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到了海水和火焰的邊界,再一次就好,再一次歡天喜地;因為回過頭,就剩咫尺天涯了。 青春愛情片的動人,好似陳昊森和曾敬驊在盛夏的情愫萌芽,萬物生長,年少性啟蒙就要一觸激發,可卻又被迫在禁忌囚困裡憋氣。 他們像在網球場上,一發一接,欲拒還迎;當Birdy不得不終結賽末點,刻意打往遠遠的對角,阿漢仍死命撲接;幾盤拉鋸,疲憊不要緊,曖昧不明最要命,絕望會心死。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劇照 他除了不想受制家長會長父親的強權,也不在乎多數學生對他的孤立,更勇於挑戰教官的不合理規定。 但他的瘋狂其實也在偽裝心底柔軟,他當然是愛張家漢的,不然誰會在深夜鑽進另一個男生的蚊帳併趴只為一起吃核桃。 文章或標題出現亂碼,或注音文等非正常表現方式,本網站管理員判斷造成使用者閱讀不便者,將視情況刪文或請原作者修改文章。
- 電影劇本的第一個完稿於2018年初完成,總共花了四個月創作劇本。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獲美國《時代雜誌》讚賞「勢必成為LGBTQ電影的新經典」。
- 當中不少道具亦需要在二手拍賣、家具行等地方尋找,並由監製跟導演等提供出當年曾使用的真實物品,而幕前的演員也參與繪製自己在電影使用的道具,因此台前幕後眾人都參與了美術的部分。
- 簡單說《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雖然跳脫了《孽子》風情的同志意象,但又還是轉不出《女朋友.男朋友》、《盛夏光年》、《誰先愛上他》等男女男的情愫糾葛,只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更深刻的去描寫兩位角色的男男戀史。
- 2020年11月2日,電影官方宣佈累計票房收入已突破8,800萬元,超越電影《斷背山》於當地創下的8,800萬元票房成績,成為台灣歷來最高票房收入的同志題材電影。
- 而被送回美國的精神病院,為了幫助自己的好友康復,Al就一直陪伴在側默默守護著他,寫下了一段深厚動人的感情。
- 剩不到2個月就要過年了,不過這個本該家庭和樂的節慶,卻成為許多人的夢魘!
- 《衝擊效應》用一個精妙的多線故事闡述了這種困境,但它只是部電影,不可能提出什麼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美國的種族問題發展到今天,基本是個死結,用愛發電或黑命貴喊得再響,是沒用的,早晚會再爆出來。
但Birdy又怎麼捨得讓理工組、前途一片光明的阿漢,像祈家威那樣被人對待而自己將連保護都無能為力? 所以後來當阿漢對愛表現得越義無反顧,Birdy反而更加拼命的一味阻止。 所以阿漢說要一直走到沒有他的地方,但事實是無論飄盪到哪都躲不過他。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影評: 「這個世界其實沒有變,所有的改變淪於表面…」《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隱喻?19張圖快速看完電影影評(點圖放大↓↓↓)
《暴戾夜》讓成人世界編織的聖誕老公公傳說巧妙地延展出新創意,孩童需要相信傳說,才能讓傳說中的聖誕老公公可以保有聖誕魔力。 而聖誕老公公受不了當代高度資本化後的孩童心智,那些佳節禮物居然都是電玩為主,早就失去最單純的玩具定義,最後使他對聖誕送禮這個任務產生質疑,變成照表操課的打工仔。 故事從危機中見到轉機,聖誕老公公的中年危機,與富豪一家人們的生存危機,適切地成了彼此的出口,仔細點看,其實片中處處充滿了政治正確設定,挺令人玩味。 這安排其實有一點情緒切割,2位少年那麼滾燙刻印在腦海底,馬上換了另2位演員,無關表演實力,只是轉瞬長相落差,即便時序合理,觀眾仍可能先暫停情緒思路再重啟,重新接收這2個新角色。
- 這部電影某方面更貼近《女朋友.男朋友》電影中80年代後的時空下,男女自由戀愛剛萌芽,學生和民眾勇於挑戰威權,開始對各種不公平而吶喊出自我的聲音。
- 電影最初曾名為《擁擠的樂園》,其後改成《史詩般的同志電影》,最終於2019年4月開始宣傳期間正式改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經過超過兩個月時間的磋商,以及影委會跟文化部的幫忙,國防部最終願意以改變拍攝角度而借出忠烈祠取景,但只能讓劇組在大門前拍攝,並不開放忠烈祠內部,而拍攝當天則動用了超過1,000名臨時演員拍攝。
