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車文化9大好處

外銷區域仍以亞洲為最大宗佔78%,比起83年佔90.46%稍有降低。 光陽工業民國82年產量達502,774輛,比去年成長28.14%,市場佔有率33.66%。 比雅久機車以「世界心、鄉土情」為主題,積極拓展國內市場推出「飛將90」、「飛雲50」,為國內第一批通過二期環保法規之機車。 台鈴工業購併原有鈴木工業的員工和機器設備,並擴建平鎮廠,年產量15萬台,鈴木宣布退出國產機車廠行列,由台鈴及日本鈴木重組SUZUKI機車生產體系,日本鈴木佔20%投資比例。 當年度國產機車廠剩下三陽、光陽、台灣山葉、台鈴、台灣偉士伯、台灣比雅久、永豐、合騏、百生等共計9家。 台鈴工業正式與日本SUZUKI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投資合作,原有台隆工業機車相關業務轉入台鈴,並生產名劍KATANA125路跑車和天箭SHOOT50速克達。

在台灣處理家用垃圾對作者來說是件麻煩事兒,除了必須裝在專用垃圾袋之外,還不能隨時想丟就丟。 每星期有五天,要拎著垃圾袋在巷口等待垃圾車到來,在等待播放著貝多芬「少女的祈禱」的垃圾車準確無誤的開到巷口之前,鄰居們總會利用時間閒話家常,這是最在地最生動的生活儀式。 在台灣騎乘機車,如發生事故,請勿私下和解、騎走以及移動機車,請電話聯繫您的租機車店家,請他們協助處理,會比較有保障。 台灣騎乘機車要左轉時,大多都需要兩段式轉彎,尤其是在十字路口,您會看到前方右邊有一個白色四方型格子,就是機車的待轉區,需要先停在格子裡等待紅燈後,在直行完成兩段式轉彎。

Yamaha 「AUGUR」試乘送好禮活動(以下稱「本活動」),係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主辦單位」)舉辦。 活動參加者於參加本活動之同時,即同意接受本活動辦法及注意事項、本網站使用規範及其他有關規定,如有違反,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參加資格。 不少外國人會分享來台生活點滴,對台灣文化差異與衝擊,提出自己的看法。

國內汽車制造商的技術又不高,資本成本又高並且沒有規模經濟,所以台灣的汽車就很貴。 臺灣環保署也在推行綠色代步工具,例如臺北市的U-bike,不只實踐綠色出遊的概念,還可以推動市民多運動、強身健體的習慣,讓平常生活緊張的大眾可以放鬆投入運動。 U-bike的成效十分顯著,成為臺灣各縣市參考的藍本,但畢竟臺灣道路本來的規劃沒有包括腳踏車,難免在使用上有點不便。 所以各地政府可以參考荷蘭的做法,建立一套屬於臺灣人適用的大眾運輸工具系統,認真落實道路狀況的改革,也許可以使臺灣成為第二個綠色出遊的模範,重新創造另一個獨特的臺灣文化。 但是如果電動車或腳踏車要在臺灣普及,那被淘汰的機車該如何處理? 最重要的是,最獨特、最充滿臺灣生活精神的機車文化只能成為人們的回憶嗎?

台灣機車文化: 「台灣學生的寫作能力,正以雪崩的速度在崩壞」,身為教師這樣的發言既不科學也不道德

「在淨零碳排的議題出現後,業者們正面臨綠建材創新研發的困境。」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分析師杜念庭表示,裝潢與建材業者對於不同生物炭的物理性、安全性,以及與異材質混搭後的吸濕、除臭、抗噪等功能表現相當關注。 走出第一階段的木酢液之路,「木酢達人」團隊對生物炭藍圖的起點,是一場2020年底與資策會顧問的燒腦會議。 「我以為我的願景已經很大了,但他們說還不夠。」陳偉誠表示,團隊過去試著推動生物炭在台灣的應用,企圖學日本從農業切入,但礙於法規與產業特性,停滯多年。 台灣機車文化 也因為日本騎車的人真的很少,因此也形成一種特有的機車文化,只要你是騎著機車旅行的人,互相在路上遇到都會打招呼示好,尤其在觀光區或山區更為明顯,甚至在休息區都還會被主動搭訕,一起抽個菸之類的;反正只要是真正熱愛機車的人,都會很有惺惺相惜的感覺,就算語言不通也行。 五〇年代的台灣,從農業時代開始走向工商業發展,「國產機車」也因而出現,當時因應產業發展機車都重視載貨量、馬力、爬坡力等訴求。 台灣機車文化 :因霧峰交流道部分銜接國道3號,大型重型機車尚未開放行駛國道3號,避免大型重型機車騎士誤入國道3號,故不開放大里二交流道-霧峰交流道,開放乙案現研議中。

