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雖然發生率遠遠落後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但也在十大癌症排名第八;同時也是十至二十九歲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二十至二十九歲男性常見癌症第二名。 大部分都是偶發,大約 1 / 4 有家族遺傳性,台灣發生個案數不多,每年很少超過 50 例,五年存活率約為 80 %。 目前對嚴重的甲狀腺髓質癌並沒有好的治療 方法,vandetanib 及 cabozantinib 是美國 FAD 和歐盟 EMA 核准的藥物,但均未進入台灣。 ,這個腫瘤標記專一性很高,對追蹤甲狀腺癌是否復發非常重要。
甲狀腺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至於選擇甲狀腺全切除或是單側切除,王治元說,臨床醫師的判斷扮演重要角色。 有些醫師擔心全切後病人若不吃甲狀腺素無法存活,有些醫師則選擇全切手術外加放射碘治療,在後續追蹤上更容易,且較不易復發,因此端看醫師如何與病人溝通,共同決定治療方式。 除了視診、觸診等理學檢查,最重要且方便的影像檢查是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間短、不具放射線,可清楚檢視每個角落。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當超音波檢查發現甲狀腺結節有惡性疑慮時,醫師會進一步安排細針穿刺及細胞學檢查,以評估是否有癌細胞存在。 手術後方可確立腫瘤的型態和病理診斷,並可作為隨後的依據。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 治癒率高也可能最糟的癌症
服用甲狀腺素不會影響受孕,更不會影響胎兒,所有人都可以放心補充甲狀腺素。 它是由甲狀腺旁細胞(C-cells,一種神經內分泌的細胞)衍生而來,約占 3 %。 其惡性程度介於濾泡癌及未分化癌之間,10 年存活率約 60 %~ 70 %。 可藉由腺內淋巴轉移到腺內其他部位或局部淋巴結,也可藉由血流而轉移至遠處如肺、骨骼及肝臟等。
由此可知,即使有遠端轉移,大部分甲狀腺癌的預後還是非常好。 因此,還是鼓勵那些有症狀的患者去醫院接受檢查,有惡性的可能便及早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只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應是相當良好。 甲狀腺分化型癌症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和放射性碘 (I-131) 治療後的患者每天都要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的甲状腺激素(即 T4)替代藥物。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臨床症狀
因為甲狀腺未分化癌對於放射性碘131治療沒有反應,因此需使用放射線破壞癌組織,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或者已經侵犯到氣管、食道或已有肺部、腦部等遠端轉移的晚期甲狀腺癌,目的為減緩進展,與緩解症狀。 沈彥君指出,約有8成以上甲狀腺癌患者罹患的是乳突癌,尤其好發於20到45歲女性;其次是濾泡癌,約佔1成,好發於40到50歲。 這兩種類型的甲狀腺癌,若能在疾病早期就發現,10年存活率可達90到95%,預後比其他癌症好;但若發現較晚,癌細胞已經由淋巴或血液轉移至其他組織器官,第四期的10年存活率僅約50%。 甲狀腺結節是女性常見的疾病,雖然大多數為良性,但醫師提醒,可別掉以輕心,因為在甲狀腺結節當中,約有5%可能藏有癌細胞。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小於45歲的病人上,依遠端轉移的有無,只分為兩期,無遠端轉移為第一期;有遠端轉移癌為第二期。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45歲和以上患者分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A期、第四B期、第四C期。 甲狀腺髓質癌也分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A期、第四B期、第四C期。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進口鹽無碘 甲狀腺腫恐再現
