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盾艦8大優點

根據我看到的台灣媒體報導,在2020年中科院雷達就通過了初期戰鬥評測,但是海軍出於某些考量,要求中科院能夠整合主動相控陣雷達。 海軍的想法並不一定是錯,當時對岸中共的武器裝備變得更為強大,那麼被動相控陣雷達可能無法滿足未來的戰術需求。 國防部海軍司令部於 2016 年公布未來 12 項造艦計畫,其中「震海計畫」(又稱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將取代成功級、康定級等巡防艦,裝備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海羚羊短程防空導彈、反艦導彈。

據了解,會中將拍板義務役延長為一年,預計影響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以後出生的役男。 黨政高層也透露,役期延長後,義務役月薪可望加倍調整,可能從每月約六千五百元,調整為每月約兩萬元。 國防部昨天發布中共解放軍台海周邊海、空域動態,共機前天大規模操演,除有大批共機闖越台海中線「全線」挑釁外,轟炸機和無人機…

在2008年7月19日,台船宣布正式獲得海巡署「4000噸級巡防救難艦四艘統包案」合約(此為第二次招標,競爭對手為中信造船廠),得標金額104億37000萬新台幣,履約期間從民國107年(2018年)7月19日至民國114年(2025年)9月30日。 不過在2018年9月底第二屆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KIMD EXPO 2018)中,依照台船的展出資料,海巡4000噸級救難巡防艦是引進國外的船型設計,而不是與「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共用船型。 張忠誠也表示,中科院已經寫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研發案,準備開始執行;「海軍有需求,中科院會努力達成;海軍認為有些地方還要再精進,中科院會加緊腳步建案來作」。 由此可知,對於中科院研製的雷達戰系是否滿足需求,台灣海軍(蔣正國)與中科院(張忠誠)幾乎是「各說各話」,沒有交集。

台灣神盾艦: 台灣神盾艦塵埃未定 三點分析「震海計畫」推遲主因

由於海軍對於中科院的雷達重量能否配合原先規劃4500噸級載臺,以及戰系性能等,均存有疑慮,所以早在一年多前(2020年)就開始向包括法國、土耳其與美國等五家外國廠商接觸,徵求戰系與雷達方案。 原本台灣國防部規劃的期程,是在2021年2月獲得外國廠商關於戰系的報價並確認構型資料,3月由海軍計劃處綜整完成「整體獲得規劃書」修訂事項(以先前的版本為基礎修改)並呈報國防部,5月完成新巡防艦案「整體獲得規劃書」修訂作業並獲得國防部核定,7月納入下一年度(2022年度)預算書表審議,8月正式納入2022年度國防預算書的審議節點。 此外,海軍海發中心從2021年4月到10月制訂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建造需求規範,待立法院審議通過預算後,著手制訂採購計劃與招標作業,在2022年的5月開標確定系統整合商,然後簽署原型艦的建造合約。 然而,依照各國外廠商在2020年底回覆的實際情況,台灣國防部規劃的時程顯然難以達成。 關於艦載雷達方面,美國雷松公司(Raytheon)的新型相位陣列雷達(就是美國海軍使用的AN/SPY-6系列AMDR雷達,另有專文介紹),其9個RMA 模組構成的陣面(美國FFG飛彈巡防艦預定使用的雷達構型)即可執行反彈道飛彈任務,此構型為SPY+0,信噪比與現役柏克級神盾驅逐艦AN/SPY-1D相位陣列雷達相同。

台灣神盾艦

造船公會理事長韓碧祥也表示,樂見「國艦國造」政策落實,我國過去奠立造船產業基礎,而台灣具備巡防艦、沱江級雙船體巡邏艦、潛艦壓力艙等自行研製能力,在船體建造方面有一定的信心。 韓碧祥更樂觀預估台灣未來造船產業年產值將達700億元,表示推動海事展勢在必行,期盼藉由專業且優質的設備與技術廠商展出最新訊息、創造更多訂單及合作機會,提供業主拓展商機與交流的國內第一大平台。 要搜索的快,用過去機械旋轉式的對空搜索雷達是絕對不行的,等雷達轉一圈的時間,飛彈可能都已經飛到身邊了。

