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時期因母嬰傳染而得到B型肝炎者,比水平傳染者更容易在日後變成慢性肝病或肝癌。 然而,B肝疫苗的保護效力仍有時間限制,可能隨時間增長而使體內抗體逐漸下降,因此寶寶出生後,家長仍應留意幼兒帶原狀況,並定期進行追蹤檢查,一旦發現異常,儘早尋求進一步治療。 在滿12個月大時,應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等檢測,以瞭解其預防接種成效與感染狀況,及早採取後續補接種與追蹤措施。
B型肝炎是肝炎的一種,當肝臟受到病毒、細菌或寄生蟲之感染,或因酒精中毒、藥物或化學物質等之傷害,使肝組織內發生肝細胞變質、壞死、白血球浸潤等炎症反應,稱為肝炎,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炎叫「B型肝炎」。 A型肝炎的流行與環境有密切關係,好發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 其主要的傳染途徑是食用遭A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台灣在1984年先針對B肝帶原母親產下的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1986年起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 在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1劑公費HBIG及第1劑B肝疫苗,並於滿12個月大時,接受s抗原及表面抗體。 國家政策是大方向的考量,但對個人來說,沒有B肝抗體,就有被B肝病毒感染的風險,若不想冒險,或是有較高的感染風險,是高危險群,可自行選擇補打疫苗。
B型肝炎病毒於幼童的感染有百分之九十的機會造慢性B型肝炎 ,長期的B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可能引發肝硬化及肝癌。 於台灣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後母嬰傳染是最重要的B型肝炎病毒傳染途徑。 自全面施打B肝疫苗後,嬰兒因猛爆性肝炎死亡比率下降為全面施打前的三分之一,15歲以下孩童的B肝帶原率由先前10%顯著地降到1%以下,就連B肝病毒感染率和肝細胞癌發生機率也明顯下降,減少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三部曲」的發生率。 接種A型肝炎疫苗是預防A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國內上市的A型肝炎疫苗有兩種廠牌,均為不活化疫苗,核准的接種年齡為出生滿12個月以上,接種劑次為2劑,2劑間隔至少6個月。 接種1劑後約95%以上可產生保護抗體,接種第2劑,其免疫力可維持20年。
肝硬化與肝癌為國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與B型肝炎慢性帶原者有密切關係。 臺灣地區為B型肝炎高感染地區,成人之帶原率達百分之20,年幼時期的感染易演變成慢性帶原者,按時完成預防接種能有效預防B型肝炎的感染。 B肝主要傳染途徑是血液、體液和性行為,所以高危險群包括:血液透析病患、器官移植病患、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B肝帶原者,以及可能接觸血液的醫療、救護工作者。
GSK產製之B型肝炎疫苗於上市初期,其建議之用法用量不論年齡均為每劑20 mcg/ 1 ml。 其後國際相關研究結果顯示,20歲以下對象每劑以10 mcg/ 0.5 ml接種即可達到有效免疫保護效果,故原廠變更該產品之用量,亦經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 然早期基於我國屬B型肝炎高感染地區,帶原母親的B型肝炎病毒含量偏高,且GSK產製B型肝炎疫苗以20 mcg/ 1 ml使用於國內幼兒常規接種成效良好,為確保接種效益,故延續使用該劑量。 也因此,目前國家政策不打算全面補打疫苗,因為如果每個人打了疫苗後,還要再檢驗是否產生抗體,這樣的做法太不符合經濟效益。 另外也考量台灣對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已經30年,已大幅降低B肝帶原者的比例,病例數減少、其他人受感染的風險也跟著降低。 此外,B型肝炎是年紀愈小感染、愈容易變成帶原者,統計顯示1歲以前感染、90%會變成慢性B肝帶原者;若15歲才感染、只有5~10%的機會會變帶原者;成人才感染,更只有2~3%機會變成帶原者。
