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108課綱的大學考招新制於2022年(民國111年)正式實施,也引發不少爭議。 台大校方則呼籲政府應立即啟動112考招新制精進研議,審慎檢視學測國英數綁分科測驗的合理性,重視採計數乙考科的校系需求,在有效評量學習完整性暨避免一試定終身之考量下,應及早討論分科測驗加考國英數乙事宜。 第一至四學習階段,若該科目名稱後有括號者,表示學校可經由該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通過後,實施分科教學。 此外,教育改革也需要老師、學生、學校的配合,才能達成當初所訂的目標,高中老師面對新的課綱,需要時間重新熟悉,至於學生則需要準備更多的學習歷程,來滿足申請不同科系的要求。 此外,由於學習歷程大多是質性的資料,如何讓評分公平與客觀,這也是大學在個人申請甄試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只台北有高中、大學聯盟,台中名校、台中一中目前也與7所大學、科博館合作,這學期開了6門多元選修課程,109學年度第一學期還會再多3門課,等於有9堂課與大學端合作。 「教師員額沒增加,很難完全落實108課綱的理念。」王裕德舉例,自然科包括生物、地科、物理、化學,被列為考科與必修的高二「探究實作」理想上要有2名老師協同上課,但員額不足很難做到,多數學校乾脆自行變通「自然科老師一人上一節課」,完全失去108課綱設計的原意。 「老師能不能發現,學生已經不一樣了?」宜蘭縣利澤國中教務主任游思芳教學26年,她發現教室風景慢慢在改變。 學生google得到的知識,比老師給的資料還多,課堂再也無法吸引學生專注。
對她而言,新課綱是「讓孩子不要從課堂逃走的機會」,但她也坦言,多數老師心態仍是觀望、甚至抗拒。 蔡嘉興認為,要改變教學現場,需要靠考試題型引導,但以會考而言,近年出題雖已看出題幹增長、考題生活化等趨勢,但紙筆測驗能考的還是很有限,仍以知識為主,考不出素養強調的能力與態度,各校段考、小考,更不可能出這樣的題型。 按百大佳華補習班課程簡章,素養班從小三開到國二,教學內容從文學故事進階到國學常識。
但是對於原文作者提出的建議「我們則認為,可以從選物選化與必修難度落差大的問題下手並進行調整,興許可以提升必修自然科的難度,同時也減少高二高三選物選化的負擔」,筆者歉難認同。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長徐建國直指,許多人對課綱和考招制度有所混淆,誤會了108課綱原先的立意。 新課綱的設計本身有值得讚許的部分,包括新增多元課程、彈性自主學習等。 然而,課綱和考招制度掛鉤後,卻使得學生的學習不完整;朝令夕改的制度也讓教育現場混亂,師生及校方無所適從。 然而, 108課綱為削弱「成績至上」的社會風氣,在多元課程設計和學習歷程檔案上付出的努力,至今仍是蚍蜉撼樹。 若要改善台灣教育長久以來存在的爭議,仍須改變以成績作為進入大學殿堂首要門檻的固有思維。
但不是108學年度起,所有的學生都適用新課綱,非小一、國一、高一生(如小二、國二、高二)適用的是舊課綱,但小學升國中、國中升高中,就開始適用新課綱。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三年級的丘婉盈不禁嘆道,作為108課綱的首屆學生,從民國103年發布課綱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擔心著不確定的未來。 繼【108課綱之重中之重的核心素養,那麼容易養成嗎?】這篇文章中提到,素養的養成有其困難度之後,本篇文章即將再戳破課綱所意欲吹起的美麗泡沫,也就是點出108課綱所沒有告訴你的殘酷真相。 商業周刊編輯團隊,推出「3分鐘頭條」專欄,每週一到週五,天天為你挑選一則重大新聞,並用3~5個問題,帶你看懂背後的來龍去脈,學會新的知識。
108課綱問題: 財源2:新名詞「素養」 小學開始補
