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礎上加一個音節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福–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種基本句式。 由於絕句可以看作是律詩的截取,所以對於對仗的要求也就不太嚴格。 因律詩是一般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的,對於首聯和尾聯是否對仗並不作明確要求,那麼當把絕句看作律詩的後半截時,就是一二句要對仗,三四句不用。 【大紀元2月8日訊】 有了前面的準備,我們現在就來探討由四句構成的小詩 ─ 絕句的結構。
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 絕句 絕句 詩歌都是押韻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韻上和古體詩沒有本質區別,他的押韻嚴格表現在一般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 也就是說其不可押仄韻且韻腳必須用同一韻中的字,不得用鄰韻的字。
絕句: 杜甫《絕句》
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 第一句入韻:由於韻腳必須是平聲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只有兩個可能:「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 根據以上三結論,我們就必然得到下面的兩種相應的格式。
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著共通之處,遂寫下此詩。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 寒氣凜凜的疆場,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是在首聯用對仗的。
絕句: 杜牧一生詩詞數不勝數,唯有這首詩,傳承千百載人盡皆知
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 絕句 古絕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 凡合於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絕:⑴用仄韻(但這有爭議,有很多學者詩人認為律絕的標準是粘對律句,與韻的平仄無關);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
有了以上的三條結論,我們就可以著手來定出絕句全部可能的平仄和押韻的格式。 為了方便,我們按第一句入韻和不入韻兩種情況來討論。 絕句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將詩歌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三類中附有樂府一類。 古詩、律詩、絕句各分為五言(五個字為一句)、七言(七個字為一句)。
絕句: 古詩絕句怎麼寫?
在唐以前的詩歌中,押平韻仄韻的都有,而且同一首詩中也可能兼有平仄兩種韻(叫做“平仄通押”),甚至可以從一個韻變到另一個韻去(叫做“轉韻”)。 原因很簡單,是為了變化句型,不單調。 如果對句相對,鄰句也相對,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聯完全相同。
- 於是,詩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
- 进入盛唐之后,七绝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
- 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
- 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
- 唐代由於音樂曲調的變化,舊的樂府詩往往不能配樂,於是樂工們常將文人創作的絕句拿來合樂歌唱,這是絕句盛行於唐代的一個重要原因。
- 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因此,這句就不僅僅是對窗前雪的描寫了,它有著更深的寓意,而這種對景物的體察,其實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 「兩個」、「一行」,數目歷歷分明,觀察仔細,不是因為內心的輕鬆愉快,而是詩人要排遣那種長期受到閒置的愁悶意緒和百無聊賴的心情。 這與《水檻遣心》中「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與《曲江》中「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對景物的體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現心中百無聊賴的心情。 詩歌具有音樂美,詩歌的音樂美主要取決於節奏。
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北周庾信的詩集裏有《和侃法師三絕》《聽歌一絕》兩首五言四句詩。 庾信和徐陵是同時人,不過一在北朝,一在南朝,可見絕句在南北朝都已定名、定型,而且可以簡稱為“三絕”“一絕”。 四句一絕,這個觀念是自然形成的,從《詩經》以來,絕大多數詩都是以四句為一個段落。 《詩經》裏的詩,大多數是四言四句,古人稱為“一章”。
絕句: 绝句格律对照
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 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 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 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 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
- 除李、杜外,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也是傑出的詩人。
- 成群结队的白鹭鸟,在春暖花开季节从南方越冬而北归。
-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
-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
- 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
-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等於半首律詩,故可歸入近體詩。 我們都知道古詩總是比現代的白話文,讀起來朗朗上口,讀起來蕩氣迴腸,讀起來意境悠揚,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律詩和絕句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到了唐朝時,發展出講究格律的「近體詩」,與唐以前的形式自由之「古體詩」有所區別,而「絕句」正是近體詩的一種。 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 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
絕句: 絕句典範作品
Vi)近體詩講究聲調,要求平仄合於格律。 古體詩則並不刻意講究聲調,對平仄並無特別要求,只是聽其自 然。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此章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 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 ”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
絕句: 絕句規範
首先要明瞭整個絕句的意境和要表達的情緒。 另外要押韻合轍,字字相同,意意相連。 現代七言絕句和古代的押韻方式是一樣的,通俗的來說,一二四句每句最後一個字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 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韻,否則就失去了絕句的韻味,成了順口溜或打油詩了。 絕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近於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自己,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 縱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畫的活潑、自在、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正是詩人“真性情”的表現。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 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 絕句 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絕句: 五言絕句怎麼寫?
宋代郭知達在《杜甫詩集》裏只分古詩和近體詩兩類。 清代沈德潛的《唐詩別裁》與《唐詩三百首》的分類法相似,卻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並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 絕句 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的平仄跟第一句相反,第三句前兩個字的平仄跟第二句想同,第四句又和第三句相反。
絕句: 绝句律绝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 絕句 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 泊有「停留不開」的含義,杜甫用的正是這個含義。 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麼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