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新樓骨科醫師陳岳說,脊椎手術仍然是有相當的危險性,不過醫師的技術、正確的診斷佔了決定的關鍵。 在特定的一些診斷下,經由有經驗的醫師使用微創手術,可以減少相關的風險、減少住院天數及縮短恢復時間。 有上述特征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進行手術肯定會存在一定風險,腰椎間盤突出手術也是如此,主要會存在三個風險。 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下脊柱的構造,正常情況下,脊柱是由24節椎體構成,層層堆疊形成一個寶塔般的形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因此,以上四種情況的患者,可請物理治療師找出是哪些不良動作造成椎間盤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徹底調整成正確姿勢,並積極實行。 幫椎間盤減壓的做法包括有臥床、日常穿著背架或束腹來限制脊椎的活動,避免不當的姿勢對腰部施加過度壓力,配合熱療、電療等復健治療,則能減緩疼痛及肌肉緊繃。 「一旦發生椎間盤突出,一輩子都要擔心復發!」網路上許多人在討論,只要發生一次椎間盤突出,以後連彎腰撿東西都可能復發,必須蹲下再撿,任何跑跳動作都可能會使椎間盤突出復發。 三軍總醫院骨科醫師花世源、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劉建廷都說,這是錯誤訊息,椎間盤突出在急性發作期,只要做到3件事,有可能「斷根」。 如果您對本文《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手術後遺症 不過還是有優點的》相關內容感興趣,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李世偉醫生 — 微創手術治療椎管狹窄
經過檢查后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復發,并且已經明顯的壓迫到神經,需要手術進行治療。 不過,完成手術並非一勞永逸,大概5-10%的患者在術後大約5-8年會復發,原因可能是身體老化,或是之前健康的椎間盤位置日漸收窄,但這些患者未必需要再做手術,若及早醫治,保守治療已足夠減緩症狀。 事實上,不論是接受保守治療抑或手術的患者,也要避免再次受傷及過度操勞,於日常生活中注意正確姿勢,例如搬運重物時切忌直接彎腰搬物;如果家中沙發承托力不足,或經常坐於沒有背靠的床邊,亦易令腰椎勞損。 有一點需要留意的是,吸煙可損害神經線,故此椎間盤突出的康復者必須戒煙才可。 傳統開刀手術仍有其優勢,例如患者有較多節數的椎間盤突出(多於兩節), 開刀手術所需要的時間會較微創手術短;而且以微創手術處理較多節的椎間盤突出時,需要一個以上的造口,有時會因手術時間較長而增加麻醉風險。 事實上, 很多研究都發現兩種手術方式對神經線的復原長遠而言沒有分別.
- 在手術前坐骨神經痛很明顯或嚴重的病人,術後疼痛的解除通常如影片中的患者一樣,有 立杆見影馬上除去的效果,但術後也有可能有數天,或一兩週的下背酸痛的現象,大都利用少量口服藥即可正常活動。
- 在做了一陣子的復健、練好核心肌群後,病人離開了診所,回歸正常生活,但過了幾個月以後,他又緊張的跑回來。
- 但特別之處是,從磁力共振檢查看,部分患者的椎間盤突出未必嚴重,然而症狀仍令他們大受困擾,原因或與髓核突出,令細胞分泌發炎因子有關。
- 纖維環具彈性使脊柱有相當的活動空間;髓核可緩衝脊柱的受力及衝擊。
- 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些病人,不管是有開刀或沒開刀,最終都還是會感覺到一些不舒服感,甚至有三成左右的病人,會在五年內,至少有一次坐骨神經很痛的感覺,讓病患擔心一陣子。
- 年紀大的長輩常常有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或椎間管狹窄等問題,在試了各種保守治療沒有明顯效果,來到診間聽到醫師建議要做脊椎手術時,往往一聽到脊椎要開刀就嚇得「皮皮剉」。
