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型肝炎病毒沒有免疫系統來對抗,它就更加肆無忌憚的繁殖起來了。 表面上似乎是沒有肝炎,但你寶貴的肝卻更充滿了病毒。 乍看之下,這似乎沒什麼好談的;B型肝炎病毒侵入肝臟,病毒直接殺死肝細胞,如此而已。 B型肝炎病毒並不直接殺死肝細胞,它是藉由人體的免疫機轉而導致肝細胞壞死的。
因此全台灣目前至少有300萬個同胞是帶原者,台灣地區肝病猖獗,B型肝炎帶原率高是主要原因,可以說B型肝炎是全民的共同敵人。 白蛋白是在肝臟形成,約佔血中蛋白的50~60%,肝臟製造不足或由腎臟或腸道流失太多,都可能造成白蛋白值過低。 白蛋白主要功能是維持血液的滲透壓,滲透壓不足時就容易造成水腫,例如肝病患者的腹水就是這樣形成。 球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負責身體的免疫系統(抗體)和體內物質的運送(如:鈣、膽紅素、氧氣、類固醇、維他命)。 70%的肝炎沒有症狀:人以其他部位發炎時,很容易會有紅腫熱痛等等症狀產生,讓我們有所警覺。
b型 肝炎會怎樣: 低 (非) 複製期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衣殼由B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組成,呈二十面體對稱,直徑為27奈米,也稱為內衣殼。 DNA呈環狀並且有缺口,大約含有約3200個核苷酸。 DNA兩鏈長短不一,長鏈完整、長度恆定、為負鏈;短鏈是正鏈、長度可變,大概是長鏈的50%~80%。 DNA的功能是編碼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和DNA多聚酶。
根據衛生署歷年的統計,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其中絕大多數是因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其中又以B型肝炎為主要因素。 要製作疫苗所需的基因工程植物之製成程序包括;從B型肝炎的基因組中解讀出B肝表面抗原的組成密碼,並以新的細菌質體取代之。 當人們吃下植物後,身體就會自動產生對應表面抗原的抗體。 現階段,可食用疫苗的功效仍有待提昇,而且每株植物的疫苗劑量更須調控,再來就是培育過程中土地的分配管控,但縱使有以上種種問題,科學家們依舊認為這對於讓B肝疫苗在相對落後國家的普及是一大福音。 近來有多項研究聚焦在觀察成人施打重組B型肝炎疫苗與多發性硬化症(MS)間的關連。
b型 肝炎會怎樣: 傳染途徑
Ribavirin 主要是經由調節免疫系統,誘發病毒 RNA 產生突變而無法進一步合成,增加抑制病毒複製的效果。 此藥品單獨使用的成效並不佳,但搭配干擾素能有加乘的效果。 B型肝炎疫苗是預防感染的一大利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嬰幼兒應在出生後接種B肝疫苗,以降低垂直感染的機率,台灣從民國七十三年起推展B型肝炎疫苗,規定所有新生兒必須施打疫苗。 以全球來說,目前五歲以下兒童感染慢性B肝的發生率低,可歸因於疫苗的廣泛應用。 另外一種為水平感染,是指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有傷口的皮膚,或經由黏膜進入人體而傳染(特別是血液中),如性交、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共用牙刷或刮鬍刀、血液透析,這些都可能是B肝的感染途徑。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有消化食物、儲存能量、去除毒素的功能,總是盡心盡力地為健康把關,就算生病發炎,也不易在第一時間反應出來,尤其是慢性肝炎的情況。
香港常見傳播途徑為母嬰感染,其餘途徑包括血液傳播及性接觸。 香港自1988年引入B肝疫苗,免費為初生嬰注射,B肝帶原者數目呈下降趨勢。 目前雖有B型肝炎疫苗,部份研究團隊正在研究口服劑型的疫苗。
「肝炎病毒標記」簡單來說就是抽血檢查血液中的病毒抗體或抗原,在驗血報告上並不是高高低低的數值。 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跟B型類似,也和B肝一樣容易轉變成慢性肝炎,導致硬化或肝癌。 根據統計,輸血感染C肝後,約有一半以上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患者經過一、二十年後約有20~40%會發展成肝硬化。 台灣地區C型肝炎患者大約有三十萬人,雖然不像B肝那麼多,但一般人對C肝病人是一直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末期,才知道原來自己很早就得了C型肝炎。 B、C、D型肝炎是台灣慢性肝炎最主要的原因,它們都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 打針或刺青、穿耳洞時,如果器械消毒不完全,就有可能受到感染。
惠立妥自100年6月1日起健保已給付,與干安能、喜必福、貝樂克同列為B型肝炎的第一線用藥。 對B型肝炎病人來說,相關的健保規定依然沒變,只是多一項新藥的治療選擇。 一般說來,只有嚴重的肝炎發作才會感到疲倦﹔疲倦的程度跟肝臟發炎指數(GOT、GPT)的數值並沒有一定的相關。
肝臟受到病毒感染或藥物、化學物質的傷害而引起肝細胞發炎、壞死,就是肝炎,B型肝炎就是由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 脫氧核糖核酸:過去化驗B型肝炎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主要是在不明確的情況下確定病情,以及用來確定病人的感染力。 今天這個數據也被用來診斷和觀察慢性B型肝炎。 血液中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數量少說明病情不加劇,數量多說明病情惡化。
輸血、打針、血液透析、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都可能是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人死於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其中約有七千人是B型肝炎引起的。 然而,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統計,三百萬B型肝炎帶原者中卻有三分之二不知自己為帶原者! 而且有接近一半的民眾誤認為B型肝炎是經由飲食傳染的,由此可見,國人對B型肝炎仍是一知半解,需要進一步加強B型肝炎防治的教育。 1、血液传播:乙肝小三阳患者每毫升血中含有一千万至几亿个成熟乙型肝炎病毒颗粒。 极微量的血液进入健康人的皮肤黏膜的破口,就可造成感染。
這些藥物在病人身上的效果因人而異,有的能有效控制病情。 以往為人詬病的抗藥性副作用,在一些新藥已可減至10%或以下。 而號稱可以保證「大三陽」轉陰的藥物廣告則是不可信的。 B型肝炎主要通過與被感染的人的血和其它體液的接觸傳染。 通過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液可以傳染B型肝炎,但幾乎都是血液感染。 一般病毒通過皮膚上的小傷口或者黏膜進入體內。
- 1至4歲人群B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率為0.96%;5至14歲人群為2.42%;15~59歲人群B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率達8.57%。
- 在肝臟受損的情況下治療是必須的(以上數據為2006年1月的數據)。
- B肝疫苗接種數年後,抗體濃度會慢慢下降甚至陰性。
- 引起肝炎的原因很多,如果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肝炎,就稱為B型肝炎。
- 每一個病例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應由肝膽專科醫師就個案來決定。
- 目前健保已經針對喜必福有條件給付,2008亞太醫學會也建議可做第一線用藥。
在中國,1992年衛生部將B肝疫苗納入新生兒計劃免疫管理,2002年起正式納入計劃免疫,2005年6月1日起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改為全部免費。 2009年起,中國各級疾控部門開始對15歲以下未接種過B肝免疫的人群,免費補種B肝疫苗。 B型肝炎(又稱B肝、乙肝)聽上去並非什麼大病,但卻可成為肝癌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