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宮切除後遺症2024詳細介紹!(持續更新)

切除子宮會導致患者術後再無法懷孕(移除卵巢也有同樣的後果),也會面臨手術風險及術後長期副作用,所以現在的醫療機構在患者病情急轉直下、別無他法的情況下才會建議患者進行子宮切除術,否則一般會選擇其他的非手術療法來治療。 曾志仁強調,女性愛自己,就從珍愛自己的子宮做起,確實做到預防子宮的頭號殺手「子宮頸癌」,推廣了多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經過統計,可以有效降低60%~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 因此,衛教單位才會不斷提醒30歲以上的婦女,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保護自己的健康,也保障全家人的幸福,避免不必要的器官切除,保留身體健全,才是醫界推動最優質的防治方式。 因肌瘤引起的出血或疼痛,一般皆可藉由藥物來控制,包括止痛劑、補充鐵劑。 部分切除子宮的患者,心理上可能不太接受切除子宮,所以容易造成心理創傷。

婦科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可以選擇完全切除(切除子宮主體、宮頸和宮底),亦可以選擇部分切除(切除子宮主體,保留宮頸)。 2003年,美國境內的子宮切除術次數總共約為60萬,其中超過90%患者的病情處於可控狀態就進行了子宮切除。 在現代社會出現如此高的手術率,逐漸地引發了對這種手術的種種爭論,也不由地使人擔憂這種過高的手術率所導致的後果,因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必要手術的。 「全子宮切除」和「子宮次全切除」最大的差別就是前者必須將子宮體連同子宮頸全部切除,而後者則是切除子宮體但卻保留子宮頸。 李光漢提醒,除了婦科癌症之外,常見的良性婦科疾病,例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或是因生產意外造成產後出血等因素;但非因婦科癌症而切除子宮的婦女,有些狀況下基本的婦科評估,包括:骨盆腔檢查、婦科超音波、抹片檢查,還是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子宮內腫瘤導致大出血

對尚未進入更年期的良性子宮病變,不宜輕易切除子宮,應盡量保守治療。 若因疾病關係不得已切除了子宮,則應注意上述可能發生的生理病理變化,並針對突出的負面影響予以有針對性的治療,如合理的雌激素補充,適當地給予抗焦慮藥物,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從而保障患者儘可能與健康婦女有著同樣的生活品質。 「罹患子宮肌瘤的女性要不要開刀,必須從各方因素考量,包括肌瘤的位置與大小、引發的症狀、患者的年齡、是否還想要懷孕,或是否為惡性腫瘤等。」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朱俊誠表示,通常若沒有出現不適症狀,只要每 3 ~6 個月追蹤子宮肌瘤變化即可。

雖然行子宮次全切除手術後的婦女仍有某種程度的風險,但手術時同時預防性燒灼或切除子宮頸上皮,可減少術後子宮頸病變的發生。 的確有婦女在行子宮次全切除手術後才診斷子宮頸癌,這種診斷延遲可能是因為病患對接受Pap smear的順應性降低。 更進一步來說,雖然移除子宮頸可有效減少子宮頸病變的風險,但其中亦包括了陰道殘株上非侵襲性的前驅病變。 所以,那些被省下的篩檢費用,與子宮全切除術所可能帶來的後遺症,當謹慎評估之。 其它支持行子宮全切除手術的理由還包括可預防由子宮頸柱狀上皮發炎導致的陰道分泌物或出血。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女性生殖構造及功能

◆了解血紅素或腫瘤擴散指數:藉由數值判斷開刀與否,以及有哪些治療選擇。 例如腫瘤在7公分以下,通常追蹤觀察即可,腫瘤達7公分以上決定開刀,則還必須進一步決定是否能夠保留子宮。 一旦女人失去了子宮,不僅僅是失去了生育能力,還對女性造成極大的傷害。 一、易合併精神抑鬱症狀子宮及卵巢的內分泌的調節與中樞神經系統形成一個反饋系統。

