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城隍廟懶人包

1966年6月1日,經信徒大會通過,兼上述三廟主任委員的吳木枝,將廟產捐贈給鎮公所,因此城隍廟有4108平方公尺的土地成為國有。 合約規定土地所有權、管理權屬於在公所,但財產處分收益、營收都全數交給廟方。 1934年,農曆八月十六日新廟竣工,仍以城隍爺為主神,觀音菩薩為副,並以竣工之日農曆八月十六日定為慶典日。 清治時期,居住於臺中盆地的原住民族巴宰族,受漢族影響而被迫遷移,規模較大的有嘉慶九年(1804年)移居噶瑪蘭、道光三年(1815年)移居埔里、同治十年(1871年)移居鯉魚潭地區。 早年,北部濱海公路蘇澳段土地貧瘠荒蕪,靠海邊的無尾港區域,包括遷建前的頂寮及大坑罟、港口、存仁山海關等廟宇供奉的無主遺骸,除了多為猴猴族,還不乏明末清初搭船來台灣後死亡的軍人、海邊無名屍等。

宜蘭城隍廟

其中,百福首為原武陵庄二十九角會爐主負責擔任、合會首由是鎮內攤販組成的新益社爐主擔任、瑞祥首為鎮內肉商、舖爐主擔任。 該年10月拆除舊廟,廟方增購260餘坪土地讓建坪達660坪。 1994年4月末,兩廟放置於臨時鐵皮屋的百年歷史神像遭竊,其中城隍廟損失董排爺兩尊、七爺八爺各一尊、文武判各一尊、城隍夫人二尊和註生娘娘一尊,而開城寺損失觀音菩薩一尊。

這家《城隍廟口麵店》的特色,在於湯麵裡沒有放什麼青菜,就是尋常會見到的豆芽菜、韮菜都沒有,但有兩顆軟綿細緻的魚丸在裡頭;麵條份量我覺得算多,口感則是一般般沒啥特別,但湯頭味道很濃厚,富含黑白切的精華但是偏鹹許多。 對我來說,喜歡吃黑白切應該是從這家店養成的,雖然個人偏愛吃肉羹做早餐多些,但是這家麵攤小菜真的優,只有熟門熟路的饕客才會知道點什麼是在地滋味。 台南市環保局要招考清潔隊隊員,上午舉行負重考,男女生各要揹15公斤跟揹8公斤的沙包進行折返跑,過程中,不少人都跌跤,但還是站起來奮力完成,就為了能通過考試,有份穩定的工作跟收入,環保局表示,這次報考的… 宜蘭城隍廟大開中門,讓信眾一進門就看見城隍爺,左右兩側則有七爺八爺、牛頭馬面、文武判官的大神尪,而在兩側過水廊則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司。 昔時全國各地,有城池官署的地方,必定有城隍廟,其來歷源於古代八蜡中的「坊」與「水庸」之祭,普及於唐代,唐人張說、許遠、張九齡、韓愈、杜牧等皆有祭城隍的神文。 祂是陰世間的地方官,和陽世間的地方官相對照,各有轄區,不能越境問事,其廟內的「排場」也和舊時地方官前堂房吏衙役、後堂官眷的情形相彷彿,前堂兩邊有文武判官及七爺、八爺,後堂有城隍夫人、城隍少爺等。

宜蘭城隍廟: 城隍廟

类型登錄等級:民俗公告2010年8月23日詳細登錄資料奉天宮的上元遶境活動新港廟方宣稱可追溯至古笨港天后宮時期,至少有230年以上的歷史,自清代以降從未中斷。 較正式的記載是1797年後,為了感念古笨港南堡十八庄民重建奉天宮的恩情,開始進行上元出巡十八庄的活動。 該廟會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當天依例舉行遶境活動,其出巡範圍為新港鄉市區四村。

