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鹿港在台灣的歷史上,算是滿早開發的一個古城,不過您知道嗎,鹿港與客家人有很大的關係,在清乾隆年間,就有客家人到鹿港定居,但後來因漳泉械鬥的關係,導致客家人不得不離開鹿港,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當時所興建的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係唐人神祇,起源於中國廣東潮州,及後散佈廣東東部,南洋、香港同臺灣,各處均有廟宇。 祖廟喺今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祖廟又叫霖田祖廟。 民間有不同說法,其中一說指他們是隋文帝楊堅麾下三位將軍,亦有說他們是幫助宋帝擊退敵人的將領,死後被人供奉。 各說的共同點是神靈源於潮州,三山是指今日饒平縣的獨山、明山和巾山。
臺灣除臺南市三山國王廟外,各地國王廟並無建築形制上的特色;反而在信仰規制上,各地的國王廟在座次、合祀或分祀上各不相同,一般皆是合祀巾山(大王)、明山(二王)、獨山(三王)三山之神,座次依序理當是大王居中,二王居左,三王居右,但現況並非如此。 中國廣東省揭西縣霖田祖廟以三王居中,原因在於傳說中三王法力最高,所以敕封正座中央;臺灣許多廟宇是前往進香後方才更改;但屏東縣內埔鄉新北勢國王宮採此座次,原因是三王開基,因此正座。 鄰近的老北勢則為二王開基、二王正座;高雄縣(註 1)橋頭鄉(註 2)九甲圍義山宮也是二王開基而正座;彰化縣「荷婆崙」系統下,稱為「三王角」的田尾鄉海豐崙沛霖宮也是由開基的三王正座。
三山國王廟: 屏東書院
三山國王廟的數量,前三名依序為宜蘭縣、彰化縣與屏東縣,在新竹縣內陸地區與臺中縣(註 3)豐原、東勢地區也常見分布。 20世紀晚期,臺北地區新建的三山國王廟標誌城鄉人口的流動,各地移民紛紛將其原鄉神明分靈至此。 最新的三處公廟分別出現於嘉義地區的太保市港尾、竹崎鄉麻箕埔與溪口鄉下崙,則是當地福佬客(福佬化的客家人)居民在經濟條件改善後,為原先輪祀於家戶間的神像建廟,定點奉祀。 位於台灣府小北門內鎮北坊,為祀奉獨山、明山、中山三山大王的廟宇。 該廟建於清乾隆七年 (1742年),由台灣縣令楊允璽等人率廣東籍移民所建,後經過多次擴建和改建。 現存建築是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擴建的模式,1976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修繕,為一座廣東風格的官觀建築。
位於沙埔村的國王宮又稱「王爺廟」,築於石台上,始建年份不詳,只見一塊在1969 年立的「南丫島榕樹灣王爺廟重建碑記」。 來往香港仔與榕樹灣的渡輪,中途會在北角村停泊。 這座三山國王廟約建於1800年左右(清朝嘉慶初年),由當時的坪石村及河瀝背村村民合資興建,而廟宇的位址當時已是海旁。 南大黃宗顯校長致詞表示,歡慶124週年校慶之際,衷心感謝歷任校長、師生同仁的共同努力,以及校友們與社會各界的愛護與支持,使南大在穩固根基上,積極創新、永續發展,成為具在地特色且與世界接軌的精緻型典範大學。 南大將於12月17、18日(六、日)舉辦校慶運動會、慶祝大會暨傑出校友頒獎典禮、校慶園遊會,南大師生們精心籌劃各項慶祝活動,竭誠歡迎各界貴賓、校友共襄盛舉,為南大124週年獻上祝福與鼓勵。
三山國王廟: 服務
廣州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院長陈春声教授根据各种资料以及田野调查,认为台湾的三山国王庙在170座左右。 但實際的數字應該遠大於陳教授的估計,單是宜蘭縣就有四十幾間三山國王廟。 民國77年,由台灣三山國王宮廟組成「中國巾明獨三山國王協會」,現有百餘三山國王宮廟為此協會會員。 不久之後,陳姓村民仙逝,居然降駕到村中乩童身上,說自己已經羽化登仙,而三兄弟是連傑、趙軒,喬俊,就是巾山、明山、獨山三山之神。
臺南三山國王廟存有巡臺御史楊二酉的木製對聯,進一步考證其來臺任職期間為乾隆四年(1739年)至六年(1741年)之際。 徐德峻之碑文紀錄「擇地於邑西城廂」之地理位置,與臺南三山國王廟「在小北門內鎮北坊水仔尾」之記錄有所差異。 並指出其記錄應為現今嘉義市成仁街三山國王廟廣寧宮。 臺南三山國王廟雖存有乾隆七年以前,巡臺御史楊二酉之木製題聯(現已不存),但前島信次認為楊二酉是山西 出身之官吏,與臺南三山國王廟素無淵源,年代雖早,卻應是後人仿其筆跡刻寫,與該廟關係不深。 還有其他一些歷史,文化, 語言, 習俗,崇拜,可以看到這種淵源.只是從來沒有人留意.許氏於此拋磚引玉,定有專家學者從各種角度,學科去考證.
