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2016 年的民調,有高達 86% 的民眾支持實施長照保險制度,其中又以 30 歲以下的民眾支持率最高。 由此可以推測,年輕一代的人們擔心無法負荷照顧重擔,期待能透過社會保險及長照服務緩解龐大照顧壓力,因此對長保制度持正面態度。 李玉春老師分享,在長照保險相關法令推動初期,需要負擔部分保費的雇主端反對聲音強烈。 當時政府花了很多心力向雇主們分析、解釋制度的優點及必要性,強調企業受雇者若因為照護責任而離開職場對公司及整體勞動市場的損失,並承諾降低雇主保費負擔,才讓工商團體雇主代表,漸漸接受長照保險之概念。 第一是制度公平性不足,在現有的制度下,並非所有 65 歲以上失能長者都能公平接受長照的補助,例如聘請外勞照顧的失能長者不能接受照顧服務的補助、僅低收入戶長者可以補助機構住宿費用等。
阿珠姐是曾大姐的服務個案,多年前因中風致使半邊癱瘓無力,失能帶來的生理、心理與照顧壓力,在在考驗著她與家人的關係,連帶影響健康狀況。 所幸在進入家托站後,家托員每日不厭其煩的照顧與鼓勵,讓她漸漸釋放壓力,失能狀況也逐漸緩解,現在已經能夠靠自己的力量緩慢行走。 社會局也說,家庭托顧據點依身障者需求,辦理各式社區式服務,包括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小作所)18處,社區居住14處,社區日間照顧據點10處,身心障礙者社區照顧關懷據點37處等,未來將持續開拓身心障礙的服務據點,打造多元、綿密的網絡。 社會局強調,投入家庭托顧服務的民眾,在修繕自宅無障礙設施上,可獲得補助5萬元,依收托障礙者程度不同,托顧服務據點最多可收托3名,每月收入最高可達6萬元。 李世榮在議案發言中形容照顧者是「無名英雄」,身心承受巨大壓力,希望特區政府為他們緊急增援。 很多參與辯論的議員也都提到,政府不是沒有照顧者政策,但相關資源有限、服務不足,亟待當局重新檢視,從速填補漏洞,以免壓力爆煲的悲劇再生。
家庭托顧薪水: 另類創業 老人托顧月賺4萬
至於特區政府,較為關注照顧長者、殘疾人士、長期病患或有特殊學習困難兒童的無酬照顧者,並為他們提供直接和間接的社區支援服務,包鄰里中心、護理中心、暫託中心等。 除了「升遷」之外,想要有效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也應開始從「教育體系」下手,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系統,提供更多專業人力,也是相當重要的解方。 因此,多年前在教育部鼓勵下,許多設有老人服務、老人照護的科系都加入長照產學合作平台,在長照 2.0 配套提升薪資的政策實施後,未來應該會有更多人投入照顧服務產業。 但醫療專業領域人力,如護理、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科系之傳統教育,較缺長照相關課程,目前仰賴畢業後的補充訓練終非長久之計。 為提升服務品質,未來有必要強化醫事專業人力在學長照相關課程之提供。 另外因應長照跨領域整合服務提供與個案管理人才的需求,政府也應鼓勵跨專業長照學程之設立,改善過去人才培養不足的問題。
趙紫盈說:「目前兩人共同照顧一個奶奶,月收入雖僅兩萬多元,但相信只要肯打拼,生活一定過的去」。 在新北市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社工的協助下,阿如奶奶開始使用居家服務、喘息服務及機構照顧,並參加支持團體,最後圓滿與先生告別。 郭慈安說,阿如奶奶突破「老老照顧牢籠」,現在擔任家總志工,宣導「聰明照顧者」理念。
