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對於肺阻塞患者來說,更要特別留意。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晟瑜表示,肺阻塞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 資料中顯示國人罹患癌症以男性居多,其成因與抽菸具有強烈相關性,普遍而言,肺癌早期時並不會有異常感受,因此往往拖延了黃金治療期,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活。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大便不太好解,食慾胃口減低、肚子有點不舒服而就醫,原本以為只是便秘,但在大腸鏡及切片檢查之後卻意外發現是大腸癌。 結果發現,「化療期間吃冰淇淋」可減少口腔潰瘍的發生率:吃冰組約三成發生口腔炎(52 人裡出現 15 名,28.85 %),將近六成的對照組病患有口腔破損(22 人裡有 13 名,59.09 %)(圖 1、表 1)。 目前,對抗口腔潰瘍的策略有:抗菌劑沖洗、抗發炎藥物、雷射,以及 2022 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的主題——冷凍療法(cryotherapy)。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癌友、家屬、醫師間都必須充分溝通,達到醫病共享決策 SDM(shared decision making),張晟瑜醫師說,除了讓癌友了解為何要做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的結果適合哪些治療,同時也能知道癌友的需求與期待。 針對肺阻塞會採取「階梯式治療」,張晟瑜醫師表示,「階梯式治療」就是根據症狀將患者區分成A、B、C、D等四類。 張醫師強調,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中最常見的致病原;但肺炎鏈球菌也是目前常見的社區型肺炎致病原中,唯一可透過疫苗預防的,因此建議民眾在流感季節來臨前,主動與醫師討論並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
張晟瑜醫師: 醫療體系
值得欣慰的是在第二線單用免疫藥物治療,相較化學治療有更好效果與更少的副作用。 張晟瑜醫師 更難得的是,雙標靶策略在防治肺癌腦轉移,也有相當大的突破。 張晟瑜醫師表示,EGFR變異型肺腺癌患者發生腦轉移的機率約3至4成。 這類患者若不治療,平均餘命遠低於一般晚期肺癌患者;但若能積極治療,或採取雙標靶治療,並視個人病況適度搭配放射線治療,有機會延長一年的存活期,享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張晟瑜醫師補充,癌症治療中患者最擔心的無非是副作用,同一份研究也指出,與過去藥物相比,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發生嚴重副作用比率更低,更顯示出該藥安全性更具優勢,能長期有效控制病情,幫助患者維持生活品質。 張晟瑜醫師也提醒,目前健保也有給付PD-L1表現量的檢測,鼓勵肺癌患者們都能進行檢測來為自己的治療量身訂做,此外,若是檢測後PD-L1表現量符合健保條件,也可在健保給付下使用免疫療法進行治療,減輕經濟負擔。
大腸直腸癌細胞具有不同的基因表現,其中如 RAS 基因突變與否,將影響到後續搭配的標靶藥物。 嚴重的口腔破,甚至無法吃飯、營養不良;患者必須住院多週、將營養品打入血管裡(腸外營養),必須綁在病床上多日、手上插著點滴、強烈地干擾正常生活。 而且破損的口腔黏膜容易被細菌入侵,使癌友出現感染、敗血症的風險;因此對癌友來說,化療後的口腔潰瘍,是個需認真預防的議題。 根據肺腺癌突變基因,我們能夠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例如在 EGFR 基因突變中,比較常見的有 DEL-19 及 L858R 突變,這類肺腺癌對於第二代標靶藥物較敏感,治療效果也較好。 治療肺阻塞時,吸入型藥物的效果都比口服藥物的效果好很多,建議盡量使用吸入型藥物,可以避免藥物造成全身性副作用。 張晟瑜醫師 此外,除了肺部感染,吸入性類固醇的副作用還可能出現口腔潰瘍、口腔黴菌感染,至於全身性的影響較少,不過由於成人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較高,在一些研究分析裡,可能使得產生白內障、骨折的機率增加。
張晟瑜醫師: 基因檢測也用於治療追蹤!延續肺癌存活期
而冷凍療法的原理很簡單,就是讓口腔血管因冷收縮、減少毒藥在黏膜裡的灌注量、進而舒緩口腔破損的程度。 2015 年的文獻回顧發現,口腔冷凍療法有效降低嚴重口腔炎的發生率。 因此該療法也被國際癌症支持性照護學會暨口腔腫瘤國際協會(MASCC/ISOO)所認證且建議,可有效減少化療後口腔潰瘍的副作用 。 化學治療(俗稱化療)是癌症病友常經歷的療程;療程會將藥物打進體內,以期殺死惡性腫瘤細胞。 然而,病人普遍對化療充滿畏懼,因為會有許多副作用,包含脫髮、嘔吐、不能吃生魚片等。