得向本公司請求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以及請求刪除,惟依法本公司因執行職務或保存證據所必須者,得不依本活動參與者請求為之。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期間:個人資料蒐集之特定目的存續期間、依相關法令或契約約定之保存期限,或本公司為執行業務或前述蒐集之目的所必需之保存期間。 個人資料項目:姓名、性別、聯絡電話等個人資料中之識別類(具體項目則如本活動參與頁面及活動辦法內所列事項)。 蒐集之目的:辦理【Yamaha 「AUGUR」試乘送好禮活動】及作為後續相關程序之聯繫與再行銷使用。 獎品式樣、規格、尺寸、配備及顏色以實物為準,得獎人均不得要求、替換為其他物品,且獎項如遇廠商缺貨、停產等情形時,主辦單位保留更換等值獎品的權利。

「修身」教導並要求學生,養成不隨地便溺吐痰、注意衛生儀容、舉止安靜有禮、不吵鬧喧嘩、不給他人帶來麻煩等習慣,並實踐守時、勤勉、誠實、守信、紀律、守法等德行。 這是生活教育,日常生活自我要求,也為他人著想,因為人不只活在個人世界,也與社會互動;要成就文明社會,須從個人自律與公德做起。 一九六三年,美國學生柏大恩(Don Baron)以「狄仁華」為名,在報章發表〈人情味與公德心〉文章,指台灣人情味濃厚,但欠缺公德心,激起漣漪。 五十多年來,台灣社會雖非毫無長進,但公德是文化問題,戰後一直籠罩台灣的中國文化鮮少公德成分,公德要成台灣公民普遍氣質,仍待努力。 在我們周遭,類似現象普遍存在:搭車高談闊論講手機、亂丟垃圾吐痰製造髒亂、公寓燒香焚紙污染空氣、餐廳一家烹煮「萬家香」…;乃至於台南奇美博物館內有檳榔汁,館前草坪被踐踏,台中新社花海屢傳遊客踩花草,台鐵太魯閣彩繪列車Hello Kitty座位枕巾大量遭順手牽羊。

面對所有人都很陌生的新材料「生物炭」,要找到生活中的多元應用,需要更了解材料技術與市場需求,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跨域生態系計畫」組隊找路,無疑是最佳解方。 不過,日本的機車也還不到罕見的地步就對了,有住上一陣子的話幾乎都會看到,當然大城市比較少,鄉下就稍微普及一點,但說實在的,騎機車真的沒有任何好處,大部分人都是把它當成一項興趣而已。 機車厲害在你要騎短途、長途都可以,在台灣懶得走路出門買菜,騎車去;上班快遲到,騎車就不怕卡在車陣中動彈不得;心血來潮想環島,騎車啊! 台灣島的大小,有些距離偶爾讓你在搭火車與開車之間掙扎,這時候機車就是一項折衷的選擇。

司機大哥們都會穿制服背心跟有編號喔~跟台灣小黃計程車一樣,請看清楚再上車。 想當初我們到曼谷時覺得到處都有計程車,天真的認為根本就不用擔心叫不到車,但實際上要擔心的不是沒車,而是塞車!!! 台灣機車文化 好幾次因為塞車,而行程減少或會議延後的狀況常有,不過這種狀況也不是只有我們外來的會發生,當地人也是開車來會議地點,所以大家一起遲到是蠻正常的。

台灣機車文化: 擁有台灣所承認許可之互惠國的國際駕照或當地駕照,可於台灣進行大約期限30天以下的短期租車(詳細日期須依『,主要國家駕照互惠情形一覽表』為準)