- 飾演吳若非的邵奕玫由於在試鏡的時候真誠地分享自己的內心故事,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別人,因此柳瞿二人決定挑選她演出。
導演柳廣輝亦讓他們觀賞《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與《春光乍洩》等經典同志電影,並分別參考梁朝偉跟張國榮兩位演員的演法。 由於兩位主角完全沒有經歷過電影當時的年代,柳特意分享出一直珍藏的日記本跟情書,讓他們揣摩能夠角色的心境。 兩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阿漢內斂,Birdy奔放,所以兩人面對感情的方式也不一樣,但唯一有的是,勇氣。
如同本文開頭所提,面對自身情感與認同,阿漢與Birdy走上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就電影發展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阿漢相較更為坦承與接納。 然而,阿漢之所以能夠擁有這份勇氣,也不只是受到Birdy而啟發,更是因為背後有一位涵容一切的母親,即使阿漢受到斥責或打擊,阿漢,永遠都有一個溫暖的人在家裡等著,為他療傷。 將時間軸拉到片尾,過去了幾十年,同性婚姻變成臺灣法律保障的權利,精神與心理學界對於同性戀的病態化標籤也已撕除,此時此刻,電影邀請觀影者一同想像,如果阿漢與Birdy的戀情萌芽於今日,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又或是說,還會是一部史詩電影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畢竟愛情,就是兩個人的事,根本不應該是國家大事。 電影最終分為在2020年台北電影節首播的北影版以及在各大戲院公映的院線版兩個版本。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影評: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影評|超長男男情慾戲 觀眾睇到滿頭黑人問號?
而两个男孩间原本暧昧的情愫,也因一个女孩的介入,而就此被打乱。 民間傳說的牛郎與織女、白素貞與許仙;文學作品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林黛玉與賈寶玉; 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斯嘉麗和白瑞德;… 《衝擊效應》用一個精妙的多線故事闡述了這種困境,但它只是部電影,不可能提出什麼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美國的種族問題發展到今天,基本是個死結,用愛發電或黑命貴喊得再響,是沒用的,早晚會再爆出來。
此外,兩人去台北謁陵的時候,在太陽系MTV裡一起看的電影就是《Birdy》,可能是因為王柏德早就看過了,才會看到睡著。 兩人長大之後友誼並沒有改變,雖然許多人覺得Birdy不太正常,Al也不介意跟他玩在一起,直到越戰爆發,兩人先後被徵召前往戰場,Birdy在戰場上出現了精神異常. 而被送回美國的精神病院,為了幫助自己的好友康復,Al就一直陪伴在側默默守護著他,寫下了一段深厚動人的感情。
侯志堅譜寫的音樂,融入了大量的銅管,對應片中角色們在高中所參與的管樂隊。 以銅管為主體,帶有一絲藍調的即興意味和憂鬱神情,讓人聯想到 Nicholas Brittel 為《藍色比爾街的沈默》編寫的配樂。 魏廣皓的小號和陳主惠的大提琴對唱,是那麼倔強、那麼契合、又那麼脆弱的幽鳴,像極了兩位角色若即若離的關係。
而在片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詞曲/許媛婷、佳旺、陳文華;演唱/盧廣仲)則是傳唱度與深刻性俱佳,使電影未演先轟動,兩者相得益彰(但是魏如萱版本的法文發音才是正確的)。 雖說是改編同志導演的個人經歷,但比起前期的同志性向摸索與自我懷疑,在後期反而有更多BL電影那種兩人中心的戲劇性,尤其在於海邊與共浴的橋段更是一種不分男同志或腐女的慾望投射。 簡單說《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雖然跳脫了《孽子》風情的同志意象,但又還是轉不出《女朋友.