隔年,因對大陸地區戰事的擴大,中元雖仍有1次祭祀,但是以節約為原則,放水燈遊行等則取消,直到戰後才又恢復舉辦。 臺灣在前清已設縣治的地方,一定有城隍廟,宜蘭亦不例外;由於每座城都要有城隍爺管轄,因此 清嘉慶 18年(1813年),宜蘭古城建好不久,即由官民合力捐建。 一般廟宇中門不開,但城隍廟卻大開中門迎接前來拜拜的民眾,其用意再於使民眾第一眼就跟城隍爺打照面,說出心中的意念。 宜蘭城隍廟和宜蘭東嶽廟從政府倡導節約拜拜後,便每年輪職主辦宜蘭地區年度盛事「宜蘭大拜拜」。 明年將由宜蘭城隍廟主辦,屆時將能看到不同於北部地區的遶境陣頭,宜蘭在地民眾都攜家帶眷跟著遶境隊伍跑,快把行事曆拿出來,才不會錯過這難得的盛會。

宜蘭城隍廟: 宜蘭美食。城隍廟口麵店︱在地人的平價早午餐,黑白切好吃而湯頭滋味佳~宜蘭城隍廟美食 x 宜蘭銅板小吃

出巡時隊伍最前方的「鑾駕旗」為1922年新港街四保所捐贈,為新港奉天宮的重要文物之一。 2017年7月14日至16日間則由臺中市政府與鹿港天后宮外之六間廟共同發起舉辦「台中百年媽祖會」,六廟之媽祖依照百年前座次駐駕於台灣體大體操館前行宮,鹿港天后宮之位置則空下。 期間並伴隨誦經祭祀、祈安遶境、文化嘉年華等活動,其中遶境係由行宮出發,行經萬春宮、台中火車站等地,約於中午抵達樂成宮,下午再由樂成宮出發返駕行宮;文化嘉年華則包含展覽、市集、戲劇及陣頭表演、媽祖電影放映等。 現今新港廟方單方面宣稱1622年(天啟二年),船戶劉定國為祈求新船平安橫渡台灣海峽,至湄洲媽祖祖廟請求媽祖神像,供奉於船上,船隻行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一帶),神示永駐此地。

  • 但劉定國真實存在與否,尚無史料佐證;且福建仙遊縣找到康熙年間確有「樹璧和尚」(北港朝天宮開山和尚)墳位,另有光緒三年記錄樹璧來台「傳教」經過的史籍,新港奉天宮聲稱劉定國渡海來台之說法仍有待史料驗證。
  • 宜蘭城隍廟又稱蘭邑城隍廟,隨著宜蘭古城的建立,興建於清嘉慶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 頭城大拜拜為頭城城隍廟、頭城東嶽廟輪辦,先為農曆正月初六由頭城城隍廟舉辦,次年的三月十六為頭城東嶽廟舉行。
  • 後因政府推行節約民俗活動,自民國42年(公元1953年)起,宜蘭市也配合將放水燈活動改在14日,普渡改於15日。
  • 臺南孔廟占地9007平方公尺、建物面積2169.9平方公尺。

後,有一群野鬼經過,見一小鬼就地蹲在該樹下不肯走,就對小鬼催促為何不去搶食。 林投樹下的小鬼卻鄭重說,土地公臨時交付任務,負責看管一位官老爺的鞋子。 農曆七月初一,於會場地舉行設破土典禮,再用竹子作搭棚,將孤棚與飯棚分別搭設於醮壇前方不遠處的左方、右方,孤棚後方設戲臺一座。

宜蘭城隍廟: 宜蘭美食

第一次是1904年(明治37年)芮氏地震規模6.1的斗六大地震;第二次是1906年(明治39年)芮氏規模7.1的梅山大地震。 在兩次大地震後,奉天宮結構受到嚴重毀損,僅存神房與觀音殿。 1907年(明治40年)開始重修廟宇,1917年(大正6年)完成修建,共歷時十年。 放水燈活動在普渡前夜舉行,有用厚紙板製作的硬式蓮花燈和傳統的水燈頭,圖為近處的蓮花燈與遠處燃燒的水燈頭。 城隍街雖然不似相鄰的舊城北路那麼繁榮,但是由文昌路與之相連交互連貫,彼此成為相當密集的美食小吃網路,在這大概就有數十家不同特色風格的小吃店。 到嘉慶20年,改奉觀音菩薩、註生娘娘和大眾爺,到1993年,才於現址改建且改祀城隍爺。

