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潮藝術全攻略

墨西哥籍藝術家 Lua Rivera 以〈祖母的海膽〉表示對古老職業「海女」的敬意,藉由彩色棉線編織成一顆顆鮮豔海膽,吊掛在正濱漁港的彩虹屋一旁,十分吸睛的視覺效果除了吸引過路人們的眼球,也希望透過作品讓人們反思現今改變的生活型態與海的關係。 旅台三年多的法籍藝術家 Margot Guillemot 的兩項作品皆與影像有關。 藝術家深入正濱里,以攝影記錄下港邊附近居民的肖像,再以蒙太奇的拼貼手法創作一系列浮雕面具〈大眾臉〉,讓來基隆的觀眾和附近居民之間建立一種面對面的舞臺。 今年的海上美術館特地找來了一艘仍在服役、暫時休憩的遠洋漁船永恆發 88 號作為展場,除了觀賞隱藏於船上的三件作品,更能感受到討海人們的生活痕跡。

漁港周邊匯聚各種型態作品,包含藝術家王煜松以漁網、保麗龍等富含港口意象的素材創作。 旅荷設計師詹喬鈞、楊水源分別以幽默手法入題「我依然等待著你」、五金行的視角「五金學:正濱五金」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 本屆參展展區包括了頗具關注阿根納造船廠遺構,受邀參展日籍藝術家水內貴英在遺構周邊設置水霧裝置,配合著陽光所出現的彩虹,非侵入的方式與阿根納造船廠遺構產生優雅的對話關係,到了夜晚,在燈光藝術家陳宗寶的創作下,得以「點亮阿根納」,呈現不同於白天的歷史感。 另外即將代表台灣參加「202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自然洋行建築團隊曾志偉,則以「繫船柱」為型式作品「城市中的舶」,挑選位於基隆舊漁會大樓旁的公車站進行改造,象徵繫住基隆這個大家庭之外,希望也成為2019基隆潮藝術正濱漁港展區的入口意象。 曾志偉表示上面會再繫上由牛奶瓶再生製作而成的浮球,藉以回應基隆海上常見的浮球元素,輕盈的漂浮在陸地上,與充滿歷史感的正濱舊漁會大樓呈現新舊對比。

(據說製作過程相當艱困,由於噴漆僅能於晴天進行,團隊們各個都嚴重曬傷呢!)登上「漁會正濱大樓」頂樓,就能看見其完整構圖,鮮豔討喜。 法國視覺藝術家Nicolas 基隆潮藝術 Da Fonseca透過3D光雕投影帶領觀眾踏上抽象的旅程,穿越時空,在日夜間不同時段探索基隆的不同場域。 女性漂浮面孔的雕塑為視覺帶來支持與對比,表現出基隆市區及其周邊自然環境的接近性、面海城市的反差。

基隆潮藝術: 探索漁業與海洋魅力!走進漁會正濱大樓、阿根納造船廠,2022「基隆潮藝術」限定登場!

百變社會學家李明璁也聯手詩人向陽於此共同創作,將作品〈為了夢見海,所以在雨中小睡片刻〉的地方浪漫詩歌,雋永地獻給基隆。 基隆潮藝術 藝術家郭月女〈流變空間〉則塑造出超現實氛圍的純白場域,有著介於固態與流質皮層間的特殊質地,探索人與流變空間的存在關係。 藝術家黃榮智的作品〈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則讓一盆盆的海鹽與天花板管線中的水互動,水由上而下滴落,改變海鹽形狀的同時,也散發獨特的海洋氣味。