張晟瑜醫師提醒道,氣溫劇烈變化、細菌或病毒感染、空氣污染、壓力都會增加慢性肺阻塞急性惡化的風險。 這四個原因可能讓原本控制穩定的病患提早回門診甚至跑急診的比例增加。 B 類患者持續有症狀,走路、運動會喘,但是不常急性發作,我們會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治療。 此外,張晟瑜醫師也補充,除了肺部感染,吸入性類固醇的副作用還可能出現口腔潰瘍、口腔黴菌感染,至於全身性的影響較少,不過由於成人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較高,在一些研究分析裡,可能使得產生白內障、骨折的機率增加。
張晟瑜醫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對於肺阻塞患者來說,更要特別留意。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晟瑜表示,肺阻塞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
於是,有感於含著「不好吃」的醫材之痛苦,波蘭科學家想到:「都是讓嘴巴冰冰的,那幹嘛不直接吃冰呢?」(爽啦~救世的科學家)。 於是在 2021 年發表研究,探討「吃冰,能否對抗化療副作用?」的議題 。 當劇毒藥物循環全身時,血管豐富的口腔黏膜也會被灌注藥物;當黏膜累積過高的毒藥後,許多黏膜細胞會死亡、進而口腔破損。 天氣冷颼颼,也是病毒活躍、流行的季節,毒物專家招名威示警,身邊有學生、朋友「同時染上兩種病毒」症狀加成上去直呼生不如死、十分痛苦。 他認為現今環境中病毒種類多又複雜,想避免染疫,建議民眾快去接種疫苗、戴好口罩及勤洗手才能保護自己。
縱使ALK陽性突變較為罕見,但目前醫學進步ALK陽性突變已有更好的治療選擇。 根據衛福部公布民國108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肺癌死亡原因始終居高不下,因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待有異狀確診時多半已為晚期而無法進行手術,須靠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來延長生命。 張晟瑜醫師 亞東醫院於肺癌的治療上,結合分子免疫治療與最新的細胞免疫治療,期望能全面啟動患者全身的免疫系統,增強整體免疫力,減緩化療的副作用,提升醫療品質。 張晟瑜醫師指出,無論是肺阻塞急性惡化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會出現咳、喘、痰、胸悶等症狀,不容易辨別。 張晟瑜醫師 但是病毒性的肺炎,除了有呼吸道症狀,還可能有發高燒、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
張晟瑜醫師: 出現 T790M 基因突變後,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如果經過檢測,發現標靶治療、免疫療法都不適用的人,就必須回歸以化療為主。 張晟瑜醫師解釋道,一般來講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或黴菌等病原侵入肺臟所造成。 目前廣受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會造成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不同的地方是,病毒性肺炎會在肺臟裡或肺臟外出現一些非典型變化。 臨床上所有初診斷,特別是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一般都會建議檢測 RAS 基因的突變狀態,台灣的健保已有給付此項基因檢測,幫助患者選擇更合適的藥物,提升治療成效。 早期大腸直腸癌大多沒有明顯症狀,等到腫瘤較大顆時才會漸漸出現症狀,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洪家燕醫師指出,有時候是輕微的腹痛、腹脹,比較嚴重的可能出現血便、或是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當症狀較明顯時,往往已經屬於中、後期。
- 「原本可能要接受化療的患者改成使用口服 CDK4/6 抑制劑標靶藥物,患者接受度明顯提高,治療過程副作用減少,生活品質整體進一步提升。」黃俊升教授分析,CDK4/6 抑制劑的出現,確實幫助患者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好。
- 病人吃多少不受限制、愛吃多少都 OK,只被要求吃的時候,「慢慢吃、讓冰淇淋在嘴裡融化(好好享受以研究為藉口的幸福感)」。
- 假設存活時間長一點,一年的藥費大概要200~300萬上下。
- 張晟瑜醫師提醒道,氣溫劇烈變化、細菌或病毒感染、空氣污染、壓力都會增加慢性肺阻塞急性惡化的風險。
- 目前廣受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會造成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不同的地方是,病毒性肺炎會在肺臟裡或肺臟外出現一些非典型變化。