男朋友》、《盛夏光年》、《誰先愛上他》等男女男的情愫糾葛,只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更深刻的去描寫兩位角色的男男戀史。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由柳广辉执导,陈昊森、曾敬骅主演的爱情电影,该片于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台湾上映。 電影前半段稍顯散亂,因為有八組人,開始分散在各處,後來精妙的碰觸,就像Kris老師經常講的一句話:沒有人是局外人。 由50名影評人票選2001年至2020年間最佳的20部台灣電影,2021年11月5日公布結果,其中蔡明亮共有5部電影入選,侯孝賢則有三部電影入選。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一部敘述較為近代30年的同志戀歌,台灣解嚴、蔣經國去世,台灣逐步走向自由民主改革開放的年代。 兩位高中生張家漢和王柏德,彼此對上了目光重此離不開眼,在那青澀的歲月裡,他們瘋癲、胡鬧、甚至擁抱對方曖昧不明的狀況讓他們沉淪其中。 但在學校開始招收女學生,王柏德心思被女學妹勾起,這份炙熱開始無法收拾。
選舉是最真實也最有效的民意檢視,九合一選舉大敗,一手掌握提名權的蔡英文、難逃民進黨敗選最大戰犯角色,然而,真相總是更複雜一些,… 2022九合一選舉結束,既如預期又大出意外,國民黨堪稱大獲全勝,而選前驕氣滿滿聲稱「選不好,國際怎麼看我們」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請辭,… 電影中也有一句台詞:「一中的朋友跟二中的朋友都有人叫Birdy。」代表當年這部電影在青少年間頗受歡迎,不過這些愛電影的人,可能都被視為是怪咖,也因此被小團體所排擠。
但很令人意外的是,即便過了五、六十或更久,人們對於影視的印象好似定格於此,又或是美化成如《十七歲的天空》般笑鬧的同志喜劇。 雖這之後有著講述同妻與假婚令人眼一亮的《誰先愛上他》,但不管是腐女或一般觀眾眼中似乎永遠將同志停留在「孽子式悲劇」。 须根据姓氏配合将要用的字,根据时代特征,取其字的理、意、、象、音等,看是否是命主所需,配合命主姓氏将其合理搭配,使之大气、顺耳能寄寓某种深意,姓与名浑然一体。 该片讲诉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两位高中生张家汉和王柏德之间相互产生了暧昧的情愫,但之后,两人的感情却因为保守的环境被打乱的故事。 影片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两位少年前往台北,那里的一切冲击着这两个少年的感官。 学校宿舍里发生了对同性恋的霸凌,尽管禁忌一一解放,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但同性恋三个字仍如毒蛇猛兽人人唾弃。
看看阿漢與Birdy之間兩人的關係,從友好到漸行漸遠,加上同性身份與神父阿漢兩人之間的對話,錯綜復雜的關係讓觀眾不斷的被各種情緒拉扯著,《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很成功的做到了這點,不只是簡單的愛情,而是貼近我們的愛情故事。 劇情從阿漢與神父的對話開始,從這裡兩人探討愛情的模樣,對於阿漢來說,那是青澀的初戀,但對象卻是他的高中同學Birdy,在當時的年代,同性戀本身就是不被接受的,甚至還可能被排擠,被欺負,這樣的戀愛在80年代該如何繼續? 兩人之間那若有似無的情愫,漸漸在兩個人身上開花結果,但Birdy這時卻突然有了很好的親密好友。 有一種愛情,是張家漢與王柏德,如果無法攜手走到最後,也要活成心中最難忘的刻印。
但放到當下的語境中,我理解奧斯卡評委為啥會投給《衝擊效應》了,種族話題是西方社會最敏感的那根刺,我們中國人不太能理解那種無力感,按照扣題的標準來看,《衝擊效應》應該拿。 近一個月最大的新聞就是美國種族騷亂,因為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殺死黑人弗洛伊德,引爆全美抗議,並蔓延到整個西方世界,連新冠病毒都靠邊站了。 2021年1月20日宣布入圍名單,於3月26日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舉辦之「第一屆年度傑出影視聽工作者頒獎典禮」上公佈得獎名單。 影片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两位少年前往台北,那里的一切冲击着这两个少年的感eee。 简介:影片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两位少年前往台北,那里的一切冲击着这两个少年的感eee。 或許也是編導改編自身經歷,現在式的出現,確實也能凸顯那些年少錯過的遺憾的懷念的終於又有了一次邂逅,無論有沒有續曲,回憶總算有了微笑的塵埃落定。