研究者没有得出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副作用的相关结论。 菌苗預防:GBS型特異抗原為其莢膜多糖,提純的Ⅰa、Ⅱ、Ⅲ型可用作菌苗,孕婦在妊娠30周若證實無GBS抗體者,經註射Ⅲ型GBS菌苗後,孕婦和新生兒臍血均可產生抗體,但多糖抗原對孕婦隻有54%有免疫反應。 B 肝疫苗是注射型的不活化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為基因工程所製造,安全性高,在施打 3 劑後的保護力至少 15 年,目前在我國新生兒屬於常規必須接種之疫苗。 B 型肝炎(Hepatitis B),可經由含有 B 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內而感染。 感染途徑包括水平傳染及垂直傳染,水平傳染途徑經由輸血、打針、刺青、紋眉、穿耳洞、共用牙刷或刮鬍刀、以及性行為等感染,垂直感染是指帶原的媽媽在生產前後把 B 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台灣有 40 ∼ 50 %的比例經由此途徑傳染。 Q:我的父母、叔叔,還有阿姨們都有B型肝炎帶原,包括我自己也不例外,而且去年爸爸才發現肝癌,開刀切除。
干安能治療的主要問題是藥物易引發B肝病毒在聚合酶基因上反轉錄酶的位置產生突變,而造成具抗藥性的病株,特別是發生在經干安能治療九個月以上的病患。 最 常見的突變是在YMDD (tyrosine-methionine-aspartate-aspartate) motif上甲硫胺酸被纈胺酸或異白胺酸取代,第二常見的則是反轉錄酶核苷酸第180的位置上白胺酸被甲硫胺酸取代。 有關於對 干安能有抗藥性病株的資訊及其在孩童臨床的表現之相關知識目前仍相當有限。 曾有實驗室對166位使用干安能治療的小孩進行的研究,其中31位病童 (19%)在結束52周的療程後發現存在有YMDD的突變株,而這些有突變株的病童其ALT中位數較無突變株者高出1.5倍,且病毒DNA量也較沒有突變 株的病童高19倍。 於亞洲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發現,YMDD變異株的比率隨著有上升的狀況,治療一年後出現突變約有14%,兩年後有38%,三年後有 49%,四年後有66%,五年後則有69%。
b肝疫苗新生兒: 嬰幼兒第1劑 B型肝炎疫苗的接種時間(100年5月6日函)已修訂為「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針對媽媽為s抗原陽性之新生兒,該劑B肝疫苗與其應於出生後儘速接種之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是否需特別間隔?
施打一劑之後,沒有產生抗體,就當作沒打過疫苗,把3劑打完,完成整個療程。 但對於常有機會暴露於血液或體液的高危險族群,則建議用追加的方式,維持抗體的保護力。 儘管關於B肝病毒的生物學領域與慢性B型肝炎的研究上有眾多的進展,將來在發病原因(特別是宿主與病毒之間的關聯)、病程變化、以及B肝病毒所誘發的相關 疾病的研究上仍有許多值得努力的地方,以期有更好的治療方式。 除此之外,如何透過第一步的疫苗預防或第二步的抗病毒治療有效防止由B肝病毒引發相關肝臟疾 病或肝臟纖維化,也是研究的重點。 對於疫苗失效後的處置策略以及因B肝病毒引發猛爆性肝炎,導致肝衰竭的處理上也需要進一步解決。
B型肝炎是經由含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而感染。 其途徑包括: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刺青、紋眉、穿耳洞及共用牙刷或刮鬍刀時、性行為的感染。 帶原者的陰道分泌物、唾液及精液中可能帶有B型肝炎病毒,但平常不至因此造成感染,但病毒濃度高時則仍有可能引起感染。 一、過去沒有完整接種3劑B肝疫苗者:必須接種3劑疫苗(間隔0、1、6個月),接種完畢後1個月檢驗表面抗體。 這就好比背書的內容會隨著時間而忘記,不過這個記憶可能還存在,有些人補打1劑後就能全部記起來,但有些人則完全忘光光,必須重新打3劑、讓免疫系統重背這個抗原。
因此台灣在1984年,領先全球全面施打B肝疫苗,表二代表了在 施打後15年內血清中表面抗原的陽性率,15歲以下的孩童,B肝帶原率由先前的10%顯著的降到1%以下。 同樣成功的例子也在甘比亞或韓國等地被證實,B 肝帶原人數由原先的5-10%降到1%以下,因此全面性的施打疫苗要比選擇性對高危險群施打要來的更有效率。 然而,施打過B肝疫苗不代表永久免疫,根據統計,大約有1%~3%施打者不會產生抗體,即使產生了抗體,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
