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廣受歡迎的逍遙遊(笑話集),也曾探討許多前衛的國家社會議題,如臺語文學、「三月學運」和由「雪山獅子旗」介紹「西藏獨立運動」等。 1954年創刊,禁刊後於1958年12月6日復刊第一期,至今出版至第140期(2014年6月9日)。 原為強制購買(包含在學生活動費裡),但在133期時開始自由認購。
摔跤社:建補的摔跤社是因為保定摔跤大師常東昇的孫子常達偉學長就讀建中夜間部因此成立此社團,該校的數學老師彭老師也是摔跤高手。 建中補校該校與日間部學生一樣一直採用台灣中學傳統的卡其色軍訓制服與綠色書包,卡其色制服已經成為該校學生認同的標誌之一。 早期的制服在外表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學號,日間部是在卡其制服上綉藍色的學號,外套(夾克)上綉黃色的學號。 夜間部及補校同學是在卡其制服上綉黑色的學號,外套(夾克)上綉白色的學號。 1919年發布《臺灣教育令》,總督府採許可制,准許臺灣人子弟可以進入日人專用的各學校,試行「臺日共學」。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臺北一中和四中的臺籍學生10月29日於永樂國民學校(今永樂國小)復課,後來臺北三中臺籍學生加入,12月5日,遷日新國民學校(今日新國小),12月6日於日新國小辦聯合開學典禮,後以為校慶,以資紀念。 日本籍的學生,以「臺灣省立臺北仁愛中學」的名義於原龍口町臺北一中校舍繼續上課,旋併入臺灣省立臺北和平中學(今師大附中)。 12月14日,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下令將臺北一、三、四中的臺籍學生合併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中學」,暫於舊「臺北第四中學校」校舍 市立建國中學 (今建國中學東北角宿舍區)上課。 1946年1月28日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建國中學」,初設有日夜間部高中、初中、補習學校初高中等多種學制,一度男女兼收,1955年停止招收女生。 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改隸臺北市政府,更名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學生以日籍子弟為主,到1940 年代,學生總數大約千人,臺籍生仍不超過3%。 內容從逍遙遊(笑話集)到國家、國際議題,如臺語文學、「三月學運」和由「雪山獅子旗」介紹「西藏獨立運動」等。 1954年創刊,禁刊後於1958年12月6日復刊第一期,2010年代以人文與社會相關之專題為主要內容取向。 教師也有社團,如排舞社(師生一同參與)、教師合唱團等。 [來源請求]有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歷史、生物等。 教學研究會除出版學生學習資料外也舉辦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的紅樓文學獎、紅樓文藝營[來源請求],歷史科教學研究會的歷史週[來源請求]等。
其中,樂旗隊屢獲得國際競賽大獎,享譽國內外;而黑衫軍更是國內外橄欖球賽的常勝軍,可謂叱吒風雲。 近年校園民主化蔚起,學生與家長積極參與校務,班聯會和家長會皆選派代表參加校務會議和學校相關委員會,建立相互尊重的校園氛圍,有助於保障學生權利,提升教育品質。 1945 年戰後,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原有臺北一中、三中、四中之臺籍學生合併一校上課,並於12 月6 日舉行隆重開學典禮,是日乃成為校慶紀念日。 1955 年,由大陸來臺男女學生200 餘人考入本校,男女同校現象持續8 年。 1967 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本校改隸臺北市,遂改名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南海學園正對面,為北市六省中之一。 