食物攝取部分,古維森建議可以多運動、曬太陽並調整生活作息,預防更年期或荷爾蒙失調﹐及骨質疏鬆症,另外也可以多補充豆類製品例如豆漿、豆干等大豆異黃酮。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切除子宮後不僅更年期可能提早出現,而且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癥狀,出現情緒低落、心情焦慮、缺乏興趣、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 切除子宮後雌激素水準下降,使尿道周圍彈力組織變薄,出現尿失禁,另外,尿道粘膜萎縮導致抵抗力下降,易誘發尿路感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 妇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完全切除(切除子宫主体、宫颈和宫底),亦可以选择部分切除(切除子宫主体,保留宫颈)。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研究:咖啡+牛奶有3好處 「能否舒緩胃痛?」營養師解答

古維森醫師表示,恐慌及害怕是患者得知需摘除子宮時常見的情緒,也有人會退縮猶豫,考慮要不要接受治療,建議患者需評估好治療風險,以及做好術後照護及心理調適。 25 至 50 歲處於生殖年齡的婦女,每 5 人就有 1 人可能有子宮肌瘤,不過約 9 成患者並沒有特殊症狀。 子宮內腫瘤無論大小,都應該定期追蹤,若有不正常大出血、疼痛,更應立刻就醫治療,若腫瘤已經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就換建議切除子宮。 雌激素是女性性功能最重要的調節激素,而卵巢為主要分泌器官。 杭州婦科專家於萍表示,切除子宮後,卵巢的血運和功能受其影響,多數婦女會經歷不同程度的性功能變化,如性慾減退或缺乏,性活動頻率減少,性反應性降低,性高潮困難及生殖器官感覺減退等。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此一神經控制可能對於子宮全切除手術剝離子宮頸旁組織所造成的傷害極為敏感。 甚至某些神經學研究針對子宮全切除術對主觀的排尿症狀及胃腸蠕動的影響做評估,指出其造成感覺神經完整性的改變。 但今日臨床上對於非根除性全子宮切除手術於膀胱功能影響並無一致結論。 Kilkku等學者以對比但非隨機方式評估212位病患(其中105位行全子宮切除,107位行子宮次全切除)的泌尿系統症狀,得到的結論是子宮次全切除者在頻尿方面有較大比例的減少,反映出與子宮次全切除較少剝離有關。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手術需要多久的時間? 結束之後呢?

雖然子宮如此重要,但在罹患嚴重腫瘤或癌症等婦科疾病時,有時經過專業評估後,還是必須選擇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旁組織,例如血管、神經,甚至是子宮。 這主要是因為子宮頸與子宮相連接,為了完整切除腫瘤,不得已必須把子宮、卵巢一併切除。 古維森醫師指出,在罹患嚴重腫瘤或癌症等婦科疾病時,經過醫師專業評估後,還是必須選擇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旁血管、神經,甚至是子宮,因為子宮頸與子宮相連接,為了完整切除腫瘤,不得已必須把子宮、卵巢一併切除。 有別於傳統的剖腹手術,朱堂元主任利用微創腹腔鏡手術,以三個二公分大的小孔,切除子宮長瘤的上半部,保留了子宮頸,也保留了骨盆底部的原有支撐結構,手術時間九十分鐘,不僅出血量少,術後三天後就可以出院,十天後就能回到工作崗位。