嚴重的病毒性肺炎的病程進展比較快,在胸腔X光上的表現跟常見的細菌性肺炎不太一樣,即使痊癒後,部分病患肺臟會出現纖維化的變化。 少數病毒性肺炎可能引起人體比較強烈的自體免疫反應,有點像免疫風暴,導致肺部細胞死亡,這也是許多病患在痊癒後出現肺部纖維化變化的主要原因。 現任,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8D病房主任肺癌團隊召集人亞東醫院副教授 張晟瑜醫師 … 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專科醫師暨指導醫師5.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專科醫師6. 標靶治療可以加強化學治療的成效,延長存活期,洪家燕醫師解釋,標靶治療是一種較精準的個人化醫療,會根據基因檢測的結果來選擇藥物。
當我們啟動自體免疫的功能後,可能也會帶來副作用,但嚴重的免疫療法藥物副作用大約只佔了7%-15%,相較起傳統化學治療副作用比率較低很多。 缺乏有力的預測因子與生物標記,目前最常用的是腫瘤細胞PD-L1表現度來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但並非每種免疫治療藥物都與PD-L1表現度有正相關,另外一種預測因子tumor mutation border 由於檢測費用過於昂貴,在臨床上尚無實用性。 根據衛福部公布2017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無論男女性別,肺癌都是名列癌症死因的第一位。 肺癌以男性居多,80-90%跟抽菸強烈相關,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不易,被確診時多半已為晚期而無法進行手術,須靠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來延長生命。 張晟瑜舉例,一名88歲阿伯,因咳嗽、喘持續半年,且骨頭疼痛、肺水腫、體重明顯下降,去年確診為肺腺癌,不料骨頭已有腫瘤細胞轉移,不僅無法使用手術治療,也因無基因突變而無法使用標靶藥物。 展望未來,即便肺癌被稱為「最難治的癌症」,但隨著療法推陳出新,治療的「工具」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手術、化療之外,標靶、免疫治療雖然相對複雜,但也更能為患者「量身定做」。
在肺癌的次分類裡,生存期最短的小細胞肺癌,在第一線免疫治療搭配組合上今年也大放異彩,使用雙免疫治療組合比起單純使用化學治療,效果更為出色,約有40%病人可以從雙免疫藥物治療中獲得長時間的持續緩解(CheckMate-227研究)。 另外,免疫治療合併傳統化療也能明顯延長整體存活期(CASPIAN 研究)。 不過,根據最新的國際期刊有研究指出,TKI標靶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副作用小且容易被管理,有助提升病患治療的意願和信心。 此外,抗血管新生標靶藥也能讓血管正常化,改善腫瘤周邊血管的血流供應,幫助藥物進入腫瘤核心,發揮扼殺或抑制癌細胞的效果。 根據臨床經驗,有「EGFR」基因變異的肺癌患者,用免疫療法的效果較不顯著,所以這類基因變異的患者,通常以標靶治療為首選。
張晟瑜醫師: 鬧鐘10分叫一次 醫師:有2壞處
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 張晟瑜主任強調,除了在治療方法上近不斷進行突破外,也根據病患的身體狀況,檢測的結果與治療的選擇,採用醫病共享決策與以病患為中心的價值為準則,與病患相互溝通和討論,並尊重雙方的選擇,以期能減少副作用並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為治療目標。 張醫師指出,肺炎為流感最大宗的併發症,據研究統計過半數的流感併發症皆為肺部症狀,而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的過肺炎就不會再得,但張醫師強調,曾感染社區型肺炎的患者,再次感染的風險較高,而65歲以上因感染社區性肺炎而住院的人一年內有32%會再次感染。 在長達五年的追蹤報告,針對已使用過柏金類化學治療的肺癌患者,後線使用免疫療法相較於化學治療仍然有五倍以上的存活效益(CheckMate-017跟 057研究) 。
2018年5月照護線上進化為醫療入口網站,免費註冊為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的照護平台。 一般外科疾病、肝膽外科、甲狀腺外科、乳房外科、疝氣、各種肛門直腸疾病、胃腸手術、痔瘡、脫肛、廔管、大腸、直腸癌手術、人工造口諮詢、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五十六歲的施先生是位上班族,近來小便常尿不乾淨,剛上完廁所,才過一下子又會想尿,甚至會漏尿尿濕褲子,讓他十分尷尬,有時半夜還要起床跑廁所,嚴重影響到睡眠品質,讓他身心俱疲。 新冠疫情一波再起,這是國內繼前年四月及去年五月以來,第三波本土疫情,預估高點會落在春節期間,一天就有四萬人確診。 主要就是過年過節人流流動量大,像是元旦開始實施的,中國大陸直飛台灣航班唾液篩檢,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