基隆潮藝術

2022基隆潮藝術邀請各路創作者轉譯基隆特有的氣候、飲食直至地方生活情感與文學物件的諸多樣貌。 社會學家李明璁聯手詩人向陽,首次以文學入港基隆潮藝術,作品〈為了夢見海,所以在雨中小睡片刻〉,是獻給地方的浪漫詩歌。 除了漁會正濱大樓的電梯彩繪外,漁港旁高8公尺、長150公尺的魚棚頂蓋則成了大型畫布,在藝術家李承道率領的小李顏料行團隊現地執行彩繪,完成了本屆最巨大的城市彩繪裝置。 「海上美術館」的2組作品則與考古學所秉持的實證法則相映成趣,除了粼粼波光映照在吳季禎關係美學的作品中,陳建智在移動與停泊間,探尋人類與濱海於孤島中共存的經驗。 正濱漁港彩虹屋則點綴著蔡潔莘、LUA RIVERA、許廷瑞歷年繽紛的趣味之作,它們既象徵著海港文化的典藏,更指涉著島嶼價值的構築。

基隆潮藝術: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日式風呂及廚房找到了

彷彿是擴增而出的虛擬建築體,光束將三棟空心的結構體連結而起,為遺留下來的百年遺址注入新生能量,而冉冉升起的煙霧,也喻示著百年至今阿根納曾經的繁忙與喧囂。 本作品計畫透過未知載體的登陸,開展一個發現與觀察的行動,船上步道模擬在此生活與工作。 面對既有的環境,發掘與理解變動場域中各類事物的差異,以此轉化參與者觀看作品的方式。 三個展間試著開啟觀者視覺以外的不同的感官經驗,並思考關於地方獨特的味道,及味道所牽引出有關地方的歷史、記憶、流變,和訪客如何觀看這個地方的方式。 藝術家黃榮智透過海鹽與安置在天花板的管線,讓水不斷的滴落海鹽上,海鹽因為水的滴落不斷的改變形狀,觀眾在行走的過程中也能感知到由展場散發的獨特味道,屬於海洋的獨特氣味。

基隆潮藝術

曾獲臺北美術獎首獎的藝術家王煜松在漁港集散地旁空地設置作品〈一層層:丘陵,集散地,漁網,漁貨,鳥,港口〉,以裝載漁獲常用的保麗龍盒堆出白色巨陣,並在保麗龍盒內暗藏流水裝置,邀請觀眾走入作品,用身體感知作品所書寫的漁港記憶:水聲、海風、熱氣,以及周遭堆放漁網捎來的鐵鏽氣味。 基隆潮藝術 基隆,距離台北不到一小時車程,如果來上一趟了那麼在正濱漁港、阿根納舊船廠、校官眷舍看過潮藝術作品,與漁工息息相關的生活民常、漁村的發展、環境與海洋,現在都有濱海奇基線設14個站點,邀你漫慢遊,漫慢在每趟旅程都發現基隆不同的美,因而愛上。 藝術的抽象、藝術的可愛,藝術讓城市有了新的光芒和能量,在2020基隆潮藝術14件跟1件隱藏作品,沿正濱漁港最遠到中正路校官眷舍,回看漁港與居民港邊生活,帶著潮藝術集章手冊,由白天到夜晚,更融入作品背後的故事,去認識去了解時間為他們留下深層的記憶,海水鏽蝕漁船港畔的軌跡。 比起台灣近年其它的大地藝術祭,多發生在離生活圈有一段距離的曠野或廣場,「2020基隆潮藝術」的展區正濱漁港,幾乎和在地每日的生活與工作範圍貼合,再加上漁港周邊土地的管轄權屬於漁會與產發處,想去「別人家裡辦活動」,大量的溝通和搏感情,便成為重要的功課。 走到港邊,迎面而來的一股柴油及魚味,這正是基隆獨有的環境氣味,延著港邊潮藝術指標旗誌行走,即可看到藝術家陸續佈置完成的作品如蔡潔莘的「彩虹雨」及「大地。穿著」,在步道末端即可看到由基隆在地年輕創作者,同時也是基隆 星濱山藝術共創 活動發起人之一林書豪的作品「聽船說01」。 書豪取港邊常見的船屋及喬式起重機等型式意像進行轉化,搭配船上常見用來裝魚獲的鐵盒子作為屋頂元素完成一座可臥可坐可休憩看港的空間,讓來到潮藝術的觀眾得以用輕鬆愉快的心情,感受如「陸上行舟」的感受。