說到科技,在「黃金印象.經典藝廊」這個展區中,科技更是被巧妙地利用。 「真的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夠讓你同時看到這麼多維梅爾的畫作。」穿梭時光洪流、打破距離限制,「世界百大名畫大展」就是這樣一個令人著迷、佩服,值得一看再看的展覽。 豐富又多元的文化以及藝術活動,用親民、高娛樂性的呈現方式,義享時尚廣場的每一步,都是為了實踐「時尚、生活、人文、藝術」的精神,希望藝術不僅僅侷限在美術館中,而是能用更自然的方式走入你我的生活裡。
1923年(民國12年),新學制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訂定小學、初中各科綱要,及高中課程總綱,發布〈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 1929年(民國18年),教育部發布〈小學課程暫行標準〉、〈中學課程暫行標準〉、〈幼稚園暫行課程標準〉。 1932年(民國21年),教育部正式發布〈小學課程標準〉、〈中學課程標準〉、〈幼稚園課程標準〉。 1934年(民國23年),教育部修正發布〈師範學校課程標準〉。 1936年(民國25年),教育部發布〈修正中學課程標準〉,教學時數減為每週三十一小時;同時發布〈修正小學課程標準〉,採合科課程型式,減少教學時數,自四年級起加授珠算;及〈修正幼稚園課程標準〉。
108課綱問題: 沒有大學幫開課 偏鄉、小校怎麼辦?
「教育部認為我們理所當然要經歷這個實驗性的階段,而我們也只能接受。」事實上,學生才是教育方針要重視的主體。 主事者一方面痛斥考試引導教學,一方面却迷信大學招生對高中學習的影響力,將大學考招與新課綱連動,以國家力量建立學習歷程,並要求大學考招在個人申請管道必須採用,而且至少要佔五成以上,引起不少家長担心,各式補習班以及私立學校大行其道,新課綱還沒施行就人心惶惶。 新版課程大幅下降了高中的必修課比例,未來高中課程中,將有高達1/3的比例,是提供學生可自主搭配選取的選修課。 也因此,未來每所高中都必須端出屬於自己學校的特色課程,這也將成為未來國中生升學選校時,重要的考量依據。 嘉義市民生國中校長陳明君指出,國中生擔心的是會考,教學現場老師除了希望會考能有好成績,也希望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但現在新課綱的考題,卻讓部分教師憂心,無法確認學生是專業基礎能力不好,還是閱讀能力不好。 不少學校教師和家長團體也擔憂,「什麼都補」將惡化學生教育資源、城鄉差距,核心素養、學習歷程的初衷也恐變調,但一名補教業者坦言,補教像教改的一面鏡,隨時因應「需求」調整服務。
九合一選舉結束,民進黨寫下慘烈的敗績,國民黨在沒有「X(韓)流」的情況下,紮紮實實打了一個大勝仗;奇特的是,… 民視新聞/杜怡萱、黃柏榕 新北市報導找青梅竹馬訴苦,反倒害丈夫被砍! 新北市八里一名女子和丈夫吵架後,找青梅竹馬的蔡姓男子訴苦,蔡姓男子因此在網路上PO文嗆聲,雙方家長得知消息,想當和事佬,約雙方出來和談,結果再度爆發口角,蔡姓男子這一方的人馬,還持刀把女子的丈夫砍傷。 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失利,目前為待業狀態,下一步何去何從仍是未知數,未料近日遭網友捕捉到在街上賣力「嗶嗶嗶」,讓許多人大笑直呼部長好,原來是一名神似陳時中的員警正在指揮交通。 日前有網友興奮分享30元的佛心便當,3菜1肉的美味組合掀起網友熱議,不少人大讚佛心店家,還說要揪團去朝聖。
「素養」強調以生活化情境,來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跨科整合、動手實作等能力。 相較過去死背知識,更重視學生能否運用所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台南一中校長廖財固則說,108年各高中在普通班的課程計畫幾乎都被退,只有4所學校通過;主要是剛實施,學校想法和委員所期待的有落差,因此才會有這麼多學校被退。 藝術在人類誕生的千年歲月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為有藝術,人類得以跳脫日常,在更高的層次抒發所見所感。 以畫作來說,從遠古的洞穴壁畫,到為宗教服務的教堂畫作,再到現近代的抽象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流派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態、審美立場,也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
