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7大著數

哈爾科夫藉由定期鐵路列車與烏克蘭各地和國外的所有城市相連。 作為烏克蘭重要的交通中心,哈爾科夫有多種交通工具可供居民或是旅客選擇。 哈爾科夫地鐵是該市自1975年開始營運的大眾交通系統。 哈爾科夫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軌電車和蘇式小巴也是哈爾科夫的重要交通工具。 ),是烏克蘭東部哈爾科夫州的首府,为烏克蘭第二大城市,也是該國重工業、文化、教育中心。 面積为35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为1,433,886人(2021年)。

而雖說一場戰役的成敗難謂「戰略轉折」,但哈爾科夫方向的戰線收縮給了西方與烏克蘭宣傳口實。 據俄羅斯國防部10日表示,俄軍乃是「主動撤退」,目標是為重新集結決巴拉克列亞(Balakliia)和伊久姆地區的俄軍部隊,以加強頓涅茨克(Donetsk)方向力量,與當初撤離基輔(Kyiv)近郊的考量類似。 且俄方強調,在撤軍過程中,俄軍也發動了大規模攻擊,包括出動航空兵、火箭炮和火炮部隊等,殲滅了超過2,000名烏軍和外國僱傭兵,以及100多輛裝甲車和火炮。 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幫助曼施坦因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羣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崩潰,而且還替曼施坦因個人贏得了偉大統帥的名聲。 但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這是德國戰略上的轉機,使德國南方戰線穩定下來,避免了全線崩潰的局面,並使納粹德國多苟延殘喘了2年,有專家推測沒有這場戰役,歐洲戰場在1943年便有可能結束。 就在哈爾科夫戰役結束不到四個月之後,在由於哈爾科夫之戰而形成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將展開一場真正決定戰爭最終結局的空前會戰。

  • 二月十九日,希特勒向南方集團軍羣的部隊宣佈了反攻決定,並且宣稱,在這個離德軍邊界一千多公里的地方,將決定德軍未來的命運(事實證明,希特勒的確很有戰略眼光)。
  • 所有這些撤退當時都有其複雜的背景,而美西方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物資保障、情報、僱傭軍都被認為發揮了巨大作用。
  • 1942年11月,在蘇德戰場的南翼,上百萬的蘇軍向被已拖在斯大林格勒達四個月之久的德國陸軍第六集團軍,及其側翼掩護部隊發動了鉗形攻勢。
  • 如此說法與毫無證據的「政變」宣傳如出一轍,目的皆是渲染普京政權搖搖欲墜、無法久持。
  • 此時,希特勒本人也再次來到南方集團軍羣司令部給前線部隊打氣。

但曼施坦因成竹在胸;他的反擊作戰行動已經開始,而這支蘇軍蘇軍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中。 最後,德軍兵力的增強也使曼施坦因有了更大的進行反擊的本錢,從西歐和東線其他地段調來的部隊和裝備(其中包括三個兵力強大的黨衞隊裝甲擲彈兵師)加強了南集團軍羣。 根據德軍的統計資料,到二月十八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羣一共擁有30個師。 在一月八日,整個東線德意志軍隊只有495輛可以使用的坦克,而到二月二十八日,增加到了902輛,另外還有919輛坦克正在修理或輸送過程中。 到三月一日,東線坦克、強擊火炮總數更是達到了2374輛;其中一半左右屬於南方集團軍(對於這一點,曼施坦因本人在戰後並不認可)。

哈爾科夫: 哈爾科夫社會事業

俄軍早前宣稱,駐守哈爾科夫的烏軍302防空導彈團有407名士兵投降。 惟哈爾科夫州州長西涅古博夫駁斥消息不實,指沒有烏軍投降,強調不會放棄抵抗。 哈爾科夫一條天然氣管於交戰期間爆炸起火,烏克蘭指控是俄軍所為,並警告可能產生環境災難,呼籲民眾以濕布或紗布掩蓋窗戶。

哈爾科夫

當地地方首長斯內胡博夫說,經過連場巷戰後,哈爾科夫市內現時已不見俄軍的蹤影。 基輔守軍連續兩日與俄羅斯非正規軍的殘部交戰,但激烈程度不及前日黃昏。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指,在基輔殲滅俄軍第141特種摩托化團團長圖沙耶夫在內的車臣特種部隊。

