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來,不少粵劇戲目於新光戲院出演,當中最為哄動的莫過於1993年的「林家聲舞台藝術匯演」,連續出演三十八場,更是場場全滿。 到了六十年代,上海人搬離北角,與此同時印尼排華,加上中國國內政局動蕩,因此不少福建人來港並聚居於春秧街一帶。 香港不多地方有售地道福建食物,春秧街街市正正就是福建地道食品店的聚集地。
- 時遷事移,皇都戲院歷經多次改建,1995年更遭遇火災,於1997年結業。
- 經歷了半世紀,它已成為港島區市民的集體回憶,讓我們尋找到昔日「小上海」的一麟半爪。
- 展覽時間為每日早上10時至晚上8時,每個導賞團可容納10人,每小時會有3個導賞團,而無法入場市民可於4月中起透過網上虛擬導賞進行參觀。
- 儘管對皇都的感情頗深,但對於歷史建築保護,吳韻怡認為不能「情緒主導」而應「價值主導」,建築文物保護師的職責在於發掘價值所在,「說明白為什麼值得保留」。
- 最後是1995年的一場四級大火,促使皇都戲院於1997年結業,並一度改建成為桌球室及酒樓。
- 新世界指「重建過程中會積極考量如何把前皇都戲院精髓予以保存」,但有關方案一直未有公布。
吳韻怡的母親1984年在皇都商場經營童裝至1997年,自小在皇都長大的她見證戲院的輝煌時期,戲院結業於1997年2月結業時,她當天亦特意進場觀看最後一場電影,期待建築活化後將來的發展。 集團指,已聘請3個國際及本地建築保育的團隊,待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成為業權持有人後,將進內清理,並開展3D素描及勘探,其後擬定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集團亦成立顧問委員會,包括保育專家、學者及演藝名家。 天台上俗稱飛拱的拱型混凝土桁架結構 ,作用是為了支撐戲院內部的天花。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寶‧藏.Alex Lai廢墟尋樂迸發繆思:隨著日籍英裔Sacha Yasumoto的鏡頭,給香港的「曾經」留下鮮明記錄
小時候對這座1952年落成的北角地目標背景認識並不多,只記得戲院外曾是小學校車站,一年也會去看幾次電影。 到1997年戲院停業,卻一值沒有拆卸,才開始注意到,這也是都市奇葩,竟然沒被地產商盯上,全港唯一的包物線形巨型飛拱支架和具現代主義的建築特色,在急速的社會變化中仍得以保存。 可是,直到今年夏天,這座沒落了的戲院(連同相連的住宅樓宇)終於開始有人打它的主意,近日也引起了社會對戰後歷史建築保護的聲音。
- 十分罕見,2而綜觀全球戲院建築,璇宮戲院巧奪天工的屋頂設計,也是世上絕無僅有。
-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4月18日開會討論其歷史評級,古物古蹟辦事處只將舊皇都戲院建議評為三級,即屬最低的級別。
- 歷年來,不少粵劇戲目於新光戲院出演,當中最為哄動的莫過於1993年的「林家聲舞台藝術匯演」,連續出演三十八場,更是場場全滿。
- 專研流行文化多年的吳俊雄指出,流行文化其實正是香港發展的精髓,「研究香港第一樣入手的,很多時未必是殖民政制,反而是做過什麼戲,哪些大師曾遊遍東南亞最終來到了香港」。
- 創辦人歐德禮MBE(Harry Oscar Odell)有意創立國際級演藝殿堂,邀請建築師劉新科及George.
- 繼特斯拉(Tesla)國產車型全系大幅降價後,小鵬汽車(09868)的多款車型亦降價,且減幅逾一成,以維持市佔率。
- 皇都戲院在1995年發生四級大火,歐陽昌的店鋪亦受波及,心血全數傾毀。
透過一張戲橋可以看到當年的電影放映情況和昔日經典廣告,此外,因免費派發的戲橋少有人保留,多數看完就會丟棄,以致流傳至今的戲橋獨具收藏價值。 在張順光的收藏品中,還有一張璇宮戲院錯版的戲橋,上書「璇宮」二字,但無內容。 他表示,這類的藏品市面上非常少,印錯的戲橋少有流傳出來,這一張實為罕見。 皇都戲院(State Theatre)的前身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是五十年代知名的演出場地,英國作曲家Britten、著名男高音Peter Pears、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及歌后鄧麗君等,都是舞台上的明星。 改為電影院後,亦見證了港產片和外語電影盛極一時的輝煌,成為多個電影的取景場地,如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的其中一幕,正是在皇都戲院正門外拍攝,陳果的《去年煙花特別多》追逐戲,則在屋頂架構上取景。 如今這些記憶的碎片,只能從當年的戲票、戲橋、電影海報和舊照片中重現。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建築類別
曾處理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雷生春、聯和墟舊大埔警署等不同活化計劃的吳韻怡,認為政府計劃往往因牽涉不同部門,又要過財委會,程序繁複,也需長時間才獲批核,認為這方面私人物業的過程會暢順得多。 一九五○年代, 一向已是殖民商埠香港遇上了戰亂南來的人,「武術界有葉問,錢穆走去開新亞書院,是個高手雲集的時代」。 當年許多事都是這裏第一次發生,「戲院點起法?不太知道,沒有需要承襲,反而自由」。 在實用主義、現代主義的大氛圍底下,各範疇的人都在各師各法,「講下去,香港電影都是這種精神,我試試這樣得唔得的狀態,不只給香港人看,全東南亞華人都看着。可不可以做一些東西是全球華人都適用呢,起碼在想像上切合,所以五十年代其實創意爆棚」。 新世界表示,集團一直積極推廣文藝工作,就皇都戲院大廈發展而言,若集團成功統一業權,將就如何保存前皇都戲院的精髓,與持份者及社區人士緊密溝通,聆聽各界意見。