  • 若因疾病關係不得已切除了子宮,則應注意上述可能發生的生理病理變化,並針對突出的負面影響予以有針對性的治療,如合理的雌激素補充,適當地給予抗焦慮藥物,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從而保障患者儘可能與健康婦女有著同樣的生活品質。
  • 25~50歲處於生殖年齡的婦女,約1∕4都可能有子宮肌瘤,只不過約9成患者並沒有特殊症狀。
  • 但是如果病情需要切除子宮,術後也沒有太多的後遺症,放鬆心情,加強鍛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影響不會很大。
  • ◆術後照護及心理調適:術後的照護對患者來說更是重要,例如手術後可能會住院幾天?
  • 朱俊誠補充,許多孕婦生產後,肌瘤通常會縮小,因此建議最好先追蹤觀察。
  • 另外,子宮切除術在保留附件情況下主要對女性的月經和生育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童寶玲醫師曾收治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子宮布滿百顆肌瘤,造成嚴重貧血,曾使用傳統藥物治療都無效,接受肌瘤切除手術仍復發,經過使用新型黃體素口服藥物3個月後,經血量過多獲得改善,血紅素回到10 g/dl,讓她終於不再愁眉苦臉。 最後林女士在不打算要再生育的情形下,選擇了保留子宮頸的腹腔鏡式子宮次全切除手術,改善生活品質。 在本世紀初期,子宮次全切除手術是爭論的焦點,然而,1960年代之後,選擇性移除子宮體已成為過去式。 但近年來,某些因素致使我們重新評估子宮次全切除手術,這些因素包括有些報告指出子宮全切除術後較常出現陰道壁脫垂、性功能障礙、以及泌尿系統障礙(1-3)。 此外,在所有腹腔鏡協助的子宮全切除手術中,無論它主要是經由腹部或陰道執行,較長的手術時間、較高的費用及後遺症多被歸咎於移除子宮頸的過程,是故子宮次全切除手術被視為可減少短期及長期併發症,進而直接或間接減少醫護費用的方法。 47歲的林女士,每次月經來都出現嚴重經痛,連吃止痛藥都無效,近2年來經血量暴增,一天需要換十片加長型衛生棉,最後因為反覆腹痛才就醫。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女性性功能減退

術後第一天在他人協助及體力允許下,請您儘早下床活動,並注意安全;移動時傷口會有輕度至中度疼痛的情形,可用雙手輕壓傷口或使用止痛劑以減緩疼痛現象。 手術回病房後,應該保持「頭高臀低」的姿勢,以利腹腔內的滲出液排出體外。 在意識完全清醒至排氣以前,可用棉花棒沾水滋潤嘴唇或以開水漱口,以減輕口乾的不適。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疼痛感從腰部,經臀部向膝蓋後部往下擴散,使得坐或行走疼痛。 对可能出现的生殖系统病变或癌症进行预防,尤其是家族中有过妇科病或癌症病史的,可能会有遗传(如乳腺癌等)。

  • Kilkku等學者以對比但非隨機方式評估212位病患(其中105位行全子宮切除,107位行子宮次全切除)的泌尿系統症狀,得到的結論是子宮次全切除者在頻尿方面有較大比例的減少,反映出與子宮次全切除較少剝離有關。
  • 有關手術前的準備,在您入院後醫護人員還會向您詳細解釋,您可以提出任何問題。
  • 對可能出現的生殖系統病變或癌症進行預防,尤其是家族中有過婦科病或癌症病史的,可能會有遺傳(如乳腺癌等)。
  • 子宮及卵巢的內分泌的調節與中樞神經系統形成一個反饋系統。
  • 在恢復的早期(三個月內),最好不要提過重的東西 或抱小孩(勿超過1公斤),且不宜進行劇烈運動或骨盆腔伸展運動(例如:騎車、跑步、跳躍、打坐或瑜珈)。

手術對性生活是否有所影響等等,這些都可在術前做好徵詢,可讓術後適應更為順暢。 但是,在臨床中,切除子宮多是作為一種治療手段考慮,在切除子宮的必要情況下,是利大於弊的,建議女性患者正確看待此類問題。 因為女性的子宮周圍,會有幾條關鍵的韌帶牽拉著,將其切除的時候,這幾條韌帶也會被斷掉,那麼相應的問題就會出現,比如說周圍的臟器與子宮,因為失去了韌帶的聯絡,隨著時間的變化,盆腔可能會進一步的發生鬆弛,所以由此也會有誘發盆腔臟器脫垂的風險。 子宮作為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是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地方,它是女人獨有的臟器,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旦女人失去了子宮,不僅僅只是失去了生育能力,還對女性造成極大的傷害。 要知道子宮切除後會產生比較明顯的後遺症,那麼子宮切除後有什麼影響呢?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子宮切除後遺症有哪些?切除子宮竟會導致這般後果!