台灣神盾艦: 中國警告澳洲:對日本應謹慎 勿忘二戰教訓

依照2021年3月15日聯合報報導,中科院提供的戰系選項無法滿足海軍規格要求,有如「要吉普車卻來大卡車」,新一代巡防艦拖延三年無法開工。 海軍在2020年底就希望放棄中科院提案、尋求外購,但遭到國防部長嚴德發否決;嚴德發決定由國防部開會檢討,而現任海軍司令劉志斌和參謀總長(前海軍司令)黃曙光似乎都有所不滿而不參加。 針對以上報導,海軍司令部隨即在3月16日回應,「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武器裝備,原則上優先採用中科院自行研製、通過作戰測評合格且符合海軍作戰需求、具備服役條件的裝備;現階段有待精進部分,請中科院持續改進提升,海軍會審慎評估。 台灣神盾艦 台灣神盾艦 在2018年8月31日,國防部編列的民國108年度(2019年)國防預算公開部分送交立法院。 其中,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獲得編列245億4916萬2000元新台幣,研發與建造一艘原型艦,從民國108年執行到民國115年(2019至2026年)。 在2017年3月8日啟用的中科院研發展示館中,展出包括機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單面旋轉天線以及四面固定天線形式的艦載相位陣列雷達,顯示中科院以經進行艦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的相關研發,準備用於未來造艦計畫,如「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以及「新一代主戰艦」等。

台灣神盾艦

就政府機關的財政紀律而言,原先已完成4500噸(震海計畫)的項目跟預算,後續怎麼辦? 馬文君也質疑,4500噸(震海計畫)的作戰用途與2000噸(輕型巡防艦)是不一樣的;如果只為了監控國外公務船舶,難道海巡署船艦不能執行嗎? 馬文君認為海軍打算以2000噸級輕巡防艦取代原本以反潛為主的4000噸級濟陽級巡防艦,若只因預算有限與急於成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反潛型僅有拖曳聲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可能只在艦尾配備可變深度聲納與拖曳陣列聲納組,無艦首固定聲納;濟陽級同時有大型艦首固定聲納、艦尾可變深度聲納與拖曳聲納),認為會弱化海軍反潛能力。 在2020年9月7日,海軍司令部表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規畫於民國108至115年度(2019至2026年)執行;現階段中科院迅聯科研專案已規畫在2020年9月實施初期作戰測評,後續視測評結果審慎評估,若符合海軍作戰需求,即啟動後續建造事宜。

台灣神盾艦: 台灣政策法五年軍援 專家:爭取神盾艦

台船人士透露,台灣海軍說明此設計類似「神盾巡防艦」,其戰鬥管理系統整合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射控系統、導航雷達、資料鏈路、電子戰系統、反潛系統、航行控制、通信系統以及防空飛彈等武器系統,廠商依其自身經驗規劃合適的方案。 「上報」指出,海軍曾向美方詢問美國最新發展的AN/SPY-6系列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但美方目前管制不出售,且報價高達200多億台幣,直逼「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的造價,既買不到也買不起。 另外,台灣海軍也曾多次向美方提出購買二手神盾驅逐艦,但美方一直管制不對台出售(上面設備機敏性太大,超過可以對台灣出口的層級),而且美軍自身對神盾艦需求更大,根本沒有可以對外釋出的二手神盾驅逐艦。

美國國防部於2021年5月公布2022財年國防預算草案,預算總額7150億美元,但美軍開啟了相當多的新武器研發或建造計畫,例如B-21戰略轟炸機、星座級飛彈巡防艦等,因此為了讓有限的軍事預算更為妥善分配,美國海軍與空軍都打算汰除大量老舊裝備。 美國海軍共建造27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美國海軍第一種配備神盾(AEGIS)系統的軍艦,備以AN/SPY-1艦用相位陣列雷達為核心的整合式水面作戰系統。 當年海軍造艦時雄心勃勃,以成功級為雛形,整合相位陣列雷達以及垂直發射等先進系統,希望打造台灣首艘神盾軍艦,無奈最後因為經費胎死腹中,現在面對中共海權急速擴張,這艘國造軍艦始祖也到了性能提升的臨界點。 台灣海軍目前沒有必要一步就達到美國的伯克級或者日本的摩耶級的水準,可以先安裝被動相控陣雷達。 這一點可以向其它國家海軍學習,比如美國的伯克級驅逐艦,也是有不同的批次,每個批次的性能都有改變和提升,艦體結構甚至也有相應的修改。 中華民國海軍完全可以考慮先建造兩艘裝備被動相控陣的巡防艦,慢慢過渡到後面的批次,安裝新研發的主動相控陣雷達。

