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華人社會組織傳播學的在地發展與實踐〉,「中華傳播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會議,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暨數位學習系研究生,最近與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研究所「跨界」合作,成功想出針對傷口照護的「傷學院」、針對失智家屬的「微光時刻」等創新構想。 一、有鑑於溝通已成為許多職業必備技能,本校口語傳播學系將於107年8月2日至4日舉辦3天2夜暑期口傳營,藉以增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更透過營隊參與實際體驗口語傳播技巧的應用,提升學生溝通協調能力。 該課程教學目標在有系統地介紹整合「脈絡」概念與語言學理論的各種理論性主張與應用方法,包括言辭行動理論 / 語用論、互動社會語言學、溝通民族誌法、對話分析、敘事分析以及批判論述分析等,以便讓學生習得不同論述類型的研究假設與方法。
破碎化後的媒體,人類所接收到的訊息受到操弄的可能性更大,像根據AI或數據分析使用者的愛好及興趣,來操弄每個人接收到的訊息,用客製化的廣告去影響受眾,影響整個世界發展。 胡全威指出,社群媒體並非大家所想的簡單,其背後所運用到的統計及分析是非常專業且複雜的,因此口傳系致力於讓學生能獲得更多這方面的理論、知識及應用,同時新增社群媒體實作的課程,例如:社群媒體量化分析、文案發想、社群媒體經營、攝影剪輯等。 未來口傳系入學面試基準也會有所變動,對於社群媒體的涉略、認知以及概念,還有粉絲專頁的實際操作經驗也將列入考量。 我們開設了社群媒體概論、網路直播與表達技巧、社群媒體與視覺修辭、受眾行為分析、粉絲互動與關係管理等課程。 社群媒體提供了人際面對面溝通的延伸平台,可以即時互動、修正,甚至有些如口語般隨時會消逝。 有別於過往電視、電影的單向傳播,更多的是雙向、互動的溝通。
廿世紀以來,更結合人際溝通的科學研究,人文與社會科學途徑並進,為口傳學門帶來豐富的面貌。 陳雅琳:傳播研究所博士,曾任壹電視主播,知名資深新聞主播,現任華視新聞資訊台台長、1900華視晚間新聞當家主播。 但是世新大學固然資源多環境好,學生還是應該勇敢踏出舒適圈,盡量往校外發展、參與校外活動或比賽,可以與不同校系的學生交流,跟不同領域的學生碰撞學習,甚至爭取業界實習,直接學習業界標準,對自己的要求和啟發都會往上提高許多。 世新大學以及口語傳播的課程都非常有趣,而且皆會搭配情境讓學生親身實作,例如『談判與協商』會有實際的情境讓學風模擬勞資雙方談判,或者是每每爆滿搶不到的『情愛溝通』教你找男友或如何維持婚姻,還有行銷企劃與撰寫實務,學生作品與上台簡報直接呈現給業主,真實體驗業界標準等等。 課程多元有趣,而且隸屬不同學院的課程都可以相互修習。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主播
本課程從社會學、資本主義及人際溝通等面向探討人類的親密關係。 本課程將會探討愛情的定義、吸引與表白、愛情腳本、性的溝通、流行文化與愛情、分手的藝術等主題。 包括必修課程「演講與社群表達」,及選修課程「進階演講學」及「英語演講及簡報」。 旨在教導學生從演講基礎理論切入,磨練自己的公眾表達技巧;繼而觀摩TED等不同類型的演講,從經典演說中精進演講學知識。 除中文演講課程之外,亦有全英文授課的英語演講課程,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公眾表達的能力。 社群媒體 了解社群媒體的發展脈絡,並且能熟悉相關的理論與實務操作。
進入口傳系後,我發現,講話不簡單,那是思考邏輯的順暢,當一個會講話的人或許不難,但願意用最好、最善良的方法把話說出來,那是一種長期培養的藝術和修養,所以多麼幸運,我從大學認識口傳。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幽默風趣的言論,而且會敬佩能夠表達這類風格的言者,是機智且深具魅力。 本課程從幽默理論開始,然後介紹各種幽默的表達方式。 同時也會讓同學演練,從實作中,學習如何能夠有效地幽默表達。 本課程主旨在於介紹影響受眾行為的內、外部因素。
對於社群媒體上的資訊產製,能夠知道如何有效的散佈並能實踐。 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是國內傳播學系中非常具有特色的科系。 口語傳播關注人際溝通、說服、協調,以及面對大眾的公共演說等面向;而有別於傳統大眾媒體,社群媒體由於其分眾化、特色化及訊息零散化的特質,在訊息傳播時是由點、線、面的方式逐步拓展影響力,因此更重視雙向、多向的人際溝通。 社群媒體與口語傳播能力的密切結合,能夠發揮相輔相成的最大功效。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原名為口語傳播學系,2020年更名)成立於1992年,是國內唯一提供完整口語傳播專業教育與融合社群媒體應用的學系。
