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它亦見證政府的承諾,通過建設一個集文化活動和市政服務的樞紐,肩負起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和改善生活水平的責任。 回教清真禮拜總堂以混凝土和磚建成,布局呈狹長的長方形,沿東西向的軸線而建,正門位於東面,朝拜牆位於西面,朝向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沙地阿拉伯城市麥加的克爾白(又稱卡巴天房)。 回教清真禮拜總堂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見證本港穆斯林社群的發展,現時亦是香港穆斯林社群重要的禮拜和聚會場所。 截至2022年6月,全香港共有132項法定古蹟,其中56項位於香港島、14項位於九龍、62項位於新界(不包括離島)、9項位於離島。 市長盧秀燕以及與會貴賓手持清香虔誠祝禱,祈求四方神明保佑工程順利圓滿,考量石岡消防分隊廳舍空間不敷使用,市府編列將近1億元的經費新建廳舍,未來將能夠容納更多人員以及車輛,提升救災救護能量。 現有的石岡消防分隊廳舍前身是日治時期的石岡分駐所已經有80年的歷史,被列為歷史古蹟,由於廳舍空間不足僅能容納17人,甚至住到儲藏室,不僅老舊還有漏水情形,相當克難。
1962年,原為德國會所的舊翼拆卸,改建為一座新的八層高現代建築物,稱為新座,並由港督柏立基爵士開幕。 該處於1917年興建的的南座新樓,自1925年起成為華仁書院校舎;1955年再成為聖貞德學校校舎,直至1960年重建。 而1881年建造之原聖若瑟校舎,1920年起改作住宅,直至1987年才由長江實業重建成豪宅樂信臺(1990年第一季入伙)。 1918年2月13日,華南發生一次歷時50秒的地震(又稱南澳大地震),原本位於羅便臣道的校舍有嚴重損毀,需要搬遷校舍。
法定古蹟: 香港法定古蹟一覽
雷生春除了重新用作醫療相關設施外,其原有建築面貌及花崗石柱、水磨石外牆、地磚和樓梯等構件均妥善保留。 建築物見證了一個備受尊重的家族的歷史,包括他們經營的藥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經濟活動。 雷生春是一幢四層高的唐樓,位處旺角一幅三角形土地,建於一九三一年,由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其中一名創辦人雷亮擁有。 二○○三年,雷氏家族將建築物贈予政府作保育之用,是首次有業主向政府捐贈歷史建築。
政府今日(五月二十日)刊憲,公布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位於中環的回教清真禮拜總堂和香港大會堂,以及旺角的雷生春列為法定古蹟。 在活化後,宿舍群將設立幼兒教育學校,亦為公眾提供生態、保育、休閒及文化活動,提高大眾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法定古蹟 同時設立「Water Gallery」的展覽區,展示這項法定古蹟的歷史價值及香港的供水歷史。
法定古蹟: 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
截至2016年5月20號,全香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其中45項喺香港島、11項位喺九龍、51項喺新界(唔包括離島)、8項喺離島。 古物古蹟辦事處在2009年3月19日公布1,444幢建築物的評估結果及建議評級,並展開為期4個月的公眾諮詢。 法定古蹟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 截至2021年9月9日,全港有173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另有26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199幢。 古物事務監督如認為任何地方或建築物有被列為古蹟的價值,可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待行政長官批准後便可於憲報公佈該處為法定古蹟。 除獲得行政長官豁免,任何人士均不能在古蹟或暫定古蹟之上或之內挖掘、進行建築或工程、種植及砍伐樹木、堆積泥土及垃圾,或拆卸、移走、阻塞、污損或干擾暫定古蹟或古蹟,以免破壞文物。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教授及香港建築師學會前會長林雲峰指責香港測量界的保育意識不夠,對古建築的價值低估,忽略古建築隱藏的無形社會價值,如:有助刺激旅遊業增長。 雷生春由建築師W H Bourne設計,屬混入裝飾藝術元素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有明顯的水平線條和大量古典細節,建築物正立面採用弧形設計。 回教清真禮拜總堂位於些利街,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建於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六年間,由孟買商人哈吉.