台灣神盾艦: 美國官員:俄軍火力「下降75%」

畫面中跟監長春艦的我方海軍艦艇,據了解,應是海軍146艦隊所屬的逢甲艦,7月30日出海至今,傳原本5日行程要北靠基隆,但因應情勢仍在海上待命。 該艦配備有1座Mk13 Mod 4單臂飛彈發射器可裝填40枚RIM-66標準一型MR Block VI B中程防空飛彈或反艦魚叉飛彈。 作為台灣第一款國造軍艦,成功級艦如其名,是相當成功的顛峰之作,也代表台灣國防產業充滿雄心壯志的輝煌年代,如今海軍新世代造艦計畫相繼展開,成功級軍艦也將承先啟後,繼續破浪前行。 根據海軍參謀長蔣正國備詢時所言,海軍將改為在115年第2季獲得兩艘2500噸級輕型巡防艦,防空與反潛型各一,配備海劍二中程防空飛彈、增程型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76快砲、方陣進迫系統、深水炸彈和魚雷,分別強化作戰支隊的防空和反潛戰力。 軍方相關人士指出,親劃中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飛彈攜行量及火力,都較現役軍艦來的強大,而且若是原型艦性能符合海軍需求,後續的量產數量將達14至19艘之多,將可逐步取代現役的諾克斯級丶拉法葉級軍艦。

除非美、台之間已經有不能說的默契,不然這樣的期望,不應該成為海軍的未來造艦規劃。 現任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所提出的大膽計畫,就是打算改變這樣的趨勢。 除了持續推動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發展計畫,建造第一艘6000噸左右的星座級巡防艦,訂購無人水面艦艇與無人水下潛艇以外,也已展開新一代小型登陸艦的選商競標工作,同時採購更多的核動力攻擊潛艦。

台灣神盾艦: 取代老舊紀德艦 台灣版神盾艦外型首度曝光

「鴻運計畫」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計畫總經費62.9億新台幣,分5年 編,106年度編列13億元。 新建浮動船塢(3800噸級)計畫總經費7億餘新台幣,分四年編,106年度編列 386萬元。 2.美國雷松科技:該公司表示,台灣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子規格較高,需求廣泛,主要產品涵蓋相位陣列雷達、聲納系統、垂直發射系統、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等,該公司等正尋求與其他公司合作來提出方案。 而雷松的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美國海軍使用的AN/SPY-6系列)以及協同接戰能力(CEC)都是美國海軍使用的敏感技術裝備,需先由台灣海軍循官方管道,向美海軍專案辦公室(NIPO)提出需求徵詢書(LOR),美國海軍才會考慮是否給予雷松公司輸出許可,對台灣提供此雷達相關信息(性能、規格與報價等)。 在2019年8月27日,媒體「上報」報導,海軍「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原訂於今年(2019年)年底啟動招標建造,原規劃在7月30日前要辦理中科院「迅聯」新一代作戰系統的海上測評。

  • 在預算書編列之震海計畫原定要在2020年開工、2026年完成原型艦測評,但實際進程已延宕。
  • 但是當美國海軍拿著這份預算數字,與民間業界議價時,成本估算都會顯著超過IGE,由於實際簽約時海軍預算早已提交,因此實際簽約的數字無法反映在預算書裡,造成嚴重超支。
  • 「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追加的預算同樣未經立法院批准,被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批評「立院還在審預算,海軍就擅自加價而且標給船廠」。
  • 歐洲幾種配備相位陣列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區域防空艦,滿載排水量都在6000到7000噸級之譜;更有甚者,1990年代上半台灣海軍執行的「ACS先進戰系」案,艦體設計以四千噸成功級巡防艦為母型,為了容納相位陣列雷達而加長(水線長增加了13m),水線寬也略增,排水量估計早已超過5000噸級(計畫後期估計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6000噸級)。
  • 然而,對於中共價廉而又數量龐大的遠程火箭砲,若以天弓、愛國者飛彈進行防禦,不但為「上駟對下駟」的不智之舉,且降低可在「第一擊」攔截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的數量;唯一的解決之道,便是以價位較低,且射程達300公里的HIMARS對共軍的PHL-16自行火箭砲進行「源頭打擊」。