建國國中校長方廷彰表示,學校在大享食育協會協助下,與日本群馬縣沼田市學校給食中心互換學校午餐食譜及推行營養教育經驗,讓台日學生品嘗到對方國家的營養午餐,並藉由餐點的呈現,了解日本與台灣在食材、烹調方式、供應方式的不同處。 建國國中開創雲林縣營養教育推行新方式,與大享食育協會及日本群馬縣沼田市學校給食中心共同合作,以互換菜單方式,讓雲林學童了解異國料理特色,尊重差異性,除了提升營養教育品質外,也讓學童上了一堂人本教育課程。 日本群馬縣沼田市學校給食中心為市內的11所國小、9所國中和1所特殊教育學校,共計21所學校,3,600名學生提供營養午餐。 給食中心以其鄉土料理和在地食材食譜提供建國國中烹飪 「豆腐飯」(沼田市利根町大原地區的鄉土料理)、「蔥味噌烤雞」(蔥是群馬的特產之一)、「和風蒟蒻沙拉」( 群馬縣是日本最大的蒟蒻芋產地。 「日式麵疙瘩 」(沼田市的鄉土料理)、水果:蘋果。
不少知名校友出身自該社,包括作家(楊照、王文華、朱宥勳、羅毓嘉、盛浩偉)、學者、律師、政治人物江宜樺、楊偉中、王炳忠、陳為廷……等。 日治時期教育目標強調均衡發展,學科知識的學習之外,特重品德及體育活動。 優良校風傳統,即奠基於豐富的學校課程與嚴格的生活要求。 臺灣的現代教育,肇始於日本1895 年統治臺灣之後。 本校前身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是由創校於1898 年的「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之尋常中學科改制,1907 年於今南海路現址籌建新校區,隔年4 月遷入。
有次,建中雖獲冠軍,但林教練認為隊友未將精神完全表現出來,賽後每人賞了一個耳光,建橄隊員絕對服從長輩的精神,從此建立了。 市立建國中學 賀翊新兩度任建中校長,重入學校時,對建橄大大支持,除了在經費上予以協助,更情商駐守部隊,搬運海砂,填墊原來的泥土操場,而成了罕見的海砂操場。 一陣風颳起,海砂常搞得教室砂塵飛揚,後來歷任校長曾有心改變現況,但礙於經費而作罷,直到校長李大祥,才將沙漠變成綠洲,在操場植了綠草。 本校校舍建築泰半落成於1960 年代後期至1980 年代初期,校區規劃與軟硬體設備更新一直是持續努力的重點工作。 新教學大樓「夢紅樓」於2013 年落成啟用,位於象徵建中精神的「紅樓」東側,隔泉州街另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並列,以紅磚風格建築語彙,連結東西兩棟臺北市市定古蹟。 在老舊建築物暫時無法更新的情形下,結構補強、外牆修繕等已初步完成,但為符應全球化時代的校務推動,校園空間的整體規劃仍積極進行。
市立建國中學: 台灣新生報
百年來在優良傳統及「全人教育」核心理念下,聲譽日隆,人才薈蔚,為追求「卓越的建中」,形塑「令人尊敬的建中」而努力。 南科實中蔡明輝校長感謝南科管理局自前瞻基礎建設打造南科的AI-ROBOT自造基地,持續扶植學校的FRC團隊,在設備建置或經費資源,都給予極大的支援。 此外,他表示,學校在108課綱的共好精神下,打造模擬競賽舞臺並發展培訓課程,與全國各地的團隊彼此資源共享及經驗交流。
這篇文章 事後新聞稿 建國中學-開創科技教育新篇章~臺北市立建國高中與國立南科實中策略聯盟合力推展科技教育 最早出現於 好視新聞網。 二、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訂定閩東語文為語文領域課程,國教署委請國立臺南大學研編閩東語分級教材,並研編補充教材提供教師於教學課程運用,並為增進教師閩東語文教學資源運用及素養導向設計實作能力,規劃辦理本工作坊。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英語:Taipei Municipal Jianguo High School),簡稱建國中學、建中、CKHS,為臺灣最著名的高中之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與南海學園正對面。 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的臺北一中、三中、四中,也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公立中學。 ,縮寫CKHS)簡稱建中、建國高中、建國中學,為一所市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設有普通班、體育班、科學班、數理資優班。
