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保險金的領受人不是要保人,就會根據實質課稅原則,課徵稅負。 依《保險法》第14條規定:要保人對於財產上的現有利益,或因財產上的現有利益而深知期待利益,有保險利益。 所以根據要保人與受益人不同的保險契約,受益人到期所領的滿期金或還本金,屬於要保人對受益人的贈與,加計當年度其他贈與,如果超過免稅額220萬,就要課徵贈與稅。
李媽媽滿心疑惑的想:「業務員跟我說,每人每年贈與免稅額是220萬,我每年才付100萬!為什麼要跟我追討稅金?」原來李媽媽將贈與免稅額度解讀錯誤。 李媽媽有一對兒女,她幫15歲的女兒與16歲的兒子各買了1張6年期儲蓄險,年繳保費各50萬,投保時以自己為要保人,女兒、兒子為受益人,6年期滿各可領回300萬。 一般會認定6年以上的就是屬於長期保單,而且年化報酬率普遍會比短期的保單還要差,主要是因為附加費用較高的原因。 好啦先認真看待種類這件事~ 你必須先了解一般儲蓄險保單大概會有哪幾種類型,然後下面我幫你歸類好了,沒有意外下面分類可以涵蓋到大部分的儲蓄險。 很多業務員跟你推薦儲蓄險的時候都會這樣說:「1個月只要存1萬多元,6年後就有100萬! 讓你輕輕鬆鬆存下人生第一桶金」。
6年儲蓄險: 躉繳6年期儲蓄險確定掰了!「保單零利率」引爆絕版搶買 保費變貴卻未保本保息
在前面儲蓄險與定存的比較中有提到,若是購買6年期的儲蓄險,同樣的金額6年內放在定存的利息還比儲蓄險來的多,而且還不會有資金不流動的問題。 6年儲蓄險 要維持儲蓄險合約超過10年所產生的利息才會與定存拉開一段差距,除非能確認這筆資金長時間內不會用到,否則儲蓄險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儲蓄工具。 銀行定存利率就是IRR的數值,但你有聽過業務員跟你講過IRR嗎? 沒有沒關係因為你的業務也不敢算給你看,因為很多現有的保單算起來根本就比定存單爛,但是保險公司卻很喜歡賣,為什麼?
此文一出後,網友們熱心分享自己的看法,大多數人選擇6年期美元儲蓄險,覺得「美元低點可以多換起來存放」、「畢竟未來風險,很難料想得到」、「現在時間點不錯」,「要考慮一下匯差,不過很講運氣就是」。 新台幣匯率升勢擋不住,連3日盤中驚見「27字頭」,吸引民眾積極布局美元商品,就有一名網友傷透了腦筋,不知道到底該入手6年期,還是10年期的美元儲蓄險? 大多數網友秒選6年期,除了美元現在正是低點,可以多換些起來繳保費外,另一個是匯兌風險考量,畢竟未來世事難料,也就是掌握好這兩件事,就能利、匯差一起賺。
6年儲蓄險: 投資人資訊
簡單而言,儲蓄險就是固定時間(月繳、季繳、年繳)存入固定的金額,在約定到期後可以領回本金及產生的利息,因此利息高低是購買儲蓄險一個主要的誘因。 儲蓄險首重預定利率%數,再看宣告利率,在現價未達所繳保費之前是否有足夠的保障額度,主要是看保費跟保額的倍數。 通常保單簽約時,就是以子女為要保人及受益人,同時子女也是滿期金與生存金的受益人,所以等到保單期滿、拿到保險金時,在要保人與受益人為同一人的情況下,沒有贈與的問題,節稅空間比較大。 一名網友透露,自己「一年存18萬多的儲蓄險」,經過6年期滿後,逐漸累積第一桶金,直呼「收穫滿滿」,釣出其他人也用儲蓄險達成財務目標,但也有過來人提醒,期滿馬上解約太可惜,如沒有急用的話,還能享有放著增值、做為緊急備用金的好處。 不過也不能全看報酬率,因為有些人更重視風險,例如退休之後沒有現金流入,不見得適合承擔過大的投資壓力,這時候,就看這個報酬率你能不能接受囉! 繳費別指的是每期保費收取的時間點,有躉繳(一次繳)、年繳、半年繳、季繳、月繳之分。
其實這些「6年期繳費」的終身壽險保單,不論是還本或增額,都隱含一些誤導保戶的模糊空間。 舉例來說,像是「生存保險金」給付,可能是按「保額」而非所繳保費的一定比率給付;所謂保單「增額」,是指投保金額,而非保單價值準備金等。 而是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費扣除投資成本後,拿去投資所得到的投資報酬率。 由於宣告利率會隨著市場調整,且會依據保險公司每月、每年公告而有所變化,所以是「浮動利率」。