▲從腰椎側面照也可以發現:1.在未接受手術的上一腰椎間隙出現嚴重磨損及發炎反應 2.植入骨頭的鋼釘周圍,出現明顯骨質流失的現象,植入的鋼釘因此不穩定。 以上二個病理結構變化,即是造成脊椎手術眾多後遺症的原因,更是術後出現疼痛及行走不便的主因。 若想好好瞭解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治療,必須好好理解椎間盤突出與坐骨神經痛的關係。 一般來説,大部分的坐骨神經痛都是因椎間盤突出而擠壓到坐骨神經所引起。 患者有機會感到痹痛臀部一直蔓延至大腿及小腿後方,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活動能力,若然置之不理,惡化到馬尾神經叢受擠壓,進而影響大小二便,即代表坐骨神經線已嚴重受損,即使治療成功亦難而完全康復。 黃鼎鈞指出,現在術中神經監測的內視鏡會將影像放大更清晰,能隨時提醒醫師使患者受傷機會大幅降低,同時以「頸椎內視鏡微創手術」,不僅後遺症少,患者恢復得也快。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椎間盤突出的應診及手術流程
相對地,只有局部症狀或神經根症狀的頸椎病變患者就比較幸運了。 因為絕大部份的局部症狀和神經根症狀只需要藥物治療和復健治療就會改善,而 不需要手術。 但是在尋求治療時也要稍微注意,特別是常有患者會因頸肩背痛而尋求整椎治療或頸部按摩推拿治療。 在頸椎有病變時這些治療有時反而可能會使症狀 更加惡化,需要特別小心。
- 顯微腰椎椎間盤切除數:此類手術也需全身麻醉,手術中使用顯微鏡來進行神經減壓,傷口較小,對周圍組織與肌肉的破壞也較少,對於神經組織分辨的清晰程度也較傳統手術高。
- 以下我想摘錄前輩簡醫師書中內容,並分享我自己的淺見,期待能讓病患對脊椎疼痛的治療方式有一個不同的想法。
- 有些腰椎內視鏡手術,仍利用類似傳統的脊椎後位手術,仍需全身麻醉,插尿管等類似傳統手術的方式,只是將顯微鏡改為內視鏡,此方法由於仍採脊椎後位手術, 因腰椎後方有椎板圍繞,手術時需咬除部份椎板骨,進入椎管內, 將神經根推開才可到達椎間盤。
- 由於傷口小,並使用防水敷料,手術當日可以沐浴洗澡,術後第二日來門診換藥一次就可,可以不必拆線,術後的恢復時間由 傳統的數週可明顯的減少,一般而言術後兩三天內應限制活動,而兩週內不宜過度活動或做劇烈的運動。
- 例如:脊椎融合手術後骨癒合不良出現的脊椎不穩定,即屬被動型脊椎不穩定現象。
- 而且大部份的頸椎病變患者都已經有一定年紀,更是讓人擔心手術的安全性。
所以,當頸椎病變合併有脊髓症狀而需要手術時,患者和家屬常常 都會猶豫不決,而往往錯過了開刀的黃金時間。 上述二者如處理不當則會導致手術後神經根粘連,所以手術時必須認真仔細操作,如硬脊膜破裂應及時縫合,血管破裂必須徹底止血,可以用明膠海綿壓迫結紮止血或雙極電凝止血。 早在1962年Sheffied報告,腰椎間盤突出症約佔腰腿痛患者的10%左右。 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絕大部分病例可採用非手術治療,約10%病例需手術治療[1]。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頸椎手術很危險嗎
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患者神經壓迫症狀較久、術中出血較多、或手術剝離範圍大者,在手術後發生顯著神經沾黏的機率較高。 不論是鋼釘固定、融合、減壓,都有相對應「傳統手術」跟「微創手術」的做法。 最重要是先查檢查清楚,再選擇最必要的手術方式,同時醫師也會看椎間盤壓迫嚴重程度、脊椎有無不穩定、患者能否承受麻醉風險給予建議,家屬則會考量身體狀況,以及經濟條件、手術有無健保給付。 這個症狀也很容易會被人們所忽視,出現腿痛是由于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壓迫所致,但是很少有人會將腿痛和腰部疾病相關聯,導致最佳的治療時間被延誤,任由病情持續發展。
