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上肌撕裂復健2024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肩膀疼痛很多是來自頸椎的轉移痛,因此醫師第一步會評估肩膀疼痛的來源是肩膀還是頸椎,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許多肩部疼痛不只有肩膀組織的病灶,同時也有頸椎問題。 此外,肩胛的穩定性、對稱性及活動狀態也是評估的重點。 旋轉肌撕裂的無力表現是手抬不高,較常見於全層或完全撕裂的狀態。 然而五十肩也可能因為肩關節沾黏而手抬不高,簡單的區別方法是由另一個人幫忙將手抬高,若另一個人幫忙就能抬高,比較可能是旋轉肌撕裂無法出力;若另一個人幫忙也無法抬高,比較可能是肩關節沾黏的卡住,因而手抬不高。 若是運動員的旋轉肌撕裂,除了疼痛及無力以外,還會伴隨運動表現下降,例如投手的球速變慢、控球變差、或是續航力下降。

在肩膀抬高過程中,需要週圍的旋轉肌群穩定出力,如果因為旋轉肌的受傷或發炎腫大,很容易造成「肩夾擠症候群」,甚至破裂。 傳統上,針對受傷部位注射類固醇方式是比較常見方式,然而注射類固醇會使得組織變得比較薄與脆弱,且無法改善關節的穩定性,所以長期下來並不適合使用於運動選手與日常生活相對需要勞力的患者。 於是前往復健科就診,診斷發現為肩旋轉肌腱中的棘上肌部分撕裂傷。 棘上肌撕裂復健 棘上肌撕裂復健 由於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合併傳統電療與熱療效果不好,他的疼痛感依舊,因此接受肩膀的增生治療。 在接受完增生注射四個療程後,痛感消失了,而在追蹤其肩膀的肌肉骨骼超音波,其棘上肌部分撕裂的部分也縮小。 夾擊症候群如果早期診斷,可經由止痛藥或復健治療。

棘上肌撕裂復健: 肌腱病變的原因

根據修復規模,被動 ROM 在這個早期階段占主導地位。 對於那些有大面積或大量撕裂的人來說,較慢的運動進展速度是有保證的。 被動鐘擺練習是有益的,並且不會引起袖帶的主動肌肉活動。 核磁共振可以更詳細的確認旋轉肌及不易由超音波檢查的組織,例如肩關節唇。 當保守治療效果不彰、考慮開刀前,也是必須的檢查。

  • 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或是旋轉肌已經破裂,則必須接受手術才可以完全復原。
  • 被動鐘擺練習是有益的,並且不會引起袖帶的主動肌肉活動。
  • 一般是在急性疼痛的病人身上才選擇類固醇注射,且不宜太頻繁使用(至少間隔三個月,每年同一位置不注射超過三次),注射時使用超音波導引,可將針尖準確放在滑囊內,並避免注射入肌腱內。
  • 李李仁主持1年多後,因為肩傷不斷,常常痛到綁著肩帶就出外景,雖然已經做了肩膀抽水和打針治療,半年多仍無法治癒,李李仁只好請辭主持棒。
  • 對於深度的局部撕裂,症狀像完全撕裂的個案,應以關節鏡修復術來治療。

在 40 歲以上的患者中,30% 以上的肩關節脫位伴有肩袖撕裂;而在 60 歲以上的患者中,它存在於 80% 以上。 因此,在脫位後需要對肩部進行系列檢查以評估肩袖的完整性。 如果疼痛和虛弱的顯著症狀在 3 週後持續存在,則需要對肩袖進行影像評估。 脫位後撕裂的肩袖是手術問題,因此一旦做出診斷,就需要進行手術修復。 民眾如經外力拉扯後,發現肩關節疼痛、無法旋轉但沒有骨折現象,或可透過骨骼肌肉超音波或磁振造影確診。

