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疫苗三劑不可不看詳解

台灣防治B肝起步甚早,現年滿28歲以下的民眾很幸運,在嬰幼兒時期即已接受免費注射B肝疫苗。 台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說,B型肝炎需完成三劑,第一劑打完,一個月後打第二劑,再隔五個月追加一劑,完成三劑就是基礎劑。 尤其若母親是帶原者,則幼兒最好在1歲左右即檢查體內是否有抗體。 另一種情況是,要進入醫護等可能接觸病患的行業、當兵、性對象為帶原者、藥癮、穿耳洞等,屬於可能有高風險的行為或行業時,也不妨檢驗一下。 尤其是原本免疫較差的人,就容易出現無法產生抗體的情況,例如:洗腎病患因為容易罹患B肝,所以B肝疫苗對他們很重要,但因這類人士免疫較差,卻也常打不出抗體。

B 型肝炎(Hepatitis B),可經由含有 B 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內而感染。 感染途徑包括水平傳染及垂直傳染,水平傳染途徑經由輸血、打針、刺青、紋眉、穿耳洞、共用牙刷或刮鬍刀、以及性行為等感染,垂直感染是指帶原的媽媽在生產前後把 B 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台灣有 40 ∼ 50 %的比例經由此途徑傳染。 在台灣約有15—20﹪的人帶有B型肝炎病毒,(本校一年級新生肝炎帶原率約17﹪),帶B型肝炎病毒的人通常沒有症狀,但有些會傳染別人,有些也會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危害健康和生命。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現,相較於食用五穀米、糙米、南瓜等全榖雜糧食物,民眾… 全球知名駭客組織匿名者聲援中國白紙革命,聲稱發動行動癱瘓中國政府網站,強調100%支持中國抗爭者並提出五大訴求,包括停止強制核酸檢測,以及強制隔離取消防疫政策。 近來中國防疫政策的確風向開始轉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接連2天不再提動態清零,外界解讀是釋放防疫鬆綁訊號。

另國內B肝慢性帶原率及急性B型肝炎通報病例數並無增加,因此ACIP建議一般民眾無需再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此建議亦和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及世界衛生組織之建議相同。 民眾健檢結果發現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體為陰性,是否該補接種疫苗? 疾病管制署表示,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已於2009年建議,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可自費追加1劑疫苗;一般民眾如已依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檢驗為表面抗體陰性,無需再追加接種疫苗;相關建議措施如附件。 B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體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傳染,台灣過去約有半數病患是經由母子垂直傳染。 全面疫苗注射後,國人B肝帶原率及自然感染率已逐漸下降,但高病毒量的孕婦仍有約10%無法藉由疫苗預防,另外B肝疫苗保護力並非終身,疾管署建議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感染高危險族群體,如體內已無抗體應自費追加疫苗,一般健康民眾若擔憂亦可諮詢醫師評估追加。

b肝疫苗三劑: 肝炎/B肝疫苗缺一劑 補打有效嗎?

另有些特異體質的人,即使完成3劑B肝疫苗注射,卻仍無法產生抗體,但這類患者在其他的預防注射卻不一定有相同的情況,所以很難預測。 同時當年如果沒有衛生署署長許子秋(已故)、防疫處處長許書刀(已故)、以及在防疫處任職的許國雄、許須美「四許」將研究成果落實為防疫政策,台灣不可能扭轉肝病的威脅。 其中親手撰寫防治計畫的許須美與許國雄是台大同班同學,同時也是陳定信之妻,傳為佳話。 台中豐原區衛生所表示,注射B肝疫苗第一劑的注射率最高,但有的家長以為一劑就夠了,就沒完成基礎劑;也有家長太迷糊,忘記帶孩子完成接種,所以國小才會再補接種,目前疫苗充足,隨時可補接種,到醫療院所注射,除掛號費外,一劑約400到500元。

