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望重新詮釋並再現舊城自明鄭迄今的歷史軌跡,讓民眾享受如重臨百年舊城、跨越古今的3D互動實感體驗,帶你穿越時空遊舊城。 2018年(民國107年)3月3日見城館落成啟用,邁向新的歷史里程,以保存舊城歷史文化為展示目標,呈現左營舊城歷史興衰與變化,期許提供民眾全新的舊城體驗,貼近在地民眾的歷史記憶,成為建築再利用的最佳模式。 見城館所在地曾經是海光三村的診療室,1990年(民國79年)經左營區公所改建為海勝里里民活動中心,當時圍繞在活動中心周邊的平房聚落,即是海光三村的房舍、幼兒園、家庭式商店等等,共同建構出典型的眷村生活風貌,至2006年(民國95年)改由文化局接管。 左營舊城火車站是台鐵地下化在縱貫線新設之簡易站之一,這個耗時16年的工程,是許多人揮灑汗水、努力才有的結果。 在啟動日之前,我們負營造公司之託,為他們記錄下左營舊城車站之工程照,以便在公司建檔記錄或是做為日後宣傳。 本站出入口設計形式與民族車站相似,大廳層的天花板以DNA雙股螺旋作為意象,藉此呼應科工館。
左營慈濟宮又稱城邑慈濟宮,當地人俗稱老祖廟,為左營舊城內古老廟宇之一,主祀保生大帝,詳細建廟時間不詳,推測1719年前便建於縣署前大街(現今左營舊城城內空間)。 1938年日人建左營軍港,劃舊城為要塞,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被迫遷出,1962年於現蓮潭路9號,新建成慈濟宮,並迎回保生大帝神像,並設有鸞堂「龍虎社修善堂」,1974年興建龍虎塔,成為觀光、宗教勝地。 龍虎塔隸屬於塔正對面的慈濟宮,龍虎塔塔高7層,利用鮮豔的色彩打造外型壯觀獨特的兩座雙塔,讓人感受到東方神秘色彩的震撼,參觀龍虎塔要從龍口進、虎口出,據說這樣能趨吉避凶;登上塔頂,則能一覽蓮池潭全貌,不僅受到台灣遊客喜愛,海外觀光客對於此特別的習俗也感到有趣。 左營舊城文化新體驗,與在地商家「中外餅舖棋餅文創館」合作,將餅香融合城牆門神,是故事也是味蕾的技藝傳承。 美術館周邊美食更是數之不盡,特別是青海路上,提供以下做為參考。 有老周冷飲店、阿萬鹹水意麵、廖家黑輪、不知名愛玉冰、鴨肉和、汕頭陽春麵、阿智酸梅湯、澎湖陳冰店,附近周邊美食還有QQ粉圓冰、鄧家粉圓冰、三民街老店燒馬蛋及包子叔叔小籠包等等。
左營舊城車站: 左營大路
為台灣高速鐵路的鐵路車站,與台灣鐵路管理局沙崙線 沙崙車站 共站。 台南站為採站軌分離型式配置的高架車站,包含兩座與車站與人行天橋串連的側式月臺、總樓地板面積為28,708 平方公尺,由宗邁建築事務所設計、日商清水建設施工。 左營(興隆庄)的興起是軍事因素,但在鳳山縣逐漸開發後,主要的城鎮卻是位於府城(今台南)往阿緱(今屏東市)的交通重鎮:下埤頭。 許多人希望將縣城搬至下埤頭,這件事情爭論許久,最後之所以真會搬遷,與清代民變有關。 此一站體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於2013年拆除,並在北側設置跨站式臨時站房。
但這樣的杏仁味大多都是添加香精調味,並非天然的味道,而我也不太喜歡這樣的杏仁味,但這間古厝中販售杏仁茶的杏福巷子,秉持著傳統風味,不添加香精,卻讓人回味不斷。 來杏福巷子,必點的就是杏仁茶配上油條,特別的是可以坐在三合院中、喝杏仁茶、飽覽古厝風光,從味覺到視覺體驗著懷舊的美好。 除了杏仁茶,各式懷舊冰品及麵茶也是杏福巷子不錯的選擇,假日時店家也會舉辦古蹟導覽小旅行,有興趣的不妨參考看看。
