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明寺10大優點

在修行上,沒有任何便宜可佔,也沒有任何取巧詐偽處,都是步步踏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 弘一大師前來承天禪寺後,遂與轉塵上人領數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觀右審,表情肅然而讚歎道:「此種定境,古來大德亦屬少有。」遂在師前,輕輕彈指三下,眾人隨著轉公一齊步出洞外,朝後山碧霄岩漫步而去。 宏公與師相約於山中苦修,一在山下洞中參禪,一在山上岩中念佛。

廣明寺

但這種事魯莽不得,住持師為慎重計,寫信請當代高僧弘一大師來鑑定生死。 廣明寺 當時弘一大師在福建永春弘法,知道消息以後,馬上表示不可以輕舉妄動。 弘一大師到了以後,在廣老的附近觀察一番,讚嘆道:「此種定境,古來大德亦屬少有。」然後在廣老的面前輕輕地彈指三下,過了不久,廣老就出定而與大眾見面。

廣明寺: ♜ 新北市三峽靈隱寺

大家極力勸說,老和尚這一去一來,前後至少要二十年,這二十年人天沒有眼目,眾生失去依怙,還請老人家多留幾年。 老和尚說他丹田無力,說話有氣無聲,無法應眾生所需,勉強留住也沒意思。 大眾又說:「老和尚住世,只要靜靜地坐著,無形中即可增長大家信心。」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最後午齋時間到了,老和尚依然說他作不了主。 懺雲法師持午,於是決定在承天寺為老和尚舉辦「消災延壽藥師佛七」,為老人家暖壽,遂匆匆趕往齋堂。 民國六十五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只教我們好好念佛。

  • 師抵妙通寺後,日以繼夜念佛,有時自己親打木魚並囑弟子一起念佛。
  • 寺裡風景優雅、清靜,寺聯「廣度蒼生超苦海,明移劫世脫迷津」說明了廣欽法師普渡眾生建廟的理想。
  • 在此期間,他仍未於此時程藉助佛經而識字,以誦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念佛法門為其修行根據。
  • 師數月未得回山,承天寺監院藉稱三請於師,師不歸,遂將寺中常住積蓄按等級分發,各自散去。
  • 位於南投集集的「鎮國寺」,落成於民國87年,寺內目前不僅擁有東南亞最大的佛陀舍利塔,也是921震央中心點紀念碑的設置處。
  • 由於苦行非常人所能及,自然有許多真假難辨的神 奇感應出現,加上佛教徒仍有不少比例的人士以學佛追求感應為目的,有苦行傳奇的廣欽自 然成為崇敬、親近的對象,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該寺石鋪的古道旁,矗立兩塔,其一為傳說神奇的「飛來塔」,另一則與之高低相若形體劃一對峙而立。 雖然表面看似相同,可是飛來塔常年清淨,一塵不染,另一則鳥糞滿柱,飛塵粉飾,不忍卒睹。 凡此古蹟共有八處,另有「月台倒影」、「石龜食米」、「獅子吐煙」、「石梅花香」、「一塵不染」、「龍王井」、「鸚哥吐霧」等奇觀活景,為世人所樂道,而這些傳聞,越傳越遠,越傳越神奇,至今,只堪懷古幽思,已無從查證。 而不為傳說佳話所變者,唯是寺內宏偉之建築,寺內有禪堂、念佛堂、法堂、祖堂、客堂,寬敞軒偉,計有六大幢房,大殿可容千人,寺裡常住六百多人,儼然一叢林古剎。 西元一九一一年,師二十歲,於泉州晉江城內承天禪寺剃度出家。 承天禪寺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帝王殿宇,傳說該寺建於明英宗正統年間(西元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年),距今約五百多年,占地十八萬坪。

廣明寺: 新北市石碇區佛教

民國71年由本法法師接伕第三伕住持至今,本法法師年帅出家為荷擔,如來家業除了自身不斷精進修雤,更遠渡日本研修佛法,籌集弘法冺生的資糧。 位於碧潭左岸永業路右側,寺內供奉創寺人之一清嚴大師「肉身菩薩」的「海藏寺」,是新店地區著名的禮佛聖地。 廣明寺 新店溪曾經是台北盆地墾民主要灌溉的水源地,上游由南勢溪與北勢溪所組成,兩溪流到新店雙溪口匯合後,始稱新店溪。 碧潭兩岸住民的往來,早年以渡船為主, 1937 年8月吊橋竣工後,橫越碧潭兩岸,有如長虹懸空跨越,點景於青山綠水之中,使碧潭的水岸景觀增添無限風情,碧潭吊橋長約 200公尺,站在橋上欣賞潭水美景,湖光山色、扁舟點點,美不勝收。 既然提到了新店,就來講講地名冷知識,為什麼新店叫新店? ★一九五二年,師六十一歲,於臺北縣土城鎮成福山上,覓得一天然石洞,深高各兩丈餘,洞口東向,日月初升即照徹洞內,故以日月洞名之。