對於極惡性的未分化癌,由於其對放射碘幾無反應,可嘗試使用「鈷60」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放射線能量來破壞、殺傷癌組織,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及減輕痛楚。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主要的術式—「甲狀腺全切除術」、「近全甲狀腺切除術」±頸部淋巴結廓清術。 低風險性的分化型癌,可施行「內視鏡影像系統輔助甲狀腺切除微創手術(MIVAT)」來治療。 若能在疾病早期就診斷出來並且接受治療,預後都相對其他癌症要好,10年存活率可達90%至95%,遵從醫囑盡快接受治療並持續追蹤,大多數病友都可以繼續享受人生。 甲狀腺癌根據病理診斷不同,疾病的發展和預後也會有差異,主要包括以下5種類型:(1)甲狀腺乳突癌、(2)甲狀腺濾泡癌、(3)甲狀腺髓質癌、(4)甲狀腺未分化癌、(5)甲狀腺淋巴癌。
- 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停留在人體時間不長,並不會影響到身體其他正常組織。
- 由於科技進步,現在做甲狀腺手術有神經監測器可探測返喉神經所在位置,還可比較術後和術前的神經傳導功能,現在發生返喉神經麻痹機率已經<1%。
- 甲狀腺是一個人體很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對人體生長發育、代謝、適應環境都有莫大的影響。
- 乳突癌、濾泡癌若能早期診斷,較好治療、存活率也相對高;若是罹患未分化癌,其特色為「一暝大一吋」,患者常在確診後數月內病逝。
- 能量低但穿透力強的γ射線可用於掃描造影,能量高而穿透力弱的β射線,則可破壞近距離(1~2公釐內)的細胞。
- 當『放射碘治療無效』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發生癌症轉移、快速惡化、有症狀及/或將威脅生命時,需將標靶藥物(激酶抑制劑 kinase inhibitors)治療列入考慮。
- 如果手術時影響到返喉神經,則會讓聲帶麻痺,聲音沙啞,甚至影響呼吸。
根據2015年美國甲狀腺協會發表的治療指引及專家建議,甲狀腺癌若符合以下條件,應考慮適當的全身性治療方式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12-15個月追蹤期內,病灶最大徑增加20%以上; 出現明顯新轉移病灶; 出現疾病相關症狀。 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也被應用來嘗試,但不幸地,往往療效不佳。 當出現脖子有局部腫大或腫塊、頸部疼痛、吞嚥困難、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就醫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所致。 日前藝人李明依驚傳罹患甲狀腺癌,已經由手術治療返家休養,日前她在媒體受訪時透露早已知有甲狀腺結節,但不以為意,所幸今年有為自己安排健檢,經過檢查發現結節有異狀,後續接受病理檢查確認為惡性。 臨床上無明顯中央頸部淋巴結轉移跡象時,實施中央頸部廓清術以確診是否有淋巴結轉移。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症狀有哪些?甲狀腺癌存活率如何?誰是高風險族群?
甲狀腺結節就是甲狀腺組織增生形成腫塊,臨床上相當常見,尤其是成年女性。 國內的甲狀腺癌發生率有逐年上升傾向,已列為10大癌症之內。 術後放療是在手術後接受口服放射性碘治療,利用癌細胞會吸收碘的特性,使用具有放射性的「碘-131」釋放出的β射線,瞄準並撲滅剩餘癌細胞。
當完成治療劑量後3~7天可再做一次全身碘-131核醫掃描,做更進一步的影像評估。 若已經確定是甲狀腺癌,醫師可能回安排電腦斷層影像或正子掃描(PET),瞭解淋巴腺轉移及腫瘤侵犯的程度,看看甲狀腺癌是否已經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 通常就診後醫師會先問問家族史或有沒有經歷過輻射暴露等事件,再來就是脖子處的觸診,看甲狀腺有沒有腫大。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健康學
抽血檢查無法直接顯示是否有甲狀腺癌,但若擔心甲狀腺生病的話,醫師多會先安排檢查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 ,在現代醫療進步下,也可能一天住院,明天手術、後天回家,所以不用諱疾忌醫。 而在術後有20%的人會有聲音沙啞的問題,若無傷及神經可以復原,再來一般人有三到七個副甲狀腺,手術可能會刺激到它,會有短暫的鈣離子不平衡,但很快就可以獲得矯正。 輔助的標靶治療可用藥物不多,主要作為外科手術的輔助角色,手術與放療無法清除時,才會使用Sorafenib或Lenvatinib輔助清除癌細胞。