b肝疫苗新生兒: 傳染病與防疫專題
而DNA疫苗目前仍在實驗室研究階段,注射含有會表現肝炎病毒蛋白的DNA 載體之巨細胞病毒促進物到老鼠體內後,可見到同時有對抗病毒抗原的細胞性與體液性的免疫反應。 避免被免疫系統認出:其中一種方式是減少受感染的肝細胞表面表現會被免疫系統認出的訊息。 在人體免疫耐受時期中,病毒於血清中e抗原會呈現陽性反應,且會 以極高的速度進行複製,但B肝病毒的核心抗體則會隱藏在受感染的細胞之細胞核中,表現於細胞質與細胞膜的量則非常的少,因此並不會刺激很強烈的免疫反應, 藉此使免疫系統忽略病毒存在。 另一種途徑是藉由病毒抗原存在著多樣性,B肝病毒與C肝病毒都是以準種的方式存在,亦即是由許 多有突變或差異的病毒群所組成,而突變的位置若發生在可被T淋巴球受體辨識的抗原決定位上時,則病毒就可以輕鬆逃過毒殺T細胞的偵查。
以現今的技術要完全根除B肝病毒感染是相當困難的,目前B肝抗病毒治療的目標大多聚焦在降低病毒量與回復肝臟功能。 即使治療目標並不是非常遠大,但尚未得 到令人滿意的結果,且重點大多放在慢性B肝的族群身上。 目前B肝抗病毒的治療不建議使用在有以下狀況的慢性B肝病患身上血清中無E抗原且ALT指數 正常的帶原者:他們的血清中B肝病毒DNA濃度通常小於每毫升105,且臨床症狀相對穩定,疾病惡化程度也比較慢,因此不建議施用抗病毒藥物。
B肝疫苗是否需要補打,曾經引起一番討論,高雄長庚醫院曾經在雲林縣台西鄉進行研究,連續10年針對12至15歲的國中生,檢測是否有B肝抗體,結果發現接近一半抗體已經消失。 後來進一步做介入研究,替他們接種1劑B肝疫苗,1個月後進行檢測,8成的人抗體都跑出來了。 這表示那群國中生抗體消失者中,其實8成的人仍具有免疫記憶。 抗體消失、且免疫記憶又喚不起,代表對B肝病毒沒有免疫力,長大後有可能無意間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成為B肝無症狀帶原者,但機率並不高就是了。 目前該項藥物已經得到美國食品與藥 物管制局的許可,可以用於治療染有B肝的成年人,並繼續評估藥物的安全性與療效,以便可以運用在孩童身上Adefovir dipivoxil可以有效抑制對干安能產生抗藥性的YMDD變異株,也可用在因干安能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的患者身上。
免疫記憶至少可存在10年,因為過去研究發現,10歲時補打1劑、免疫記憶全部都可喚起,但在台北市研究發現如果在國中時才補打1劑,發現那40%沒有抗體者中,半數免疫記憶也喚不起了;至於沒有抗體的大學生去補打1劑,有接近80%的大學生連免疫記憶也沒有了。 所以沒有B肝抗體不代表沒有免疫記憶,但是目前沒有方法去測量記憶,必須靠補打1劑疫苗來刺激,若抗體量馬上高起來,代表成功喚起免疫記憶。 4.特異性抗體檢測:免疫熒光抗體檢測培養6小時的標本,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49%和99%,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9%和92%,標本直接檢查敏感度較低。
B:沒有檢出抗體或抗體量不高(*註:若核心抗體呈陽性,代表曾經感染B肝,不需要接種疫苗,而是檢測B肝表面抗原。若表面抗原陽性表示感染B型肝炎,若抗原持續6個月,就是B肝帶原者,需要定期追蹤治療。 B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常簡稱B肝疫苗。 曾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且尚未有健全免疫力的病患,之後追加施打的疫苗應增加B型 … 1 醫療用途; 2 疫苗效用; 3 疫苗保護期; 4 副作用; 5 歷史 … 會在出生24小時內接種B型肝炎疫苗,並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若出生後 … B肝疫苗的接種除了可以降低B肝病毒的垂直或水平感染,同時可以降低轉為慢性肝炎的機會。
▶孕婦若為e抗原陽性之B型肝炎帶原者,新生兒務必於出生24小時內,先注射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之後再按時接受三劑B型肝炎疫苗注射。 沒有公費補助情況下,施打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需自費4000元。 新制度上路後,母親為B肝s抗原陽性,不論e抗原是陽性或陰性,新生兒都可於出生24小時內接種1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Α干擾素類似物在兒童使用已超過十年了,經干擾素治療後相較於控制組約高出20到40%的比率e抗原會轉變成e抗體並且擁有正常的轉氨酶值,不過因為慢性 B肝的孩童在干擾素治療組與控制組的人數多半都很少,故往往無法看出有明顯的差異。 但經由後設分析(meta-analysis)集合世界上相關研究的結 果,對於慢性肝炎的孩童,α干擾素治療存在著顯著的療效。 在亞洲,肝酵素值正常的帶原兒童,α干擾素對e抗原變為e抗體的效率並不好。