廣明寺

師已在殿外平台等候,見林氏至,哈哈大笑謂林氏言:「我知道你會再回來。」次日,林氏急於赴台,遂與師言:「弟子去台心切,不知何時成行?」師言:「二十日晚上船,二十一日出海,二十二日可抵台。」二十日午,果得船行通知該晚上船。 廣明寺 林氏又向師拜別,師再三叮嚀,必須來信聯絡。 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二年,師已進入中年,卻仍未曾受具足戒;師自弱冠出家至今已二十二年矣! 其所以遲遲不肯受比丘戒,承擔如來家業者,實恐上欺佛祖,下瞞眾生,外負師友親恩,內負己靈。

廣明寺: 廣明寺 

其次,不管大陸僧侶、台籍僧侶也好,都在中國佛教會遷台運作的第三年參與了中國北 方、以白聖法師為主的寶華山系統的傳戒大會,但廣欽卻一直到民國七十四年十月才參與主 事,當時他已九十四高齡了。 後林覺非於民國三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抵台,並與廣欽保持聯絡,三十六年四 月間,廣欽決定來台,林覺非提供船資,與台籍僧人普旺(基隆人,後改名普觀,基市佛教 講堂住持)同由廈門乘英航輪來台,時序民國三十六年五月十五日。 (圖片:闞正宗提供)廣欽到南洋這段期間,有說二十五歲回來,亦有說三十三歲才回來,其間相差八年之多,這 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諸多廣欽老和尚的傳記中,對赴南洋一節皆語焉不詳,最多也只以 「特殊因緣」示之,到底是什麼「特殊因緣」,我的看法是乃為籌措足夠「買單」的錢。 一 般在大陸的叢林,香火鼎盛的大山,出家人根本不必做苦力,只要佛前照應香火及唸書唸課 誦,一切雜役皆由道人負責。 我的看法是,廣欽老和尚十一歲養父母即已雙亡,而養子的身份必然無法繼承田產,而且養 父說不定是佃農,若是地主,生活當不致太困苦。

  • 民國三十五 年五、六月間廣欽攜林覺非訪視其苦行之岩洞時,順便在北門某鋪買麵與青菜為林居士準備 午餐。
  • 廟前渡船頭現由名叫「阿勇」的船伕掌舵,水波悠然,渡船前往灣潭的居民或遊客,懷幽思古之外,更能在煙波江上,暢遊水岸輕舟之樂。
  • 師自幼即體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隨母奉佛茹素。
  • 林氏又向師拜別,師再三叮嚀,必須來信聯絡。

民國二十二年(?)廣欽上清源山時,攜帶簡單衣物及五百錢米(約十多斤)。 一般山 上苦修似以帶乾糧為宜,帶白米乃需要柴火炊食,殊為不便,廣欽難道在洞中自炊? 情況似 乎不是這樣,我們在其弟子林覺非所記《我與廣欽老和尚的因緣》找到了線索。 民國三十五 廣明寺 年五、六月間廣欽攜林覺非訪視其苦行之岩洞時,順便在北門某鋪買麵與青菜為林居士準備 午餐。 廣欽二十五歲抑三十三歲回承天禪寺,以現有的資料甚難考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廣欽 回到禪寺後依然是做體力勞動的苦活,且幾到近中年才受具足戒(三十六歲或四十二歲)。

廣明寺: 新北市永和區佛教

午後二時左右,忽告眾曰「無來亦無去,沒有事」之語,並向徒眾頷首莞爾,安坐閉目。 少頃,眾見師不動,趨前細察,乃知師已於念佛聲中,安然圓寂。 廣明寺 四十四年(乙未)三月,板橋信眾在北縣土城火山購地供師,即今承天寺所在,該地原係一片竹林,人跡罕到。 師等由小徑入林,砍竹約三尺見方,並將砍下之竹編為床榻,上敷細草,趺坐其上,謂隨眾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間,闢地搭蓋瓦屋一間,供奉佛像。 林子瓏說,祖先牌位安置在外的價格不見得人人負擔得起,他看過獨居長者將先人牌位放在「謝籃」的竹籃內吊掛起來,也有民眾整籃放置在冰箱上祭拜,表達心意。

廣明寺

從以上資料我們推測,廣欽的生父這一邊,家中食指 必十分浩瀚,且廣欽可能是家中老么,因為兄長要娶妻,年齡若非弱冠,起碼也近弱冠,而 廣明寺 廣欽當年才三、四歲,兩人年齡相差甚大,其間必有其他兄弟姊妹,只是廣欽年幼不記得這 些事。 故在台灣流傳廣欽老和尚的相關事蹟中,都沒有提到廣欽曾和生身父母連絡過,其身 世隱晦乃屬必然。 我們試著在各方流傳的資科中, 抽絲剝繭,圖還給老和尚一個本來面貌。 翌年,參加懺雲法師在台北念佛團打佛七,懺公非常敬重老和尚,於佛七圓滿後,浩浩蕩蕩七、八十人,上土城承天寺拜訪老和尚。 當時,承天寺建築簡陋,只有幾棟寮房,沒有現在這麼輝煌壯麗。 在老和尚的丈室,裡裡外外擠滿了老老少少,有專程來請益的,有好奇湊熱鬧的,有登山路過的。