皇都商場內現時仍有洋服店和五金舖營業,90年代遷至皇都的輝煌洋服店主曾生指,做得一日得一日,盼留守至最後一天。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舞台前掛起一幅華麗的棗紅色絲絨布幕,畫面熟悉又陌生。 由於天台「飛拱」不作對外開放,因此場內特地架設霓虹燈桁架模型,是為識別度和人氣最高的打卡點!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這趟體驗之旅由踏入皇都戲院商場,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時光立即倒流回到舊時代。 輝煌洋服店同樣有50幾年歷史,同樣70幾歲的老闆曾少文兩兄弟亦在皇都戲院舊址長達廿幾年,以前只做男衫,獲很多知名男明星光顧。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文化遺產建築:皇都戲院皇建前的回顧
伍富橋結婚後甚少幕前演出,去年12月更與Shirley去咗成4周嘅蜜月旅行,二人先遊走英國、瑞士、荷蘭,最後以日本作尾站,令人大感羨慕。 早前2月14日情人節,伍富橋與Shirley再次出發去泰國清邁旅行,雖然Shirley身家豐厚,但二人選擇搭乘廉航,機票亦只係950蚊。 被稱為TVB「御用皇帝」嘅72歲李龍基,與相差36年嘅女友Chris Wong展開「爺孫戀」,唔經唔覺二人已經拍拖4年,女友經常與李龍基出雙入對,更不時上載二人與朋友合照到社交網站,非常甜蜜。
社會意義固然重大,而建築本身也是重磅級別:站於電廠街與英皇道轉角,弧型設計剛好讓其面面俱圓,靈巧而不失氣派。 儘管瑰麗,但璇宮不是想像中只服務上流,分中午、下午及晚上三個表演時段:中午放粵語片,下午有豔舞表演,晚上是古典音樂,由文化人到基層都照顧得到,大門為所有人而開,有做生意的靈活,取向亦親民。 當年璇宮開幕是城中大事,有本領邀得滙豐銀行前大班摩士爵士(Sir Arthur Morse)剪綵,就連皇家警察樂隊都有出席表演。 伴隨皇都戲院的變化,「蟬迷董卓」浮雕過去曾一度被廣告板覆蓋多年,至近年才重見天日,唯「蟬迷董卓」早已歷盡風雨侵蝕,難以認出浮雕的完整面貌。 建於1859年的舊赤柱警署是香港現存最古老警署建築,於1974年後停止使用,曾用作餐廳用途,而現時則為超級市場。 當年,這裏是戲院員工們休息和聊天的好去處,她和同事們「經常上來透透氣」。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生活訊息
主席林筱魯表示,倉促決定評級,並非負責任做法,又指不會為古蹟辦進行資料搜集設時限。 古物諮詢委員會昨日加開會議,議程中包括討論將北角皇都戲院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上周,文化企業「活現香港」、長春社以及Docomomo HK(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發表聯合聲明,促請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將北角舊皇都戲院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CREAM 建築設計事務所創辦人建築師陳志毅鍾愛坐落在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 除了保護和發展計劃外,小組還開始收集劇院的文物和紀念品,並將開始系統地記錄親歷者的口述歷史。 為此,他們至今已收集了約100件與皇都戲院和北角有關的文物,包括劇院的項目、廣告牌和放映合同。
新世界早前更特別成立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香港流行文化學者吳俊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等,顧委會將就保育皇都戲院向新世界提供建議。 2020 年 10 月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批出強制拍賣,由新世界發展正式取得業權,宣佈將盡力復修並保育這座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 在皇都戲院展開復修並建構成一個藝術文化表演的全新地標前,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人親歷皇都的昔日輝煌。 皇都戲院的前身是璇宮戲院,1952年起座落北角英皇道,7年後才易手和改名,並加建後面的皇都戲院大廈,加入住宅和商場元素。 兩代戲院將藝文和喱民(通俗);西方、粵劇、本土等多項藝術集於一身的傳奇,終於在1997年2月落幕,之後由一所桌球室承租。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建築.藝術.遠方.趙健明 Janice Chiu史詩般的愛情故事:阿布與烏雷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仿如上天注定的愛恨交纏 新文章