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
臺灣全島主祀三山國王大廟共有兩百三十一座,其中有潮汕人參與始建的就有一百六十座,佔百分之七十,由此證明三山國王不是客家人的獨特信仰,為潮州府籍的鄉土神信仰,是當地潮汕人、客家人的共同信仰。 如霖田祖廟及臺南三山國王廟之獨山國王便是居正位。 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故該廟多被稱為霖田祖廟。 據臺灣鄉村禮俗記載,臺灣三山國王聖誕定為每年二月廿五。
- 台灣是三山國王廟和信眾都比較多的地區,現有奉祀三山國王或奉作主神的廟宇有410多座,其中規模較大的就有148座,信眾達700多萬人,還成立了“三山國王宮廟聯合會”。
- 例如廟牆是以磚疊砌,再塗以白灰,無牆堵裝飾;屋瓦是黑色,且屋脊平直無翹起等。
- 南大將於12月17、18日(六、日)舉辦校慶運動會、慶祝大會暨傑出校友頒獎典禮、校慶園遊會,南大師生們精心籌劃各項慶祝活動,竭誠歡迎各界貴賓、校友共襄盛舉,為南大124週年獻上祝福與鼓勵。
- 昭和8年(1933)鹿港實施市區改正,將不見天街拆除,三山國王廟亦於此時修建廟宇。
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其中汕头65座、揭阳60座、潮州25座、汕尾109座。 据2012年实地调查,汕头市濠江区三山国王庙有38座。 由此,前述不完全统计,粤东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是十分保守的。 唐代文豪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時,當地洪水泛濫成災,居民向這三座山的山神祈求止雨,果然雨過天晴,韓愈便奉為「界石神」。
廟宇座落於坪石邨側,雖與牛池灣村是一路之隔,但實際地域屬觀塘區。 每年農曆二月廿五日的三山國王寶誕,住在附近街坊都到來酬神賀誕。 廟外搭一個小型戲棚,並邀請劇團一連四天表演,神人共樂。
木雕特色主要集中於各殿木棟架之瓜筒、斗座、斗栱、束隨、彎栱、托木等木構件,以及神龕花罩與門扇,由「彬司(陳應彬)派」大木匠胡賢所承作,因此帶有所謂的「彬司風格」。 主要表現在構架比例、瓜筒、束木之形式,雕工活潑,花鳥植物形態皆十分多變;且因日治時期引進西洋建築元素,在吊筒、柱頭皆可見類似毛莨葉的捲草飾。 三山國王原是自然界的神,是無形的山神,不是由人類修道成仙的;如今看到的神像則是仿桃園三結義擬人化的,大王仿劉備為白臉,二王仿關公是紅臉,三王仿張飛且加刀痕成花臉。
亦有傳說話三山國王本來係山賊,盤據潮州境內嘅3座山頭(獨山、明山 、巾山),專門劫富濟貧,之後被朝廷降伏咗,然後封咗做將軍,死後更被追封做咗國王。 河婆當地民眾較多傳説這三山神原是南北朝時義俠之士,大王姓連名傑,二王姓趙名軒,三王姓喬名俊,三人有其各自的誕辰月日,乃異姓兄弟。 三山國王祖廟,位於揭西縣城西南3公里處的玉峯(又稱大廟山)東北麓。 三山國王是粵東本地神中最古老、最有影響的一個。 三山指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獨山、西南面的明山和東面的巾山。
- 中國廣東省揭西縣霖田祖廟以三王居中,原因在於傳說中三王法力最高,所以敕封正座中央;臺灣許多廟宇是前往進香後方才更改;但屏東縣內埔鄉新北勢國王宮採此座次,原因是三王開基,因此正座。