高雄國際海事船舶展暨國防工業展將於9月開展,海軍也在台北邀商說明會中公布最新12項規劃,其中最受矚目的就屬潛艦國造,指出希望未來能建造數艘6000到8000噸的神盾級戰艦,取代已老舊不堪使用的紀德艦,展現國艦國造決心。 提康德羅加級為美軍首艘配備神盾系統(AEGIS)的飛彈巡防艦,相列雷達共有4片成8角形,取代傳統的旋轉式回波雷達,搭配直發射系統,可以不同彈種進行多目標接戰。 在解放軍海軍自行研發的中華神盾驅逐艦大量服役(超過30艘)情勢下,美國對台灣出售退役的神盾巡洋艦,應該是相當合理且迫切的議題。 就提康德羅加級艦隊而言,期維護與升級成本已經是原始估計成本的175%~200%,進度落後達數百個工作天,這是因為海軍年度預算計畫提交的船艦維修成本估算都是來自「獨立政府估算」(Independent Government Estimates,IGE)。 前五艘提康德羅加級,裝備傳統的Mk 26雙懸臂式飛彈發射器,接戰速度還是受到飛彈裝填速度限制,後面22艘則裝備MK-41垂直發射系統(VLS),包含122具發射井,可以裝填標準系列長程防空飛彈,ESSM中程防空飛彈,戰斧系列陸攻/反艦飛彈,VL-ASROC火箭助推反潛火箭等。

台灣神盾艦: 新聞留言

不少人認為軍方敢把如此大膽的「狸貓換太子」計畫決定送進立院,多少還是得拜中共「圍台軍演」凸顯我方海防能力吃緊的窘境所賜:現役水面作戰艦包括基隆級驅逐艦和成功、濟陽、康定等巡防艦,任務幾乎都已經撐到飽和;儘管新一代沱江、塔江級艦陸續加入陣容,不過由於700噸級的排水量在耐波性上的顧慮不少,一直沒能成為監控驅離共艦的主力,因而留給2500噸級輕巡防艦的空間。 一艘軍艦,裝備了能夠看到400公里的相控陣雷達,同時裝備垂直發射系統,能夠發射中遠程防空導彈,這樣的軍艦就可以稱之為盾艦。 目前海軍一級艦包括8艘成功級巡防艦、2艘派里級巡防艦、6艘康定級巡防艦、6濟陽級巡防艦、4艘基隆級驅逐艦,這26艘軍艦構成海軍捍衛海疆骨幹。 但是這批一級艦除成功級田單軍艦是2004年服役外,其餘全是2000年之前就建造服役的軍艦,濟陽級艦更是1970年代先在美軍服役,美軍除役後再移交給我國海軍。 今年8月共軍圍台軍演期間,船齡42年的蘭陽軍艦在東部外海賣老命監控共軍新銳船艦,再度凸顯海軍主力艦老舊問題。 勃克級的神盾戰鬥系統SPY-1雷達是被動電子掃描雷達(PESA),與每個發射/接受器都獨立運作的「主動電子掃描雷達」(AESA)不同。

在2017年8月29日,國防部正式公告「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合約設計等四項專業服務案」決標,由船舶中心得標,決標金額3億22萬元新台幣,履約時間約7年,從2017年8月18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對於神盾級軍艦的靈魂,也就是艦上的ACS先進戰鬥系統,軍方人士說,中科院在10餘年前就開始進行艦用戰鬥系統的研製及整合,在國外廠商的技術協助下,目前已有具體進展,預計到2018年即可完成,這套ACS系統未來裝載在台灣建造的新一代主力艦上,將可具有海上戰場管理、指揮管控海空軍艦戰機的作戰效能。 根據111年度國防預算,代號「震海」案的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預算書指出,因中科院迅聯專案科研進度推遲1年,尚無法簽署全案委制協議書執行,預算報繳1億6000萬元,僅編列508萬元的作業費,也代表規畫建造4500噸軍艦的計畫,進度相當不順利。 例如,造艦計畫中金額最龐大的IDS「潛艦國造」中,「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總預算為493億6170萬9000元新台幣;排名第二的「震海專案」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籌建原型艦的總預算額度也高達245億4916萬元。