廣明寺: 新北市中和區佛教

經過一陣眼目傳神後,平日談天說地、講經說法頭頭是道的我們,誰也拈不出一偈半偈來。 一、不必苦讀經文;二、專唸「南無阿彌陀佛」;三、素食:這簡單的漢傳佛教法門,至今仍深深影響臺灣絕大部分的佛教信眾。 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為,廣欽之最大成就,在於藉此讓臺灣佛教界重新認同漢傳佛教文化。 1968年,相傳蔣經國甫受任為行政院院長期間曾多次上山拜見老和尚。 有一回,蔣經國前往美國訪問前夕接獲消息稱有人將在美國對其不利。 蔣遂於臨行前驅車前往承天禪寺拜會老和尚,老和尚提示此行有驚無險,不必擔心。

五十三年底師回承天禪寺,重整舊觀,並建山門及方丈室。 林覺非居士抵台後,即常與師聯絡;民國三十六年夏,師遂在林氏安排下,與台僧普旺法師(基隆人,後改名普觀,為基市佛教講堂住持,現已圓寂),由廈門乘英輪渡台。 瑞舫法師苦行過苛,不幸英年早逝;師雖拜在瑞公座下,而實際教化廣師的任務,完全落在轉塵上人肩上。 轉公知師根基深,將來必為法門龍象,因此,鞭策甚緊,時時耳提面命。 某日,大家出坡工作;近午,收工返寺時,正聞午齋雲板價響;由於叢林人多,供眾不易,平日省吃儉用,湯湯水水,沒有滋養,加上出坡賣力,眾人都餓得發暈,顧不得把工具收拾好,紛紛擠往齋堂。

廣欽在碧霄岩一住十二年(民國二十二年到三十四年),事實 上廣欽並非常住洞內不動,他在洞外還種了數棵果樹及花,不過大部分時廣欽在岩洞中打坐 。 聞說有一次入定逾四個月,由弘一大師彈指引其出定。 廣欽童貞入道(十一歲?)到二十歲成年,都在承天禪寺度過,也都以小沙彌的身分在 寺院活動,且一直未受戒。 這其間廣欽做的是外坡職事,種菜除草的工作。 二十歲後不知是 何因緣前往南洋,這段時期可視為廣欽「還俗」時期,因為其並非派赴南洋弘法,且南洋亦 未聞有分支道場,廣欽到南洋,據傳乃先在店裡為人掃地煮飯,並作雜役工維持生活,後來 乃與人結隊上山墾伐林木。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副教授林茂賢說,民間有習俗說,祖先牌位上方不要有樓層「壓著」,其實只要請風水師評估「正位」,即可擺放祖先牌位,不一定要設置在頂樓。 他也認為,有些民眾將祖先牌位送往寺廟是考慮到有神明護衛,未必是沒有空間,現代人居住空間雖然有限,仍鼓勵讓祖先牌位與家人一起,以看顧後代祖孫,較符合傳統祭祀、孝道的內涵。 台北市的賴小姐最近從老公寓搬到大樓的新家,新裝潢的房子明亮溫馨,唯獨沒有預留祖先牌位的空間,加上祭祀空間與裝潢風格不搭調,一度苦惱牌位該怎麼安置;詢問幾個公墓竟一位難求,安放牌位要等20、30年,最後找到一處禪寺付費安置。 寺廟建於獅頭山山腰,前為街市,背有山崖,由寺中遠眺,風景絕佳。 本寺是由當代佛教高僧廣欽法師於民國三十七年所創,建廟之初,廟宇十分簡陋,經過廟方數十年整修,在民國七十九年完工,而有現今的規模。 寺裡風景優雅、清靜,寺聯「廣度蒼生超苦海,明移劫世脫迷津」說明了廣欽法師普渡眾生建廟的理想。

廣欽離開新店後隨即在土城與三峽交界的成福山上覓一石洞,名曰「日月洞」,同行者 還有徒弟三人,分別是傳覺、傳波與傳意,其中還指派傳意為日月洞監院,目前日月洞是由 廣欽徒孫道一常住。 四十年冬至四十四年春,廣欽的活動範圍就在日月洞附近,過著穴居山 林的隱士生活。 廣欽來台之後首先在基隆仙洞岩隱居一年,仙洞岩亦是鑿壁穴 居,與泉州清源山之碧霄岩同質性高。 廣欽在民國三十七年冬季之前居無定所,除前述之仙 洞岩之外,他還在基隆的極樂寺、靈泉寺、最勝寺,台北的芝山岩、萬華的法華寺及保安佛 堂等處掛過單。 廣欽在碧霄岩苦修 十餘載,民國三十四年下山,那時廣欽已經五十四歲了,隨後在承天禪寺調養一年,後又移 錫廈門南普寺一年,民國三十六年始來台灣。

廣明寺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