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break中文全攻略

雖然當時H1N1病毒確實肆虐多國,全球至少十餘萬死,但最終事後檢討卻也認為疫情其實相對溫和,多數病患能治癒出院,部分輿論因此批評WHO過於躁進,不只造成大眾恐慌,也導致各國政府反應過度,購買過多疫苗等防疫物資。 根據各國截至3月1日的官方數據,義大利至少累計確診1,128例29死、南韓3,736例20死、伊朗978例54死。 這3個分別分布於歐洲、亞洲、中東的國家病例急遽增加,加上其他疫情同樣慘重的日本、新加坡等國,橫跨地理幅員的病毒擴散路徑,讓國際公衛學界唯恐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 但在過去一周,中國境外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卻大為暴增,引發國際疫情對於升級至「全球大流行」(pandemic)的爭論。

相較於「疫情流行」的疫情嚴重程度,全球大流行更關鍵的衡量指標,在於疫情是否橫跨地理限制、流行於世界多國。 而這也是在義大利與伊朗疫情連環爆之後,全球大流行的相關國際討論紛紛出籠的主因。 在過去,被WHO宣布、或歷史公認為「全球大流行」的流行病有:14世紀的黑死病、19世紀末的天花、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1981年的愛滋病毒,最近一次則為2009年俗稱「豬流感」的H1N1疫情。 示例中的觀點不代表劍橋詞典編輯、劍橋大學出版社和其許可證頒發者的觀點。 WHO顧問的防疫專家麥克羅斯(Prof Mary-Louise McLaws)表示,由於定義模糊,認定「全球大流行」的最終決定權其實還是握在WHO手上。 從字源字根來看,「pandemic」源於希臘詞彙「pandemos」。

outbreak中文: outbreak中文

「病毒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已經跟中國的連結顯得越來越弱。」包含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SHTM)的惠特沃斯教授(Prof Jimmy Whitworth)在內,甚至有部分科學家主張「當前已進入全球大流行的早期階段」。 飽受抨擊壓力的WHO,之後在2013年取消了原本的6級分級制度,因此就正式程序來說,當前的WHO其實已無「全球大流行」此一分類警示;如果疫情真的全球爆發,應也只會在口語甚至行文上做調整,並不會正式頒布警示。 而早在1月31日,WHO已經針對中國疫情發布的「國際公衛關注事件」(PHEIC),則是該組織框架中,依據《國際衛生條例》(IHR)向國際發布、要求關注的最高警告。 根據WHO,「全球大流行」是指:某一種人類尚無法免疫的新型傳播疾病,於某一時期同時在全世界以超乎預期之外的速度與尺度流行。

前綴的「pan-」有著全、泛的意思(比如泛神論的「pantheism」、全景的「panorama」);後綴的「demos」,則是人民、人口之意——「pandemic」在公衛術語上也被解釋為「全世界人口暴露於感染風險,大量人口染病」的意思。 Outbreak 中文意思是指「爆發,突然發生」的意思,outbreak 的名詞複數為outbreaks。 此外,不只公衛條件較差的國家,必將受到疫情實質衝擊,甚至可能癱瘓國家醫療系統;對於醫療條件良好的國家來說,在心理層面上也必須加倍努力宣導,才能讓人民從「防疫無感」認知到「抗疫備戰」的緊急重要性。

outbreak中文: disease outbreak中文

針對傳染疾病,國際公衛組織、政府機構、媒體大眾所稱的「疫情流行」(epidemic),一般普遍指的是:在某一地區、某一人口群體,超乎預期爆發的疾病疫情,比如2019新型冠狀病毒原爆點的中國疫情。 由於WHO已表示:「全球大流行」不再屬於官方的分級制度,不會就此發布正式警示。 因此口頭上的等級認定,並不會為WHO帶來更多的防疫資金或控管權力。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的專家則呼籲:國際衛生組織與各國政府應該做好的防疫準備,是確保醫療系統足以應付大量湧入的病患、確保充足的抗病毒藥物,更為積極地落實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避免大型集會等。

  • 示例中的觀點不代表劍橋詞典編輯、劍橋大學出版社和其許可證頒發者的觀點。
  • 由於WHO已表示:「全球大流行」不再屬於官方的分級制度,不會就此發布正式警示。
  • Outbreak 中文意思是指「爆發,突然發生」的意思,outbreak 的名詞複數為outbreaks。
  • 針對傳染疾病,國際公衛組織、政府機構、媒體大眾所稱的「疫情流行」(epidemic),一般普遍指的是:在某一地區、某一人口群體,超乎預期爆發的疾病疫情,比如2019新型冠狀病毒原爆點的中國疫情。
  • 此外,不只公衛條件較差的國家,必將受到疫情實質衝擊,甚至可能癱瘓國家醫療系統;對於醫療條件良好的國家來說,在心理層面上也必須加倍努力宣導,才能讓人民從「防疫無感」認知到「抗疫備戰」的緊急重要性。
  • 根據WHO專家團隊日前公開的病毒傳播研究報告,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若依照目前態勢持續延燒,最終亦有可能導致全世界數十億人、甚至全球3分之2人口感染的後果。

比方2003年的SARS,雖然疫情衝擊了26個國家,但全球8,000多起的確診感染與774起的死亡病例相對不高,並且疫情衝擊主要封鎖於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因此當時並未被WHO宣布為「全球大流行」。 然而,WHO對於「全球大流行」的態度,卻在學界引發了不同的爭議看法。 WHO對於「全球大流行」的低調態度,很大程度受到2009年豬流感事件的衝擊。 2009年6月11日,WHO針對H1N1病毒疫情宣布進入6級警示系統中最高級的「全球大流行」。

根據WHO專家團隊日前公開的病毒傳播研究報告,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若依照目前態勢持續延燒,最終亦有可能導致全世界數十億人、甚至全球3分之2人口感染的後果。 然而在當前感染源、確切死亡率、實際潛伏期、期間病毒傳播能力等資訊,都還不明的狀況下,疫情會否像SARS一樣,隨著春天來臨而逐漸遠去? 然而多少確診病例、多少國淪為疫區,才足以構成「全球大流行」? WHO或國際之間,其實並沒有共通的精準數字門檻,定義也十分廣泛籠統,不同機構的解釋都可能有所差異。

outbreak中文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outbreak中文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