依照海軍官員解釋,受限於國內的採購法令,「合約設計標案」的得標廠商就不能進一步承包造艦工程,因此台灣各大船廠不會參與投標;而台灣唯一有資格設計軍艦的單位,只有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船舶中心)。 依照過去幾次合約設計標案的慣例,屬於公營財團法人的船舶中心為避免「與民爭利」,都不會參與第一次投標,第一次標案投標者未達三家,自然會流標。 第二次投標不受首次標案「至少三家投標者」的規定,此時船舶中心才參與,並與海軍議價; 然而由於此次海軍的預算過低,開出的底價與船舶中心的報價落差超過20%,超過議價範圍,因而在2016年4月22日第二度流標。 「迅能計畫合約設計」的第三次標案在2016年5月10日公告,在5月23日完成決標,由 唯一參與投標的船舶中心得標 ;第三次投標中,海軍的預算仍為4905萬元新台幣,而此次船舶中心的決標金額為4765萬元新台幣(底價為4769萬3468元新台幣),合約執行期間從2016年5月26日到2017年6月15日。 這批從1991年陸續服役的第一代伯克級神盾驅逐艦(Flight I),原本計劃在改良之後,延壽至45年,以確保美軍在2036至2037年,能夠有達到355艘的「無敵艦隊」。

台灣神盾艦

除此之外,EL/M-2248還有一個輕量化的版本,這個版本每個陣面只有500千克,陣面大小是1×2米,不僅小,探測距離也不錯,能達到250公里。 中科院並非沒有發展主動相控陣雷達,在2020年7月和10月刊載於媒體的S波段旋轉相控雷達,俗稱的海鷹眼就是初步成果。 台灣神盾艦 它的外形和法國泰勒斯集團的Smart S系列單面旋轉雷達相似,偵搜距離只有167公里,能夠同時追蹤500個空中和水面目標。

台灣神盾艦: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導致中國在後來的52C級驅逐艦上,採用改良自這套系統的中國自製垂直飛彈發射器,加快了射速,問題是攜彈量仍然不佳,因此更新型的54A護衛艦與052D驅逐艦最後都採用了類似於美系垂直飛彈發射器的構型,呈矩陣式排列的系統,以加大攜彈量。 而這批採用俄系垂直飛彈發射器的驅逐艦並沒有大量生產,其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垂直發射器的效能不如預期,並無法真正達到擁有「區域防空」能力的目標。 台灣神盾艦 「台灣海軍目前沒有必要一步就達到美國的伯克級或者日本的摩耶級的水準」,報導強調應循序漸進,先建造兩艘裝備被動相控陣的巡防艦,慢慢過渡到後面的批次,安裝新研發的主動相控陣雷達。

因此,在取得國外廠商同時期第一流產品數據規格之後,台灣海軍很可能就希望新一代巡防艦戰系規格能比照辦理。 海軍在民國112年度預算書中,直接以截然不同的「新一代輕巡防艦」取代原本「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並完全沿用先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預算額度跟期程(連項目開始的時間還是記載為民國108年度),其決策過程、設計是否成熟到可以直接進入建造、預算與時程估算是否詳實,恐怕會引發爭議。 在民國112年度預算申請書中,關於先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四年來的執行情況(從民國108年度起),文字敘述都被直接代換成「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 中國時報引述不願具名的退役將領表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與「新一代輕型巡防艦」是兩個不同的案子,前一個放棄,後一個應重新建案,不該便宜行事,把建案名稱更換兩個字,245億元預算便完全移轉套用,「以前沒有看過這種例子」。 台灣神盾艦 依照2020年12月6日「上報」報導,台船人士透露海軍就「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戰鬥管理系統、雷達、反潛、電子戰、通信資料鏈等項目的對外訪商概況。

