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93年奧多亞克戰敗後,狄奧多里克實際上統治了義大利,儘管他從未被東羅馬皇帝承認為「國王」(Rex)。 自一戰後的右傾潮影響了歐洲各國,其中特別是深受希臘-羅馬傳統影響的希臘共和國,也在強人麥塔薩克斯的領導下,宣稱要建立”第三希臘”(第一希臘為古典希臘,第二希臘為拜占庭帝國),大有直追過往拜占庭帝國的意含。 談論及此,先稍微補充一下上面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描述。 一般來說,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有兩種說法,一是查理大帝加冕說,另一是奧圖大帝加冕說。 前一說法認為神聖羅馬帝國是自查理大帝建立,以後雖然帝國越行解體,皇帝也越來越虛名化,但帝國最終還是由其分支的東法蘭克王國所再興。
- 為了壓制威尼斯人的氣焰,他把貿易特權授予熱那亞、比薩等城市,試圖以此牽制威尼斯人,兩國關係為此更加緊張。
- 在整個中世紀作為歐洲和東方戰爭的前線,降低了東方對歐洲腹地的威脅。
- 東羅馬建築對東歐的宗教建築有很大影響,在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希臘等國都可以見到東羅馬風格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
- 如果以這樣來說,”羅馬帝國”似乎是不曾”滅亡”的。
奴隸主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隸的勞動成果,便讓其承擔繁重的勞動,致使奴隸無法通過繁殖後代來擴充奴隸隊伍。 且羅馬的奴隸主要來自擴張與掠奪,但隨著擴張的停止,奴隸資源也就斷絕了,奴隸主又不願在生產技術革新,造成生產衰退,導致社會經濟基礎的崩潰。 此外,政府對農民的壓迫導致自耕農破產,農民為求生計大量逃亡,從而使兵源不足,無力抵抗“蠻族”入侵。 說簡單點吧,羅馬帝國時期,其擴張的停止就是其衰落的開始。 帝國的生產力逐漸萎縮,龐大的帝國邊防壓力重,後期生產力跟不上士兵的質量開始下降,帝國的軍團越來越難以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甚至在帝國後期直接放棄了一些地區。
東羅馬帝國滅亡: 君士坦丁堡:倚仗防禦工事和海上通道倖免於難
然而,這時期的行政人員過於強調帝國東西方差異,對後來的「中世紀西方」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30年,君士坦丁將首都東移至拜占庭,取名「君士坦丁堡」,帝國的權力中心實際東移了。 他還在新都建立了一個與羅馬的並列的元老院,實際上並不起作用,君主專制已經最終確立。 儘管在狄奧多西一世時期國家得到短暫的統一了,但395年後帝國永久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408年斯提利科死後西部帝國失去了強勢的將領,皇帝成了日耳曼僱傭軍下的傀儡。
東羅馬聖像藝術對後來羅斯、希臘等東正教國家的宗教美術有很大影響,波斯的細密畫技術也來自拜占庭鑲嵌畫聖像的細密鑲嵌技術。 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和羅斯人改信東正教,這構築了現代歐洲的宗教版圖。 西里爾和美多德是來自塞薩洛尼基的兩個傳教士,他們對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做出了重大貢獻,並在此過程中設計了格拉哥里字母,即西里爾字母的祖先。 這部60卷的不朽著作成為後來所有拜占庭法律的基礎,至今仍被許多學者研究。
東羅馬帝國滅亡: 歷史
戴克里先皇帝試圖重塑拉丁語的權威,使其成為東方羅馬政府的官方語言,他企圖使拉丁語成為當權者的語言(ἡ κρατοῦσα διάλεκτος,hē kratousa dialektos)。 在5世紀初期,希臘語在東方作為官方語言獲得了與拉丁語同等的地位,從色雷斯人利奧一世統治開始,皇帝逐漸開始用希臘語而非拉丁語立法。 最後一位強調拉丁語重要性的東方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他的《民法大全》幾乎完全用拉丁文寫成。 東羅馬人的首要娛樂活動為觀看競技比賽,比賽的項目包括雙輪馬車賽、狩獵、摔交、鬥獸、雜技和小丑表演。 但是,由於基督教教義的影響,古羅馬時代那種殘酷的、以參加者生命為代價的鬥獸和奴隸角斗表演已經絕跡。 其他的娛樂方式包括賭博、音樂、郊遊、觀看喜劇和滑稽劇。