法定古蹟: 法定古蹟
政府於2008年11月26日確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對歷史建築物的行政評級制度,與法定古蹟宣布制度建立關係,令歷史建築物獲得的行政評級,可作為推行各項文物保育措施的依據。 若建築物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將接納為已列入「備用名單」的具高度價值的文物建築,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可考慮該建築物是否達到「極高門檻」,宣布為香港法定古蹟。 古物古蹟辦事處在1996年至2000年,對全港大部分建於1950年代以前的建築物進行調查,記錄了約8,800幢歷史建築,其後在2002年至2004年,挑選其中1,444幢建築物進行深入調查。 當時立法體現了法定古蹟須具備“極高門檻”,而受法律保護的古蹟類別只有“法定古蹟”一類,條例最終於1976年生效,古物諮詢委員會同年1月1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成立。 法定古蹟 當時立法體現了法定古蹟須具備「極高門檻」,而受法律保護的古蹟類別只有「法定古蹟」一類,條例最終於1976年生效,古物諮詢委員會同年1月1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成立。 以下表列之斜體為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1444幢建築物,而過去曾被評級,但尚未最終確定的一級歷史建築。
包括本書院在內的所有的喇沙會學校均致力協助青少年自我發展成人,並在一個公義的世界裡如兄弟姊妹般生活。 屬於三級歷史建築的白樓位於荃灣汀九,是著名印度商人律敦治於20世紀30年代的私人住宅,後來政府購入後被改作為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開放給公眾人士參觀。 位於大潭的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分別於1905年、1907年及1936年落成,供當時的水務署員工使用,於2009年列為法定古蹟。 供奉於主建築香亭的北帝銅像刻有年份「大明萬曆三十一年」(一六○三年)。 前進的正脊及墀頭均飾以造工精巧、歷史悠久的石灣陶塑,它們多以中國民間故事為主題;前進脊檁刻有廟宇落成年份,在本地傳統中式建築中十分罕見。 畢打行業主霍震寰稱其曾考慮重建畢打行,但未有既定時間表,並透露即使重建亦會盡力保留原有外觀。
法定古蹟: 古物古蹟辦事處主頁
由於石刻位於懸崖位置,附近已豎立標示,提醒遊人注意安全。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陳旭明表示憂慮政府將清單公佈,反而會使一些業主害怕物業被列作法定古蹟,而加快清拆步伐。 香港大會堂位於愛丁堡廣場,為本港第二所大會堂,在一九六二年三月二日由當時的港督柏立基爵士正式揭幕。 大會堂是本港首個向所有市民開放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和多項重要典禮的場地(包括五位港督的就職典禮和法律年度開啓典禮),亦是培育本地表演者的搖籃,見證本港的藝術及文化發展。
- 以下表列之斜體為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1444幢建築物,而過去曾被評級,但尚未最終確定的一級歷史建築。
- 依照文化局資料,吳心泉宅建築整體格局為二落帶右護龍,護龍採疊樓方式興建,疊樓採用金門地區少見的五腳基洋樓形式,2012年公告為縣定古蹟。
- 發展局最近公布,第六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活化計劃)將活化4大法定古蹟及歷史建築,包括位於大潭的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汀九的白樓、半山的景賢里和馬灣的芳園書室的4幢歷史建築。
- 立法局於1971年通過《古物及古蹟條例》,惟政府延至1976年才實施條例,並於1977年2月按條例成立古物諮詢委員會。
- 在香港日佔時期(1941至1945年間),書院被日本皇軍佔用,被逼停辦。
- )是香港現存首間羅馬天主教男子學校,創校於1875年,為基督學校修士會(喇沙會)於香港成立的首間學校,設有小學及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學校。
政府將在2007年1月中至2月初進行兩場大型地區性公眾論壇、三場公開論壇,以及與有關的專業界別人士會面的聚焦小組討論,趁此提昇現時文物保護機制的公開度及汲取意見。 何志平提出文物建築保護政策的諮詢,目的為與公眾共同研究哪些歷史建築需要保護,並就保護文物制訂具前瞻性的政策和制度。 在1920年建造的北座(舊座;Old Building)裡面有屬於波徐的教員室,中一,中二,中三和中五課室。 西座(教堂座;Chapel Block)則有禮拜堂、音樂室、多間實驗室、一間中五課室以及舊禮堂。