  • 在沒能確定關鍵的防空系統的主要規格(含尺寸、重量)之下,台灣海軍就貿然決定了艦體規模並進行了船艦平台合約設計;等到後來艦載作戰系統無法確保如規格完成的情況下,船艦設計恐怕還是得推倒重來。
  • 而在潛艦國造方面,此報告指出國內現階段無潛艦設計與製造經驗,經國外技術協會執行「潛艦國造」產能評估後,在現有船廠基礎能力下,提升部分關鍵設備,透 過與國外技術協助,並整合國內外商源,可達國造潛艦的目標。
  • 而行政院在2018年4月成立「海洋委員會」,海岸巡防署也會配合啟動組織改造,原本海洋巡防總局、海岸巡防總局編制取消,原屬洋巡總局的「船務組」則改為海巡署部直轄單位,意味造艦規劃業務由署部主導。
  • 噸位過小的一級艦,難以擔任艦隊的區域防空任務,無力保護海軍弟兄的安全,這一點是海軍在調整建軍方向時,必需慎思的嚴肅問題。
  • 對於這則報導,台灣海軍司令部於7月28日傍晚發佈新聞稿表示,此報導純屬臆測,與事實不符;海軍指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相關儎臺及戰系裝備構型,是依照海軍作戰需求設計規劃,相關程序依「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辦理,海軍將持續推動,以建立符合防衛作戰的制海戰力。
  • 勃克級第二批引進三軍聯合資料分配系統(JTIDS),神盾戰系提升至Baseline 5.4水準,除了取消拖曳聲納及飛彈再裝填裝置、方陣快砲等,用以減輕重量外,也有艦體上的一些設計變更及改良,如電戰系統、遙控武器站、雷射等,以因應新作戰環境挑戰。

依照2021年12月3日「台海臺海安全研析」主任梅復興在聯合報的投書,近期台灣造船界流傳,海軍正在考慮修改新一代巡防艦案構型以及執行順序,首先將原規劃為4500噸級方案擱置,並修改設計構型。 同時,先在最短時間內建造八艘2000至2500噸級的輕巡防艦 ,儘速形成即戰力,因應2027年的威脅窗口。 此報導稱,這項變更並非海軍主導,而是某位曾任軍職、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所提議,後經國安會軍事會談後正式提報,並獲得高層核准同意,裁示優先執行,原則上目標是首艦於2023年開工建造,以趕上前述期程(2027年形成戰力)。 同樣在民國111年度預算中,首度編列康定級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預算,總額431億5990萬元新台幣(從2022年執行到2030年);這似乎代表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遲無進展之際,康定級巡防艦戰系升級案已經水到渠成(由法國Thales集團負責戰系、感測器升級,並整合中科院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所以台灣海軍轉移了水面艦發展的優先權,優先執行康定級升級案。 「上報」透露,「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載台設計可支持的負載上限包括:主動相位雷達須能安裝於雷達塔內,系統總重量不得超過150噸,每具相位陣列雷達天線重量不得超過8噸,總電力負荷不超過1162KW。

346相控陣在2001年底進行陸地的系統整合測試(包括整合導彈武器系統),在2002年完成,在2003年裝置於畢昇號上進行測試,在2004年6月進行最後的調整測試作業。 台灣神盾艦 兩艘052C導彈驅逐艦(170、171艦)在2003年下水時,346型相控陣與海紅旗-9防空導彈的測試工作仍持續在畢昇號上進行,還沒有全部完成;依照中國武器研製的管理規章,武器系統必須完成所有研製流程才能裝備部隊。 所以前兩艘052C一開始裝備的346型相控陣與海紅旗-9是還沒有完成研發定型的原型裝備,嚴格說來並不符合中國軍備研製慣例,顯示當時中國準備對外軍事鬥爭的壓力相當迫切;即便如此,當時346型相控陣與海紅旗9的外部硬體規格尺寸與供電冷卻等都早已確定,並沒有發生重大修改。 馬文君批評,國防部以「震海計畫」案內的245億元預算額度內,建造2000噸2艘不同型式的輕巡防艦原型艦;這種作業方式,讓人感覺輕型巡防艦只是「救火隊,急就章」的方案,「只是要把245億預算花完而已」。 原先「震海計畫」經過三階段的規劃,第一階段合約設計已經執行完畢(包括設計圖、規劃可能設備及來源);現在則直接由「震海計畫」的4500噸船縮減為2000噸船,況且2000噸的船還分2型,裝備不一樣,「可以這樣子做嗎?」;如果可以,就代表所有船的第一階段的合約設計都可以不用做了。

台灣神盾艦: 重啟台版神盾艦來真的 海軍公布12項規劃展決心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