放水燈在普渡前夜舉行,行進有一定順序,水燈首的陣列領先啟行,接著主會、主醮、主壇和主普,中段有三官首、大士首、發表首、觀音首,後段有招財首、進寶首、平安首和福德首。 燈具有用厚紙板製作的硬式蓮花燈和傳統的水燈頭,宜蘭傳統水燈頭也分2種,1種是廟形,有蹺脊剪紙裝飾,庭前有花草;另1種則是白紙牆紅屋頂樸實古屋型。 開成寺舉行中元普渡用意與頭城開墾有著相當大的關係,嘉慶年間,吳沙率眾開墾頭圍時造成眾多傷亡,加上傷亡者大多隻身來此開墾,歿後無後代祭祀,地方人士有感於此而舉辦。 臺灣宜蘭縣蘇澳鎮頂寮里頂興路1號主神城隍爺例祭農曆二月初八建立时间1984年地圖頂寮城隍廟,是位於臺灣宜蘭縣蘇澳鎮頂寮里的城隍廟,以信徒祈禱神明來管教子女的民俗著名。 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左右,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建會(今文化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規畫一個以孔廟為中心的文化園區,當時規畫範圍除孔廟以外還有周圍即將遷走的附近市府機關建築等古蹟、歷史建築。

早期,頭城慶元宮前原有碼頭,大坑里的船家可提供帆船桅桿作為搭設孤棚之用,造成頭城搶孤的孤棚都比其他地方高大。 再加上因頭城在宜蘭歷史發展上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及吳沙的拓墾,造就了頭城特有的搶孤結構和樣態。 其中的阿里史社領袖潘賢文,帶領岸裡社、阿里史、阿束等諸社一千餘人,先遷至今日的宜蘭市,但嘉慶十一年(1806年)因參與泉漳械鬥落敗,率眾南渡蘭陽溪進入羅東。 之後,潘賢文協助楊廷理、王得祿擊退朱濆有功,引起漳州人不滿,於是嘉慶十四年(1809年),漳州人林標、黃添、李觀興,各領壯丁百人,由吳全、李佑前導,由叭哩沙喃夜襲羅東,造成潘賢文死亡與漳州人成功佔據羅東。 臺南孔廟占地9007平方公尺、建物面積2169.9平方公尺。 臺南孔廟的格局為標準的「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三合院,有三進兩廂,也是全臺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

  • 清治時期,居住於臺中盆地的原住民族巴宰族,受漢族影響而被迫遷移,規模較大的有嘉慶九年(1804年)移居噶瑪蘭、道光三年(1815年)移居埔里、同治十年(1871年)移居鯉魚潭地區。
  • 2017年7月14日至16日間則由臺中市政府與鹿港天后宮外之六間廟共同發起舉辦「台中百年媽祖會」,六廟之媽祖依照百年前座次駐駕於台灣體大體操館前行宮,鹿港天后宮之位置則空下。
  • 宜蘭城隍廟中一塊活動石板藏有秘密(圖/林書竹攝)踏入城隍廟,會發現有一塊活動石板。
  • 1898年,日本政府借用廟身創立羅東分教場(今羅東國小),後來仕紳張能旺認為教育十分重要,便捐出自己在十六分的土地作校地。
  •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為台灣臺中市廟宇大甲鎮瀾宮,於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行經駐駕地點有(依時間排序)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終點在新港奉天宮,返程則增加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