新北市:科普產學合作支援計劃計畫辦公室。 〈候選人電視辯論之論述分析研究:以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第十二屆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 〈組織認定、企業論述與組織文化的變革─從語藝的觀點檢視公廣集團整併過程〉,「中華傳播學會2009年會」,新竹:玄奘大學。 〈不同世代工作價值觀與領導溝通的差異─以媒體產業為例〉,「第六屆海峽兩岸媒體匯流與創新管理」,台北:世新大學。 〈從科學傳播的角度看科學社群的策略溝通〉,「第五屆公關與廣告國際學術論壇」,台北,世新大學。
系上有許多上台報告磨練的機會,可以讓自己發現自己與同學間口語報告的優缺點。 例如,有些人上台說話很有魅力,而這魅力的形成不是只侷限於內容有沒有料,而是說話的語調、表情與肢體動作等等,會讓人專注地想聆聽對方說話。 經營網站、粉絲專頁,透過撰寫文案、影音、活動、民調等方式,吸引按讚數、留言、分享,藉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影響力或者實際商業利益。 團隊合作:在諸如辯論學、談判與協商等課程,強調小組團隊合作,共同達成課堂任務。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電視界
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主任胡全威點出,社群媒體其實就是口語傳播的延伸,雖然管道不同但同樣都是「溝通」。 口傳系教授游梓翔也提出,以傳播學的角度我們「必須」研究社群媒體,因此在洞察到此趨勢後,系上幾位教授在幾年前還未更名時,便已著手社群媒體方面的研究,也是因為教授們皆一致認為,無論課程還是教學都應與時俱進,才不會被這動盪的時代淘汰。 有人以為每個人都會說話,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的不需再額外進修學習。 事實上,良好口語表達能力是應徵人才的重要條件。 在人際或組織內需良好的溝通協調,也有不少工作性質需要簡報、演講或者透過社群媒體傳佈,由此可知在專業能力之外,具備良好的口語溝通表達與社群媒體操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舉辦首次個人巡迴演唱會《FROM NOW ON 演唱會》。 在世新大學裡,能感受到強烈的多元並存的文化,不論國籍、性向、膚色,皆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舞台並有所發揮。 大學網為幫各校招到優秀學生,並吸引年輕人歡聚的平台,特採公開分享的社群經營。 如發現有任何內容異議,歡迎來訊以便立即處理。
口傳系正是培養學生這些重要的專業核心能力。 傳播領域的理論一開始讓我非常不適應,但後期結合實作課程之後,漸漸了解理論是為了在實作上的延伸,不但在口語傳播學系找到認同感,也在此找到自己的價值。 在這裡的所學,不論之後想要當主播、廣播人才、演藝人才、政治人物、從商等等,皆可繼續進行深度延伸,口語傳播系只是先賦予我們一項受用的技能和正確的價值觀,爾後我們皆能朝多元的領域發展。 秦琍琍、李長潔、張蓉君、徐靖詠 :〈從組織溝通、公眾溝通、與媒體互動探究科學社群的傳播模式〉。 台北:台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計畫辦公室。
十五年的媒體工作經驗,從東森的電視廣播節目製作,到數位時代的雜誌專案企劃,再到食力的網路行銷業務,所有媒體型態皆經歷完整,同時透過口語表達的專業,擔任健康產業的品牌行銷與電子商務主管,以及遊戲業顧問,也因此養成思考、創意,並因應各種對象達成目標性溝通的習慣。 談判是一種競爭動機與合作動機共存的衝突情境,授課重點側重於處理談判者合作動機之協商模式,最後再介紹如何管理競(爭)合(作)共生的矛盾關係之相關談判研究,以便讓學生對談判研究領域有一個全盤性的了解。 本課程教學目標透過模擬談判的準備以及演練,讓學生學習如何設定談判目標以及應用相關談判策略。 實作演練:為培養學生在演講、簡報、辯論等口語表達技巧,以及短影音創作、跨平台經營等社群媒體操作能力上更為精進,在課程安排上,強調實際上台演練,並實際產出成品,以增進學生的實踐能力。 從許多職場調查與研究報告中,都ㄧ再指出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說服談判力、社群媒體操作能力等,都是職場中迫切需要,同時也是能否勝任的重要關鍵。