基隆潮藝術: 日本免費粗點陣圖庫「DOTOWN」!700款復古電玩風格圖案任意下載

近年來,由年輕世代和屏東縣政府籌劃的「半島歌謠祭」,用全新的方式重現恆春民謠的魅力,讓阿公、阿嬤們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也讓島嶼南方的台灣歌謠可以不斷唱下去。 粉絲引頸期盼26年,《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於12月3日在日本上映,首週末票房橫掃12.9億日幣,吸引85萬人次觀看拿下票房冠軍,首日開票7.1億成績,拿下今年第二高紀錄,網路評價好評也快速攀升。 紐約高級訂製香水品牌Le Labo,於2022年12月悄悄進駐誠品生活南西 1F,推出全系列淡香精、蠟燭與身體保養,並提供瓶身個人化印籤——歡迎人們打開「實驗室」的門,自在探索。

基隆潮藝術

搭乘台灣好行-濱海奇基線於原住民文化館(正濱漁港)下車,或以下乘車方式。 你可以隨性在港邊找間海鮮小店,就這樣點些經典的在地海產料理,海鮮粥、蝦仁炒麵、鮮魚湯等,各種鮮甜的蝦子、魚,爆汁豐美的蛤蠣、彈牙有嚼勁的小卷等,這些都要品嚐一輪,也連同把基隆的海港熱情給收下肚中。 身為本次潮藝術隱藏版藝術家,陳聖文巧手下的精美刺繡,其實皆控訴著一段令人心痛的故事。 而除了細看特色動物刺繡外,陳聖文也利用船沙製作出一隻隻可愛的海龜,成了本次作品中的小小驚喜。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場館興建,走走停停十餘年,終於在2021年末揭幕。

基隆潮藝術: 資訊

2022年基隆潮藝術|正濱漁港舊大樓繼年初高雄燈會後,這次基隆潮藝術更讓我深刻的體會出台灣藝術創作的生命力,走出正濱舊漁會大樓後,我們來到鮮少有人會進來的正濱漁港,因為這裡還有兩件讓我印久非常深刻的作品。 2022基隆潮藝術以未來島航,錨定歷史,在地導航,航向未來為主軸,有別以往2022基隆潮藝術貫穿錨定歷史、在地導航與航向未來的三大子題,由歷經百年風華的日治時代建築——「漁會正濱大樓」為起點,透過在地紋理的縱向深耕,連結到歷史時間的線性張弛。 2022基隆潮藝術展期自6月10日至6月19日,每日10點至18點在漁會正濱大樓、正濱漁港、阿根納造船廠與大家相見!

這個全台最美的公車藝術由近期剛獲選為 2020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代表團隊的「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所創作。 創作團隊選擇改造公車站來作為重要的入口意象,象徵藝術與居民交流的首站,以不同的角度讓民眾與漁港文化相遇,感受來自正濱漁港的風情。 此外,還有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吳天章的「潮汐1884」於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特別展出;2019潮藝術民眾票選最愛的兩件作品〈大地衣著〉、〈呼吸〉也回到岸邊等待大家來訪,15組藝術計劃透過不同面向的藝術創作帶來更豐富的「基隆潮」。 展覽期間每周日上午10時將由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深入介紹基隆、潮藝術、正濱漁港間的關係。 睽違一年的時間,2022年「基隆潮藝術」以「未來島航」為題,這次宜東文化從甫修復完工的「漁會正濱大樓」出發,這座於1935年落成的歷史建物,是日治時期當地漁港的漁業行政中心暨水產館,藝術家陳淑強特別在中庭處用環保回收廢棄漁網製作名為〈潮來潮往〉的作品,還原建物歷史目的。 AMCP Studio也在大樓室內打造作品〈明日之境〉,以「未來標本博物館」為概念,打造出一個超越時空地理的海洋編年史,中央一隻虛構生物標本「淺海扇刺棘魚」象徵日趨枯竭的海洋生態。