因著內視鏡椎間盤手術系統的使用,患者不必再像以往不敢手術,長期忍受一再復發的坐骨神經痛症狀,或在長期復健治療時間及金錢上的花費 。 近日讀到簡志龍醫師所撰寫的《背痛怎麼辦 真的需要開刀嗎?》,引起我心中很大的共鳴與感慨。 目前背部手術失敗症候群 (FBSS,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在台灣醫界討論的仍不普遍,簡醫師非常用心搜集國內外的相關臨床醫學案例及統計報告為佐證,其結果很讓人觸目驚心。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下週一室內免戴口罩上路! 2場所仍強制、4類人「建議」戴
這個多樣設備的合併使用,可順利的將 椎間盤突出部分摘除,一節椎間盤手術的過程甚短,只需約半個多小時。 手術過程患者完全清醒,可與醫師交談,當壓迫解除時患者可自己馬上感覺到疼痛解除 ,如此可以免除全身麻醉或靜脈注射麻醉因患者意識不清時可能誤傷神經的機率。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63歲的陳男因下背痛至腳底,檢查發現為第4、5節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併狹窄,擔心手術危險,遠從香港至台灣治療,經童綜合醫院骨科主任徐少克施以脊椎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目前恢復良好;徐少克表示,腰椎內視鏡只需局部麻醉,後遺症較一般手術少。 不過患者因為復原後回到工作崗位,仍須負重,數年後同一位置的椎間盤再次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復發,藥物復健治療後狀況未見改善,只好再次接受手術。 51歲何小姐是重度電腦使用者,長期為頸部痠痛、右手麻木所苦,檢查發現為第六至第七節頸椎椎間盤突出,不少醫師建議她接受椎間盤切除手術,但她不想動刀,只能繼續忍痛。 後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邱正迪改以椎間盤成型術治療,迄今近2年復原良好,頭痛、頭暈、失眠、易怒等症狀也一併獲得改善。
手我們使用最新一代德國內視鏡器械,手術的成功率約百分之九十三, 第3-4-5腰椎間盤突出通常由側位手術,第5腰椎-第1薦椎間的突出若無法由側位,可由後位手術,但有時椎間盤在中央突出或已經移位到椎體後下方很遠,內視鏡就可能無法完全取出。 正常手術後患者不須再做其他治療,約一兩週的限制運動,都可正常生活活動,對於少數術後無法馬上解除痛的患者,經藥物或復健治療後也大都可恢復,只有約3%的患者疼痛無法解除,有可能須再利用顯微手術將剩下未完全的部分移除。 由於內視鏡手術不會像傳統手術破壞骨結構,當然不必像傳統手術後醫師常建議裝置支架或內固定術。 腰椎間盤突出能利用內視鏡手術除去,與一般手術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脊椎微創手術
只是脊椎內視鏡手術困難度高,並且需要特殊器械輔助才能完成手術。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在生活中要保持有規律食量的運動,運動可以讓體質增強,也可以起到鍛煉骨骼肌肉和腰背部肌肉的目的,可有效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發生。 由於隨著年紀增長,脊椎椎間盤由年輕時富含水分與彈性的狀態,會逐漸退化而流失水分,減少緩衝避震的功能。
而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無論接受何種手術,術後都必須有正確的姿勢,尤其須避免彎腰搬重物,若有需要如綁鞋帶時,必須蹲下,長時間坐姿或開車時,背後最好有支撐的腰部靠墊,保持良好的姿勢很少會有症狀復發的。 因為盧小姐聽過一些開刀的後遺症,因此非常排斥手術,最後找到我們尋求協助。 老實說看到她的MRI片子時,覺得突出蠻嚴重的,可能開刀無法避免。 但是經過理學檢查及精細觸診後,我發現盧小姐反應最痛的區域,都不是第四、五椎間盤突出應該出現疼痛的區域,最不舒服的區域反而與肌肉纖維疼痛症好發區域有關。 再三確認無誤後,我以肌肉纖維疼痛症為主要目標加以治療,很快盧小姐的腰痛就大幅改善痊癒了。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脊椎關節超微疼痛治療中心」創新醫學技術幫助疼痛多年病患