第二,「政變」宣傳也是意在勾勒「分裂的俄羅斯」,其敘述範式大體如下:普京剛愎自用發動戰爭,終被不願一錯再錯的強力部門推翻,或被國家杜馬議員們集體上書、聯合逼宮。 2022年2月24日,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哈爾科夫部分區域受到了導彈的襲擊。 2月27日起,入侵的俄軍與烏克蘭軍隊在哈爾科夫打响巷战。 嚴格意義上講,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軍發動“藍色方案行動”的延伸作戰,而從德軍指揮層面來講,斯大林格勒戰役又是蘇軍牽著德軍鼻子走的作戰,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不利局面,還是因為計劃沒有變化快,德軍被拖進了持久戰和消耗戰的深淵。 但到了三月二十三日,由於德國兵力的不足,加上冰雪開始融化,道路泥濘不堪,且蘇軍新增援上來的3個集團軍(第一坦克集團軍、第二十一、六十四集團軍)己經開到。 而退過了北頓涅茨河的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則沿着河岸,在庫爾斯克南部的奧博揚地區建立了陣地(這裏就是後來的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正南面)。

哈爾科夫: 哈爾科夫逆襲! 傳烏軍趁隙反攻重創俄軍 一路打到邊境

希特勒雖然在其他方面不可理喻,但是截至此時,他所堅持的禁止撤退策略或許是正確的。 失去機動能力的部隊在冬季撤退毫無意義,幾乎肯定會給德軍造成比已經發生的災難更大的損失。 但曼斯坦因也是正確的:機動的時機已經到來,可以恢復「作戰機動性」(bewegliche Operationsführung),打一場運動戰了,在這種類型的戰鬥中,德軍在指揮水平和士兵素質方面的優勢都可以重新發揮出來。 此時距離第6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最終投降只過了不到一個星期,我們也許可以用「可教」來形容元首此時的心態。 首先,從戰場態勢來看,雖然此時佔領了哈爾科夫和庫爾斯克的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正從正面壓迫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羣;而蘇軍西南方面軍則從南方集團軍羣的側翼進行大包抄,此時已經打到了曼施坦因司令部門口。

哈爾科夫

最終是德軍在這場競賽中勝出,而這也有一定的道理:他們是在退向自己的補給基地,而蘇軍卻離自己的基地越來越遠。 但除了這個普適原理,也就是克勞塞維茨所說的一切進攻作戰中都不可避免的「頂點」法則外,這場戰役的另一個特點卻是蘇聯軍事經驗所特有的。 在這一代蘇聯軍官眼裡,「縱深」是個流行詞,而流行詞可能有致命的危險。 這一時期蘇軍部隊還遠沒有在經過科學計算的戰役藝術上取得新的突破,它們傾向於不顧一切地推進,直到因為損失過大,因為缺少後勤補給和補充人員,或者僅僅因為單純的疲憊感而崩潰為止。

烏克蘭安全局表示,俄軍已經登陸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 當地時間凌晨3時左右,俄羅斯空降部隊登陸該城,並與烏克蘭軍隊展開激戰。 新聞報導說,俄軍已經炸毀了自由廣場的哈爾科夫大學、市政大樓、電視台等建築,還襲擊了核電廠。 每每念及老弱婦孺不得不離開家園去避難,男人為了保護家園拿起了武器,甚至還有七、八十歲的老翁,想到這些場景心裡就沉痛。 這些平凡的男人,可能一輩子都沒經歷過戰爭,為了家園,為了尊嚴,義無反顧地拿起了不熟悉的武器。

2022年10月10日,在烏克蘭東北部的哈爾科夫市,俄軍攻擊導致部分地區的水電供應中斷。 哈爾科夫市地鐵部門通報稱,該市地鐵由於技術原因暫停運行。 2022年9月12日,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稱,當天下午哈爾科夫市再度發生大規模斷電,包括地鐵等交通設施已停止運營。 2014年4月8日,哈爾科夫,親俄抗議者在哈爾科夫州政府大樓旁發表宣言,宣佈獨立,並佔據州政府大樓,與警察對峙。

