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m不可不看攻略

不過,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二類,這些鏡頭都有一些缺陷存在,例如 28mm F2 仰賴數位修正,55mm F1.8 ZA 和 85mm F1.8 有色散和紫邊問題,同時口徑蝕也比較嚴重。 坦白說 24mm 這焦段要用在街拍用途還是有些勉強,原因在視角太廣,拍人的話侵略感還是太重了些。 另一方面 24mm 的廣角透視還是太強了些,在掌握構圖的平衡上確實沒有 35mm、50mm 這麼容易拿捏,不過若適當搭配 1.5 倍的 APS-C 模式,當成一顆等效 35mm 的定焦鏡也是不錯的。 單手構圖實在是太方便了…F1.4 的現代鏡可以輕到用單手握持,這在以往是很難想像的(有不少老鏡的設計是輕便+大光圈,不過這些鏡頭光圈全開都很糟,邊角畫質也不太理想)。 過往我們都曾聽說過「GM」鏡頭的散景表現出色,Sony 在發表「G-Master」系列鏡頭的時候也曾強調「GM」會特別著重散景。

  • 通過致力應用領先的尖端技術,打造出 G Master 的精湛性能,即使在最廣角的 F1.4 光圈設定下,均能體現一致的高解析度柔和自然散景。
  • 鏡頭主體和遮光罩的金屬(鋁)加工外層,提升了堅固性和耐用度,令其可靠性更上一層樓。
  • 但是这样拍摄出来的24GM,除了视角广了一点,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 在 16mm 時,中心解像度依然極高,而到極邊緣位置都有滿意的成像。
  • 若是使用 A7 II、A73 的使用者就比較可惜了,24MP在裁切後大約剩下 10MP,雖非不可用的程度,但畢竟還是少了一些畫素上的優勢。

使用三個非球面元件的先進光學技術以及一片 ED(超低色散)鏡片元件,可獲得高影像質素,從而達到高解析度並讓圖像不會出現色邊現象。 非球面元件可補償各種像差,即使在淺景深的最大光圈下,都能讓整個圖像呈現高解析度。 雖然這些特性並不影響一顆鏡頭的光學表現,但卻會讓使用者在用鏡頭的時候更顯順手。

24gm: 中央解像度極高 邊緣成像優

目前 Sony 已在象徵頂級的「GM」系列中推出 8 顆鏡頭, 而 24GM 一共有 3 個「GM 之最」,分別是「最輕」「最小巧」與「最便宜」。 不過對於高階鏡頭來說,輕巧與便宜倒不是很必要的因素,反而大多數的鏡頭會為了造就最好的畫質而將體積做得更加巨大,由此來看,不得不說既小巧又相對便宜的 24GM 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根據 Wilson 分享的經驗,其實 f/2.8 光圈「都夠做」,不必一定要 1.8 甚至 1.4 大光圈。 反而是 12mm 廣闊拍攝範圍令到拍攝星空的靈活性更高,遇到靚景都不怕影不盡。

24gm

這方面小編就認為 FE 16-35mm F2.8 GM 會實用一點,當然,這也是各位意料之中的事。 機械設計善加利用最先進的光學技術,三個非球面鏡片元件佈局極為有效,加上無反光鏡相機獨有的短法蘭距背面,設計出重量僅為 162 克(5.8 安士)的鏡頭,小巧輕便,令人驚歎不已。 這款鏡頭配合雲台使用,是拍攝風景、快拍或影片的理性之選,或透過寬廣視角進行自拍亦極為合適。 可配合全片幅和 APS-C 機身使用,小巧設計,便於攜帶,流動性佳。 這款定焦廣角鏡頭將 G 鏡頭的高影像質素和美麗的散景融入小巧的設計中,做工出色,帶來流暢的直觀式操作。 快速、精確而安靜的自動對焦最適合拍攝靜止影像和影片,確保可即時捕捉重要的時刻。

24gm: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實拍/評測 系列連載中

為了實試它的效果,小編就帶同 unwire 製作部獲獎星空攝影師 Wilson,一齊去大嶼山拍攝星空。 Wilson 原本擁有一支 Sigma 14mm F1.8 DG HSM Art 定焦鏡頭,該鏡街價接近一萬,本身已經是極好用的星空鏡頭,不過 12mm 這個焦距確實令他心動。 在兩晚的行程中,分別都拍出極為動人的星雲,其中一張弓型星雲,真是要多得 12mm 的超廣闊焦距才影到。 通過致力應用領先的尖端技術,打造出 G Master 的精湛性能,即使在最廣角的 F1.4 光圈設定下,均能體現一致的高解析度柔和自然散景。 鏡頭更是同級中最輕盈,從而提升便攜性;並配備快速、精確的自動對焦驅動,帶來頂級的控制和可靠度。 使用廣角鏡拍攝時最擔心鏡頭會出現魚眼變形效果,令到建築物直線變圓形,不過我們在 FE 12-24mm F2.8 GM 上就看到較小變形現象。