市立建國中學: 合作單位
兒玉源太郎總督時期(1898 ~ 1906), 臺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仿照英國伊頓學院(Eton 市立建國中學 College),規劃本校全新學制。 例如:每班人數不得超過30 人;所有學生居住於學生宿舍;重視實驗觀察課程;聘請富於社交及教育經驗之西洋婦女管理學生宿舍;指導學生西式生活起居禮儀,期使本校能擁有西洋式的教養與傳統日本武士遺風的教育目標。 光復後,本校德智體群四育並重,上課不分主、副科,精進學習。
二、推動校舍更新:逐步拆除老舊校舍,改建為現代化的教室、實驗室、研討室、國際會議廳、展演廳、食堂、社團活動室與綠地等。 2.前開截止日後始報名成長班全期課程者,即應繳交 2000費用,參加學員可至家長會辦公室報名繳費, 或登記報名後於第一堂上課報到時再繳費亦可。 根據成立時間先後為臺北一中、三中、四中,因1945年復課時是由此三所學校之臺籍學生復課。 該校的課外活動中,由校方或教師主辦的有一年一度的校慶創意進場、園遊會、班際合唱比賽、、紅樓文藝營、紅樓文學獎。 而該校的學生自治團體班聯會也定期舉辦電影欣賞會、社團聯展、校慶舞會等等活動。
市立建國中學: 台灣旅行趣
建國國中今天的營養午餐供應菜色有,沼田市的鄉土料理豆腐飯、蔥味噌烤雞、和風蒟蒻沙拉和日式麵疙瘩,附餐1顆蘋果和1瓶鮮奶。 年過半百,面對不公平的事,仍是「憤青」一枚,不平則鳴是一定要的,但是深知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認為教學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師生以互為主體的方式相處,在反思與實踐中成長。 期待自己和學生都能「通情」而且「達理」,唯有自我的情感與理智充分發揮,人才有可能獲致幸福與智慧。 「蟹黃粥」運用口湖、台西的海鮮,四湖的南瓜、東勢紅蘿蔔製成,考慮海鮮過敏學生的需求,將蟹黃改成鹹蛋黃,海鮮則用清燙後鋪上。
1998 年,本校創立教師會,維護教師權益,營造溫馨的校園環境。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班聯會為建中最高學生自治組織,為少數將行政(行政部門)、立法(班代大會)、司法(評議委員會)三權分立的學生自治組織。 1970年代逐漸發展,形成今日班聯會的基礎,各式活動也多在此時期建立,如報刊型校刊《建中人》之發行、今日之社團聯展(迎新、送舊與校慶音樂會)、電影欣賞會等。 1980年代由於行政團隊與其他班長的分化,而形成了今日行政-議會分立的局面,但在此同時也引發兩份章程問題,行政-議會分立的體制並沒有受到當時校方的認可,但班聯會仍以該體制行事。 今日班聯會之體制於1992年正式確立,同時並確認全體學生皆為班聯會員。
- 2013年10月創報,來由為建中校歌歌首三字「東海東」,為建中青年附屬之報紙刊物。
- 這篇文章 事後新聞稿 建國中學-開創科技教育新篇章~臺北市立建國高中與國立南科實中策略聯盟合力推展科技教育 最早出現於 好視新聞網。
- 近年校園民主化蔚起,學生與家長積極參與校務,班聯會和家長會皆選派代表參加校務會議和學校相關委員會,建立相互尊重的校園氛圍,有助於保障學生權利,提升教育品質。
- 早期校友設計隊服時,以紐西蘭全黑隊(All Blac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為師,設計全黑色隊服,因此被喻為黑衫軍。
- 日治時期臺北一中亦有校歌,並有著「高砂島是為日本國南方的重鎮」、「仰望高聳入天的新高山」、「將此自覺之光輝散佈到全世界」等歌詞內容。
- 曾任臺灣大學寫作中心學術論文寫作課程助教;建中人社班專題研究指導教師。