惠爾頓(William Wharton)197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講述一對好友Birdy與Al,從小就是很好的朋友,Birdy一直對鳥類有很深的癡迷,經常幻想自己可以像是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 中年那一段的話,我一開始覺得戴立忍有點老,但是後來跟朋友算了一下他們的年齡,發現也都4、50了,是找的同學會演員太年輕了,戴立忍的年齡反而很剛好,但是同學會那一段也很多餘,可以直接跳跟學妹的對話。 儘管大致上「相遇、相戀、相離」的敘事結構並不新穎,且最後一段很難讓人不去聯想到《春光乍洩》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但最後一顆長鏡頭透過魔幻的巧妙手法,呈現出年少時無拘無束的喜樂,扎扎實實地打中了我。 將原本單純的緬懷傷感,昇華為一種平行時空的寄託祈願與豁然放下。 整部片之所以得以成立,完全仰賴陳昊森與曾敬驊兩位男演員的銀幕魅力和化學效應。 故事改編自柳廣輝導演高中時期的親身經歷(監製暨編劇瞿友寧為其高中同學),那時剛剛解嚴,片中也重現了許多那個時代的場景,像是蔣經國逝世後的民眾謁陵、老舊火車與電話亭等等,整體美術設計頗具野心和規模,塑造出一個懷舊傷感的時空膠囊。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上映前後,電影的台前幕後成員均登上多個媒體節目宣傳,包括同志YouTuber影片、電視節目、電台節目。 電影製作方亦在上映前後舉行星空趴、校園講座分享、歡唱會、影人QA活動、同拍會、簽書會等大量團體活動,以拉近台前幕後成員跟粉絲之間的距離。 2020年7月5日,電影在台北電影節進行台灣地區首映,此版本(北影版)跟其後正式上映的院線版剪輯有所不同。 9月4日至9月13日,電影官方舉行了總共六場名為「星空趴」的電影特映會,以派對形式讓觀眾在正式上映前搶先觀賞電影。 電影亦於9月5日作為2020年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的開幕片在新光影城放映。 9月25日至27日,電影先行以口碑場的形式於限定院線上映,並於9月30日起正式在全台電影院公映,以配合公眾連假與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等有利宣傳的活動。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亦在獲得多個國際獎項與提名,包括在中國大陸的青年電影手冊年度盛典上獲得八個提名,最終獲得年度LGBT影片一獎。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獲美國《時代雜誌》讚賞「勢必成為LGBTQ電影的新經典」。 在第57屆金馬獎,電影獲得一共獲得最佳男配角(戴立忍)、最佳新演員(陳昊森)、最佳攝影(姚宏易)、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侯志堅、黃雨勳)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五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攝影與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兩項獎項。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其後在同年10月22日跟10月27日於香港國際電影節,以及11月21日於香港同志影展限定上映合共四場場次。 2020年12月23日,電影在串流平台Netflix全球獨家上線,成為海外地區觀眾除了於電影節及影展以外唯一的觀賞渠道。 在原劇本跟原著小說出現的榮哥與其相關部分被全數刪減,原因為跟電影的純愛主題不配合。