左營舊城車站: 左營南門
左營區之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明鄭台灣駐軍中分為前、後、左、右、中五鎮,其中宣毅在左鎮設營於此地,故稱「左營」;另一說法則是清軍在台灣分設南北兩營,南路營即駐防於今左營區故得名。 左營舊城車站 但無論說法為何,左營區都是高雄市較早開發的區域,加上高鐵站設置於左營、高雄捷運紅線穿過此行政區,讓左營迅速發展成為北高雄之新興商業核心,從巨蛋商圈的人潮就可略知一二左營的繁華程度。 以輕巧的水波造型,「藝風水美」作為設計主題意象,藉綠化的斜坡取代高直的水泥防洪牆,地景建築以水景植栽,綠水化環境,回應洪流高程與都市熱島效應。 可漫步休憩於林徑水溪畔,更與自然一起共鳴迴響,附近有內惟埤文化園區(步行5分鐘)、高雄市立美術館(步行6分鐘)。
也不愧是左營著名的楊桃湯名店,居然開到24小時不打烊營業,讓人隨時想喝就能來買一杯。 穿越愛河河底,火車從新左營站出發後就會下地,到鳳山站之後才會回到地上,全長15.37公里全部地下化行駛,沿線橋隧、地下道將功成身退。 從路線車站沿革可比照三階段的不同,有好多懷念的老車站,也可清楚看到,新左營站到鳳山中間出現了7個新站,在這裡可一睹全貌。 左營舊城車站 左營舊城車站 接著,尋訪探幽、漫步悠遊三塊厝巷弄中,穿過鳳北里幸福九九藝術巷道到三鳳中街逛大街、三民市場吃小吃,看到彈珠汽水就想到榮泉彈珠汽水工廠,可惜的是我們每回來都是周日,周日休息。
左營舊城車站: 高雄新景點!「綠廊道」左營計畫完工開放 9.3萬坪公園迎客
09|時間持續過去,果貿社區的寧靜一直未曾被打破過,隨著社區特殊的建築造型,反而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及攝影師慕名前來拍照取景有「小香港」的果貿社區。 2017年(民國106年)9月15日,眷文館為因應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左營舊城見城計畫」開始休館,文物陸續移至明德新村2號、3號、4號、11號等空間重新規畫策展,並於2018年(民國107年)4月於明德新村開幕,眷文館原址則特規劃改為「見城館」。 建物的保留,不單單是建物再利用,有更多的部分是期望留存在地的情感,保存舊城的歷史文化與生活記憶,透過融入舊城的場域裡,可以讓民眾瞭解並感受舊城古往今來的生活樣態,展現歷史事實,呈現舊城完整前世今生的生活情境。 不知道版大知不知道,左營車站的舊站房現在是當作天橋連接東西兩側使用,但看了版大寫的文章後,推測版大您應該沒有到那裡吧! 但下次如果版大又來這裡的話,(當然前提是舊站房還沒拆掉,不過我看很難)希望能上去拍以前的軌道以及月台。
鳳山在清領後期是高雄地區的行政中心,但在日本政府確立高雄面向海洋發展的方針之後,連接鳳山的鐵道也因此變成縱貫線的支線,鳳山車站則在1907年開業。 日本時代的鳳山雖然不再是城市中心,但周邊農業發達,鄰近區域也有大寮製糖所等糖廠,在今日臨時車站的位置更是昔日的糖鐵車站呢。 二次大戰時高雄成為南向的重要基地,鳳山也因此聚集了許多軍事設施,直到現今鳳山車站依然是許多做兵人的軍旅記憶。 在原始鐵路地下化計畫中並沒有這座車站,而是在2014年政府考量到科工館與鳳山之間的站距比起其他車站稍長,因此修正計畫新增此站,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和鳳山高中都在步行十分鐘的範圍內。