法定古蹟: 香港法定古蹟香港島
2006年的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及2007年的保留皇后碼頭事件,令政府檢討文物保育政策。 發展局於2007年7月1日成立,把與發展有關的文物保育列為政策範疇。 政府於2008年11月26日確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對歷史建築物的行政評級制度,與法定古蹟宣佈制度建立關係,令歷史建築物獲得的行政評級,可作為推行各項文物保育措施的依據。 若建築物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將接納為已列入“備用名單”的具高度價值的文物建築,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可考慮該建築物是否達到“極高門檻”,宣佈為香港法定古蹟。 另一方面,香港政府亦有一套香港歷史建築的評級標準,以方便對最具價值的古蹟、建築物及文物進行保護。 法定古蹟 法定古蹟 歷史建築一般先由香港公營機構古物諮詢委員會負責進行研究,然後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有關決定,包括決定香港法定古蹟及評級香港歷史建築。
)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一個級別。 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 政府於2008年確立制度,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可考慮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否達到「極高門檻」,宣布為香港法定古蹟。 環保團體長春社主席何小芳贊成香港歷史建築名單的公佈及政府對集體回憶的重視,有助避免天星碼頭事件風波再次發生。 卻同時批評,古物諮詢委員會的三個級別評級「形同虛設」,因目前不如香港法定古蹟受法例保護。
法定古蹟: 參考
香港業主會主席佘慶雲表示政府應收購歷史建築的業權以保存建築,而不要以行政手段去干預業主的發展權,以避免影響私有產權權益,使等候收購多年的舊樓老業主的願望落空。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環境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伍美琴謂,跟各地城市相比,現時所列的496項歷史建築並不算多,卻提醒政府不應以樓齡作唯一標準,同時希望政府與公眾多作交流。 在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香港浸會大學於二○一二年將雷生春活化為中醫藥保健中心,一直營運至今。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21日電)金門縣政府獲贈的首座縣定古蹟「吳心泉宅」,後人吳友鏗今天攜帶先祖在南洋發跡的「金泉發」商號牌匾,回到吳心泉宅;他說,滿意古厝修復,對於如何活化利用,尊重文化局。 依照文化局資料,吳心泉宅建築整體格局為二落帶右護龍,護龍採疊樓方式興建,疊樓採用金門地區少見的五腳基洋樓形式,2012年公告為縣定古蹟。 吳心泉的曾孫吳友鏗於2016年捐贈吳心泉宅給金門縣政府,開古厝捐贈縣府先例;縣府於2019年展開修復,2020年6月完工。 金門縣政府獲贈的首座縣定古蹟「吳心泉宅」,後人吳友鏗今天攜帶先祖在南洋發跡的「金泉發」商號牌匾,回到吳心泉宅;他說,滿意古厝修復,對於如何活化利用,尊重文化局。 從19世紀中至20世紀末,香港歷經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統治,在獨特的歷史背景下,東方傳統和西方文化兼收幷蓄,給香港留下了很多歷史古蹟,有廟宇圍城,也有教堂高樓。 在歷屆香港中學會考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聖若瑟書院是產生最多會考「10A狀元」學校之一,截至2011年,共有16位,全部為會考「10A狀元」,排名全港第7。
法定古蹟: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立法局於1971年通過《古物及古蹟條例》,惟政府延至1976年才實施條例,並於1977年2月按條例成立古物諮詢委員會。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何承天稱,香港1960年代以前的歷史建築約有8000幢,該委員會正為當中(2006年1月)1400多幢進行評級。 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提議香港可參考外國的造法,設立基金來保護歷史建築,以免重建區的歷史建築面臨清拆威脅。