4.運動、陽光、生活調整:女性荷爾蒙受到生理時鐘影響甚鉅,因此醫界才會建議女性應該跟著太陽一起作息,就算面臨更年期或是荷爾蒙失調階段,只要調整作息,都可以縮短不適的時間。 1.不要提重物:實心的子宮其實已經很有份量了,密度也很高,長年對抗地心引力,加上女性通常都經過懷孕產子,骨盆腔結構原本就比較容易鬆弛,這些都已經是先天上的問題,若摘除子宮後又提重物,腹腔的壓力增加,對身體復原無疑是雪上加霜。 曾志仁指出,患者在手術過後,常會伴隨心理或生理的症狀出現,常見改變是在心理衝擊方面,因為形象特徵切除,有些人會出現自信心喪失情況,外在對自身的裝扮,改變轉為較中性打扮。 對一個飽受經痛之苦的子宮肌腺症或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或對一個長期因子宮肌瘤而出血、貧血的患者而言,切除子宮是去除下腹大患,是會改善生活品質的。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手術極具適當性,但它是否明顯優於腹腔鏡下子宮全切除術,這一點仍待證實。 若決定要切除子宮,還可以選擇全子宮切除或次子宮切除(保留子宮頸)。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教授李奇龍表示,保留子宮頸比較不易有陰道乾澀的問題,但隨著年齡增長、分泌減少,乾澀問題還是會慢慢浮現。 此外,陰道還是會有些微出血的狀況,視子宮頸保留範圍而不同,而且也要小心可能會有骨盆腔感染、沾黏而導致下腹疼痛的症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台灣女性30 歲以上女性大約有1/3~1/2的女性有子宮肌瘤,但這之中,大約只有1/3像吳小姐這樣有明顯的症狀。 但醫師們提到,現在治療子宮肌瘤的方式很多,除了開刀切除外,也可以使用藥物控制,患者應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子宮肌瘤隱形推手 荷爾蒙食物要少吃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子宮切除是婦產科最常用及最基本的手術之一,很多婦產科疾病的治療須採用子宮切除手術。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停經前子宮與卵巢間的內分泌保持著精確而細微的動態平衡,切除子宮後平衡被破壞,促使卵巢功能發生衰退現象,更年期癥狀提前且較為明顯。 切除子宮後必然破壞這種平衡,並且可促使卵巢功能發生衰退現象,更年期癥狀提前且較為明顯。 手術後,陰道可能會排出少量分泌物,建議您使用衛生棉墊以免弄髒衣褲。

臨床上,甚至有腫瘤達到17、18公分,仍成功取出並保有子宮的案例,只是若腫瘤已經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那麼切除子宮,似乎就成為唯一的選擇。 除了可提供新生命的孕育和成長外,還是身體構造中很重要的撐托組織,除了支撐住器官對膀胱的壓力,也擋住對大腸的壓迫,若子宮結構沒有處理好,可能就會出現子宮下垂、漏尿、便祕等情況。 另外,子宮也是卵巢營養的來源,根據資料顯示,若去除子宮後,對卵巢的血流供應大約會減少2成左右,再者,子宮絕對是女性身體形象很重要的代表,對生理(如性生活)或心理,都有著程度上的影響。 另外,子宮切除術在保留附件情況下主要對女性的月經和生育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白飯、糙米熱量一樣?高敏敏揭真相 建議吃4種米取代白米,降低代謝疾病與癌症機率