在50年代裡,新三東SST機車可謂家喻戶曉,它快速崛起,散放出強烈的光和熱,卻又在政策的影響下,黯然地走向黃昏,其間也曾力圖振作過,創造了輸美佳績,惟因財務問題始終如影隨形,終於在60年代走入了歷史。 日本本田仍持有光陽22.5%的股權,雙方將維持良好關係。 為有效改善機車排氣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環保署已制定並實施全世界最嚴格的排放管制標準,但排氣狀況再好的機車,若機車騎士疏於保養仍屬枉然。 因此,環保署強制使用中之機車定期接受排氣檢驗,初期以台北市、台北縣、新竹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等八縣市為第一波實施縣市。 廠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合資對象為大陸金獅工貿集團公司,投資金額2990萬美元。 比雅久機車推出丸Scooter–Cross型式之HOT–5OD以「大輪胎的特性訴求,踩出比雅久機車的新天地」。

  • 此政策實施後,廠商為了求生存,便將繳交貨物稅所增加之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造成機車售價提高;政府在此等措施下,確實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也使日益蓬勃的機車市場頓時萎縮。
  • 民國47年,本田的超級暢銷車Honda Cub C11O問世,定價5500日圓,甫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當年銷售9萬台,翌年,打破了預定銷售量41萬台的紀錄,成為機車有史以來產品壽命最長的暢銷車。
  • 比雅久機車推出丸Scooter–Cross型式之HOT–5OD以「大輪胎的特性訴求,踩出比雅久機車的新天地」。
  • 民國39年左右,大家在聊天時,由於陳得海提到:「最近生意不錯,車行裡修機車的人越來越多,這種利潤比修自行車高多了,如果能賣機車一定更有賺頭。」談到這裡忽然靈機一動:「慶豐行既是貿易公司,為何不進口機車再交由安全車行銷售、維修。」在那個晚上,慶豐行為三陽打下了第一根地基。
  • 若是您不幸的在台灣騎乘機車時被開罰或被開停車費,我們會通過您所留下的聯絡資料做聯繫,並且會附上您的租借時間證明和罰單/停車費資訊,才會從您所綁定之信用卡做扣款,公開透明且方便。
  • 當年,三陽、光陽、鈴木和百吉發都接獲不少訂單,不同的是,其他廠商的內銷量相當大,萬一轉口貿易不順,即轉內銷,馬上可以消化掉,以三陽為例,73年內銷18萬輛,因此1,640輛的外銷訂單量,只要不到一週便能消化完。
  • 電動車的概念主要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再以電力發動,降低燃燒汽油所對環境的污染。

他們妥善處理群己關係,在群體互動中不自我中心,自制自愛,不為所欲為,為他人著想,既方便他人,也方便了自己。 台灣機車文化 台北市長柯文哲為機車族提供另一通勤選擇,打算推出捷運月票,以「兩千五百元吃到飽」為招徠,但被嫌「太貴」。 由於校長和家長通力合作,它創造了「台灣最整齊的放學景象」。 台灣機車文化 有別於一般國中小學放學的亂象,這所面對大馬路的學校,家長等待接載孩子時機車在校門口人行道旁排列成一線,且車頭一律向著馬路,車尾對準校區,整齊畫一有如待發的賽車線。

台灣機車文化: 阿伯打不開油箱…加油員裝傻偷拍還嘲諷 網友全怒了

每一次的轉變都影響人們的生活與移動力、日後的機車類型與技術系統、性別與階級等權力關係的交織。 台灣機車文化 機車文化意涵轉變的產生,不只是因為使用者群體的變化,技術物本身也會影響技術物的性別關係與階級性,尤其以女性機車的出現更為重要,因其不僅複雜化機車的種類與機車內部系統,更重要的是讓過去無須宣稱使用者性別的機車也需要表明它的性別,因此機車及其內部系統的性別意涵也在在影響機車使用者的性別關係。 例如,自動離合器、CVT自動打檔系統讓操作機車成為簡單的技術,因此使得部份男人樂於使用無自動離合器與CVT系統的機車,以習得困難操控技術來展現陽剛氣質。