臨床上,大約有20%的頸椎間盤突出患者,經保守治療仍無法改善手臂麻痛、無力等症狀,就會建議進一步手術治療。 朱唯廉說明,目前頸椎間盤突出手術治療以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為主,可選擇活動式或固定式,取決於個人生活方式而不同,並非活動式較昂貴就比較好,透過微創的方式進行,傷口小、疼痛感輕微,住院3~5天就可出院。 副總統賴清德前天(7/26)才因為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緊急手術,昨天就出院,才休息一天,今天就已經開始出席活動,身體活動如行雲流水,似乎完全不受脊椎手術影響。 骨科醫師表示,脊椎微創手術的開口只有1公分大,和傳統切口大的手術相較之下進步很多,手術風險和住院天數都降低,恢復時間大幅縮短,但提醒要及早治療,否則嚴重退化也不適用微創手術治療。 頸椎病變合併有脊髓症狀而需要手術時,當然是相當不幸的,因為即使經過手術也常常很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難恢復到完全。
「神經孔」也是人體的正常組織,位於兩個脊椎骨中間,左右對稱,是脊神經離開椎管的孔道。 「椎間盤」是人體的正常組織,位於脊椎的椎體之間,是一種纖維軟骨盤狀構造,一般成人共有23個椎間盤,在人體扮演類似「避震器」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構造。 由於單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的手術器械及設備昂貴,所以經皮脊椎內視鏡手術費用往往高達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10 萬元以上,這也是為什麼之前大家說做脊椎內視鏡手術費用很昂貴的主因。 上述兩位先生於95年6月8日當天手術,手術傷口在小腹而非像傳統脊椎手術傷口在背後,手術後第二天即可站立行走,並且練習彎腰,一星期內順利出院。 2.4 採用經皮椎間盤摘除式 原發病再復發2 例,神經根損傷1 例,椎間感染1 例,增生骨贅未除2 例,其他方式2 例。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人工椎間盤置換 術後不需戴頸圈
所以, 矯正姿勢是關鍵中的關鍵的, 合理的姿勢是康復運動的基礎和前提。 否則, 病因的問題不解決, 只能是反復發作, 惡性循環, 越來越重。 事實上,椎間盤突出的症狀較為明顯,患者如果察覺到有上述病徵並且情況持續,便應及早進行檢查。 早期發現病情不但能及早舒緩病症帶來的不適,而且可以透過消炎藥物或局部注射治療控制初期的病情。 若然是20至40歲的患者,長時間持續操勞,令椎結節椎間盤的韌帶撕裂, 便有機會開始發生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需要切除部分椎板以及韌帶,甚至需要切除部分關節突,長期而言會影響到脊柱的穩定,甚至加速脊椎的退變。 PELD手術總體費用在2.5萬左右(每個醫院具體情況不同),因為需要使用射頻消融等特殊耗材,而開放的腰椎間盤摘除融合術,根據選擇內固定材料的不同(國產或進口),總體費用在4-6萬。 從經濟負擔來看,開放的單純腰椎間盤摘除費用最低,PELD(微創手術)居中,而開放的腰椎間盤摘除融合術費用最高。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雖然,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手術有一定的後遺症但它的優點是不可忽略的,但手術畢竟對身體帶來傷害,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輕易手術治療。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手術能立即改善神經壓迫的疼痛!
