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三世紀危機的動盪後,羅馬人一蹶不振,帝國風雨飄搖。 西元286年,羅馬帝國首次出現東西分治,395年後永久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在476年抵擋不住蠻族的入侵覆亡,但東羅馬帝西則延續到1453年才滅亡。 拜占庭皇帝為了抑制教會權力發展,並宣示教權必須於皇權之下的思想,遂以基督徒不應崇拜偶像為由,開始下令破壞聖像和十字架。 此舉引起了羅馬教廷的不滿,為日後東西教會分裂埋下了伏線。 後來君士坦丁堡教會與羅馬教會的分歧進一步擴大,終於在1054年分裂為羅馬天主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和希臘東正教會(Greek Orthodox Church)。
10世紀後東羅馬皇帝分散軍權和削減軍事經費的措施也影響到東羅馬海軍的戰鬥力。 1071年曼齊刻爾特戰役後,東羅馬喪失了位於小亞細亞的大部分海軍基地,此後轉而採用僱傭外國艦隊的方式應付海上威脅。 威尼斯人、熱那亞人和加泰隆尼亞人都為東羅馬提供過軍艦和水手。 到1449年,新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從伯羅奔尼撒前往首都的時候,東羅馬艦隊破壞殆盡,拿不出一艘像樣的船來,皇帝只能乘坐加泰隆尼亞人的商船前往首都。
後來,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再次派兵進入安納托利亞進行洗劫和掠奪,直到他們最終在863年的拉拉卡翁戰役中被拜占庭人殲滅。 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普遍被認為是1453年,雖然在摩里亞和特拉比松帝國分別直到1460年和1461年才被鄂圖曼帝國征服。 早在781年,伊琳娜就開始尋求與加洛林王朝和教廷建立更密切的關係。 她促成兒子君士坦丁和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的女兒羅特魯德結婚。 伊琳娜甚至派了一名官員用希臘語指導法蘭克公主。 然而伊琳娜本人在787年違背了她兒子的意願,解除了婚約。
整個羅馬帝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是大多靠戰爭獲得的,國民之間信仰不同,語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所以內部矛盾重重。 按照狄奧多西一世的想法,把國家一分為二,可以更好的管理國民,但是這種理想過於天真,分家還沒到一百年,公元476年,西羅馬就滅國了。 ,Imperium Romanum;Roman Empire)係古羅馬嘅一個時期,理論上係共和制,實際上係專制政體。 佢響前27年由羅馬共和國變過嚟,395年分裂成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同埋西羅馬帝國。 其中希臘和土耳其成為世仇,焦點問題在於誰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希土兩國的種種矛盾,例如愛琴海劃分、賽普勒斯問題,都是這個爭論的延續。
東羅馬帝國: 歷史
拜占廷的杂记代表作是6世纪商人哥利马斯的《基督教国家风土记》,小说则主要翻译古印度故事。 9世纪以后,帝国皇帝的权力逐渐削弱,教会的实力则逐渐增强。 教会开始插手帝国的管理事务,包括审理世俗法庭经手的任何案件、以及税收和司法方面的特权。
长期对立的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再未弥合,对此后的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 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占有土地的贵族打乱了军区的制度。 假如拜占廷帝国只需要对付它的旧敌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话它可能还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敌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誉: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而突厥人进入了小亚细亚——拜占廷帝国的主要兵源地。 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饱受各路蛮族侵扰,为便于管辖而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帝国即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廷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经历了包括匈奴和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复侵袭之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拜占廷遂成为唯一的罗马人帝国——实际上他们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 在620年,希拉克略皇帝首次让希腊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使得东罗马帝国成为不同于古罗马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
被彻底削弱的拜占廷帝国四分五裂: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和特拉比松同立。 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 在艾琳女皇的领导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 但是,在541年到600年,地中海沿岸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瘟疫。 拜占廷帝国南部的黎凡特、北非地区不断爆发叛乱。
東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文學