她建議當局積極宣揚「關愛照顧者」的社會文化,而在制定政策前應為「照顧者」釐定統一而清晰的定義,例如善用各類評估工具為照顧者和被照顧者評級,再因應他們的能力和情況,調節不同程度的支援。 社會局長彭懷真表示,托顧據點增加讓身障者可在社區環境中,接受一般生活化照顧,同時減輕家人照顧負擔,提供另一項安置照護的選擇。 雲縣府統計,目前雲林縣老齡人口占全縣約18%,推估需長期照顧服務數量達到2萬8千人,家庭照顧者約有1萬人,但許多人為了照顧家人,辭去工作沒收入,現在希望透過補助無障礙設施等,能成立更多家托據點,讓更多家庭長輩就近接受照顧。 郭慈安說,目前全國有50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政府也提供「長照四包錢」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無障礙環境改善」及「喘息服務」,每月最多可獲得3.6萬元補助額度,均有助照顧者減輕負擔。 此外,政府也同步推動復能服務,希望維護或促進失能者內在潛能使盡可能獨立生活,因此吸引許多醫事專業人才選擇投身長照體系;但因對復能服務的誤解,造成浮濫使用,去年下半年政府已開始限縮給付,有些治療師只好回到醫療院所工作。
家庭托顧薪水: 讓長者在社區養老-伊甸基金會的「家庭托顧」
長照議題,愈來愈受著重視,為著減輕家庭照顧的經濟負擔佮壓力,雲林縣政府七月份提出兩項新政策,包括親屬照顧津貼,以及家庭照顧者,設立家托據點專案,希望減輕家屬的照顧重擔。 由醫療團隊專業人員(醫生、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營養師、志工…等),提供五全照顧,協助病人緩解症狀,同時也陪伴家屬,讓生死兩無憾。 讓末期病人能擁有生命的尊嚴與生活品質,且在五全照顧下得以安然逝世;同時也陪伴家屬渡過悲傷,重新生活;團隊是由專業醫療人員組成,提供病人及家屬面對死亡的各種調適。 長照服務使用率上升固然是好事,但人力供給該如何追上需求,是長照制度上路之後持續面臨的挑戰。
過去的研究中曾提到,長照第一線服務人力的不足,主要原因為薪資低、勞動條件不佳、缺乏成就感與職涯發展前景、沒有專業科系培養人才等。 不過,李玉春老師說,雖然當初遇到的困難已一一破解,但未來可能還會遇到其他阻礙,舉例而言,在現行的長照制度之下,民眾不用繳納保費就可以獲得服務,未來開始收取保費,可能會迎來另一波反對聲浪。 若無法開辦長照保險,因應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快速的增加,政府可能仍需加入其他的財源-例如調高營業稅,挹注長照財源,使長照制度能可長可久。 她也說,夜間臨托是很不容易的業務,托育人員就像上大夜班,所以要應保障工作者的安全和權利,「有人可以支應,薪資也穩定,就值得肯定」。 她從事補教業,工作時間為下午2點到晚上10點,老公和婆家都在台中,工作期間只能靠年邁的媽媽照顧,又因為虐嬰新聞層出不窮,不敢請保母,但媽媽也顧不了24小時,每次下班回家接手照顧小孩都令她心力交瘁,有時更忍不住對小孩子大聲起來。
在大腦中有一個專門管理「衝動控制」的叫做【額葉】,就是我們有衝動想做些事情的時候(包含:娛樂、性衝動、吃東西…等),它會先幫我們「踩煞車」,先判斷可行與否,再展現符合社會規範期待的行為。 當上述五項臨床條件可能發生時,需經兩位專科醫師確診及緩和醫療團隊2次確認,就會依照預立醫療決定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的選擇,以及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選擇,以維護您的善終權益。 事先表達,在符合特定臨床條件的情況下,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的正式書面文件,依據衛生福利公告法定格式內容。 只要年滿20歲或未成年已結婚者、受輔助宣告者,皆可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即使是健康的人也可以思考自己在生病時希望接受那些治療。 極重度失智:指每日持續有意識障礙導致無法進行生活自理、學習及工作者,如小大便失禁、無法辨識親友、失去判斷力等。 永久植物人狀態:指因腦部部病變而失去意識,眼睛可能會自發性張開,或對刺激有反射性反應,但無法進行生活自理、學習及工作,由醫師觀察三至六個月確認其確復原機會渺茫者。