6年儲蓄險: 沒有告訴你正確的保險資訊
又因保單滿期時能領回一筆錢,又把「受益人」寫給兒子,正好可以當作兒子的第一桶金。 像這種「要保人」為自己,「被保險人」與「受益人」分別為不同人的隨性安排,未來要特別留意贈與稅的問題。 也許我說絕對不要買儲蓄險有點太嚴重,但我是希望你在規劃購買儲蓄險前,能夠清楚了解、並且在全盤分析後,最後在決定要不要買儲蓄險這個商品。 所有的投資工具都有存在的意義及價值,而是否要購買則是需要自己的評估,但千萬不要抱持著讓小錢變大錢的心態,儲蓄險並不能讓你大富大貴。
- 所以,一般來說,「預定利率」越高,「保費」就會越低。
- 別忘了,繳交的保費當中,還有一部分要支付保險公司的行政成本。
- 但儲蓄險真的如大家口中所說,能夠兼顧「保險」與「儲蓄」的功能嗎?
- 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交易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風險。
- 在確定規劃儲蓄險作為你的理財、存錢工具後,該挑選外幣保單還是台幣保單,也是一般民眾常苦惱的。
如同上圖,每年給付相同金額230,794元為期6年,左邊是儲蓄型保單,右邊是整存整付的定存,相信比較之下不難發現,在6年內(含)儲蓄險的報酬率是比定存還少的,甚至前5年是負的報酬率。 粗略來說,宣告利率與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險費拿去做投資運用,「預期「可獲得的投資報酬率,既然說是「預期」可獲得的報酬率也就代表可能無法達成。 簡單而言,儲蓄險就是固定時間(月繳、季繳、年繳)存入固定的金額,在約定到期後可以領回本金及產生的利息,因此利息高低是購買儲蓄險一個主要的誘因。 6年儲蓄險 存過定存的人都知道,就算定存單未到期而提早解約,最多也是利息被打個8 折折扣,本金肯定是絲毫不受損。
6年儲蓄險: 儲蓄險男繳5個月後悔 賠20萬過來人說…
非終身壽險在期滿時且”被保險人”還生存即可領回保險金。 保險經紀業務,因看不慣保險市場有8成以資訊不對稱來行銷,進而創立部落格寫下從業以來累積的資訊,為的是能幫助更多曾經買錯保險的保戶們買對保險,幫助更多家庭,讓保險回歸其應該要有的面貌。 一樣回到那句話,如果你都沒有準備緊急預備金,遇到人生重大需要用錢的時候,從哪生錢來? ,且若沒有急用的話,最好滿期後放個幾年再解約更好,引起其他人附和,「如果這筆資金,可以一段時間都不用的話,是可以考慮投入的」。 6年儲蓄險 2020年新台幣升升不息,從年初30元步步走高,到年底升破28.1元,今年更是氣勢如虹,5日盤中驚見「27字頭」,改寫23年半來新高價後,昨、今日又破28元,宣告進入新匯率時代。
還有,1年2萬2,500元的現金流收入,能不能滿足你未來的現金需求? 如果你撐不到6年(臨時有資金需求),而在6年內解約的話就會大賠錢。 儲蓄型保單的介紹當中,都會有試算表格,列出每年初繳交保費以及年度末解約金(在當年度末之前解約可拿回的金額)。
6年儲蓄險: 熱門排行
或許講不該買儲蓄險有點太嚴重,但主要是希望各位在規劃購買儲蓄險前,能夠好好思量清楚對於「儲蓄險」這個商品是否了解徹底。 想要靠「用保險費花光所有日常生活剩餘開銷」來達到儲蓄效果,最終還是要養成良好的「不胡亂消費」的習慣才是長久之計;或是為自己設定6年後的資金需求目的,這樣才能有效、有決心的把錢發揮效益。 舉例來說,當責任準備金利率是 5% , 100 元的保費裡,保險公司就要提列 95 元作為成本。
目前在軟體業從事於財金軟體研發工作,興趣是研究投資、交易、程式、哲學與歷史。 證券分析之父葛拉罕的「Mr.Market市場先生」,暗示投資人,應該將自己的情緒與判斷,獨立於市場之外。 因為理工背景出身,對於投資的分析、回溯測試等…特別有興趣,也剛好擅長做資料分析與統計,認為統計數據是最能客觀認識市場的一種工具。 6年期滿,每期繳金額137,498元,最後第6年領回874,755元。 非終身壽險在期滿時且「被保險人」還生存即可領回保險金。 對,你沒弄錯,如果沒有消費節制力,不管是增值回饋分享金、滿期金或是還本生存金,只要錢一到手,下場通常是三、兩下子就會花光光。