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FBSS)對於骨科、復健科、疼痛科都是個複雜又棘手的病症,雖然是手術後才出現的問題,但是實際上也不能歸責為手術失敗所致,本院認為應該稱之為手術後遺症或手術併發症較為合適。 但實際上病患的病因或病痛卻不是這些現代儀器檢查所發現異常的位置,反而真正病因是藏在其他周邊的軟組織中,因此,若醫師只針對X光或MRI發現的異常而進行手術,除了無法解決原來的病痛外,甚至還會形成更多手術的後遺症。 服用藥物、做復健:使用症狀治療的藥物,例如:止痛藥、肌肉鬆弛劑,並且搭配於醫院或診所進行復健治療。 核磁共振:可進行腰椎椎間盤以及腰椎神經結構的詳細檢查,確認是否有腰椎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孔狹窄或神經壓迫的情形。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椎間盤突出的檢查方法
現代人工作離不開手機電腦,也讓椎間盤突出機率大為增加,邱正迪建議,長時間工作需注意不能一直維持相同姿勢,且須有適當的休息與活動,睡眠須留意枕頭對於頸部的支撐,保持良好飲食與適度運動,才能有效減少頸椎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機率。 劉先生是位無聲畫家,因為畫畫時姿勢關係造成頸椎椎間盤突出,肩膀跟雙手疼痛除了讓他無法專心作畫,工作受影響外,夜晚無法安然入睡也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 西元1977年之後導入了手術用顯微鏡,手術野變得明亮且清晰,不論是突出的椎間盤還是重要的神經組織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不但手術成功率增加,神經組織受傷的機會也大大減小,有效的提升了手術的安全性。 顯微椎間盤切除手術 的傷口雖然較小,但手術的方法基本上並沒有改變,周邊組織的破壞還是相當大,所以上述的各種併發症仍然無法解決。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坐骨神經痛
另一方面,若曾接受過脊椎手術並於開刀時使用防沾黏凝膠,當疾病復發或鄰近脊椎發生問題而需要再次手術時,由於前次手術置放的凝膠減少了神經沾黏,使得同範圍的二次脊椎手術的難度與神經損傷風險下降,提升手術安全性。 特定族群(譬如:疾病較嚴重、發病時間較久、手術範圍較大、蟹足腫體質、勞力工作者、或曾有神經沾黏者)若需要接受脊椎手術治療,可優先考慮使用防沾黏凝膠。 頸椎椎間盤突出是現代人常有的疾病,因為現代人長期辦公,又常低頭滑手機,絕大多數的人長時間頸椎都是處在一個高度承受壓力的位置,因此頸椎椎間盤突出的病患數近年來不斷提高。 如果病人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會影響生活及工作,而復健及藥物都沒有改善症狀,我們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突出的椎間盤,以減輕脊髓及神經的壓力。 楊醫師分享了一位中年男性的臨床個案,因為工作性質需要長期搬運重物,結果腰部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引起左側坐骨神經痛與小腿萎縮,經過長時間的藥物與復健治療效果不佳,故接受微創手術切除突出的椎間盤,症狀明顯改善。 復原後回到工作崗位,仍須負重,數年後同一位置的椎間盤再次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復發,藥物復健治療後狀況未見改善,只好再次接受手術。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為什麼我還是會疼痛腳麻 ?
進行COX椎間盤減壓治療時, 脊醫會按着病人突出椎間盤椎節或作了手術的椎節進行減壓。 在減壓過程中,能帶走椎節產生的炎性物質, 增加患處血液循還,令患處加速痊癒。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遺症 冶療過程中進行多方向減壓,從而令腰部軟骨關節部位重修各方活動的能力。 再配合正確姿勢及運動,病人一般在治療後4星期至12星期坐骨神經痛或術後的徵狀便會大大改善(#)。 不過微創手術的缺點是費用較高,可使用的疾病範圍較少,陳岳說,如果椎間盤鈣化、脊椎後縱韌帶鈣化、嚴重的椎間盤狹窄退化,及嚴重的脊椎壓迫,都較不適合利用微創的方式進行治療,所以不是每個患者都適用。 「脊椎手術後,每個病患都會發生神經沾黏,但輕重程度不一。」楊醫師指出,如果患者術後嚴重神經沾黏,恐會牽扯與壓迫神經,再度引起肩頸疼痛、下背痛,甚至肢體麻痛不適。
人體脊椎的構造其實是由許多椎體和椎體間的椎間盤構成的,以腰椎為例就有5個可活動的椎間盤。 4.1 術前診斷的準確性 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根據臨牀症狀、體徵、病史不難做出診斷,尤其目前影像學的檢查使診斷科學化、明確化。 但術前必須仔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以排除脊柱腫瘤和髖關節疾病,尤其是夜間腰痛劇烈的患者,更應與脊柱腫瘤相區別,必要時需行同位素髮射計算機輔助斷層顯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