通常手術及放射碘治療後一年內,每3個月回診一次,抽血檢查甲狀腺球蛋白、甲狀腺荷爾蒙或甲促素的濃度。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如無異狀,一年後可改為6個月追蹤一次,滿五年之後可以更改為一年追蹤一次。 手術切除甲狀腺後,會依據病理報告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做放射碘治療。 碘131是一種帶有微量放射性的碘原子,能釋放β及γ射線。 能量低但穿透力強的γ射線可用於掃描造影,能量高而穿透力弱的β射線,則可破壞近距離(1~2公釐內)的細胞。 藉由甲狀腺會吸收碘的特性,可用碘131診斷及治療甲狀腺癌。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治療
甲狀腺癌主要包括5種類型: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甲狀腺淋巴癌,根據病理診斷不同,疾病的發展和預後也會有差異。 由於甲狀腺素能夠幫助人體吸收鈣及平衡骨骼鈣含量,所以切除甲狀腺後,可能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患者可按醫生建議,透過服用鈣片或維他命D補充劑,以補充鈣質。 退行發育癌一律會被歸類為第4期,因為其癌細胞擴散速度快,即使癌腫瘤只生長在甲狀腺內,以及未開始擴散至其他器官,都會被歸類為晚期。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任何大小的腫瘤,並已蔓延至甲狀腺以外的組織,包括聲帶、氣管、食道,有可能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並未出現遠端擴散。
當患者需要切除整個或接近整個甲狀腺,就須終生服用甲狀腺荷爾蒙,以代替原先由甲狀腺製造的荷爾蒙。 最近或持續性之腸道疾病; 肝病; 近期發生出血或凝血問題; 近期發生心血管事件; 惡體質或營養不良; 控制不良的高血壓; 嚴重心律不整; 未經治療的腦部轉移; 重度憂鬱症。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在進行碘-131(I-131)掃描或治療前兩週,需要做低碘飲食控制,宜避免高碘(Iodine)的食物或藥物,以減少其干擾放射性碘的吸收和治療效果。 屬於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劑,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標靶藥物較適合用於對放射線碘治療失效或多發性轉移之晚期甲狀腺癌病患。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大多數人罹患的甲狀腺癌是乳突癌(占8成以上,好發於20至45歲女性),其次為濾泡癌(近1成,好發於40至50歲年齡層),這2種類型的甲狀腺癌。
甲狀腺濾泡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種類
在甲狀腺癌當中,乳突癌是最常見、也是預後最好的甲狀腺癌,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研究統計,五年存活率將近100%,無轉移的濾泡癌及髓質癌也與乳突癌相差無幾。 不過較不常見的退化性/分化不良甲狀腺瘤的預後就比較差了,五年存活率僅有34%。 至於有轉移的甲狀腺癌,可以分為轉移到附近組織及淋巴結的局部轉移(regional),以及離開甲狀腺周圍的遠端轉移(metastatic)。 甲狀腺癌的遠端轉移容易透過血液、淋巴,轉移至肺部、骨骼、肝腎等器官;髓質癌及分化不良癌比起另外兩種類型更容易遠端轉移。 局部轉移甲狀腺癌的五年存活率,乳突癌99%、濾泡癌98%、髓質癌90%,分化不良癌剩下9%;遠端轉移甲狀腺癌的五年存活率,乳突癌75%、濾泡癌63%、髓質癌40%,分化不良癌則只有4%的人可以活超過五年。
小於一公分以下、局限性且分化良好(如乳突癌、濾泡癌)的甲狀腺癌可考慮只做甲狀腺患側單葉切除,其餘患者應接受甲狀腺全切除。 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在接受甲狀腺全切除術後,可依據復發風險與分期來決定是否接受放射碘治療。 放射性碘治療目的為清除術後殘留組織,避免日後復發,另外病灶在攝取放射性碘後可破壞細胞組織或控制腫瘤生長。 接受甲狀腺全切除術後,須終生服用甲狀腺素作為補充,並產生對腫瘤抑制的效果。 術後的追蹤項目包括理學檢查、甲狀腺刺激素及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頸部超音波及核醫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