1983年停辦附屬高中夜間部,2000年停辦附屬建中補校,僅存日間部高中部學制,並專收男生。 任職於臺北市立建國中學,致力於為二十年後的臺灣培養人文及社會科學人才,同時已經投入超過十年時間為原住民學生進行教育服務工作。 身為社會學科教師,但也喜歡和數理學科教師互動,共同研發STS課程,讓學生具備科技與社會的跨領域思考。 已於中學任教逾三十年,但也在大學兼課十五年,可以協助School和College兩邊進行對話。 曾經獲得教育部師鐸獎,從此只好更賣力工作,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同時也不要對不起「遺珠之憾」。 建國中學機器人研究校隊FRC#8020 CyberpunK成立於2019年,期許能夠成為STEM、教育、商業與社會的「領航員」。
市立建國中學: 重要公告
南科實中FRC#6998團隊創立於2017年,自創隊以來秉持永續發展、翻轉傳統教育、協助弱勢三大宗旨。 身為臺灣第五支FRC隊伍,6998希冀與全臺團隊進行交流並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成為在臺灣南部具有影響力的隊伍。 近幾年,6998團隊持續在校內與校外推廣科技教育,協助學校國中部、國小部成立機器人團隊,也前往資源相對匱乏的偏鄉學校,提供科技教育師資與資源,期許藉由合作備忘錄的簽訂,與建國中學成為在科技教育上的堅實夥伴。 本著「中學教育,大學格局」的目標,教師們對課程採互動式的教學型態,以活潑多樣的教學方式,達到經驗分享、教學相長的績效,並經常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及國際性的各項競賽,成績斐然。
- 1969 年,日間部77 班、夜間部30 班、補校28 班,學生總人數超過7500 人,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高中。
- 三十多年來,校友會積極協助及回饋母校各項活動、捐助各項獎學金、全面贊助學生及社團、教師等活動。
- 面對爆炸資訊,要能閱讀理解、批判思考;面對未知問題,要論證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 不少知名校友出身自該社,包括作家(楊照、王文華、朱宥勳、羅毓嘉、盛浩偉)、學者、律師、政治人物江宜樺、楊偉中、王炳忠、陳為廷……等。
- 本校原設於文廟東, 即今日中央氣象局、北一女中一帶。
- 本校辦學尊重學生,謹慎維繫民主開放但明辨是非的教育風格,培養學生允文允武、自尊自律的風範。
2017年5月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欲將該校發展為市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兼完全中學、增設商業職科,因校園空間不足等因素遭受一百多名校內教師連署反對。 同年6月桃園市市長鄭文燦在議會備詢時,明確表示完全中學計畫不可行。 本校秉持全人教育精神,營造自由開放的優質環境,培養卓越的博雅建中人。 為兼顧特殊教育,本校設數理資優班、資源班、體育班、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班和科學班。 此外,本校開辦服務學習課程,培養關懷奉獻的精神;發展特色課程,推動第二外語,同時深化生命教育和生涯規劃課程。
市立建國中學: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附設高級進修補習學校
1922年發布《臺灣教育令》第2次修正,實施日臺共學,因「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今成功高中)成立,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 1923年代表臺灣出賽「第9回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此為臺灣隊伍第一次參賽。 市立建國中學 建國國中營養師楊琇棻表示,台日飲食文化彼此接受度高,藉此次活動,除台日友好交流外,也開擴學生對於其他國家學校午餐的國際視野。 建國國中提供給日本群馬縣沼田市學校給食中心的台灣特色料理餐點:偽蟹黃粥、爌肉刈包、東山鴨頭、炒高麗菜,讓他們了解雲林、北港這個小鎮飲食文化及在地食材特色。