另國內B肝慢性帶原率及急性B型肝炎通報病例數並無增加,因此建議一般民眾毋須追加接種。 一名網友日前健檢發現B肝抗體呈陰性,想補打疫苗卻被告知缺貨,急得在網上發文求救。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B肝疫苗接種後30年,即使抗體消失,對病毒感染的保護力仍高達88%,若非B肝帶原、免疫不全等高風險族群,則不需要再行補打。 A:有可能母親是高病毒量帶原者,孩子在子宮內已受到感染,出生後即使注射疫苗已來不及;也可能感染的是突變種病毒,因表面抗原結構改變,所以疫苗無法發揮作用。

b肝疫苗三劑: 中國醫點通

中華民國醫檢協會前理事長楊宗華說,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找醫檢所抽血檢查,看補打後抗體是否上升到標準值,就知道疫苗打進你的體內是否有效。 另一個方法是,對於目前10歲左右的兒童,可在12歲前補打1劑疫苗,以維持免疫記憶;等到20至30歲時再補打1劑;再10多年後,帶原率應已大幅減少。 (法新社布魯塞爾2日電) 歐洲官員今天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會談時表示,中國目前流行的是較不致命的Omicron變異株,或許能讓北京鬆綁防疫規定。

因此目前23歲以下的青少年,B肝帶原率已大幅降低,近10年來研究發現兒童之帶原率約在1%左右。 目前全球的B型肝炎疫苗供貨不穩定,國內自費市場流通約10萬劑,藥廠可能優先提供給合約醫療院所,以致部分民眾要多跑幾家醫院才打得到。 疾管署指出,每年公費60萬劑疫苗都供應無虞,新生兒接種沒問題,至於自費的部分,並非人人都需要補打。

她說,即使三劑全打了,因每一劑疫苗都有期程,還是會有失效的風險,不過這種狀況很少見,打過的還是會留下痕跡,幫身體對抗B肝。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院長信箱」,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民眾發問」,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 在生活中,總是會有些人老是跟著別人的建議去走,沒有自己的想法跟主見,往往人家說一他就認為一是對的;對此,運勢專欄《旺好運》就點出這3種星座的人,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老實顧慮他人想法,最後吃虧的總是自己。

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反應者,通稱為「B型肝炎帶原者」; 但帶原者不就等於肝炎 患者,若肝功能檢查正常、肝組織也正常,就叫做「健康的帶原者」。 既然如此,是不是所有人都該檢驗是否有B肝抗體,以策安全? 建議已打過B肝疫苗者,如果家中有帶原者,或暴露在某種可能傳染的情況下,則不妨檢查一下是否有抗體。 還有一種人為的原因,就是未按流程準時接受3劑B肝疫苗注射,或者孕婦本身是B肝帶原且e抗原呈陽性,但新生兒未在24小時內施打免疫球蛋白。 事實上,注射B肝疫苗第1劑後,產生抗體的比率只有50%,第2劑後會增高,到第3劑才能加強作用且使保護力持久,若未按時程準時施打,保護力就會大大下降。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公費B肝疫苗施打後,1986年7月以後出生的民眾,多已依規定完成接種,幾年之後可能因抗體減弱,而在健檢中發現抗體陰性。

b肝疫苗三劑

因此國內外都建議,只要不是高風險族群,就無需再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 另一項台大醫院去年針對933名國中生(未篩選是否接受過完整B肝疫苗注射)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有70%已測不出抗體。 再追加1劑疫苗後,其中的7成又出現抗體,表示仍有免疫記憶;而另3成無法順利再出現抗體者,表示已無免疫記憶。 也就是說,這些國中生裡,有21%已經失去B肝的保護力。 根據台大醫院每5年進行1次的大規模調查發現,台灣地區在1986年7月之後出生、已全面接受B肝疫苗預防注射的世代,帶原率維持一定,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