棘上肌撕裂復健: 肩痛無力! 小心「旋轉肌腱破裂」,PRP注射促進修復

術後數週傷口逐漸癒合、疼痛減輕之後,就要盡速進行復健運動。 初期以被動式運動(即肌肉不用力之關節運動)為主,術後四週後肌肉才開始練習用力。 除了修補破損的肌腱之外,若合併肩峰下方的骨刺或肩峰形狀異常會妨礙肩關節活動者,醫師也會施行肩峰成形術(acromioplasty)。 反過來說,沒有肩痛的正常人(55 至 85 歲)也有高達 50%的人影像檢查(如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有肌腱破裂。

棘上肌撕裂復健

一項研究顯示,手術成效欠佳跟患者於術前的肩部力量和可活動範圍有着相關性(8)。 如果患者在手術前明顯虛弱或無法將肩膀抬高超過100度,手術效果不理想的風險會增加。 這是因為術前力量較差的患者通常有較大的肩袖撕裂,這些撕裂較難修復及在術後保持完好無損。 值得注意的是肩袖的完全修復和癒合並非必然,實際上,肩袖的完全修復並不包括疼痛舒緩和患者滿意度。 這與Stephen Burkhart博士提倡之大型肩袖撕裂中有「部分肩袖閉合」的概念相關。

棘上肌撕裂復健: 肩關節使用率高 旋轉肌袖易受傷

肩胛上神經大約負責七成的肩關節感覺,主要是肩關節及關節囊的上方及後上方區域、肩峰鎖骨關節、肩峰下滑液囊等,因此在嚴重難治的肩膀疼痛病人,會施行此治療以減緩疼痛症狀。 一般療程是每兩至六週施打一次,完整療程需三至六次注射。 注射後的兩、三天甚至一周內治療部位可能會有痠脹痛感,可服用止痛藥例如普拿疼來緩解疼痛,但不要使用有消炎效果的藥物。

棘上肌撕裂復健

沒接受治療的撕裂最終會導致肩關節炎,稱為「肩袖撕裂關節病」。 棘上肌撕裂復健 總括而言,肩袖撕裂是有惡化的風險,並很可能會變成有症狀。 棘上肌撕裂復健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73歲的朱阿公右肩棘上肌全層斷裂合併積水,痠痛到無法舉手穿衣,年紀大有麻醉風險無法手術,改以血小板萃取製劑和波尿酸注射治療,加上軟組織超音波導引,檢查和注射更精準,預計可恢復5至7成,現在已經能舉手活動了。

棘上肌撕裂復健: 肩膀的構造與功能

此時的練習包括多個角度的次最大等長訓練,等長訓練最初可以作為交替等長訓練逐漸發展為有節奏的穩定訓練。 最初,這些動作應該緩慢而有控制地進行,讓患者在主動的意識狀態下觀察運動模式。 這可以推進到更被動的意識狀態下的表現,在這種狀態下,患者不知道力的方向或不允許觀察給定的阻力,這增加了等長訓練的複雜性。 術後即刻階段的目標是 維持和保護修復的完整性, 逐漸增加被動運動範圍, 減輕疼痛和發炎,以及 日常生活活動。 對於部分到小撕裂的修復,這個階段可能只持續 3 到 4 週,而對於中等和大撕裂,它可能持續長達 6 週,而對於大量撕裂則長達 8 週。 因為在這個階段疼痛通常會升高,冷療法和電刺激可用於緩解不適。

棘上肌撕裂復健

後袖帶肌肉的弱點“解耦”了肩袖力偶,允許正常肩部運動的正常關節運動學。 這種解耦將允許肱骨頭在主動肩部抬高的情況下向前上方平移。 進階肌力訓練階段應致力於通過提高肌肉力量、爆發力和耐力來增強體育或職業活動。 肩袖和肩胛肌的持續動態穩定訓練應使用功能性運動模式。 這些包括持續的啞鈴練習和那些可以更接近地模擬先前功能的練習。 在適當的時候,如果有必要,可以開始逐步進行間歇運動計劃。

棘上肌撕裂復健: 網站使用協定

修復後肩痛的患者 GH 關節的活動能力和運動能力下降。 術後初始治療與術後僵硬有直接關係,術後第一周未能開始被動 ROM 會導致運動喪失。 鐘擺運動期間的袖帶肌肉活動與連續被動運動 或手動治療被動運動期間的活動沒有區別。 最近發現肩部病變患者在鐘擺運動期間的平均棘上肌/上斜方肌活動被活化到 25% 的最大自主等長收縮 ,並且在懸掛重量時略低於 棘上肌撕裂復健 20%。