藝術接力展藝術節,首先由美術科陳宣義老師和部分高三班級的「翻轉空間造化美」揭開序幕。 致力提供讀者更多關於台灣多元地方生活新聞,除了傳統網路新聞圖文報導方式提供給大眾閱讀之外,我們也致力『虛擬主播』播報方式提供讀者更多更豐富的影音新聞體驗。 市立建國中學 橄欖球隊建中校長劉玉春根據校史細數其來源,早在民國九年,素有日本「橄欖球之神靈」的松岡正男,便在台北一中播下橄欖球的種子。 民國十六年,一群學生從即將拆除的宿舍中,找到一個橄攬球,於是到圖書館中找到了當時的橄欖球規則,而再度玩了起來。 球隊成立第三屆時設計了黑色球衣,是為了向當時全世界橄欖球賽最強的紐西蘭All Black隊看齊。 這支沙漠軍團完全由同學自由摸索,那時,一位自韓國留學回國的國家代表隊員林棋坤,被隊員刻苦精神感動,義務擔任教練,而球技也有了極大進步。
市立建國中學: 體育運動
以建中為背景的電影中,最著名的就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該片以楊德昌就讀中學時發生在建中夜校生的情殺事件為題材。 其中校園部分都在建中取景,並刻意避開不符合時代感的校景,試圖重現數十年前壓抑封閉時代的凝重感覺。 建中人社:建中人是建中補校學生自編的出版品,亦即補校同學的校刊社。 建中人於1972年10月10日創刊,早期為班聯會主編月報形式,後夜補校參與,改為日夜校輪流出刊,夜間部由建中人社編輯,日間部由班聯會編輯股編輯。 後夜補校之建中人改為半年刊,月報由日間部班聯會繼續編輯,今日已成隨校慶發行的刊物。
兩校機器人校隊在過去幾年已有多次合作經驗,彼此交流、學習、並合力推動FRC相關經驗與技術,交情甚篤。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附設高級進修補習學校(英文譯名:Taipei Municipal Jianguo High School, JGHS,舊譯 Taipei Municipal Chien Kuo High School, CKHS)。 簡稱建補、建中補校、建國中學補校、建國中學進修補習學校。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在2002年初宣布兩所明星補校隔年停招外,並規定自九十一學年度起,臺北市市立進修學校鎖定招收年齡十八歲以上的社會人士,且需要經過入學考試。
市立建國中學: 課程教學
任期姓名任職日期離職日期備註1張飛雲先生1975年8月1983年2月原桃園縣立竹圍國民中學校長轉任,任滿退休2蔡林龍先生1983年2月1995年7月原桃園縣立新明國民中學校長轉任,調任桃園縣立壽山國民中學。 3賴錦祥先生1995年8月1998年7月原桃園縣立龍潭國民中學校長轉任,調任桃園縣立平興國民中學。 市立建國中學 4曾志宏先生1998年8月2010年7月原桃園縣立仁美國民中學校長轉任,調任桃園縣立桃園國民中學。
因學生人數眾多, 校地不敷使用, 遂於1908 年4 月遷移至現址。 當時取得校地約3500 坪,約合11550 平方公尺,由臺北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近藤十郎設計興築。 主體校舍規劃成「中」字型,充分表現出總督府中學校的特色;而主體建築紅樓,莊嚴宏偉,成為建中的精神象徵。
目前班聯會之行政部門擁有一間專屬空間,位於夢紅樓地下室,主要業務有舉辦社團聯展(上下學期)、電影欣賞會(目前與北一女中班聯會合辦,稱「建北聯合電影欣賞會」)、校慶舞會、校慶紀念品、畢業紀念品、《建社望友》社團簡介編輯、建北特約商店協調 等。 行政部門另下設獨立機關-選舉委員會,專責舉辦班聯會主席選舉及會員投票(即校園內公投)。 基本學力測驗須達PR值99才能錄取;民國111年國中教育會考換算基北區積分則要34.6分、5A9+以上才能在超額比序中脫穎而出(該區滿分36分、5A10+)。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