拜占庭帝國繼承君士坦丁大帝的精神,確信基督教是帝國的立國之本。 帝國東部的基督教神學就受到猶太教神學和古典希臘哲學的影響。 325年5月25日至8月25日,在尼西亞召開了第一次尼西亞宗教會議,確立了東羅馬基督教的基本信條,即《尼西亞信經》。 381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431年以弗所公會議、451年迦克墩公會議、553年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的四次基督教大公會議進一步肯定了基督教的國教地位,君士坦丁堡教區的地位也得到確認,在基督教五大教區中僅次於羅馬教區。 伊斯蘭教興起後,受其「禁止偶像崇拜」的教義影響,在拜占庭帝國發生了破壞聖像運動。 787年在尼西亞召開的第七次宗教會議闡釋了聖像崇拜和偶像崇拜的區別,東羅馬基督教會的神學體系至此正式確定下來,此後再也沒有發生重大變動。
公元962年,奧托王朝的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宗若望十二世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962年-973年在位),並視之為羅馬公教的保護者。 奧托大帝在加洛林帝國分裂出的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地區,建立神聖羅馬帝國(但其人民並未有羅馬人血統,而是日耳曼人,他們自稱「羅馬帝國」)。 羅馬教廷承認了神聖羅馬帝國是西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後來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也承認了它的這一地位。 三十年戰爭後,神聖羅馬帝國衰敗而名存實亡,但是直到1806年才被拿破崙一世推翻,宣告解體。 1453年3月初,穆罕默德二世開始將攻城臼炮運到君士坦丁堡城外。 1453年4月2日,蘇丹穆罕默德率領的80,000名士兵和大量非正規軍包圍了這座城市。
為了對付汪達爾王國,東西羅馬帝國組織龐大的聯軍,戰爭以羅馬帝國慘敗告終。 此役造成安特米烏斯的統治危機,與里西梅爾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最終導致里西梅爾率軍進攻羅馬,安特米烏斯兵敗被殺。
800年,教宗良三世在羅馬給查理曼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承認加洛林帝國為羅馬帝國的承繼者。 有屋大維時期的詩人維吉爾(前70年—前19年),他的早期作品有《牧歌》10篇,主要是歌詠田園生活。 前29年,維吉爾發表《田園詩》4卷(又譯《農事詩》),主要談論農事生產,也歌詠田園風光,內容為第一卷論種莊稼,第二卷論種果樹,第三卷論養牲畜,第四卷論養蜜蜂。 晚年,維吉爾又著有史詩《埃涅阿斯紀》(又譯《伊尼阿特》)12卷,寫的是羅馬神話中的英雄埃涅阿斯如何逃出特洛伊,來到義大利並稱王的故事。 身為羅馬第一個皇帝,奧古斯都賦予自己一個「共和國拯救者」的地位,並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權力限制在共和制憲法的原則下。 羅馬人企圖把與君王有關的頭銜加在他身上, 但遭到他的拒絕;他倒是自稱為「第一公民」。
但是十字軍突然背信棄義,反而攻擊了東羅馬帝國,給與東羅馬帝國重創,甚至一度亡國。 在一二六一年,羅馬帝國復建,但是領土範圍已經大大縮減。 公元一三五九年,奧斯曼帝國一步步逼近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將城中的珍貴文物全部付之一炬,到了公元一四六一年,拜占庭帝國國土全部被奧斯曼帝國占領,帝國徹底滅亡。 按照帝國的發展腳步,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時間不應該那麼快,但是伴隨著領土擴張之後,拜占庭大貴族的獨領性增加,慢慢導致分裂加劇,十二世紀的十字軍東征讓矛盾升級到頂點。 通過東羅馬滅亡簡介可以看出,沒有滅亡之前的東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是很大的核心位置在歐洲東南部,也就是巴爾幹島。 極盛時期領土涵蓋歐洲大部分地區一直到非洲的西部和北部。
746年,趁著馬爾萬二世統治下倭馬亞哈里發的國內動亂,君士坦丁五世入侵敘利亞並佔領了日耳曼凱亞。 而在凱拉邁亞戰役中,拜占庭海軍對倭馬亞艦隊取得了重大勝利。 再加上哈里發國在其他戰線的軍事失敗和內部不穩定,其軍事擴張走到了盡頭。 查士丁尼二世試圖通過嚴厲的稅收和任命外省人擔任行政職務來打破城市貴族的權力。 他在695年被趕下台,先是在可薩人那裡避難,然後在保加利亞人那裡避難。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