俄國塔斯新聞社報導,烏克蘭總統顧問艾雷斯托維奇(Alexey Arestovich)表示,第二輪烏俄談判將於當地時間2日晚間於白俄羅斯舉行。 從3月1日開始,俄軍不僅擴大對烏克蘭全境的「城市空襲」,在烏克蘭東部的非頓巴斯戰區——特別是烏俄邊境上的第二大城哈爾科夫——更採取了不計傷亡代價的輪番強襲。 但俄國真正有「明確斬獲」的戰線位置,卻是在烏南戰區的亞速海沿岸,從克里米亞半島與俄國本土羅斯托夫州兩面夾擊的南方侵攻軍,目前已完全包圍了港口要塞馬里烏波爾,並以3日為底線,要求被圍守軍「開城投降」。 簡言之,西方與烏克蘭雖持續營造「政變」敘事,但如今的俄羅斯內政氛圍距離此一巨變,顯然還有不少距離。 正如俄烏戰線因軍力消長而持續變化,普京與「政變」的對峙,也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從庫普揚斯克及伊久姆等地撤走,則無異於放棄一部分對頓涅茨克烏控區的進攻,與俄國國防部為增援頓涅茨克方向的說法有明顯落差。 目前,頓巴斯地區有大約九成土地已在俄軍控制之下,只餘頓涅茨克的部分土平尚未收復。 哈爾科夫市長向華郵說,哈爾科夫仍處於烏克蘭的控制之下,但被俄軍包圍。 俄國駐英國大使Andrei Kelin暗示,兩國有斷交的可能。 自從俄國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英國態度就很強硬,不僅當天就召見Andrei Kelin要求說明,國會也有要求首相強生驅逐Andrei Kelin的聲音。

  • 這個大膽的作戰方案,不管對希特勒還是蘇軍來説,都來得有些突然,最終希特勒同意了曼施坦因的計劃。
  • 不過城郊仍有大批俄軍進駐,攻城戰一直持續到五月底,烏軍才逐漸開始擊退俄羅斯。
  • 希特勒本人當時正在視察曼斯坦因位於東線扎波羅熱的司令部,也就是處在第聶伯河靠近敵方的那一側。
  • 9月28日,曾參加廣場革命的烏克蘭公民在哈爾科夫市內的列寧廣場摧毀了烏克蘭最大的列寧像。
  • 這樣到了一九四三年二月的下旬,經過三個月惡戰的蘇軍不僅部隊損耗嚴重,而且非常缺乏物資補給和空中支援。

哈爾科夫是烏克蘭最大的鐵路樞紐,為8條幹線交會處,並擁有3個幹線火車站;也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公路網樞紐,有公路通莫斯科、基輔、烏克蘭西部地區、扎波羅熱、克里米亞、頓河畔羅斯托夫和高加索地區。 哈爾科夫市是烏克蘭最大的樞紐中心之一,藉由航空、鐵路和公路交通與世界眾多城市相連。 該市有多種交通方式,包括公共交通、計程車、鐵路和航空交通。

當波波夫機動集群乾淨利落地突入德軍陣地的戰役縱深時,德軍指揮層再次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氣氛。 但是和巴達諾夫在小土星行動中的經歷非常相似—波波夫最終發現自己在蘇聯紅軍村(Krasnoarmeiskoe)陷於孤立,遭到第40裝甲軍幾乎所有部隊的圍攻。 在投了如此強大的兵力之後,三月十日,德軍終於在蘇軍的防線上打開了60多公里寬的大口子。 兵力匱乏,沒有戰略預備隊的沃羅涅日方面軍,這時已經拿不出部隊來堵住這個缺口了。 為了援救沃羅涅日方面軍,斯大林下令抽調近衞軍第二軍、坦克第十八和最高統帥部坦克第三軍前往增援。 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三月十一日,德國第四裝甲集團軍的部隊己經逼近了哈爾科夫。

過去兩個月,烏軍一直公開部署針對南部赫爾松(Kherson)的反攻,導致俄方對該城大量增兵,而烏軍自8月底開始更聲言正式展開攻勢,並在戰場上增大了攻擊。 此刻俄軍在哈爾科夫一線失守的地區,則是支援「SK姊妹城」前線的關鍵陸上鐵路運輸要地。 在俄軍數月前轉向頓巴斯之後,其之所以依然堅守哈爾科夫州整個東部,就是要建立起從俄國領土能透過鐵路經庫普揚斯克(Kupiansk)接上伊久姆的陸路補結線。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