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拜祖先10大伏位

此外,作為時令與節日,冬至在各地稱法不同,還有「冬至節」、「小新正」、「如正」、「交冬」、「消寒節」、「小年」 、「除夜」即「冬除」(冬至日前一夜)、「守冬」等稱謂。 鄂倫春族視冬至為「開始落雪的季節」(即冬季,鄂倫春語:托)的其中一關鍵日。 雲南獨龍族則在冬至左右準備其年節(獨龍語:卡爾江哇、卡雀哇或德里哇)。 陰陽五行學說歸納冬至有「一陽生」之象,由此冬至日也稱為「一陽節」。 曹植《冬至獻襪頌表》記載:「千載昌期,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甦」。

冬至拜祖先

多数人会在冬至这一天和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在桌边聊聊天,或者是到户外走走。 这也是一个团聚的时候,一家人也可以在一起培养感情。 当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配合上一些传统的美食,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种欢乐的气氛出来了。

冬至拜祖先: 冬至拜拜怎麼拜?

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 其實,拜土地公的方法,和拜家裡供奉的神明差不多。 如果你的家裡已經有供奉土地公,就不用再拜一次。 如果沒有的話,一般是在自己家的門口拜,但要多準備一杯米,用來插香,要不然到土地公廟拜也可以。 此外,「四離」這幾天五行無法流通生財氣,所以像是搬家入厝、開工開業或是動土興建都應盡量避免在這天開始。 雖然現在還知道「四離四絕日」的人已經不多了,但若是有請擇日館幫忙「看日子」的話,通常專家、老師們都會盡量避開這八個日子,避免觸犯禁忌導致不利。

冬至拜祖先

台灣閩南俗語云:「補冬補喙空 」,冬至為天地陰陽氣交與人體陰陽氣交的時機,作為燉煮「十全」、「八珍」或米粿等食品等食補是養生的好時機,而現代社會的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亦受歡迎。 雞母狗仔「雞母狗仔」是臺灣人為了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用生粿搓捏成牛、豬、雞、魚、狗、貓等造型的供品。 待雞母狗仔形塑後,再染到「圓仔糟」(造湯圓的原料)施以顏色,蒸熟後用與其他牲醴供品一同用以祭祀,稱為「祭冬」。

冬至拜祖先: 「冬至」補運好時機!8招開運法:必吃4食物,拜祖先1供品保佑興旺

另外,把冬節圓黏在果樹上,並把果樹劃破一點樹皮,澆沃上圓仔,亦在祈年豐收、碩果纍纍。 有些村莊,還會在門環上插榕枝、竹葉,以祈求家戶運勢像榕樹一樣茂盛健壯,像竹子一樣節節高升,此外榕樹也有辟邪的作用。 為了賀節與酬神,人們會在下元與冬節期間,請戲班演出「冬節戲」,臺灣日治時期的冬節戲多為「亂彈戲」,臺灣戰後時期則多為「歌仔戲」。 金門是典型的宗族社會,因此冬至祭祖在金門是隆重的大事,各地宗親氏族會舉行隆重的三獻禮與食頭儀式。 所謂的「頭」,分為男子新婚的「新婚頭」、家中有子成婚的「老大頭」、男子年滿十六歲的「成丁頭」。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冬至拜祖先: 冬至是不是要拜祖先(公嬤)??

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 如果沒有的話,一般是在自己家的門口拜,但要多準備一杯米,用來插香,要不然到土地公廟拜也可以。
  • 太陽達赤道最南邊,晝短夜最長,是為『冬至』。
  • 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 所謂的「頭」,分為男子新婚的「新婚頭」、家中有子成婚的「老大頭」、男子年滿十六歲的「成丁頭」。
  • 誠心誠意祈求月老公公速賜良緣,若覓得好對象,日後會奉上喜餅、喜糖敬謝(要說到做到!)。
  • 民間首重祭祖,分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媽,與各地宗親祖厝、宗廟所舉行的隆重莊嚴的三獻禮,稱為「祭祖祠」或「進祖」。
  • 5、進補補足元氣,身體好、精神佳、好運氣自然會找上門來。

象徵團圓、圓滿,兩種顏色湯圓都要一起吃,願新的一年圓滿如意。 2.吃餛飩飩餛象徵所有壞運勢都可以順利轉運,展開新的運勢。 4.吃豬腳麵線買豬腳麵線給父母親吃,可以為父母延壽、除晦氣。 5、進補補足元氣,身體好、精神佳、好運氣自然會找上門來。 6.買新鞋、新衣家庭和諧,有助運勢順暢。

廣東:「冬至一家團聚食晚飯,飯前或飯後食甜湯圓」,代表一家團圓。 「乾冬濕年」指冬天不下雨,春節一定下雨。 江南也流行一種飲食占卜遊戲,以湯圓象徵人,通過占卜方式祈求生育:在竹篩放入米圓,每次取出兩個,最後如剩下1個米圓則認為必定會生男孩,如剩下2個米圓則認為必定會生女孩。 傳說漢末醫聖張仲景體念家鄉鄉民在寒冬中辛苦工作,就在冬至日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藥材包在麵皮中,作成耳朵模樣,給鄉民們治病補身,此藥方名字叫作「祛寒嬌耳湯」,嬌耳就是餃兒。

推舉任官職、學位或聲望的人士擔任主祭,陪祭則由爐主擔任。 另外除了冬節圓外,金門人亦會在冬至食「拭餅」(即潤餅)。 蘇州習俗,冬至日家庭成員團聚食團圓飯,如有家人出門也會留一套碗筷懸念,其中飯前祭祝祖先,飯菜有全雞、全鴨、大青魚、紅燜蹄膀等。 此外還有飲冬至酒的習俗,酒水以酒和糖製作,一般是僅冬至面世的桂花冬釀酒,老少皆宜。

楊登嵙表示,冬至當天要轉運,首要就是吃湯圓。 紅湯圓、白湯圓至少各1顆,湯圓象徵團圓、圓滿,也讓新的一年更加圓滿如意。 拜拜順序:拜拜時要先把供品擺到神明供桌上,點上蠟燭,然後點三柱香,擲筊請神明降臨享用供品,同時向神明祈求平安。

冬至拜祖先

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也是大家团聚的日子,很多平时不在一起生活的家人会聚餐,离家遥远无法返回的,必须打电话或微信给父母、亲人。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这一天防寒保暖,同时也可以在晚间泡脚,适量进补,吃些养肝护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猪肝等。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