每個人都學一樣的理論和技術,致使我們跟其他人不一樣,關鍵在於「思維」。 經歷口傳所的訓練再重投電視圈、廣播電臺工作,我的視野、思辨,及關懷厚實了。 從事創意工作的我,成功創作引發社會共鳴的廣告作品。 且幸運地,連續入圍4年,並於2018年奪得廣播金鐘獎。 將訊息以文字、聲音、影像等方式傳遞給大眾,如新聞主播記者或編輯、廣電媒體製作、廣告企劃等,與多媒體、網路科技公司結合,須具備創意、創新、邏輯思考能力及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人類間的親密關係與溝通行為息息相關。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112年繁星推薦 – 第一類學群
熱愛音樂,覺得生活離不開音樂,目前在街頭音樂社練習 DJ;同時也是個熱衷於辦活動的活動狂人,可以為了活動不吃不睡。 期待畢業後有能力到各國旅行,或許是經過系上的洗禮,對於能夠和不同文化的人群接觸交流有很大的好奇心。 「有些事情不做不會怎樣,但是做了會很不一樣!」抱著這樣的心態,勇敢嘗試每一件事情,並全力做到最好,是他心中一直抱持的信念。 「傷學院」APP的構想,是由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暨數位學習系研究生護理師葉婷芳所提出,主要是看到許多民眾對於傷口照護、換藥時機不正確,在臨床上有很多後續的感染與傷疤等複雜狀況。
全世界傳播相關科系爭先踏入「社群媒體」領域發展並設立相關學系及學程,其中不乏頂尖名校:美國西北大學、南加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國際一流名校,皆為趕上時代,在課程上做了不少變動。 從中不難觀察出社群媒體在全球已成潮流趨勢,而在台灣,世新大學也在今年率先設立全台第一個社群媒體相關學系,獨步全台。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998年年底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當被問到如何評量應徵者的工作職能時,480位受訪的老闆 一致將「溝通能力」列為最重要的個人特質。 因此,具備傑出溝通能力的口語傳播學系畢業生各行各業都歡迎。 我們秉持傳承與創新的精神,以人文素養與生活實踐為基礎,培養具有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的傳播專業人才,以回應公民社會和新世紀職場的需求。
成露茜、黃鈴媚編,《傳播學的傳承與創新》。 秦琍琍 :〈從全媒體時代看語藝的實踐:理論與現象的對話〉。 林富美主編,《跨界、匯流與全媒體》。
- 但是世新大學固然資源多環境好,學生還是應該勇敢踏出舒適圈,盡量往校外發展、參與校外活動或比賽,可以與不同校系的學生交流,跟不同領域的學生碰撞學習,甚至爭取業界實習,直接學習業界標準,對自己的要求和啟發都會往上提高許多。
- 該系在大學部的課程宗旨和教學實踐乃在於培養溝通、表達、協調的傳播專業人才,這主要是透過「三大學程的建制」、「四大素養的陶鑄」、以及「五大職能的培育」之落實。
- 〈新媒體與科學傳播:反思與前瞻〉,「大數據、新媒體、使用者研討會」,台北: 元智大學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
- 人類間的親密關係與溝通行為息息相關。
在校園環境方面,啟嘉則透過個人精心拍攝的逐格動畫作品,為大家導覽言論廣場、舍我樓、創校人成舍我先生雕像、文藝櫥窗、傳播大樓等世新著名景點。 故當系名新增了社群媒體,對於工作有涉及社群媒體領域的職場新鮮人,也能相對具備更大競爭力。 游梓翔也期許未來能讓更多領域的人看見「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這個品牌,並讓更多人來認識口傳系獨有的特色及優勢。 胡全威則希望,當世新大學做的這些積極的改變和努力時,口傳系能成為台灣社群媒體學系的頂尖,如此便能刺激其他學校做出改變來競爭,進而促使台灣大眾傳播的進步及革新。 口語傳播教的是溝通,但人人都會說話,難就難在要如何說得比別人好。 社群媒體亦同理,以往大眾都是面對面溝通,可在這巨變時代,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及表達大多發生在社群媒體上,因此對於「數位原住民」而言,社群媒體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要如何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 本課程主旨在於介紹影響受眾行為的內、外部因素。
- 有別於過往電視、電影的單向傳播,更多的是雙向、互動的溝通。
- 秦琍琍 :〈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檢視公廣集團的困境與挑戰-一個整合性論點得提出〉。