左營舊城車站: 左營(舊城)車站
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範圍北起左營區新左營車站,南達鳳山區大智陸橋以西,總長度約15.37公里,鐵路地下化完成後所騰空的廊帶,經市府積極爭取,中央核定闢設為綠色景觀園道,總面積約為71.29公頃。 蔡志揚並指出,台鐵捷運化的設置,讓周邊居民多了一項通勤工具選擇,以尖峰時刻從「內惟站」搭乘至「高雄車站」來看,車程約10分鐘,比騎車、開車節省約5~10分,交通機能提升,相對也優化了周邊住宅的評價。 目前受限地下化綠廊道工程,部份車站外圍仍受工程圍籬隔阻,但不影響搭乘,未來綠廊道完工、完整縫合新舊社區,區域房市受惠更深。 左營計畫除將原左營車站地下化,並新增內惟車站,往南可銜接至美術館站及環狀輕軌;區內的自行車道,北自蓮池潭自行車天橋下開始,南則銜接高雄與鳳山計畫直至鳳山。
- 亞洲自由行專家與輕旅行合作授權,原文刊登於:搭火車來趟小站之旅!
- 新左營-鳳山一日票售票地點位於東二門內的服務台,並提供鐵路地下化車站紀念印章共11個(現場無提供空白紙)。
- 穿越愛河河底,火車從新左營站出發後就會下地,到鳳山站之後才會回到地上,全長15.37公里全部地下化行駛,沿線橋隧、地下道將功成身退。
- 剛好很適合給年紀比較小的小孩玩,不然在這裡大部分的遊具設施都還是比較適合比較大一點的孩童玩。
此外,配合鐵路地下化新庄仔路、勝利路開通,以及活化眷村,市長陳其邁相當有信心,未來左營將成為北高雄生活中心。 陳其邁強調,市政會跟議會合作共同,打造左營過去的繁榮記憶,一方面也配合半導體聚落,翠華路也加速規劃拓寬,左營大路改善路面有望紓解翠華路交通,盼改善計畫如期如質完工。 這棟集合式的國民住宅群,也稱碧海新邨,是由中華民國海軍眷村果貿三里改建而成,社區全區共有13棟公寓,分為果貿里、果惠里與果峰里,當時共有約2100戶入住,是台灣南部最大眷村。 左營舊城車站 隨著時間過去,果貿社區的寧靜氣氛被保留了下來,現在走進社區中,有公園、市場、餐廳、洗衣店、攤販、飲料店等等,完善的公共設施讓生活在此的居民非常便利,午後也看得見許多居民坐在公園串門子、聊天的日常畫面。
一開始為了蓋公路(今左營大路),在城牆上打了兩個洞,後來1939(昭和14)年為建左營軍港,開始遷移居民,並拆除西門舊城附近,也將城內居民趕出城外,這些居民多住在北門城外,形成城內日本人、城外台灣人的景象。 而台灣人居住的北門外、蓮池潭邊,則有舊台灣家族的宅院,以及許多廟宇,這也讓左營具有外省∕台灣的雙重特色。 臺灣河流湍急,遇大雨難以渡河,往往耽擱許久,因此較快捷的方式反而是利用海上交通,左營附近有萬丹港(今日的左營軍港),交通便利;又有龜山、蛇山的屏障,容易防守,因此明鄭對此地相當重視,派兵屯田,所以左營的興起是軍事因素的考量。 這不僅讓左營成為清初鳳山縣的縣治,一度也有許多人誤解是明鄭萬年縣(後改為州)的行政中心,現今左營還有萬年縣公園,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也叫「萬年祭」,但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根據史學家考查,萬年縣治應該在二層行溪(今台南市仁德區二行里),而非左營。