消息傳出後,引起市民及保育團體關注,活現香港、長春社以及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Docomomo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HK(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發表聯合聲明,促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將舊皇都戲院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4月18日開會討論其歷史評級,古物古蹟辦事處只將舊皇都戲院建議評為三級,即屬最低的級別。 多名委員質疑皇都戲院值得更高評級,古諮會最終決定押後表決。 唯古蹟辦認為戲院的內部改動太大,已失去原有戲院功能,原真性的價值相對較低。
但她慶幸皇都戲院的優勢在於,它本身是「娛樂性質的建築」,即是有其商業性,整個建築物除了有戲院,還有商場、食肆,活化後其用途不變,其最大轉變反而是如何令皇都戲院更舒適,以及如何詮釋過去半世紀的演變過程。 新世界發展(00017)持有98%業權、屹立北角60多年的舊皇都戲院大廈,8月獲土地審裁處批准強拍,底價47.76億元,料為歷來最大宗強拍個案。 皇都戲院大廈今早(8日)舉行公開拍賣,由手持1號牌的新世界代表在無競爭之下,以底價47.76億元統一業權。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新世界在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成為業權持有人後,須待建築保育團隊進入皇都戲院,進行全面及仔細的勘探工作,才能擬定出詳細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 舊皇都戲院的前身為璇宮戲院,1952年開幕,1959年易名為皇都戲院,是北角的地標,也是現存戰後戲院建築中最舊的單幢式戲院建築。 最具特色之處是屋頂由一系列外露式拋物線型桁架,從上方吊著天花,物料非常見的鋼材,而是混凝土,專家估計是因為價錢較便宜,貫徹了戰後初期現代主義建築,以較為廉價又快捷的方法興建樓宇。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保育藍圖如何?
由於是舊建築加上日久失修,令皇都戲院增添陰森氣氛,再加上2018年皇都戲院大廈後門門前發生奪命交通意外,令北角皇都戲院鬧鬼傳說、恐怖傳聞甚囂塵上。 戲院內部方面,以當時美國最新型電影院所具備的條件為藍本而設計,更兼備有舞台裝置。 為了達到更佳的聲學效果,屋頂的拋物線設計是經過精密的計算;放映室及冷氣裝置均特別由屋頂桁架的其中兩條弓弦桁樑 獨立吊著,以減低因室外噪音所產生的震盪的影響。 另外,戲院室內的裝潢以超現代主義 為主,吸音板及燈光板結合了現代雕刻設計,巧妙地融入為室內裝飾的一部份。 去年底,早在九七年結業的皇都戲院突然成了新聞主角,事緣這座戰後建築正在古諮會等候評級的清單之上,但有民間團體發現業權被大規模收購。
集團於3年前開始搜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是次活動將展出當中逾百件收藏,包括50年代用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舊北角鳥瞰圖、電影海報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等。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2021年4月,新世界發展在皇都戲院進行保育前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尋找你我他的皇都」展覽,將商場範圍重新佈置。 當中包括入口處變成復古的售票處,職員會向參觀人士派發仿製戲票和預訂戲票位置。 而場內的舖位變成展示與大廈歷史相關物品,包括舊戲票、仿製的戲院座椅、戲院員工制服和電影海報等。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戲院結業變桌球室
在別具特色的皇都戲院「打卡」後,沿英皇道走,經北角道走到春秧街街口,約四分鐘的路程,就可以到達下一個景點——春秧街街市。 皇都戲院是優秀國際文藝匯集地,除了播放的電影類型前衛,戲院本身更是不少國際知名的藝術團體的表演地。 尚為璇宮戲院時,戲院便已採用最新出品的愛爾西亞(RCA)型放影機,放映各類外國電影,七、八十年代,易名為皇都戲院後則主打港產片。
新世界表示會盡力復修及保留皇都戲院,並活化為藝術文化表演場所,又會將戲院天台的「飛拱」桁架建築作休憩空間,讓公眾人士觀賞及「打卡」。 為了保育重要的「飛拱」桁架結構,建築師在柱子上畫了不少測量印記。 然而,極具文化、歷史、建築價值的皇都戲院,曾經在2016年面臨清拆危機。 後來,專門記錄與保護現代建築運動的國際組織 DOCOMOMO發出「文物危急警示」,指皇都戲院獨特的屋頂結構是全球絕無僅有,要求避免清拆,再加上市民及保育團體積極爭取,皇都戲院才終於在2017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避過清拆的危機。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昔日皇都戲院的售票處、戲票
〈新世界底價47億投得皇都戲院 將保育天台飛拱物開放「打卡」〉(2020年10月9日)。 新光戲院曾多次面臨結業危機,前業主羅守耀曾於2005年提出將戲院重建為商場,經政府介入後多次將租約延期,最終在2012年租約期屆滿前兩天,堪輿學家李居明先生成功獲得戲院的承租權,並成功續租至2022年。 2017年4月13日,新世界發展及有關人士以3.035億元向投資者蘇子鈞及有關人士購入皇都戲院大廈閣樓及1樓1至5號室,面積合共約2.1萬方呎,面向渣華道,佔大廈整體業權約一成半。 傳媒亦常稱皇都戲院於1997年結業後改建為商場,但事實是皇都戲院商場早於1959年已開業,並一直營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