甚至未來因為學習歷程佔分比例愈來愈高,大學勢必被要求對各項質性資料也要訂定評分標準,那將是另外一場災難。 搞這種Portfolio最澈底的是蘇聯時期的KGB,中國大陸現在搞的「社會信用系統」更是此中翹楚,把人民分級給予不同優待與變相懲罰,成為「網路種性制度」;而台灣過去的人二檔案也不遑多讓,曾經令許多人深惡痛絕。 所以使用學習歷程一定要注意,在還沒有被社會大眾熟悉並廣泛認同前,不要冒然實行到與學生權益息息相關的大學考招上,否則只會拖累新課綱的推動。 有補教業者看準家長焦慮、學生迷惘,開出學習歷程輔導班,主打一對一輔導、量身規畫課外競賽與活動,還建置300個職人老師的資料庫,要幫學生打造出最適合目標科系的學習歷程檔案。 課程採「包套制」,報名時間不限,但補習班保證安排學生完成3項多元表現成果,一套價位雖高達4萬,仍吸引學生蜂擁而至,有學生國三一畢業就來報名,許多來自明星私校。
1989年之後最大規模的一場全國抗議活動迅速燃遍全國,其背後有沒有中共官方慣常指控的「境外敵對勢力」?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敗北,一般認為國民黨的「下架民進黨」宣傳策略奏效,選民「討厭民進黨」情緒被激發導致民進黨敗選。 雖然還有許多的謎團和案件仍會繼續發酵和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場高規格的團體政治戰。 網路上有許多人說這次不是國民黨的勝利,而是「討厭民進黨」的勝利,… 馬克思有句名言:「歷史常會重複發生,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就變成鬧劇了。」這一句話,社運出身的洪耀福一定知道。
它分為六個部份,除學生基本資料外,還有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自傳及學習計畫、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如彈性學習、技術檢定或團體競賽成果等)。 其中修課紀錄包括科目及成績,是偏量化性紀錄,目前已在實行,沒什麼問題。 為了找出學生的興趣,改善過去制式化的教育,新課綱減少了必修課程,要求各校開設多元選修課,讓學生能找尋出自身興趣,學校也能有特色發展的空間,減少資源過度集中在明星高中。 此舉也是搭配著學習歷程檔案而來,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不同的特色成果,可以放入學習檔案中,供大學端做參考。
如今台灣的高中生、大學生早已不必讀《三民主義》、《國父思想》,中國大陸的學生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不讀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習近平的文章。 再來,有關選→必還是必→選,這屬於原作者價值觀中對必選修課程需要含括範圍的價值判斷。 參酌留言全文與原文脈絡,筆者想原作者要表達的是社會科必修減少,多移一些到選修去,自然科則反之? 對於考科數量是不是真的是7科、10科,筆者沒有意見,因為考科數量各校不同。 然而,原作者的提出此項事實的場合,是全國高中生討論的課綱的論壇,此篇貼文又是以倡議計畫團隊名義發出,會被誤會成是課綱決定了7科、10科的通例(但實際上不是)。 所以,筆者認為「1. 考科數量各校不同 2. 每間學校自己決定段考考科數」的事實,有必要特別點出、釐清,甚至能將留言有相關回覆與討論的爭議部分加註在文末,以避免誤導。
- 對於文章中的若干說法,筆者想以同為108課綱第一屆高中學生身分,提出自己的相關觀察與回應。
- 對於選修物理五冊、四冊(物理老師上課比較常提到物理科實務上的困境,因此我對物理科狀況比較熟悉,選修化學也是五冊),原作者說明「學習可能更有效率」,恐怕還是沒辦法。