基隆潮藝術: 防疫優先 基隆2021潮藝術延至明年4月

2020是寶藏巖正式以「共生」概念,與各種「關係」相處的第十個年歲,春夏四季,朝夕光陰。 和平橋上畫了一處最佳觀賞位置,但有電線交錯在阿根納的船作品上,美麗似乎就少了那麼一點。 《我依然等待這你》等你靠岸、等你回家,用著我滿心期待,滿滿的思念拿起港口飄來的保麗龍,堆高塗上搶眼色彩,你就會看見,也試著反思作品真正在透露的意涵。 登船吧,入口先讓人員測量額溫,戴上安全帽,船裡階梯已殘破用木板取代,階梯小而陡不好行走,務必小心留意。 一顆被光線照出閃亮球體引人注目,走進船艙一窺,霓虹燈燈板指向用彩色珠子掛起的門簾,陣陣音樂,夾雜人們歡樂聲在靠近的時候越發明顯,就像KTV的環境氣氛,隱藏版《海龍宮之夢》試圖邀來這唱上一首,酒瓶、在海上捕魚上船如同出海人縮影,漁工離鄉的心情此刻好近。 為了解惑,他於2015年前往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主修社會設計,學習用另一種角度思考,並在過程中接觸了策展。

基隆潮藝術

潮藝術資訊站二樓《老人與海、大眾臉》當時空間裡不見大眾臉作品,只有老人與海用不鏽鋼、雷雕壓克力片藉燈,頹坐的身軀,還有以「媽祖」為原型,呈現人與海的關係。 透過觀察漁船、漁港邊居民生活《五金學:正濱五金》將現有五金加以改良,做成可方便漁民掛漁網、等魚竿、浮球掛勾等新五金。 海風的鹹,乘著台灣好行-濱海奇基線自台鐵基隆站起,經中正公園俯瞰基隆市景,選在基隆小鎮散步漫遊套票和平島公園暫停,回到原住民文化會館(正濱漁港)。 藝術家從基隆汲取靈感,並使用在地物件創作,使「2020基隆潮藝術」像一面鏡子,讓外界看見基隆,也讓當地居民看見自己。 法國攝影師Claudine Doury目前正於威茲勒徠卡畫廊(Leica Gallery Wetzlar)展出她的三個系列作品。

基隆在地創生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潛意識》,邀請大家走入船上的灶咖,黑暗窄小的空間放著如同海上的光明燈,由魚網和燈泡共同打造而成的裝置,一明一暗之間,彷彿黑夜裡海浪拍打著船,幽微搖晃著,十分的神秘。 藏身於舊正濱派出所地下停車場中,由透明塑膠膜片所構成的條狀裝置,在動能驅動下搭配光影折射,進而產生出魔力沉浸視覺效果,可以說是本次潮藝術節最夢幻的作品。 當你我停止呼吸,然而環境的生命將持續,一切都在繼續移動、流動、互動,在光與影的瞬間奇幻中,霓光反射,彷若置身海洋中會呼吸的泡泡,忽大忽小、忽胖忽瘦,「當我們看著身旁的自然環境,一切都在持續的過渡與演變」。 今年將以「永續觀光」為出發點,並以「黑。潮」為主題,取其孕育海洋生命,宛如旗津帶起高雄城市興盛,並藉多元活動喚起民眾對海洋生態的重視,並期許打造出屬於在地的「旗津觀光藝術島」。 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本屆潮藝術的藝術家名單歷經大幅度的「滾動式調整」,讓執行過程舉步維艱,但羅健毓與團隊還是從與當地居民的合作中獲得大量正面的回饋與感動,對她來說,與基隆在地居民與工匠職人協力疏理這座城市的點滴,是策展過程中最珍貴的回憶。