「妳認識自己的子宮嗎?」很多人可能只意識到子宮是媽媽孕育寶寶的溫床,可以繁衍下一代,有了伸縮自如的子宮保護,讓人類的生命得以延續,享受新生命的到來。 但是,台灣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曾志仁強調,子宮並非只有生育這項「階段性任務」,從女人初經前期到停經的一生當中,子宮都占有一定重要的角色。 月經的產生場所位於子宮,胎兒的孕育場所在子宮,女性切除子宮後,就失去孕育胎兒的機會且不會來月經。 子宮切除後,骨盆底的支撐功能削弱,另外由於骨盆神經切除帶來的感覺喪失可能會導致小便失禁、慢性便秘和大便失禁。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癌症診療

李光漢說明,婦女若因婦癌之外的病因,例如:肌瘤或產後出血,接受全子宮切除後,雖免除了子宮頸癌的威脅,但仍有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術後建議每年接受一次,包括:經陰道超音波婦科檢查,而未曾有性行為者則進行經腹部婦科超音波。 另外,曾接受全子宮切除,且曾有性行為者,也可以進行陰道抹片檢查,降低陰道癌的風險。 曾志仁解釋,子宮下垂是婦女常見的疾病,通常進展的過程是緩慢的,過去生育次數多,或是常使用腹部力量的婦女身上常見。 有些患者的子宮甚至已經掉出陰道口,如此,可能會導致出血、潰瘍及發炎,嚴重的話,更會出現無法大小便等狀況。 不過,現在可以透過類似提膀胱的手術,將牽扯子宮的小肌肉和韌帶重新吊起,就像新架設防護網將子宮安全托起,還是可以保有子宮。 經過醫師的診斷評估,在生命延續和保存子宮的選擇下,建議其接受子宮全切除手術。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生活百科 熱話題

而子宮次全切除之技巧也有影響,例如子宮頸管的處理與將來子宮頸腫瘤有關,或子宮頸動脈剝離程度影響術後併發症發生的形式及頻率。 總之,在設計臨床研究時,思考子宮次全切除術的分類的方式或有益處,目前是採用Munro與Parker在1993年才提出的分類系統(圖1)。 在建議病患因良性病灶行子宮切除時,一個婦科醫師該加上對子宮次全切除及全切除優缺點的討論。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子宮手術新趨勢 能留就不要切除

女性在月經期間出血量異常增多、疼痛,或是出現不孕,甚至是重複性流產,都有可能是子宮肌瘤或是子宮肌腺瘤作怪。 朱堂元主任表示,肌腺瘤的開刀方式可以考慮只切除肌瘤、切除子宮但是保留子宮頸(子宮次全切除法)或是將子宮整個切除。 過去20年來,西方先進國家治療良性子宮疾病的趨勢,已逐漸由保留子宮頸的「子宮次全切除術」取代「子宮全切除術」。 最好的治療方式,當然是避免傷害到身體器官,並做到保留器官存在為上策。 現今婦女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升,保留子宮的高階技術,也逐步被重視與推廣。 醫師將會視個別患者的疾病、年齡、卵巢是否有病變等因素,來考慮是否保留或切除單側或雙側卵巢,或是必須切除整個子宮。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子宮肌瘤分四類 不一定都要手術拆除

因為懷孕時子宮充血液相當充沛,若冒然切除肌瘤,手術過程中容易造成大出血。 朱俊誠補充,許多孕婦生產後,肌瘤通常會縮小,因此建議最好先追蹤觀察。 肌瘤太大、太多顆、沾黏太嚴重時,還是得採用傳統開腹方式切除。 劉偉民指出,這類患者若採用腹腔鏡手術,時間會拖得比較長、出血量也較多,且操作腹腔鏡有角度限制,容易有死角,無法將肌瘤摘除乾淨,日後復發的機率也較高。 但醫師多半不建議長期使用,雖然這類藥物能有效縮小肌瘤,「但卻會使患者出現熱潮紅、盜汗、心悸等更年期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國泰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黃家彥表示,而且一旦停止使用柳培林,肌瘤通常又會繼續生長。