這種先進訊號燈照明技術始創於一八九○年,橫瀾燈塔是當時在亞洲水域內其中兩座最先採用這種先進設備燈塔之一。 隨新界於一八九八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一九○一年一月一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 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 該座燈塔自一九八九年八月起,改為自動化,毋須人手操作,現由海事處管理。 這圈未經琢磨的石塊,似是刻意堆疊,形成一組長2.7米、寬1.7米的橢圓形結構。 用大塊石頭堆疊成形形色色的結構,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及青銅時代早期文化特徵之一,分佈範圍遍及世界各地;分流的石圓環,很可能也屬這類結構。
法定古蹟: 九龍區
政府又考慮不斷開放一些香港歷史建築讓市民參觀,如有意將一級歷史建築西環濾水廠宿舍改作環境保護中心及將鰂魚涌林邊屋改作郊野公園中心,日後將對外開放。 香港歷史建築,可泛指香港具有一定歷史的建築物,多數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興建,除了富悠久歷史的寺廟、教堂及祠堂外,還有一些政府建築,如:水塘建築、軍營、官員官邸等。 這些建築保留了不少早年香港居民的生活情況及信仰等,而由於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不少建築亦因而保留了殖民地時代的西方建築風格,一些更是中西合璧,成為香港獨有的特色建築。 發展局最近公布,第六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活化計劃)將活化4大法定古蹟及歷史建築,包括位於大潭的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汀九的白樓、半山的景賢里和馬灣的芳園書室的4幢歷史建築。 通過向私人擁有已評級歷史建築的業主及租用政府擁有的法定古蹟及已評級歷史建築的非牟利機構提供資助,讓他們自行進行小型維修工程,從而使這些歷史建築不致因日久失修而破損。
法定古蹟: 香港歷史建築名單公佈
1926年,西座(又稱教堂座/科學大樓)落成,設有教堂、實驗室,及第二個禮堂(今舊禮堂)。 數周後,書院的錄取人數增長一倍,修士決定暫緩招收華人,同時擴充校舍。 1876年6月,高神父用一萬四千元購置了一幢位於堅道9號的華麗房子作校舍。 學校一直培養出香港及海外的社會領袖,包括國家元首、諾貝爾獎得主、及奧運選手。 學校的部份學生來自香港顯赫家庭,包括早期英殖的何東、李佩材家族,及後來的羅鷹石、李兆基家族。 宿舍群保存完好,建築物外牆塗上白色油漆,設有廡殿式瓦頂、木樓板、木樓梯、壁爐及煙囪,其中一幢宿舍建有向海的開放式長廊。
法定古蹟: 法定古蹟+歷史建築將活化!景賢里/百年古蹟或成新好去處
這兩座建築是依照殖民地式設計而建造的,反映當時古典歐洲的感染力。 其特色之處包括鐘樓、塔樓及陽台,當中陽台在未有空調的年代發揮通風用途。 西座和北座在2000年8月18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聖若瑟書院坐落於中環半山堅尼地道7號及26號,由金鐘太古廣場步行前往需約12-18分鐘,由中環港鐵站步行前往則約需8-12分鐘。
法定古蹟: 古物及古蹟條例
然而,已評級建築物不受法例管制,即拆卸或干擾都不受法例禁止。 政府今日(十月二十五日)宣布,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東區黑角頭石刻、灣仔玉虛宮和上水味峰侯公祠列為法定古蹟。 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梁悅賢指,政府2006年內會對保留文物及建築物發表更詳盡政策。 如:中環街市、域多利監獄、皇后碼頭等之拆卸問題,會繼續諮詢市民,並會擴大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層面,除建築、規劃、歷史等方面的專家外還會納入年輕人等,以汲納不同的聲音。 早期的香港歷史建築名單並不向外公開,一直只供政府內部參考,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稱是由於內容敏感,當中涉及私人物業,評級會對物業造成影響。 已確定評級或已宣佈為古蹟的項目會提供歷史建築評估、相片及香港文物地理資訊系統連結(地理資訊)。
相類的巨石結構,在中國也有發現;香港出土新石器和青銅時代的文物既然十分豐富,石圓環的發現,當非偶然。 堆疊石圓環的目的已無法稽考,但大抵與祭祀儀式有關。 1936年,聖若瑟書院校友陳振興(Charles Chen)成為第一名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項目的運動員。 同年,田徑隊在設立後12年內,第6度贏得港督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