- 主要是看到很多失智照護者,往往面對的是長期的黑暗,但若能整合社區當中現有的資訊與提供一個適當的空間,讓社區的民眾也能更接納失智家庭,且能透過這個空間,找到擁有同樣經驗的支持團體。
- 口語傳播關注人際溝通、說服、協調,以及面對大眾的公共演說等面向;而有別於傳統大眾媒體,社群媒體由於其分眾化、特色化及訊息零散化的特質,在訊息傳播時是由點、線、面的方式逐步拓展影響力,因此更重視雙向、多向的人際溝通。
- 首先,在專業基礎課程上面,除了同學們可以選擇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的基礎科目。
首先,在專業基礎課程上面,除了同學們可以選擇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的基礎科目。 此外,還要學習口語語言學、語言邏輯與批判思考、研究方法、美學、互動與話語分析等課程,奠基作為大學生應具備的基礎學術素養與思辨能力的根基。 口傳系的課程可以分為四大課群,從「專業基礎課群」出發,有腦才,才會有口才。 因此,必須奠基在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上。
秦琍琍 :〈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檢視公廣集團的困境與挑戰-一個整合性論點得提出〉。 須文蔚主編,《公益的活水-台灣社會企業的理論與實踐》。 〈從新媒體到跨媒體看科學傳播的實踐:臺灣科學部落格的分析〉,關尚仁等主編,《科學傳播論文集8》。
指導老師郭倩琳表示,「微光時刻」與「傷學院」兩件參賽作品,為首度集結「護理」與「傳播」的跨領域組合。 在護理與傳播跨領域的激盪與討論中,讓醫護的科學專業,得以超越醫療思維,突破過去過於護理與民眾間的距離以貼近民眾需求與理解的方式,有效推動衛教概念與資訊,也感謝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系林筠姍及黃亭瑜同學,提供視覺設計的理念與建議。 護理專業,與一般民眾有點距離但卻又息息相關,但透過跨領域的激盪,將產生更多「接地氣」的創新發想。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最近與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跨界」合作,有鑑於民眾對於傷口照護的理解十分糟糕,團隊發想了「傷學院」傷口護理App的概念,讓患者在沒有專業人員的陪伴時,也能正確處理傷口;許多家中有失智長者的家屬,最需要的是能有一些微光,跨界團隊也發想了「微光時刻」的全新構想。
秦琍琍 、葉蓉慧、黃采瑛 :〈「想瘦」還是「享壽」? 王文竹等主編,《科學傳播論文集學10》。 秦琍琍 :〈重要的是觀念與態度─ 對於「數位傳播」發展的幾個初步觀察〉,《傳播研究簡訊》,第50期,頁 10-13。 〈建構/解構組織─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與組織傳播學研究的再思〉,「中華傳播學會2004年會」,澳門。 〈從組織溝通看媒體產業中不同世代的工作價值觀與領導互動模式〉,「國際跨文化協會(IAICS)2010年會」,廣州。 國中時期面臨台灣民主轉型,我很熱衷政治,喜歡看社論偶爾也投稿校刊,甚至幻想自己可以當發言人。
2022 「護理的力量Power in Nursing」國際護理創意獎暨坎城未來獅培訓計畫最近開跑,盼護理師與年輕世代等各界跨世代、跨領域組成團隊,彰顯「護理的力量(Power in Nursing)」各式創意,讓「創意護理」的概念走進社區、深入每個人的生活。 科技的改變及進步,創造出了社群媒體,讓每個人都有一個管道去發表意見,同時也讓媒體變得破碎化,也就是「同溫層」。 現今每個人都活在各自的社群媒體世界裡面,過往叫做大眾媒體,現在稱為分眾媒體、破碎化的媒體,而我們從中認知到的事實也都會不同。 同一個事件可能存在著各種不同世界長大的族群和觀點,過往因大眾媒體會給我們一個客觀的事實,但現在連基礎的事實、彼此的認知都有很大的不同,進而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及對立都更加的嚴重。 口傳給予的收穫不像是一門如法律或醫學般的專業,但卻是如虎添翼的那對翅膀。
〈文化的再現與建構─組織中民族誌研究者角色的省思〉,「傳播質性研究方法之發展與省思研討會」,台北:世新大學。 〈公共電視的經營與管理─從企業文化、組織運作與內部溝通談起〉,「公共電視發展與未來國際研討會」,台北。 〈從素養到實踐:組織傳播在台灣的教與學〉,「中華傳播學會2016年會」(專題座談場次),嘉義:中正大學。 減重食品的新聞敘事與框架建構〉,「2018年科學傳播國際研討會」,台北:台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計畫辦公室。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