- 事實上,中國政府從去年9月起又已編印了4種不同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分別發給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中生、高中生各1本,規定集中在1學期上課,每週1小時。
- 現實多元入學狀況下,申請與指考兩大招生管道實際招生數須適度且均衡,僅少數科系屬性不同可超過招生上限,且須由校內調整。
108課綱實施後,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調查顯示,僅有兩成教師表示全面準備就位,但也有四成教師認為新課綱對學生有幫助。 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分析,新課綱很多課程時數減少,但教學內容仍無法對應到目前包山包海的考試制度,老師的壓力大。 政府雖花了滿多時間宣導,仍讓很多老師還無法全面就位。 教育部長潘文忠坦言,108課綱課程的規劃確實有太多細節、配套,除了調整師資人力結構、公布實施偏遠地區學校發展條例,也因應新課綱的科技領域,前瞻計畫也投入100億於校園的智慧化中。 他說,當然政府還得更加努力,不僅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也要讓這群熱血投入教育的夥伴們有更好的支援。
根據101課綱及103微調課綱的規定,是45-65%,所以108課綱中的文言文比例確實是降低了。 但以我所知,這應該是反映大多數學生、家長及老師多年來要求降低文言文比率而做的調整,很難說是因為意識形態而做的決定。 而文言文所佔的比例和白話文至少是各半,甚至多過白話文。
而學期總成績的計算,是由學校與各科教學研究會自行決定的。 比如歷史探究、地理探究、公民探究不用考段考,有比較輕鬆嗎? 他們付出的努力是:地理探究要拍攝、剪輯影片,另外兩科則要求寫小論文、書面報告。 如果認真製作,執行學術研究、撰寫小論文需要付出的心力,並不比段考來得少。 陳明賢堅定表示,臺大每位老師都希望找到最適合的學生,也希望透過公平的程序挖掘不同類型學生。
面臨招生數不足之大學只求有學生,恐難以實現檢核資料的理想。 而無招生之虞的大學,在申請入學審查的形式與規範將較以往更繁複,因此學生須準備更多學習歷程資料因應不同校系要求。 大量質性資料納入個人申請評分項目後,可以想見事關升學,師長不介入恐不易做到,如何確保其公平性? 而大學端是否妥善利用學生學習檔案,以達成其預設功能,也大成疑問。
台中一中教務主任彭佳偉指出,看到媒體報導「建中、北一女等5校聯盟與大學合開微課程」,校內老師掀起一股「台北市明星高中可以,中一中為何做不到」聲浪,開始召集自然科教師並與大學端接洽,包括交大材料工程、逢甲工學院、長庚、中山醫大等校。 舉例而言,數學科若單獨出計算題,學生或許能解題,但現在考試題目長篇大論,學生對題目理解能力不足,考試成績不好,可能不是數學力差,而是閱讀理解能力不佳,讓各專業課程老師很難透過成績,辨識學生對基礎課程的學習力。 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課程計畫雖是「備查」,但新課綱上路,教育部和審查委員期待各校能以現有師資來落實課綱精神,才會加上建議,請學校重新審視,希望透過不斷對話,來引導學校更加理解新課綱。
因而,前述某報刊載的文章中所稱的「甚至連國文也大幅刪除古詩詞和文言文」,不免有誇大之嫌。 如同〈課程問題之一〉所述,必修自然是基本核心素養,並非為自然組服務。 加入選修自然內容的想法,並未考量到非選修自然組的同學。 高職階段:①新增15至30學分的實習課程;②實習科目新增「技能領域」實習課;③開放多元選修課程;④增加彈性學習時間。 高中階段包括:①大幅減少必修,必修學分從160降為118,提高選修學分為54至58學分;②增加校訂必修課程、4至8學分;③開設多種選修課程;④每週有2至3節彈性學習時間。 小學階段:①強化基本學力,國語和數學學習節數增加;②新住民語文納入課表;③各校發展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低年級每週2至4節、中年級每週3至6節、高年級每週4至7節;④實施跨領域課程,推主題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