戰後據說有1名在北館市場賣麵龜的小販,因長年飽受病痛之苦,所以求助城隍爺,經城隍爺指示,組織1隊吹鼓陣繞行宜蘭城。 而後其表兄弟─當年糖油金會主事者─在繞行宜蘭城後,帶領民眾至宜蘭河畔放水燈,使得禁止數年的放水燈活動延續了下來。 宜蘭放水燈為中元祭典中重要的1項活動,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時,噶瑪蘭通判姚瑩設厲壇於北郊,祭祀開蘭以來的死者,此後宜蘭中元祭有清楚的輪廓,規模也日益盛大。 「宜蘭放水燈」在宜蘭有其歷史傳統、文化內涵及民俗意義,具有特殊的地域特色,值得登錄,並進行各項保存及推廣活動。 城隍廟裏大都氣氛陰森,大門門內上方有做得極大的老式算盤,暗示人生善惡總結均由城隍爺審判。

右廟的第一進為大成門,清朝時左右設有名宦祠與鄉賢祠,第二進是大成殿,供奉孔子牌位。 左學為明倫堂和文昌閣,堂前原有兩廊,分列六藝齋、後建教官廨舍及齋廚,東邊建朱子祠,朱子祠在日治時期毀壞。 台南孔廟櫺星門遺構於2013年時,因大成門前一棵百歲榕樹病枯倒塌而意外重見天日。 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不再區分為一至三級古蹟,而採用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級。 1.碑文署名僧景端,該僧曾任台灣府僧綱,其神主牌位尚存台南武廟, 但其生存年代與碑文所署年代不符。 景端碑立碑年署嘉慶壬申, 為嘉慶17年(1812),早於景端出生年23年。

宜蘭城隍廟

頭城城隍廟(俗稱南門城隍廟)每年與頭城東嶽廟(西寮東嶽廟)輪流舉辦「頭城大拜拜」活動,農曆正月初6由城隍廟舉辦,次年為農曆3月16日由東嶽廟舉辦,為頭城鎮每年之宗教盛事,不遜於頭城搶孤。 民國77年(1988)地方倡議重建,遂由開成寺、城隍廟兩廟成立重建委員會,翌年10月拆除舊廟,並將兩廟改建成四樓建築。 民國83年(1994)農曆11月22日舉行兩廟晉座大典,二樓為城隍廟主祀城隍爺、陪祀城隍夫人、註生娘娘、六司官吏、七爺八爺、虎爺等神尊。 放水燈活動由各商會組成的花車、陣頭,遊行宜蘭市區,各燈首會以花卉、蔬果、動物等材料,或自己販售的各項物品裝飾遊行花車。

宜蘭城隍廟

每年 農曆二月八日 為城隍爺聖誕 ,也是一年一度的宜蘭大拜拜,城隍爺在七爺、八爺的引領下,巡城一周,市民扶老攜幼,跟著隊伍繞城。 更有一些民眾,將紙製枷鎖套在脖子上、身體上,據說可以消罪業,帶來福氣。 城隍爺的女兒們,大小姐、二小姐(圖/林書竹攝)宜蘭的神明都有自己所屬的神明會,如同我們加入偶像明星粉絲後援會。 遶境時都會聽到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輩們,開心地喊著:「我們家大少爺來了。」真的就是看到心中的神那樣歡喜,讓人體會到不同於其他地區的遶境氛圍。 頭城大拜拜為頭城城隍廟、頭城東嶽廟輪辦,先為農曆正月初六由頭城城隍廟舉辦,次年的三月十六為頭城東嶽廟舉行。

目連使其母脫離餓鬼之苦後,告訴佛祖,將來佛門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 佛祖聞言大悅,便傳言弟子們,年年7月15日,為七世父母作盂蘭盆施佛與僧,從此供盂蘭盆的習俗便廣為流傳。 因為盂蘭盆會和中元節的目的都在普渡眾生,時日一久,兩者的界限就逐漸模糊。 農曆7月的中元祭典,在臺灣一向為盛事,在宜蘭地區,著名的中元祭典除了頭城搶孤,在公元1930年以前,以宜蘭城7次的普渡最是盛事。 2017首度來到宜蘭,早晨6點多我們抵達宜蘭市,因為朋友們推薦,我們想來吃當地有名的城隍早餐-控肉飯。 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的迎城隍,是宜蘭市內最重要的迎神活動,各界莫不隆重慶祝,但後來為呼應政府改善民俗方案,現在改為二年一次,每逢雙數年才舉辦。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