若是您不幸的在台灣騎乘機車時被開罰或被開停車費,我們會通過您所留下的聯絡資料做聯繫,並且會附上您的租借時間證明和罰單/停車費資訊,才會從您所綁定之信用卡做扣款,公開透明且方便。 因此您可以從『,主要國家駕照互惠情形一覽表』中,直接了解關於您的國際駕照或當地駕照,是否能在台灣被承認許可以及使用。 「賽車文化想要在台灣發展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步一腳印的去穩固基礎!」楊光榮向國內賽車圈喊話。 若台灣要想培育專業機車賽事選手,便要打破傳統對機車選手只會飆車的迷思。 台灣適不適合培育機車賽事選手,追根究底還是要從文化面開始,對比國外從小培養敢闖蕩、敢冒險的膽大精神,台灣的觀念處於傳統保守,中華賽車會長楊光榮認為,這是國內在後續推動機車賽事一個很大的阻礙。

台灣機車文化: ‍️ 台灣騎機車的注意事項!

比雅久機車彰化新廠建廠完成擴大產能,自行開發之「比雅久飛豹150」速克達機車外銷加拿大且通過加拿大、美國環境保護署檢驗及道路安全規定。 比雅久機車遷至新廠後,自動化生產線已規劃完成,並納入電腦管理,月產量達21.000輛,除供應國內市場外,外銷量亦快速成長。 民國60年機車銷售量約16萬輛,當年底保有台數為82萬6千輛,平均每千人擁有55.l輛機車。 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持續提高,機車市場需求也愈高,製造廠商幾乎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民國62年以阿戰爭導致的第一次能源危機,雖使石油價格暴漲,但機車之需求量反而有增無減,民國63年機車產量為307,705輛,較去年成長24.46%,其中內銷共287,082輛,外銷20,623輛。 政府為杜絕此一漏洞,乃於民國56年9月宣布禁止以此種名義進口機車,因此,民國56年進口量銳減至4,202輛,民國56年以後僅有少數廠商進口樣品,或政府機關大型公務用車,數量有限,市面所標榜外國原裝車,多係貿易商以保修零件名義進口,再裝配出售。

  • 後來,HONDA CUB50cc、BENTLY125cc、DREAM350cc等機種也相繼登台,以HONDA CUB50cc的機車為例,一般人每月薪水五百至六百元之際,一部售價一萬元的HONDA CUB,對他們來說,得花兩年多的薪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因此當時進口量並不大,不過銷路相當好。
  • 楊光榮說明,無關技術是否純熟,領證與否,離開賽車場的賽車行為,就形同飆車一樣危險。
  • 像是《不能沒有你》裡面,父親為了解決女兒的上學問題,父女倆就這樣騎著摩托車從高雄一路奔波到台北,想要向中央政府陳情。
  • 對於日方的說辭,謝敬信明白告訴山葉,這是我們的工業政策,除非退出車界,否則非遵守不可,他更反問山葉:「當初你們模仿德國的技術時,是怎麼開始的?」這樣的堅持,才使技術得以移轉。
  • 李述霖,《台北市高職學生機車消費因素之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每天從身旁呼嘯而過的機車,大部分似乎只給城市留下許多廢氣,而非城市景觀。 讓我開始意識到台灣機車族文化,來自於去年(2017年)6月份,帶著幾位日本朋友遊逛台北街頭,他們看見機車騎士自在穿梭於城市間,對於機車可以不受限於大眾交通工具的班次時間、又可以深度的探索城市很是嚮往;同時也很訝異台灣的女孩子也能夠自己騎著機車到處跑,感覺十分的獨立呀! 從異國朋友眼中,我重新看見過去習以為常的機車文化,原來是台灣的獨特風景。 儘管對於機車考照上駕訓班這件事會遇到不少周遭朋友的阻力,不過提升安全駕駛意識後確實能夠有效減少違規跟事故的發生比率,還未考取駕照的民眾不妨參考看看。 台灣譽有「機車王國」之稱,幾乎人人都有一台機車,在路上永遠比四輪的還要多,也引來外國人爭相朝聖。 對此,有網友就相當好奇,既然有這麼多的外國人,決定在台灣生活定居,「那他們會不會嫌棄台灣的機車文化?或是認為這是很落後的代步工具呢?」文章立刻引發熱議。