基隆潮藝術: 基隆=單行道迷城?取經「美國舊金山」盼紓解交通亂象,網友反曝:逆向、違停全上演

白天有特色彩虹,到了夜晚則將披上耀眼光衣,燈光藝術家陳宗寶《拾光歲月 阿根納》將以簡約及較為空間像的手法,柱子連接內側形成框架,適當施以燈光照之,呈現阿根納造船廠的歲月流逝帶來的斑駁痕跡。 以生活用品電器組裝,李承亮所帶來的創作《月球太空計畫–太空艙》,像是誤闖時光宇宙掉落在展場的時空機器,從太空艙的一小部份讓觀者去連結更巨大的宇宙生活空間。 他試圖創造一個漫遊在太空與日常生活的裝置奇觀,一個由現代生活的疏離狀態下拓展的幻想場景,而兩艘獨具特色的太空艙,一艘頭頂長出熱帶植物,一艘則成了像是墜落數十年,已與周邊景致完美融合的太空盒子。 2015年開辦至今的潮藝術,藝術家鄒曉葦集結歷屆參與創作者物件,以白日寧靜、晚上熱鬧的基隆崁仔頂魚市為發想,利用光線對比,描繪基隆的兩種面貌 ── 白天的漁港與黑夜的魚市。

  • 搭乘大眾運輸,有幾個站點不見得是依照作品順序閱覽,但仍可漫步正濱漁港,邊完整欣賞展品。
  • 「相依的總和」-2020寶藏巖光節,邀請你我一同在彼此生命中,與之共生,相互追尋,但請記住,當我們相遇的那一刻,別忘記說聲,「嗨」。
  • 其中特別邀請多位藝術家駐地創作各式神秘又有趣之地景藝術:包括巨大的紅腳蜈蚣蟠踞虎井山頭、可愛的貓咪造型雕塑出沒於聚落角落、虎井國小大型地景再現海底沉城、神奇的音樂石雕演奏美妙泛音、鯨之聲風動藝術、亞特蘭提斯鐘樓、針織舊衣村落藝術、重現傳統建築「囍」字窗之美,為澎湖帶來今年最特別的藝術饗宴。
  • 創作者自2017年至今在正濱漁港生活和認識彼此,將曾經每一日與正濱漁港相遇的大小之人、事、物,可能是一段印象深刻的話、一張最感動的照片、一位感念的老船長,或是民眾留言和提供相關記事文件、也有我和在地人們互動所留下的,化為如浮島般一座的故事小船屋。
  • 也因為如此,羅健毓認為陳彥安是策展人的不二人選:一方面他重視實用層面的設計背景與旅歐資源,和長期耕耘台灣當代藝術領域的羅健毓,剛好可以互補;另一方面,除了琢磨策展論述與紙上談兵,陳彥安更看重親自「下海」和藝術家一起工作。
  • 「2020 基隆潮藝術:海的一日」由新生代創作者陳彥安擔任策展人,邀請海內、外 15 組藝術家一同進駐基隆,藉由藝術家的獨特視角,運用藝術、記錄、社會參與等方式,挖掘出不一樣的海港風貌。

因為輕颱「紅霞」登陸越南,台灣沿海地區容易發生長浪,19日上午瑞芳區水湳洞陰陽海有8名潛水客,被海流給帶走無法游回岸邊,基隆海巡獲報後調派海巡艇前往救援,順利將6男2女救回艇上,所幸人員均無傷亡。 不務正業男子 Ayo、水內貴英、竹圍工作室、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張舒晴、陳宗寶、陳律佑、陶亞倫、蔡潔莘、何彥諺、李承亮、林書豪、許廷瑞。 大家等了13年,《阿凡達:水之道》今天(14日)上映,影城摩拳擦掌升級設備,打造全球首座LG 4K LED螢幕,高明亮對比讓顏色更沒死角,觀眾能更沉浸在潘朵拉星球的藍色世界。