但是如果病情需要切除子宮,術後也沒有太多的後遺症,放鬆心情,加強鍛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影響不會很大。 子宮次全切除術和子宮全切除術的差異在於,前者切除子宮體但保留子宮頸,後者則是子宮連同子宮頸全部切除。 朱堂元說,子宮頸周圍有重要的神經血管、骨盆底部韌帶,不僅是輸尿管交會處,同時是骨盆底結構重要的中心結構。 子宮次全切除術的優點在於,可保護骨盆腔結構不受影響,也能避免出現腸脫垂、膀胱脫垂等後遺症。 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指的通常是由婦產科醫生進行的切除子宮的手術。 因為手術時,如果胃部有殘餘的食物,可能導致嘔吐或食物進入肺部,造成嚴重問題。

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林女士子宮長了肌腺瘤,才造成嚴重經痛,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進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切除子宮和腫瘤之餘,仍保留支撐骨盆底部的子宮頸,可避免全子宮切除造成的腸脫垂、膀胱脫垂等問題。 雖然在20世紀早期,子宮次全切除被認為有較低的致死率及併發症,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具有廣泛性、對比性的當代研究可資証明。 然而,腹腔鏡下子宮全切除及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的比較或可提供一些端倪。 德國的Semm是首位報告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手術的人,其次是Pelosi等人。 腹腔鏡協助下子宮次全切除手術有許多理論上的優點,包括:1.

在另一研究Killku等人則報導次全子宮切除者在高潮頻率無改變,而全子宮切除者則明顯減少。 而相反的結論則出現在Virtanen之報告中,他統計的102位病患中,在手術後一年,性交疼痛的比例有意義的減少,而性慾增加的比例呈有意義的上升。 筆者亦曾針對101位接受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的病患,在術前、術後做統計,發現性交疼痛的比例並無明顯的改變,反而原先因患有子宮肌腺瘤而導致性交疼痛的病人在術後獲得改善。 但有19位病患其高潮次數在術後一年呈有意義的減少,而其中近半數的患者認為陰道乾澀為其主因,所以在使用陰道凝膠後均獲得緩解。 目前可接受的資料範圍內,對全子宮切除及次全子宮切除者在性功能方面並不能顯示出有顯著的差異,女性性反應的複雜生理亦使得評估困難化,相信這方面的爭論未來仍會繼續下去吧。 事實上,1940年代以前,在美國95%以上的子宮切除術是保留子宮頸的,但在本世紀中期它已被淘汰,甚至有人建議對那些之前行子宮次全切除手術保留子宮頸的婦女施行子宮頸切除。

首先,建議這類患者應正確認識到子宮的生理功能,以及手術切除子宮的目的是治癒疾病、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生命威脅等。 其次,要注意調整心態,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以憧憬的心態迎接術後的新生活,必要時也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瘤,會造成女性經期的出血量異常增多、疼痛,或不孕、重複流產等情形。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思銘則提醒,選擇保留子宮頸的女性,記得每年還是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至於切除子宮頸的女性,切除後3年內還是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確保沒有殘留子宮頸組織變異的癌細胞。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若選擇保留子宮,手術治療包括子宮血管阻斷(使用腹腔鏡或栓塞法)、肌瘤切除、更有進步的腹腔鏡輔助二合一的子宮血管阻斷合併肌瘤切除術。 子宮切除後由於陰道殘端癒合時常有炎性肉芽而導致性交時出血,出現性交痛;子宮切除後陰道縮短及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致陰道乾澀均可造成性交疼痛。 不過並非所有子宮切除手術也能以腹腔鏡進行,倘若患者的子宮太大、出現嚴重的盆腔粘連或曾接受多次的開腹手術等,或需以傳統開腹方法進行。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