內部報酬率的定義為一折現率,該折現率能使一投資案之「投入成本之現值」等於「投資案所產出之現金流量之現值」,即使投資計畫「淨利益現值等於零」的折現率。 所以,如果保戶不想賠錢,就至少要等到投保第5年底解約才不會賠本。 因此,保戶在簽約時,一定要注意保單上附註的解約金表,並且看清楚到底投保第幾年後解約才不會被扣錢。
儲蓄險的功用比較像是「強迫儲蓄」,或者有少部分人拿來做特定需求的規劃,但絕對不是以「比銀行高的報酬」來招攬客戶。 6年儲蓄險 儲蓄險終究還是保險,保險不是投資工具,所以不會有大富大貴的時候,所以如果是存這個心態規畫保險,我只能說你慢慢等囉。 該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他提到自己買了儲蓄險20年期,每個月3236元,每年能拿回饋金3400元,第11年起每年拿6400元。
除了利用其他投資工具,還有多餘資金,你可以投保儲蓄險,儲蓄險相較於股票、基金等更為保守,這筆錢可以做為未來資金的規劃。 6年儲蓄險 這樣的人,可能是快退休、或忙碌的中年上班族,不太懂其他投資工具(如:基金、股票等)、或沒有時間研究投資市場,可以透過保險公司為自己投資。 簡單來說,儲蓄險就是你要在固定時間存入一定的金額,你在合約到期後解約可以領回本金還有利息,並且合約期間會給你一點點的壽險保障。
因此他計算若是繳了20年的時間,總共會繳出776640元,20年領的回饋金是102000元,第20年解約金有712300元。 只要是用金融帳戶(含郵局)自動扣款,通常會有1%的保費折扣,但用信用卡繳費就不一定有了(除非該保險公司背後有金控,例如說用富邦銀行的信用卡,去繳富邦人壽的保費,才會有保費折扣)。 多數民眾在經濟狀況允許、體況佳的狀態下,為自己預先選購失能險商品,然而市面上失能險商品琳瑯滿目,對保險一知半解的民眾,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宏泰人壽建議,民眾在選擇失能險商品時,可留意「5項重點」,包括保本與否、有保證給付、1至6級給付不打折、豁免保費條件廣、投保年齡寬等條件,逐一評估考量。 金管會保險局宣布,7月起調降各幣別適用的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其中,新台幣保單降1碼(0.25百分點)、美元保單降2碼(0.5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繳費期間低於3年、6年期滿的新台幣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竟降為「零」。 舉例來說,臺北市有位貴婦投保6年期養老險,快到期前4個月突然把受益人改為兒子,於是到期後壽險公司就將一千多萬的滿期保險給付金,匯入兒子戶頭。
6年儲蓄險: 保險
當責任準備金調降至 2 %,就代表保險公司要提列 98 元作為成本。 如此一來,當賣一份保險的成本提高了,保險公司不願完全吸收成本,勢必會將成本轉嫁到保戶身上,保費當然也會隨之提高。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慨,就算是簡單的一個儲蓄險,也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細節,只要一做錯,也都會在財務上對一個人產生重大的影響。 但若未來10年內有考慮買房,或生活型態可能有改變(結婚、轉職等…),那買儲蓄險的流動性風險,就不能輕忽。 從上面第二張表呈現的 IRR可得知,若滿6年一到期就解約買一張新的,保單價值的累積狀況會比持續持有舊的儲蓄險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