「我立即到日本要求山葉同意出口零件在台組裝,但日本堅決反對,擔心傷及機車品質,至此,兩個朋友打了退堂鼓,我決定自己來。」謝敬忠侃侃而談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自此,功學社開始代理進口日本山葉機車,銷路相當不錯。 後來,HONDA CUB50cc、BENTLY125cc、DREAM350cc等機種也相繼登台,以HONDA CUB50cc的機車為例,一般人每月薪水五百至六百元之際,一部售價一萬元的HONDA CUB,對他們來說,得花兩年多的薪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因此當時進口量並不大,不過銷路相當好。 當時慶豐行包括黃繼俊在內,共有三人,其中一位是現在經營建祥貿易,身為董事長的陳遠平。 張國安報到三陽工業第一任總經理張國安原來任教於松山國小,某個暑假的晚上,內湖鄉長謝水柳到他家裡去,勸其轉到商界比較有發展。

這一段時間,恰好轉口貿易非常暢旺,透過日本商社採購之大量外銷訂單,產品多經香港轉到大陸,以72、73及74年為例,72年外銷量僅4,737輛;73年竟暴增近3倍,達13,028 輛;74年又有2倍多的成長,達33,305輛。 創立之初,百吉發機車有著歐洲車外型,接著不斷的擴充廠房和資本額,產量也不停地增加,國內計有120餘家經銷商代理銷售,產品完全內銷,其中50cc與150cc產量約略相當。 民國73年苦撐結果,銷售額再降為九億四干萬元,並出現了營業赤字,週轉金極度缺乏,乃使出「先交車,再收錢」的救急措施,將取自經銷商的預收票,當做有實際交易的客票,拿到銀行融資,苟延殘喘至74年5月,終告不支。

街頭上,台灣人重個人甚於群體、無視他人的特性展現無遺:為了搶快,蛇行、鑽車縫、爭先恐後、違規左轉樣樣來;靠邊起步很隨意,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對斑馬線或行人穿越道視若無睹;機車不但常上人行道,還逆向鳴笛趕路人;停車更隨興,路邊、轉角、商店口、公車站…,處處可泊車。 在傳統市場或路邊夜市,常見機車一路徐行,騎士邊騎邊看,危險且有礙人群,也搞得烏煙瘴氣,路人掩鼻戴口罩。 如此這般,違規如家常便飯,禮讓絕無僅有,有人歸咎台灣道路設計對機車不友善,癥結仍在騎士自我中心,行車習性不夠文明。 該名網友直言,有住過德國的人都應該知道,德國人對於非德語使用者的不友善,去政府機關辦事用英語被無視是常有的事,就算嘗試用德語溝通,還時不時被嗆「這裡是德國,你應該學好德語!」,感受到他們對外國人的不友善,所以聽到台灣警察不會講英文還要被指責,根本被騎到頭上了。 Aky的建議引起PTT網友討論,就有一名曾居住在德國的網友發文表示,以前也覺得外國人來台灣生活不容易,如果多一點會說英文的人就能幫上忙,「但住過德國後,這種想法就完全消失了」,認為其他國家的人說這種話都還好,「德國人講這種話就是雙標」。

台灣機車文化: 台灣文化特色排名出爐! 這些「台人日常」紅遍全球

日本山葉機車株式會社,為使台灣成為山葉全球150cc以下輕型速克達供應及研發基地,與台灣合作夥伴台灣山葉共同出資成立此公司。 立法院三讀通過「使用牌照稅法」,取消150cc以下機車使用牌照稅。 立法院院會於7月30日經過朝野協商順利三讀通過本法,除完全取消150cc以下機車之牌照稅,並大幅調整151cc以上機車之牌照稅,調幅從100%至300%不等,為政府開放大型機車進口及生產預留伏筆。 大陸取消「一大件三小件優惠關稅」,對我國機車出口大陸衝擊甚大。 中共海關總署規定,自85年7月5日起大陸進口汽、機車停止一切稅收優惠,此後進口之車輛一律由中共海關照章徵收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及其他稅費。