晚年,維吉爾又著有史詩《埃涅阿斯紀》(又譯《伊尼阿特》)12卷,寫的是羅馬神話中的英雄埃涅阿斯如何逃出特洛伊,來到義大利並稱王的故事。 自波斯事平,希拉克略以己功高爍然,乃自謂之曰萬王之王,六二九年,廢古羅馬奧古斯都帝號,更稱曰:巴西利烏斯(ΒΑΣΙΛΕΥΣ)。帝國移風易俗,改從希臘,蓋由是始。 因此拜占庭科學在各個時期都與古代哲學、形上學密切相關。 帆拱式建築是一種在上角支撐圓頂的形制,是拜占庭的發明。 儘管第一次實驗是在200年代進行的,但在6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它的潛力才得以充分發揮。 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被東羅馬人視為「四藝」,哲學、修辭學、古希臘語也是學童的必修科目。
- 希土兩國的種種矛盾,例如愛琴海劃分、賽普勒斯問題,都是這個爭論的延續。
- 在三世紀之前的羅馬帝國,羅馬人普遍信奉他們的羅馬傳統宗教。
- 拜占廷皇帝拥有很高的权力,其被神化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
- 提比略個性冷酷嚴苛,在位後期獨斷專行,多次制裁反對或非議皇帝的言行,要求元老院只能和他發表相同意見,和元老院與家族的關係緊張。
- 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
- 基督教方面出現了被稱為「教父神學」的神學,代表人物是聖奧古斯丁。
- 不仅是因为连年征战让他们的军队实力大损,由此引起的加税也使东部各省的居民都怨声载道。
- 威尼斯人、熱那亞人和加泰隆尼亞人都為東羅馬提供過軍艦和水手。
西羅馬帝國在476年滅亡後,東部帝國(亦稱拜占庭帝國)延續到1453年被鄂圖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為止。 希臘火,一種甚至可以在水上燃燒的燃燒武器,也由拜占庭人創造。 它是在8世紀君士坦丁堡被圍攻期間對抗阿拉伯人的產物。 這一發現歸功於來自敘利亞的赫利奧波利斯的卡利尼庫斯,他在阿拉伯征服敘利亞期間逃離。 然而也有人認為,沒有一個人發明了希臘火,而是「由繼承亞歷山大港化學發現的君士坦丁堡化學家發明……」。
威尼斯總督丹都洛清楚地認識到,奪取君士坦丁堡城的時機來臨了。 1054年,東西方在迦克頓基督教下的傳統關係達到了最終的破裂,這標誌著東西教會大分裂。 在伊琳娜女皇的努力下,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於787年召開。 在該會議上,再次確定了聖像可以被尊敬,但不能被崇拜的原則,聖像破壞運動的第一階段結束。 9世紀初,利奧五世重新引入了破壞偶像的政策,但在843年,西奧多拉皇后在牧首美多德的幫助下恢復了對偶像的崇拜。 偶像破壞在東方與西方的進一步疏遠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一分裂被稱為佛提烏分裂(以時任君堡普世牧首佛提烏一世命名)。
到5世纪时,这个职位已经上升到与司法大臣平级的地位。 此外,皇宫内还有掌管皇室衣物、马匹、食品、猎鹰、御船、音乐、医药……的宦官官员。 这些官员构成了非世袭的宫廷贵族,替皇帝发号施令,握有很大的权力。 紫色是拜占廷皇帝的专用颜色,皇帝的皇权标志包括皇冠、权杖和宝球(象征地球)。
東羅馬帝國: 行省
君士坦丁堡在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1204年,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之後,尼西亞帝國曾定都尼西亞,即今日土耳其的伊茲尼克。 972年4月14日,奧託一世讓他的兒子兼繼承人奧托二世迎娶了東羅馬公主塞奧法諾。 皇權傳遞這一詞彙的最重要的應用就是東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之間關於羅馬人國王(拉丁語:Rex Romanorum)這一頭銜的爭奪。
)、基督一性論教派(興起於埃及)、基督一志論教派、保羅教派(興起於小亞細亞和亞美尼亞)、波格米勒派(興起於保加利亞)等異端教派。 )也屬於高級官吏,地位僅次於執事長官,其職責與外地的大區總督類似,總掌首都的行政和司法權,並且負有治安責任,掌握一定的軍事指揮權。
由於加爾巴年老體衰,無力控制局面,導致各地將領擁兵自重。 69年1月,下日耳曼總督維特里烏斯稱帝,同時加爾巴被部下奧托所殺,奧托自立為帝。 3月,維特里烏斯出兵與奧托爭奪帝位,奧托戰敗自殺。 7月,正在平定猶太人叛亂的將領韋帕薌被多地軍隊擁立為帝。
查士丁尼一世西復羅馬,其功不永,國力盡而瘟疫興,諸夷交侵,不可擋也。 拜占庭經常被認為是專制主義、正統精神、東方主義和異國情調,而「拜占庭」和「拜占庭主義」則被用作頹廢、複雜的官僚主義和鎮壓的代名詞。 東歐和西歐作家都經常將拜占庭視為與西方相反的宗教、政治和哲學思想的集合體。
第一卷論種莊稼,第二卷論種果樹,第三卷論養牲畜,第四卷論養蜜蜂。 晚年,著有史詩《埃涅阿斯紀》(又譯《伊尼阿特》)12卷,敍寫羅馬神話中的英雄埃涅阿斯逃出特洛伊,來到意大利並稱王的故事。 西班牙人科路美拉,著有《農業論》12卷,講述農牧技術和管理以及社會經濟,這本著作對中世紀的莊園有很大影響。 鎧甲一般由銅金屬片和皮革製成,後期亦有鎖子甲和鱗片甲。 騎兵除了基本裝備外,還配備一製作精美的銅頭盔。
圖拉真繼續執行涅爾瓦善待元老的政策,大力興建公共設施,並積極對外擴張,在位時羅馬帝國的疆域達到最大。 從101年起圖拉真率軍入侵達契亞,至106年完全征服,設達契亞行省。 圖拉真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宣佈過節123天,並建造古羅馬圖拉真記功柱。 105年,圖拉真佔領阿拉伯北部,設阿拉伯行省。 114年,圖拉真吞併亞美尼亞,設亞美尼亞行省。 此後,圖拉真繼續東進,擊敗了帕提亞軍隊,於116年佔領帕提亞首都泰西封。
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 1460年,東羅馬帝國在摩里亞的領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 西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在東北亞遊牧民族匈人的強大壓力下不斷入侵羅馬帝國。
拜占廷人的服饰也因地区而异,冬季阴冷多雨的马其顿和多瑙河边境地区与干旱炎热的埃及地区服装样式有很大差别。 丝绸为皇家垄断的原材料,丝绸生产被集中在希腊南部地区,丝绸的买卖也由官营商人严格控制。 紫色的丝袍为皇帝和皇后专用的服装,高级教会人士则穿着织金绣银的锦缎教袍和法衣。 普通人的服饰多由棉布和亚麻织成,从现存的拜占廷绘画手卷来看,在帝国1100年的历史中,服装样式基本上为轻快、单薄的地中海风格,主要的服装样式包括长袍、披肩、腰布、皮靴。 拜占廷帝国的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包括希腊人、叙利亚人、科普特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及希腊化的小亚细亚人等。 外族入侵期间又迁入哥特人(4~5世纪)、斯拉夫人(6~7世纪)、阿拉伯人(7~9世纪)、土耳其人(11~13世纪)。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