- 民國74年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76年信士將位於正殿的神龕拆除,擴建廟宇,新建一座正殿,民國82年由地方人士組織管理委員會,民國92年再增建後殿,供奉三山國王夫人。
- 每年前來拜謁祈福的各地分廟理事組織、周邊村落代表、民眾不計其數,歷經千百年,形成了一套古老而又獨特的祭典儀式。
- 而粤東三山國王出遊,定喺正月,一般係正月初十或者十五。
- 該廟一直是牛池灣鄉民居的祭祀中心,過去兼辦教育。
- 該廟建於清乾隆七年 (1742年),由台灣縣令楊允璽等人率廣東籍移民所建,後經過多次擴建和改建。
- 連雅堂《雅言》:「台南舊有賽花之舉。每歲元宵,各以所養水仙陳於三山國王廟,互誇奇麗」。
三山國王,為廣東揭陽縣霖田(位於潮州西邊)境內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神化」的總稱。 其受封,據傳是在宋太宗太平興國4年(西元979年)。 當年太宗御駕親征,討伐流寇劉繼元,被困於太原城下,忽現金甲神人操戈馳馬而降,嚇退賊寇,劉繼元降服,王師因而大捷。 返朝後,詔示往三山詳查援軍,但三山嶺上人跡杳然,惟巾山山麓有三山神廟,帝昺遂遣使重修廟宇,賜名「三山國王廟」。 之後,近鄉民眾咸拜奉祀,香火日盛,成為潮州人的鄉土神與信仰中心。
中山公園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神社,後來改建為公園。 公園內種植了許多植物,像是鳳凰花、蘭花和薰衣草等,不同的色彩妝點了整座公園,奼紫嫣紅的樣貌吸引了不少人。 建築內詳細記載著老屋的歷史,也可以到不同的房屋裡頭進行參觀,另外,這裡還有提供免費租借和服的服務,換上和服穿梭在充滿日本元素的街區,有漫天飛舞的鯉魚旗,站在粉嫩洋紅風鈴木和櫻花樹下,讓你彷彿一秒到日本。 陈春声:《三山国王信仰与台湾移民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80期(1995年春季)。 陈春声:《地方神明正统性的创造与认知–三山国王来历故事分析》,《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該廟曾於1946年擴建,成為現今的面貌,廟前石額上刻「三山國王」四字,門旁對聯則寫着:「跡著潮州,凜凜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所修之《重修臺灣縣志》中,所記錄徐德峻〈新建三山明貺廟碑記〉中記載「壬申小春之月動工,癸酉冬季之辰完竣。」的字句。 顯示這間三山國王的修建乾隆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年)到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年),應是徐德峻筆誤,實為乾隆七年(1742年)至九年(1744年)。 最後,由南大與附小、附中、附聰四位校長及學生代表共同敲響124週年校慶的銅鑼12聲響,齊為南大124週年歡欣慶賀,現場熱鬧滾滾,歡欣鼓舞。 清朝初年鹿港居民由大陸福建泉、漳,以及粵東饒平一帶移殖者為大部分。 移民初期,客籍移民都會建廟來祭祀,成為祭祀圈,但是到了後期,鹿港泉州居民越來越壯大,反觀客籍移民粵勢力較弱,逐漸為閩籍所同化,或遷往山地開拓墾地,造成三山國王廟的香火越來越落寞,現在三山國王廟的性質已經轉為『角頭廟』。 乘車經過觀塘道坪石邨時,會看見一座紅牆綠瓦、屋頂有陶瓷像的廟宇,廟前石額上刻有「三山國王」四字,這正是三山國王廟。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