨魁一再高喊中國經濟要「內循環」,後來因為「內循環」聽起來太敏感了,有一種要走向「閉關鎖國」的味道,所以後來黨魁又改口說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還創了個新詞「新發展格局」,來描述這個內循環為主體的經濟。
根據《中央社》,《印度快報》表示振華蒐集超過1萬個名人和組織的資料。 這家位於深圳的公司,只花2年就建構龐大的數據庫,其中至少蒐集包括總理莫迪在內的700名印度政治人物,還有460名政治人物近親資料,及100多個政治人物的家庭成員名單;還有350名現任和前任國會議員的資料。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分析師表示,資料庫含有約240萬人的個資,大多數是從像是社群媒體檔案等公開資源資料蒐集而成,再由振華數據編製。 不過,根據孫姓主管的說法,振華數據確實有一個蒐集海外重要人士資訊的資料庫,主要功能是蒐集重要人士的名單以及他們的社群媒體帳號。 然而,《衛報》在採訪過程中,聯繫上一名自稱是振華數據的孫姓業務主管,她卻指出媒體的報導都是錯的,振華數據只是一間私人公司,和中國政府、軍方並沒有關係。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對此,振華數據一名業務主管日前在回覆英媒查詢時就強調公司是私人公司,與中國政府及解放軍沒有任何聯繫,所有數據均為互聯網上的公開資料,公司只有整合,沒有採集。 此外,該名業務主管在接受官媒《環球時報》採訪時亦稱,公司只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但卻被媒體肆意曲解和放大。 振華數據 該官員說,執法和情報官員多年來一直在警告各機構注意「數字衛生」,也就是管理個人在互聯網上的敏感信息或密碼。 美國國會也一直就此審查社交媒體,希望在最大限度地範圍中減少來自中國的間諜風險。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