1940年代配合高雄車站遷建至今址,而新建與三塊厝之間的鐵道串聯。 新啟用的地下車站共兩層樓,入口大量以曲線做為主要設計元素,大廳天花板則以圓形圖案點綴,呼應「鼓」山印象。 左營舊城車站 地下二樓月台層剛好位在彎道上,即使高度已提高至與車廂齊平的115公分,仍有一段落差。
第一次與果貿社區初相見,還真有一種之前到香港海山樓、南山邨或是馬來西亞華人社區的感覺。 果貿地區也稱碧海新邨,社區由13棟大樓組成,是由中華民國海軍眷村果貿三里改建而成,入住了果貿里、果惠里與果峰里的居民,最初共有約2100戶入住,1965年完工時是台灣南部最大眷村。 02|前往果貿社區可以搭乘台鐵區間車至「內惟車站」或「左營(舊城)車站」,步行約十五分鐘或租借Youbike騎乘約五分鐘皆可抵達。
- 高雄鐵路地下化完工通車,沿線10個新車站同時啟用,為慶祝通車,從通車啟用日至今年年底,於”高雄、新左營、鳳山”3站發售新左營-鳳山1日乘車券,全票42元、半票22元。
- 開始辦理整車貨運,35年(1902年)6月1日正式設立停車場。
- 三姓橋車站位於台灣新竹市香山區元培街與縱貫線交叉點南側,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在臺鐵捷運化計劃中新設之車站,設於縱貫線基隆起111.2公里處,距新竹車站約4.8公里、香山車站約3.2公里。
- 高雄新站地下一樓是大廳廣場,東側有服務台、大售票房、乘車入口及文物室,西側有小售票房及剪票口,站內有全台灣唯一的車站互動式觸控資訊看版。
- 1929年,為了運輸壽山上的原物料,這裡建造了一座名為「田町驛」的車站。
- 每一次班次等候時間約30分鐘,如果附近逛逛吃美食的朋友,要注意下一班次到達時間喔。
自從新左營站強力取代之後,左營車站的地位日漸沒落,雖然近年來旅客人次還是微幅成長,但整個車站的規模越來越小,現在就只是一處普通的地下車站,跟內惟、鼓山沒什麼差別。 因為離新左營站很近,沒有也無必要設置待避空間,意味著左營站將來亦不可能停靠對號列車。 對一個已經存在超過100年,曾經風光一時的一等大站,行政區人口將近20萬,卻淪落到只擁有一座不起眼的出入口,並僅有區間車停靠,真是情何以堪啊。 至於進出口,目前只有一處,出站方向是朝北,旁邊有規劃公車候車處,不過我造訪當時,站牌好像還沒有正式遷移過來。 這個區域旁邊就是天井的位置,再往東邊則是左營舊站月台,跨站式站房亦在前方不遠處。
不論是走近鐵橋看著鐵道的綿延不絕,還是在橋下的花海間,搭配著夕陽欣賞南台灣最迷人的風景,這座鐵橋功成身退後仍然作為當地重要建築,屹立不搖。 編號經營業者區間備註301南台灣客運加昌站-高雄火車站301 區間南台灣客運臺鐵新左營站-高雄火車站紅52南台灣客運臺鐵新左營站-中山大學8017高雄客運台鐵新左營站-岡山轉運站經梓官、高雄大學、援中港。 見城之道屬高市見城計畫子項,向中央前瞻計畫提案獲核可7.2億元,連同市府配合款,總經費超過10億元,堪稱台灣目前最大規模國定古蹟修復與再利用工程,預計以8年時間再現台灣第一石城樣貌。 而建於1722年的左營舊城,為台灣首座土城,1826改為石城,也是台灣第一座磚石城池,日治時期為打通左營火車站到海軍軍港通道,將城牆及城內的龜山一分為二,即為目前的勝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