這三個程序可以被認為是向更新更好的技術的演變或過渡,因為隨著科學知識的增加,外科手術和軟組織癒合的生物力學已經得到發展。 ,如:運動員需要很精密的協調功能,開刀可以延長他的職業生涯,或是保守治療三個月以上已經試過都無效,手術目的也以降低疼痛為主,在功能恢復上,醫學上仍未有定論。 如果是年紀較大,因退化而造成的旋轉肌袖破裂,可以先考慮非手術治療,三到六個月若無改善再選擇手術治療。 洪辰宇醫師表示,鈣化性肌腱炎是一種肌腱病變,全身的肌腱都可能發生,但最常見發生於肩部的旋轉肌袖。 肩旋轉肌袖包括四塊肌肉,負責肩關節主動動作和動態穩定,正由於肩膀的使用量及活動度都非常大,因此容易一再傷到這些肌肉的肌腱,尤其是棘上肌肌腱。 肩夾擠症候群是復健科門診常見疾病之一,一般例行性治療包括健保復健儀器治療,更可利用高階超音波影像導引注射讓疼痛發炎改善與修復肩膀,此外加強肩胛骨穩定肌群(如菱形肌、前鋸肌和中/下斜方肌)和旋轉肌袖的訓練也是十分重要。

棘上肌撕裂復健: 肩膀活動度大 常被忽略的旋轉肌腱撕裂傷

肩部的「旋轉肌袖」是由四條肌腱組成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圓肌,其功能為肩關節在活動時,讓肱骨頭產生下移的力矩,讓肩膀在做外展的動作時,避免肱骨頭與肩峰距離過近產生過度摩擦因而造成傷害與疼痛。 60多歲蘇女士經營早餐店多年,但最近半年肩膀卻隱隱作痛,不但拿不起鍋子,就連煎蛋都有困難,原以為是五十肩,就醫檢查才發現肩膀如袖子般的筋膜出現破洞,確診為「旋轉肌袖撕裂」,透過「微創肩關節鏡旋轉肌袖修補手術」,修復破損的破洞後,才大幅緩解疼痛。 醫師建議,此類患者術後需配合復健3個月,才有機會痊癒。 因為增生注射治療會使注射處產生局部發炎,促使代謝掉原先造成疼痛及強度不佳的組織,所以在治療過程及之後應該避免服用消炎藥,以免降低療效。 注射後的兩、三天甚至長達一週會有輕微酸痛感或者腫脹的不適感,此為正常現象。 又因為這些接受注射的肌腱或韌帶尚未修補完全,建議不要從事劇烈運動及導致不舒服增加的活動。

李李仁主持1年多後,因為肩傷不斷,常常痛到綁著肩帶就出外景,雖然已經做了肩膀抽水和打針治療,半年多仍無法治癒,李李仁只好請辭主持棒。 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科主任詹瑞祺表示,抽除肩膀積水只是暫時止痛,要治癒還是要讓肩膀充份休息,否則病情一旦拖過3個月沒有痊癒,就會變成慢性疼痛,甚至是五十肩等,更難治癒。 江研壹表示,增生注射治療只是整體治療的一部分,並不是打了針其他都不必做,在疼痛感降低或消失後,患者應該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肌力、耐力訓練與拉筋訓練,永遠要記住,沒有一種藥或者是注射可以取代運動復健。 目前增生注射治療屬於「輔助暨另類治療」的一種,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州疼痛醫學會為增生注射治療所發表文章,顯示48~82%患者滿意增生注射治療療效,但並不是萬靈丹,假如患者接受注射治療4次後,症狀完全沒有任何改善,通常就認為注射無效。 肩旋轉肌腱是在肩關節中由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四條連接肩胛骨和肱骨的肌肉群組成,讓手臂可做上舉、丟擲、推拉、旋轉和伸前動作等等。 然而,肩袖修復的完整性對回復肩部的力量更為重要。

棘上肌撕裂復健: 三種常見的肩膀痛:「肩夾擠症候群」和「五十肩」有什麼不一樣?