  • 根據台大醫院每5年進行1次的大規模調查發現,台灣地區在1986年7月之後出生、已全面接受B肝疫苗預防注射的世代,帶原率維持一定,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
  • 中媒表示,台灣各界人士,包含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新北市市長侯友宜等皆表達哀悼之意。
  • B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體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傳染,台灣過去約有半數病患是經由母子垂直傳染。
  •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script狀態。
  • 尤其是原本免疫較差的人,就容易出現無法產生抗體的情況,例如:洗腎病患因為容易罹患B肝,所以B肝疫苗對他們很重要,但因這類人士免疫較差,卻也常打不出抗體。
  • 台中市衛生局建議,抽血檢查抗體夠不夠,就知道「有效嘸」。

A:任何年紀都有罹患B肝的風險,只要想預防,都可注射疫苗,只是其急迫性沒有年輕人高,因此可自行考慮。 不過年紀越大,免疫功能越差,B肝抗體的產生率也會較低,打完後仍要注意是否已產生抗體。 目前B肝疫苗在國內屬於常規預防接種項目,所有幼兒都應注射過,但部分學童卻測不出B肝抗體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預防注射所產生的抗體,隨著時間流逝,在未有抗原持續刺激的情況下,抗體逐漸減少,保護力日漸消失,就像書念久了,也會逐漸遺忘一樣。 事實上每種疫苗的保護力長短不一,例如:A肝、麻疹等疫苗的保護力,可持續20年以上,而百日咳疫苗的保護力可能只有3至12年,至於B肝疫苗,目前所知,保護力約至少可維持12至15年。 明明打過B型肝炎疫苗,但檢查抗體卻是陰性,是否要再挨一針?

打疫苗防B肝最有效,但基礎得打三劑才算完成,很多人沒注射完全,難免擔心現在「補」來得及嗎? 台中市衛生局建議,抽血檢查抗體夠不夠,就知道「有效嘸」。 B 肝疫苗是注射型的不活化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為基因工程所製造,安全性高,在施打 3 劑後的保護力至少 15 年,目前在我國新生兒屬於常規必須接種之疫苗。 A:第3劑才能加強作用且使保護力持久,因此如果中斷在3、4年內,最好還是打完第3劑;但如果中斷已5年以上,則可先補打1劑,再檢查看看抗體是否已達預期效果,如果沒有,則把它當第1劑,接著按時程繼續第2、3劑的疫苗注射。 黃美娜說,通常會有效,但還是建議在三歲前完成所疫苗接種,如果在高一前身體還是沒有抗體,還是會要求補接種。

  • 再追加1劑疫苗後,其中的7成又出現抗體,表示仍有免疫記憶;而另3成無法順利再出現抗體者,表示已無免疫記憶。
  • 另一個方法是,對於目前10歲左右的兒童,可在12歲前補打1劑疫苗,以維持免疫記憶;等到20至30歲時再補打1劑;再10多年後,帶原率應已大幅減少。
  • 疾管署感謝畢思理(已故)、宋瑞樓(已故)、羅光瑞、李慶雲、廖運範、陳定信、陳培哲等數不盡前輩的研究貢獻。
  • 台大醫院針對1,200多名完成B肝疫苗完整接種的兒童進行研究,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持續追蹤到14歲。
  • 建議已打過B肝疫苗者,如果家中有帶原者,或暴露在某種可能傳染的情況下,則不妨檢查一下是否有抗體。
  • 不過年紀越大,免疫功能越差,B肝抗體的產生率也會較低,打完後仍要注意是否已產生抗體。
  • 全球知名駭客組織匿名者聲援中國白紙革命,聲稱發動行動癱瘓中國政府網站,強調100%支持中國抗爭者並提出五大訴求,包括停止強制核酸檢測,以及強制隔離取消防疫政策。