台灣機車文化

其實,機車文化的發展比我們想像的早開始深入台灣人的生活,不管是從地理條件、經濟成本,到歷史背景,都很值得我們深入瞭解與探討「機車」之於台灣的重要性。 SYM(三陽工業),台灣第二大機車製造商,也是從一個 60 年代合資企業發展起來的,今年年度銷售量為 10 億美元。 所以,在汽車進口替代戰略期間,當地無關稅、品質又高的機車在台灣流行起來。

英國王室哈利王子的自傳《SPARE》(暫譯《備胎》)於10日出版,在新書上市前他接受《英國獨立電視台》(ITV)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在訪問中他直指王后卡蜜拉靠洩漏王室內幕給媒體,以換取對自己有利的報導,洗白自己的名聲,並且還用「惡棍」、「危險」等詞描述卡蜜拉。 建國高架道路:因建國高架道路圓山匝道直接銜接國道1號,故北向僅得行駛至民權東路匝道駛出;南向由民權東路匝道駛入。 環東大道:因環東大道主線成為南港聯絡道,將直接銜接國道3號,故東行僅得行駛至經貿一路匝道駛出;西行由橫科路匝道駛入。 四、限制機車路權導致部分民眾改用自小客車因應,自小客車數量增加造成連續假期國道及部分景點公路過度壅塞。

知道這是好東西,一心想推動生物炭,卻發現自己用力用錯方向。 「這很有趣。我發現如果把力氣放在一個沒有願景的發展上,那力氣是白花的。」陳偉誠說自己在會議上像打開了眼界,資策會顧問們認為生物炭有機會走進終端消費者的日常,打造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零廢棄的林業生活解決方案」。 「在我們新竹木炭工廠,有一座橋,我們工廠就在橋下。我23歲大學剛畢業,常常一個人在橋上看著夕陽,我的三個姊姊都嫁人了,木炭工廠剩我爸媽這對老夫妻跟我,有什麼未來?」2008年陳偉誠返鄉創業,面對看似沒有未來的產業,他說,沒有放棄是因為從父執輩一直在做的事當中,看到趨勢與理念。

事實上,日本也真的是一個非常適合騎車旅行的地方,書局有專門出給機車騎士專用的地圖與旅遊指南,許多地方都有機車騎士民宿,或是供騎士使用的廁所與免費住宿;此外,125CC以上(125不行)的機車也享有跟汽車一樣的路權(可上高速公路),然後大多數觀光區都有專屬的免費機車停車場,整體規劃非常好。 「交通」可能聽來生硬、艱澀,其實和許多日常習慣、家庭文化、社經人文等交錯影響,成為你我生活中的一部份。 立法院在2012年5月8日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將涉及摩托車名詞稱呼的第3條及第92條,原先使用的「機器腳踏車」一詞正名為「機車」。

目前在台灣、日本、東南亞等多個地區,Dio 都仍是屬於熱門車款,甚至至今仍在推出新作,可以說是相當長壽的車系。 包括市場上依舊有豐富的原廠、副廠零件能夠入手,意昧著無限的想像其實都有得到實現的可能性。 其實二行程也好,燃油車也罷,未來的趨勢始終是電能化,經典只會越來越少,在環境和能力允許下,不妨就去圓一回 Dio 夢。 「以 Dio 來說的話,現在還很多人在玩,所以很多的改裝廠,或是一些工廠都有在復刻,或是持續設計更好、更新的改裝套件,去精進它,因為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像東南亞有些地方,整顆引擎都可以憑空打造出來。反觀台灣,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進口,可以買賣,可以自己生產,但是沒辦法裝上車。」三人都有些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在機車文化盛行的台灣,二行程機車是所有台灣人心中不可磨滅的時代記憶,儘管伴隨著科技、法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二行程機車已經逐漸凋零,但台灣甚至世界依舊有許多胸懷熱血的車主致力於保留它們,除了整理成不遜色於現代車的騎乘性能之外,也依照個人喜好改裝為極具風格的座駕。 日本時代生長的一輩,或「多桑世代」,從國小階段起就接受「修身」教育。

台灣機車文化: 摩托車也是反權力、反台北的象徵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