- 所以沒有B肝抗體不代表沒有免疫記憶,但是目前沒有方法去測量記憶,必須靠補打1劑疫苗來刺激,若抗體量馬上高起來,代表成功喚起免疫記憶。
- 曾有實驗室對166位使用干安能治療的小孩進行的研究,其中31位病童 (19%)在結束52周的療程後發現存在有YMDD的突變株,而這些有突變株的病童其ALT中位數較無突變株者高出1.5倍,且病毒DNA量也較沒有突變 株的病童高19倍。
- 在台灣,肝細胞癌兒童血清B肝的e抗體 陽性率約為80%。
- 不論其出生體重亦或早產,如臨床狀況穩定,於出生後應儘速注射1劑HBIG及B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不要晚於24小時。
- 也應了解自己肝臟發炎指數(ALT, AST,舊稱GOT,GPT)是否正常。
然而仍有約10%的B型肝炎慢性感染(帶原)無法被B型肝炎預防注射所預防。 (90%其母親是e陽性)因此這些高危險群嬰兒的家長應主動要求在大約12個月左右,應接受驗血看是否已感染,或未受感染且已有保護性抗體。 新生兒0-1個月內需要施打B型肝炎疫苗,目的是增加寶寶抵抗力,避免感染肝炎。 B型肝炎疫苗一劑約250~500元,施打前的注意事項不少,爸媽要注意喔!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高劑量的B肝疫苗或第三代B肝疫苗,跟目前最常用的第二代疫苗相比,第三代B肝疫苗的蛋白質呈現全抗原,就好比有些人需要比一般人用更長的皮帶,多出來的這段可能就有淋巴球認識的抗原。
雖然使用全面性疫苗接種要比藥物治療來的便宜有效,但我們也需要有高效率且便宜 的治療藥物來醫治那些尚未施打疫苗就感染的孩童或部分無法由B肝疫苗產生抗體的人們。 某些新療法如長效型干擾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α)已經在成人完成人體試驗,另外還有一些核苷類似物如entecavir、emtricitabine或L-dT等,已知有很好的 抗病毒特性,但對於孩童的治療效能與安全性則仍待評估。 因此,B肝媽媽不用自責,也別太過憂心,在三大防線的保護下,已顯著降低新生兒被B肝病毒感染的風險,B肝媽媽還是可以正常的懷孕生子。 如果沒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疫苗,B肝帶原且e抗原陽性媽媽的小孩約有90%的機率會被感染,並成為慢性B肝帶原者。
3.分子生物學檢查:有人用脈沖場凝蝕電泳法,限制性酶切片段長度多態性分析,核酸探針法及核酸內切酶法等檢測GBS,均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均未能應用於臨床。 治療GBS感染時,應同時治療合並癥,如低氧、休克、DIC、驚厥、顱內壓增高、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等。 2早發型GBS的病死率是10%~40%,極低出生體重兒、粒細胞絕對值3神經發育障礙占15%~25%,包括輕度智力低下、皮質輕度萎縮、癲癇、語言發育遲緩和其他的學習困難等。 並發癥:早發型可見窒息、持續胎兒循環、胸膜炎、肺水腫、腦膜炎腦室膜炎。 2.晚發型感染 常發生於生後5天~16周,可由產時垂直傳播、院內感染或其它因素所致,90%為Ⅲ型GBS。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環,完全溶血,稱乙型溶血或β溶血。
然而,每個人的病情不同,最好還是問一下您的肝膽專科醫師。 A型肝炎主要是經口傳染,所以公筷母匙對於預防A型肝炎的感染是有幫助的。 對國人為害最大的B型肝炎,其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體液(尤其是血液) 傳染;經由共用碗筷而傳染的機會非常小。 孕婦應於產前檢查時均應進行B型肝炎s抗原及e抗原檢驗,只要s抗原陽性,請於待產時主動告知院所,以確保寶寶於出生後能按時完成HBIG及B肝疫苗的接種。 2017年2月11日 — 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可以用于 …
根據統計,有1~3%的人,打了B肝疫苗卻沒有產生抗體。 除此之外,許多人在20歲左右,就已經測不到B肝抗體也很正常。 再者,必須與您所信賴的肝膽專科醫師密切合作,長期追蹤並適時的治療。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