透過李玉春教授的解說,我們了解到高齡長照制度與體系運行方式和願景,以及人力資源的需求與發展趨勢,期盼在政府、學界、服務單位及每一個社區民眾的努力之下,我們能夠一同創造一個「養得起的未來」。 2025年台灣即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屆時將面臨嚴重的照顧問題,在照顧問題中照顧者需要面對多重的壓力,長照悲歌也許在幾年後會更嚴重,發生的比率會越來越高,如何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呢? 其實政府面臨的問題也不小,比如:長照資金來源是要繼續從稅收或用保險呢? 還有照顧人力短缺更嚴重,目前因疫情外藉看護來台工作不易,雇主的成本也增加;本國藉的照顧員也是嚴重的不足。 「幸福醫療服務」是一家解決長照問題的社會企業,憑專業知識和數據分析的能力,致力改善長照家庭的生活品質。
有很多的長輩,尤其是70歲以上的年長者,平常看起來很正常,但是因病住院時,一到晚上,整個人就開始胡言亂語、情緒躁動,讓家人摸不著頭緒,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譫… 長照點線面/智慧照護要貼近市場需求以照護與科技結合的案例來看,照護產業是一個既複雜又專業的行業,牽扯非常多的考量層面,這也是這個產業一直與物聯網產品緩慢溝通中的原因 ! 治療師這樣評估步行輔具可以簡易分成「單臂操作的輔具」及「雙臂操作的輔具」,而本次介紹的主要是單臂操作的輔具-拐杖。 三、專科以上學校,前款以外科、系、所、學位學程畢業,領有照顧服務員技術士證者:具四年以上機構住宿式服務類長照機構相關工作經驗。
長照保險制度運行模式與台灣行之有年的健保類似,國民只要定期繳納保費,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申請使用長照服務。 在這種「有付費即可使用」的制度下,所有經政府評估失智、失能的國民都能被涵蓋進來,不論長者是否住在養護機構中、不論失能者的年齡、不論使用的是專業照顧還是家庭照顧,都可以申請服務或給付,公平性較現行制度更好,財務也較能永續經營。 惟住宿型機構只給付重度失能者,且膳宿費要自付,因此跟住在家中的人一樣,只給付長照服務,只是服務的地點不同而已。 另一個問題則是地方政府缺乏特約管理經驗,加上行政人力嚴重不足,行政管理負荷沉重,衛福部雖已增加補助,能仍遭遇很大困難。 過去的新聞報導就曾提到,在長照體系中替個案擬定照護計畫、串連各種長照服務的 A 單位個案管理師,近年來人數雖已超過 2 千人,但因為需求量也飛速成長中,實務上仍難以負荷。
主要業務為成人奶粉、營養補充品、生活輔具、醫療器材、長照書籍批發零售,也提供衛教諮詢、醫療器材出租、輔具補助申辦協助。 協助照顧服務員開設居家式 (居家照顧)、社區式(日間照顧、家庭托顧) 長照機構。 先不管居服員有沒有本錢開設這些長照機構,政府認為長照機構是非營利性質,只要你的營運模式需要跟政府請款,其實也就只能糊口。 二、專科以上學校醫事人員相關科、系、所畢業,或社會工作、公共衛生、醫務管理、長期照顧、老人照顧或教育相關科、系、所、學位學程畢業:具三年以上機構住宿式服務類長照機構相關工作經驗。 社會局表示,家庭托顧提供每日8小時服務,每位服務者每月最高補助22至24天,去年7月起,服務者的每日補助金更從800元調至980元,而托顧身心障礙的家庭1天只需負擔190元,低收入戶則免費。 利坤明以一對夫妻申請成立托顧家庭為例指出,兩人可共同照顧二到四個老人,以時薪一百八十元、每天八小時,每月上班二十天計算,家庭月收入至少四萬元;托育家庭也可有政府六成到全額不等補助,對有老人的家庭,不無小補。
第二個重要的議題為長照的財源籌措,雖然現在長照服務的財務狀況良好,但隨著老年人口增長、服務使用人數上升,根據推估,長照十年計畫的基金可能在 2026 年就會用罄。 長期照護體系雖然是解決老人照護問題的優良解方,但世上沒有無過之聖賢,也沒有完美無缺的制度。 被問到長照體系存在哪些問題,一直以來研究長照保險、長照財源、長照評估工具與長照給付包等議題的陽明交通大學李玉春教授認為,除了申請資格、給付規定等制度上的限制外,目前的長照體系還存在以下隱憂。 台灣在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議題也越來越重要,以目前政府推出的長照2.0,大部分都以短期服務為主,平均下來每個人只能得到9000元的服務項目,但專家分析,一般每月平均大約花費約在2到3萬,如果還需要醫療輔助,恐怕金額要更高。 以臺北市為例,臺北市委託伊甸基金會推出的「家庭托顧」,即是將保母照顧小朋友的照顧概念,套用在失能長者身上,讓長者能藉此走出自己的家,但仍在熟悉的社區家庭中就近接受專人照顧,還能和鄰里鄉親互通有無、增加社會參與的機會。