但無論有無開刀,在合適的時間肌力訓練,還是可以減少後續肌肉萎縮造成的肩關節不穩定,或是長久不動造成的五十肩狀況。 「完全撕裂」的旋轉肌袖破裂,治療要通盤考量病患的年紀、病患的工作型態、破裂的大小、關節及肌腱是否退化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式,包括清創手術、修補手術、肌腱轉移修補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等方式。 接受手術治療之後,病患須配合使用肩帶固定及保護,後續也需進行相關的復健治療,才能讓症狀改善,恢復肩關節的活動。 所以,對於肩膀旋轉肌受傷,傳統復健如果效果不彰,在考慮開刀之前,可以考慮盡早PRP(血小板)再生注射,才有機會修復破裂受傷的肌腱,也避免更進一步惡化。 當然,運動治療也非常重要,透過運動訓練,才能找回旋轉肌的肌耐力,避免肩關節不穩定和肩夾擠,保持肩關節的健康。 此時若沒有及時就醫檢查及矯正姿勢,嚴重使得旋轉肌腱因長期磨損而撕裂,則所需要的治療時間會更久。

  • 這種技術必須是對肩袖進行手術修復的要求更高的方法之一。
  • 因為對於旋轉肌來說,只有十分輕微的撕裂傷比較好癒合,大多數的撕裂傷會導致旋轉肌無力,無力後就容易讓肩關節的活動脫軌。
  • 因為疼痛許久,林先生決定至家裡周邊的民俗療法接受治療。
  • Rebound Athletic 是一個複合性的診所,顧客群從職業運動員到一般大眾都有,治療範圍則從運動傷害、中風復健、到手術後復健都有包含。
  • 本網站得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保有隨時更新和更改本服務條款的權利。

內在因素指旋轉肌長期過勞或是隨時間造成的退化,例如長期過肩投球對旋轉肌造成累積的壓力、年紀大等因素。 外在因素則是指周邊組織例如韌帶、骨頭,可能對旋轉肌施加過大的壓力,甚至夾擠旋轉肌造成發炎或撕裂。 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而活動度大的同時需要高度穩定性。 肩膀活動時必須將上臂的肱骨頭固定在肩胛骨的肩關節窩,旋轉肌群就是負責肩膀活動時的動態穩定性。 60歲的楊先生是油漆工,平常工作時單手舉高來回用力刷的動作,往往持續超過2-3小時才休息,上個月楊先生在油漆一個工程漆到天花板線版時,瞬間舉高用力之下,聽見肩關節發出POP的聲音,突然一陣劇痛,然後手就舉不起來,也無法舉高。

棘上肌撕裂復健: 超音波導引注射可徹底洗出鈣化

不止運動員會罹患該症,過度、反覆手臂高舉過肩(如擦窗戶等動作)的家庭主婦,久坐的上班族由於長期圓肩,會使得棘上肌滑過的通道狹窄,產生肩夾擠的狀況。 醫師也提醒,民眾接受手術後,復健與肌腱癒合時間有直接關係,除按時復健,也應避免突如其來的過度活動,減少猛烈的肩膀活動,才能有效預防旋轉肌袖撕裂復發。 「五十肩」是一種沾黏性關節囊炎,在這邊因為肌腱受傷所以不敢動而產生的五十肩,在醫學上稱為「續發性」,指的就是因為外傷、骨折、開刀等等原因,讓肩關節少動而形成的沾黏狀況,並非A、B醫師診斷落差,而是時間堆疊,讓一個疾病又造成了另一個疾病。 江研壹指出,增生療法是將增生劑(如:高濃度葡萄糖水[一般是20%左右]、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注射在受傷部位附近的韌帶、肌腱著骨點,藉由增生劑來引發自身的修復反應,以達到組織增生,強化韌帶效果,改善最根本的關節不穩定問題。 許惟傑醫師表示,微創肩旋轉肌縫合手術只需要不到50元硬幣大小的傷口,透過特殊器械及新式骨釘來移除骨刺與縫合旋轉肌。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