因此有許多人雖然測不出B肝抗體,但仍具有足夠的保護力。 台大醫院針對1,200多名完成B肝疫苗完整接種的兒童進行研究,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持續追蹤到14歲。 結果發現,到14歲時,有約40%的兒童檢測不出抗體;其中有11人在檢測時發現曾感染過B型肝炎(其中5人的母親為帶原者),但並沒有人因此成為帶原者,也就是說,疫苗仍具有保護力。 羅一鈞表示,最新研究指出,疫苗接種後30年即使抗體消失,88%對於B型肝炎病毒感染仍具保護力。

台大醫院另一項近年的研究發現,接種B肝疫苗10年後,已有40%至50%的人已經沒有或測不到抗體,但是對B肝病毒的免疫記憶仍存在,所以仍具有保護力;到了接種後16年左右,20%至30%的人不但已沒有抗體,連免疫記憶也可能已消失。 所以接種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受B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成為B肝帶原者的風險也越高。 B型肝炎主要藉由體液或血液,經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傳染,台灣1986年7月以後出生者多已依規定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雖然可能在數年後因抗體降低導致血清抗體檢測為陰性,但多數檢測陰性者的細胞性免疫力並未消失。 羅一鈞說,這種情況不用急著補打疫苗,美國最新研究發現,B肝疫苗施打後30年,即使血液檢測抗體是陰性,基於細胞性免疫力,仍有88%的人對病毒有保護力。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script狀態。 民視新聞/李榮晋、黃品翰 台北報導台北車站前的忠孝西路路段,禁行機車長達44年,機車族往來得繞道超麻煩。 北市府今天(12月2日)宣布12月14日起,先開放晚間23點到隔天早上6點機車通行。 交通局強調,由於這路段平日公車單向尖峰每小時約150~200班次,擔心公車靠站容易和機車發稱碰撞風險,要等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擴大到機車白天通行。 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11月30日於上海病逝,「時機之巧」引發國際譁然,全境舉國哀悼,家屬及江澤民遺體於昨(12月1日)搭乘專機抵達北京,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其妻子彭麗媛等黨政高層親自在機場迎靈,過程莊嚴肅穆。 中媒表示,台灣各界人士,包含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新北市市長侯友宜等皆表達哀悼之意。

b肝疫苗三劑

另一種可能是雖打過疫苗,卻未產生抗體而不自知,因此受到感染。 30年前,台灣創世界之先推動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政策,這項政策不僅讓國內6歲幼童B型肝炎帶原率由10.5%降至0.8%以下,有效阻斷母嬰垂直傳染,並證實預防注射可以預防肝癌。 疾管署感謝畢思理(已故)、宋瑞樓(已故)、羅光瑞、李慶雲、廖運範、陳定信、陳培哲等數不盡前輩的研究貢獻。 疾管署呼籲,預防B型肝炎感染除了接種疫苗外,落實相關防護措施也十分重要,民眾應養成不與他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頭、毛巾、指甲剪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多重性伴侶及採取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等安全性行為,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不少民眾在公司、學校健檢時,發現B型肝炎抗體陰性,想自費打疫苗,卻發現有些診所打不到,憂心疫苗缺貨。 疾病管制署指出,國際研究發現,只要打過B肝疫苗,近9成民眾過了30年、即使抗體消失,對B肝的免疫力仍會存在,一般人無須再打。 今年是台灣推動B型肝炎全面預防注射30週年,6歲幼童帶原率已降至0.8%以下,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小於1%目標;但B型肝炎疫苗並非終生免疫,疾管署呼籲血液透析、免疫功能不全、先天免疫缺損疾病患者仍應自費追加疫苗。 要注意的是,目前台灣仍是B肝的高危險區,呼籲沒有抗體亦未帶原者,即使家中沒有人帶原,未來仍可能與帶原者接觸,仍可能受到感染,因此可考慮補接種疫苗。 台灣地區從1984年開始,針對母親為B肝帶原之新生兒者進行疫苗接種,到了1985年,擴及到新生兒全面進行B肝疫苗預防注射。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