家庭托顧薪水: 居家式服務類長照機構業務負責人,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
家庭托顧是長照十年計畫的服務項目之一,服務模式就如同保母在自己的家裡照顧幼兒一樣,由家屬將失能家人送至家庭托顧服務員住所(托顧家庭)內接受照顧。 天主教花蓮教區醫療財團法人臺東聖母醫院蕭燕菁主任說,家庭托顧主要的目的是協助失能者在熟悉的社區生活圈得到安全的照顧,所以托顧家庭除了提供基本的身體照顧服務外,也會融入運動、休閒、社交等多元的日常活動規劃,藉此豐富失能者的生活,讓他們能走進社區,拓展生活圈。 民建聯新界東南地區直選議員李世榮在「推行『照顧者為本』政策」議案措辭指出,很多由親人擔任的照顧者本身欠缺專業護理知識,而且需要犧牲工作機會長時間照顧家人。 他促請政府以「照顧者為本」,在經濟、心理、護理知識和其他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援。 本身是註冊社工的立法會新界東南地區直選議員林素蔚也指,照顧者政策零零散散、欠缺統籌,不能滿足他們的真實需求。
除了津貼之外,最能紓緩照顧者壓力的措施,就是提供足夠的社區支援服務。 社聯與各社福機構倡議把每年10月訂為「照顧者月」,今年以「同行分擔」為主題,希望透過一系列公眾教育活動及研討會,宣揚以「社區為本」理念承托照顧者的重要性,推動社區與照顧者同行,分擔他們的照顧重擔,減輕其壓力。 上述理大研究報告也建議,香港應該制定「照顧者三層支援模式」,即重新釐定政府、市場、家庭的角色,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照顧者的能力、鼓勵家庭和非正規支援、推廣服務整合的協作模式。 五十七歲賴洪逸、趙紫盈夫妻是第一個獲准設立的老人托顧家庭,夫妻倆都領有照顧服務員執照。
- 所以居服員會花很多時間,在不同個案家奔波,更別想在一天中夠賺到8小時的收入。
- 包括服務費用收取、費用申報、核銷等相關事宜;有關費用申報所需文件,應參照衛生福利部「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長期照顧特約及費用支付作業要點」規定辦理。
- 除了一家人要互相體諒外,我覺得【陪伴】是最重要的;也許無法替病人承擔痛苦,但是,要讓病人知道他不是一個人承受,他還有愛他的家人【陪伴】著他,這是病痛最好的藥方。
- 根據高雄市社會局最新統計,以前金區定點臨托中心為例,一年服務1630人次,其中夜托僅佔28件次、609小時;另外也有媒合居家式夜托48件次,費用為一晚1100元,可以從晚上8點到隔天7點。
- 所以要在意識清楚時先選定自己的醫療委任代理人,他們可以在您無法清楚表達意思時,可以依照您的想法,並替您做醫療決定,進而保衛您自己期待的照顧、治療方式。
- 永久植物人狀態:指因腦部部病變而失去意識,眼睛可能會自發性張開,或對刺激有反射性反應,但無法進行生活自理、學習及工作,由醫師觀察三至六個月確認其確復原機會渺茫者。
經政府公告之疾病: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我們常常或時不時會聽到長輩說:「我這輩子只求好死(好走)」,在我服務過的案家當中也聽過案主這麼說,我都會跟他們說,這種生死無常的事誰也說不準,我們過好當下的生活就好,生病就看醫生,還能吃、能睡就是福。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照顧悲劇事件倍增,也可能是相關新聞所帶來的模仿效應,因報導中沒提供讓照顧者感受到「可以改變」的訊息,會讓悲觀且敏感照顧者更加失望。 如果我們希望長照體系能夠長久運作、希望自己年老時也能有長照體系的支持,那麼勢必要解決上面提到的財源、人力及公平性問題。 接下來便進一步探討,針對這些「體系隱疾」,該開出什麼樣的處方箋。 如果沒有跟台中市居服照顧合作社合作的話,您還是可以和其他居服公司合作。