是Birdy先去撩動張家漢的,他們一起在逐風的路上胸貼背地馳騁,一起進到台北見過那個新世界,一來一往磨擦交織的烈焰熠熠;他們一起很近地靠著彼此睡去,又一起被各種霸凌和世俗壓抑給驚醒;也是Birdy先喊停的。 【文/張哲鳴】會刻在心底的東西,是不會輕易讓人發現的;可是一旦回首,掀開來就像閘門洩洪一樣,洶湧狂烈。 電影描述在瓦干達的國王-帝查拉離世後,眾人打起精神、團結一心收起悲傷的新繼續生活。 而女王拉瑪達、妹妹舒莉、姆巴庫、侍衛長奧科耶、朵拉•米拉潔等人則擔起保護帝國的重責大任,以抵禦外來的勢力入侵,努力為瓦干達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於本網站〖討論區〗貼出之文章,在不變更文章作者與內容之前提下,本網站有行使行銷、宣傳及異業合作之權利。
講真的我當年不太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在78屆奧斯卡獎上PK掉了安叔的《斷背山》,以黑馬姿態拿下最佳影片。 2022年3月7日宣布入圍名單,4月1日公布得獎名單以及揭曉頒發出「台灣影評人協會特別表揚獎」,於8月14日在光孚咖啡舉辦頒獎茶會。 第一次見面,Birdy的憋氣差點沒了命,是不捨他的阿漢拉了一把而重新呼吸。 或許正是這個世界上出現了這麼個在乎他、心疼他的阿漢,所以Birdy再度活了過來。
成員由影評及電影藝術相關講師所組成,自2019年開始頒發「台灣影評人協會獎」鼓勵該年度優秀的台灣電影。 2020年開始與台北電影節合作於國際新導演競賽單元中頒發「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2021年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合作,於「第一屆年度傑出影視聽工作者頒獎典禮」上頒發「第二屆台灣影評人協會獎」。 在剛解嚴的體制背景下,發生在青春校園中的同性感情,加上又連結到社會價值的反思,看完後覺得後座力猶在,最後盧廣仲的電影主題曲《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壓抑的抒情歌聲,更容易讓人陷入電影情節的漣漪而無法自拔。 如果他繼續讓張家漢沉溺,如果他沒有阻止「張家漢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煩我了」,那麼張家漢很可能跟著他一步一步走到懸崖邊緣。 所以曾敬驊角色的表演難度頗高,除了在狂野和溫暧之間切換得游然自得;還有一層不讓人輕易揭穿的包覆,他把那股神秘感演得令人捉摸不定又極具魅力,他的眼神訊息非常細微且精準;才第2部電影作品,曾敬驊很有資格提名最佳男主角,就算被報名男配角,同樣有說服力。
《釀電影》的黃彥瑄認為電影不只描繪私人化的情感,同時亦包含著對時代的感慨,並指它跟其他將同志歷史跟國族鑲嵌一起的電影讓同志電影不再被邊緣成為台灣電影史中的「他者」。 跟其他電影不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拍攝前半回憶部分時主要運用特寫鏡頭,藉此展現出兩名主角礙於當時的社會氛圍,以及不確定自身情感與性向的情況下,因而總是倍感壓迫的感受。 電影亦以模糊方式處理大部分遠景,並藉著近景的道具與服裝等部分,展現出故事主要的時空背景。 電影的攝影師姚宏易最初非常抗拒以大量特寫的方式拍攝,認為這樣處理比較像電視劇的拍攝方式,並試圖說服導演跟監製嘗試在某些場景放開鏡頭拍攝,但在監製的堅持下最終順從他們大量特寫的拍攝方式。 為了讓飾演兩位主角的陳昊森跟曾敬驊培養出深厚默契,劇組特意讓二人在電影正式開拍前同居近兩個月。
曾敬驊片中叫Birdy,是借用那年代1984年上映的《鳥人》的主角名。 帶有男性情誼隱喻的《鳥人》中的Birdy總幻想自己能成為真的鳥兒、真的能飛翔;曾敬驊把這樣特立獨行的偏執瘋狂演得張狂但不紊亂。 陳昊森首度擔綱大銀幕男主角,初生之犢不畏虎,之於一位新演員,他有毫不生澀的能量;之於這角色裡,他在動靜收放之間都生猛有力。 本網站之所有文章不限制其類型,但皆須與電影/電影人/影評人有相關性,且字元數須達200以上,明顯離題或是字元數過短的文章與評論,視為違規並視情況刪文,嚴重者將封鎖其註冊帳號。 這也是為何,來到進步的當代,Birdy與阿漢重逢後,還是只能以過去式表述自己的愛,不管阿漢如何催促,恐同創傷根植於心,導致Birdy即使長大成人,還是無法張開雙手坦承,甚至要以隱諱的晚安來替代情感表達。 所幸,阿漢變得更為成熟,看見Birdy身上的束繩,不再強硬逼迫Birdy表態,相反的,用一句「我再陪你走一段路」去承接與擁抱,陪伴Birdy走完認同上的最後一哩路,拿下那張不該存在的內在恐同之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