由於體積夠小,您可以三個鏡頭全部帶上,為各種場景和主體拍攝出色的照片,而且它們重量不相上下,換鏡頭時重新平衡雲台更加方便。 FE 12-24mm F2.8 GM 的最遠焦距為 24mm,對於街拍來說有時會比較過 wide。 這方面也是它跟 FE 16-35mm F2.8 GM 的最大分別。 35mm 焦距會比較接近人體肉眼看到的真實狀況,而 24mm 則會是退後三步後的較廣闊環境。 FE 12-24mm F2.8 GM 會是適合去郊外旅行、上山或拍攝大自然廣闊景色時非常適合的鏡頭,而 FE 16-35mm F2.8 GM 則適合一般郊外旅行,拍城市景色,同時也會在城市裡閒逛的情況下使用。 如果你有拍攝夜空星雲的需要,FE 12-24mm F2.8 GM 可說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好用鏡頭。

24gm: 攝影 x 生活|國內外旅遊隨筆

兩個線性馬達可提供快速、精確的自動對焦,並具有出色的追蹤性能,可大幅提升相機機身的性能,在街拍等拍攝時捕捉重要時刻的精彩瞬間。 快速、精確而安靜的自動對焦具有出色的追蹤性能,非常適合拍攝影片和靜止影像。 鏡頭主體和遮光罩的金屬(鋁)加工,加上刻紋焦距和光圈標記,盡顯出色的製造品質。

Sony 相機與鏡頭摸了這幾年,其實就我的體驗來說,它的每一代新機身與鏡頭都有在修正一些細微的問題,24GM 的作工與早期的高階鏡頭比起來又更可靠了些。 對於城市景色來說,16mm 可說勉強足夠,但 12mm 超廣角焦段就非常適合拍攝大自然的廣闊景色。 在飛鵝山拍攝燒天景色,我們可把燒天部份與九龍半島、港島完美收入鏡。

24gm

而在拍攝時,他採用 A7III 拍攝,感光度設定為 ISO 4000 至到 8000,甚至用上 ISO 12800,再加上約 6-10 秒長曝光的設定,通過後期製作,令雜訊與星空解像度得到最好的平衡。 既然過往都有 16mm 超廣角鏡頭,此鏡頭的魔力就在 12mm 至 16mm 的焦段當中。 如果你有去過外國旅行,看過一些極為遼闊的景色,就知道 16mm 未必足夠。 所謂「一吋長一吋強」,在超廣角鏡頭來說相差 1mm 相距已經很大。 Sony 不僅致力提供能夠令人振奮的產品體驗、服務和內容,同時亦在所有業務範圍內努力對「零環境影響」的目標作出貢獻。 相信有許多人購入 24mm 定焦,其中之一的目的就在於拍攝風景。

24gm

最好尽量把人物放在画面中心的位置,这样透视变形就会容易掌控一些。 在 f/8.0 時會開始產生星芒效果,f/9.0 時會再有提升,而到了 f/13 左右就會出現較為完美的星芒效果,如果直接影太陽的話,f/14 至 f /18 會更好。 在拍攝大景的時候,少不免會把太陽或者光源入鏡,少量眩光可增加相片的氣氛,但太量眩光可使整張相片毀掉。

最短對焦距離為 24 厘米(0.79 呎)(自動對焦)/ 18 厘米(0.59 呎)(手動對焦),提供出色的特寫性能。 可自訂的對焦固定按鈕、光圈環、光圈轉輪切換、線性反應手動對焦、防塵防潮設計,加上氟塗層前置元件,為靜態及影片拍攝帶來全面的專業控制及可靠度。 這是光圈 f/2.0 所拍攝的照片,未經任何裁切,可以看到畫面邊緣已經沒有口徑蝕的狀況了。 事實上在 f/1.6~f/1.8 之間口徑蝕的現象就已經非常輕微,如果很介意的話,光圈縮至 f/2.0 就可幾乎完全杜絕,身為一顆小口徑又大光圈的鏡頭,這樣的表現滿令我驚訝的。 Sony FE 12-24mm F2.8 GM 這支超廣角鏡的鏡身構造,與一般 G-Master 系列鏡頭類似,但鏡頭組最大的鏡片都集中於鏡身前方,令到鏡身有漸進式「增肥」的現象。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