諷刺的是,案發前一天(11月30日),立法會才一致通過民建聯議員李世榮提出的「推行『照顧者為本』政策」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為照顧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服務發展總主任 (家庭及社區) 陳曉園樂見照顧者議題逐漸浮面,但認為政策仍須不斷改進。 針對最新增加的服務據點,社會局進一步介紹,家托員楊雅嫻曾接受「兒童早期療育資源」幫助,她感念一路走來各項資源的協助,決定改造自家,成為北屯區的服務據點之一,盼能協助需要照顧的身心障礙者家庭。 彭局長表示,照顧身心障礙者起居不易,有了家庭托顧服務據點,除了可藉由各項教保服務,訓練身心障礙者自我照顧及與同儕相處的能力,也可讓家人擁有外出工作機會,增加收入來源,托顧服務提供周一至周五白天照顧,給予身障家庭支持和喘息的空間。 幫老公活動筋骨,住雲林崙背60歲許姓婦人,六前年因為老公中風,需要在他身旁照顧無法繼續工作賺錢,但這幾年陪著老公做復健,也不斷學習拿到照顧服務員證書,107年再接受500個小時照顧服務經驗,順利在今年七月成立家托站據點。 面對名為「超高齡社會」大魔王的挑戰,長照體系是保障我們未來生活品質的重要配備及武器,因此,如何讓長照體系永續經營是值得思考、深究的議題。
中市府社會處副處長利坤明說,為解決失能與傷殘老人照顧問題,去年起委託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與老五老基金會,協助訓練照顧服務員取得證照,輔導學員成立老人托顧家庭,由政府補助托育照顧費用,落實照顧老人工作,同時提供中高齡民眾創業新契機。 除了照顧的費用不足之外,還有長照2.0多半以短期服務為主,在吃、住上的幫助不大,依照申請人經濟、也有不同的負擔比例,以一般所需的長照服務來算,每月所需的金額約2到3萬元,若需要醫療輔助,負擔費用也得往再上加,恐怕還得依靠其他長照保險來補足。 〔記者張菁雅/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自2011年起推動「身心障礙者家庭托顧據點服務」,至今已達22處,提供身心障礙者另一項安置照護的選擇。 市府社會局表示,投入家庭托顧服務的民眾,社會局除補助5萬元修繕自宅無障礙設施,也提供每日補助服務金980元,托顧服務據點最多收托3名身心障礙者,每月收入最高可達6萬元。
徐文妹說,丈夫今年四月往生後,基因會曾問她能否再收第三人,但她擔心自己照顧不來,希望「先把兩位阿嬤照顧好」。 根據高雄市社會局最新統計,以前金區定點臨托中心為例,一年服務1630人次,其中夜托僅佔28件次、609小時;另外也有媒合居家式夜托48件次,費用為一晚1100元,可以從晚上8點到隔天7點。 趙小姐也說,現在經常注意力不集中、叫不出學生名字,已經嚴重影響工作,接下來考慮辭職,「但有多少家庭經濟能力容許?」所以她認為,夜間托育服務非常重要,許多家庭更是迫切需要,希望制度能更完善。 吳小姐說,政府公托接送時間壓很緊、限制也較多,若增加托育時間更要額外收費,所以她認為,夜間托育很重要,政府應思考如何推動這項服務,尤其對像她這樣需要上晚班、大夜班的媽媽們,會很有幫助。
- 另一位傅阿姨深感贊同,投入家庭托顧已有5年的她,不僅透過這份工作找到自信與認同,無形中也培養了子女們對於長輩的關懷與使命感,更對於子女未來也想投入照顧服務行列的志願感到驕傲。
- 一整天幾乎沒有休息,因為政府提供的托育資源有時間限制,每次都得趕中午、趕下午接送,否則就要「超掛」,加收更多費用。
- 照顧合作社是照顧服務人員與社工員組成的法人團體,每位第一線服務長輩的照服員都是老闆,更能把照顧服務當成終生志業來做。
- 過去的研究中曾提到,長照第一線服務人力的不足,主要原因為薪資低、勞動條件不佳、缺乏成就感與職涯發展前景、沒有專業科系培養人才等。
- 翻轉醫療:致力於長期照護知識推廣,定期舉辦長照專業人士交流研討會和民眾衛教課程,以期長照服務在台灣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