隨著腳步漫步至港岸邊際的海上美術館,作品們與考古學所秉持的實證法則相映成趣,除了粼粼波光映照在吳季禎關係美學的作品中,陳建智在移動與停泊間,探尋人類與濱海於孤島中共存的經驗,展區也點綴著蔡潔莘、LUA RIVERA、許廷瑞歷年繽紛的趣味之作,它們既象徵著海港文化的典藏,更指涉著島嶼價值的構築。 海味食堂以「歷史記憶傳承」、「在地特色翻新」、「飲食工藝創新」及「年輕潮流力量」四個維度,呈現基隆的海味。 像是蛋腸、吉古拉、咖哩沙茶麵,都是菜單上的熱門選手,透過在地媽媽的說菜演繹,每日販售限量藝術套餐。

曾奪下臺北美術獎首獎的王煜松,則利用港邊空地,將海港回收而來的保麗龍箱等,堆疊成如基隆地貌般幾何丘陵,讓來訪的人們以不同的姿態感受城市的聚散。 呼應本屆主題「海的一日」所想表述的概念:從白晝到入夜,基隆港邊都有樸實而美麗的畫面值得發掘。 於是陳彥安和宜東文化團隊陪著藝術家,先從里長開始,透過介紹,逐一拜訪周圍的工廠和居民。 一次吃閉門羹,就再去兩趟、三趟,努力聊天,讓對方知道他們真心想辦好展覽。 像這次為了在阿根納造船廠,製作全台最大的船型光雕作品,造訪了旁邊的船廠,起初對方忙於工作不願理會,最後老闆卻分享非常多船廠的故事和知識。

自2015年開辦的基隆潮藝節邁入舉辦的第五屆,2019年以凝視化的身體「流」為主題,展出「2019基隆潮藝術:流」,在正濱漁港打造基隆在地的藝文展覽。 曾處長還補充,除了白天的潮藝術,入夜以後還有不容錯過的「海派浪漫光雕秀」。 今年的光雕展演不僅有滿滿的基隆意象,還邀集853件小朋友作品,變成光雕秀展演的一部分,目前還擴大邀請全國民眾共創,入選作品都有機會成為海派浪漫光雕秀展演的一部分。 由荷蘭設計團隊Martens & Visser的作品《HOLONS》,是此次展覽攝影團隊心目中的最夢幻作品。 以透明條狀塑膠膜片製作的橢圓形和球形裝置,配合馬達開關驅動,旋轉出形狀和大小都不停變化的圓形光影,展現海中生命豐富的呼吸氣泡;而在設計過的燈光照射下,同時也呈現出海洋世界的繽紛絢爛,卻時常暗藏玄機的魔幻絢麗感。 『基隆潮藝術:流』將展至11月8日(五),展覽期間除每周六下午3時,由策展人蘇瑤華老師定時導覽外,更安排多場導覽活動,邀請學校及社福團體一起體驗基隆獨有藝術氛圍。

藝術家陳穎亭《晾曬的記憶》則可以想像成當船員在海上作業時會有的景致,她將常見的白色帆布手套作為揮灑載體,以漁港繡線與鐵鏽染,回憶著海上生活面貌。 對藝術家陳穎亭來說,縫補的動作像是一種對日常的慰藉,收集袖套上沾染許多工作過程中的污漬痕跡,利用鐵鏽染的方式,表現日常裡勞動的狀態,再利用晾曬衣服的方式呈現漁船上常見的日常晾曬風景。 擅長複合媒材創作的藝術家步里赫森《溯》,則以水意象貫穿作品與街邊城市景象,藝術家將日出、日落到黑夜影像投至作品上,緩緩地爬升,也像是梳理整座城市的年代記憶紋理。 在古老的山壁上,搭建出猶如洋流、潮汐的光影,串連起基隆悠久的過往與現在。 這次還有在基隆土生土長、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吳天章的「潮汐1884」,於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特別展出。 另外,2019潮藝術民眾票選最愛的兩件作品「大地,穿著」、「呼吸」,也回到岸邊等待大家來參觀。

基隆潮藝術: 基隆潮藝術看展攻略!6/10正式耀眼開展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