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陳志金醫師畢業於臺大醫學系,在臺大醫院完成內科與胸腔科次專科之完整訓練後,投入重症醫學領域已有18年。 目前服務於臺南奇美醫院的陳醫師被稱為熱血暖醫,他除了臨床經驗豐富、熱愛病患照護,也積極投入醫學教育,屢屢獲得教學傑出獎項。 繁忙工作之餘,更將病護照護、醫病溝通的寶貴經驗,及對醫療時事的洞見與反思,寫成一篇篇短文分享於部落格與臉書,引起廣大迴響與傳閱。 於是,在我接任臺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時,就新成立了一個「形象推廣委員會」,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重症醫師的角色與定位。 阿金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積極經營網路社群平臺,分享專業正確的醫療知識、評論醫療時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的網路聲量非常高,也是媒體喜歡轉載的對象。 很久很久之前,我爸爸生命最後一段時間,是在加護病房度過的,也有家人在狀況緊急時,住到加護病房加強看顧,短暫觀察的。
但醫療必然有其極限,如果是無法治癒的病人,陳醫師就將眼光放在病人的家人。 視病猶親說得簡單,但在當今的醫療環境下,並不容易做到。 有限的健保點值對應多元的醫療服務,醫師忙著看診,最常被詬病的無非是「病人為了看醫師,排隊3小時,但只看3分鐘就出診間了!」在如此速食的醫療文化下,醫病溝通當然不容易,沒有好的溝通,就沒有互信的基礎。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白色巨塔裡有數百數千種生命的樣貌,上一秒還隨著末期病人的凋零同悲,下一秒就要跟著康復病人的笑容同喜,歡迎您打開這本書,跟著阿金醫師的故事同悲同喜,感受生命的真善美。 常聽到一句形容,說「醫生都在與死神拔河。」事實上,死亡這件事,並非只是呼吸中止、心跳停止、腎衰竭、腦出血等生理狀況的巨變這麼簡單。
同時,死亡還會干擾病人的情緒,擊碎他們的意志,搗亂病人與其他人所有的人際關係,最後試圖剝奪病人本身那個生為「人」的本質。 希望經由此書的出版,這些溫暖的故事能夠接觸到另一個層面的讀者,讓大家更了解重症醫師。 本人同時具備教育、法律專業,支持討論,歡迎留言。 立場上支持臺獨、多元成家、廢死以及每個人都應該用不影響別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這些迷信多少都是降低不安的方法,面對未知,大家都需要一些所謂的「儀式感」來降低不舒服的情緒,綜合一些情感的同理和理性的判斷,或許就能有效溝通,而避免第一步先把對方推上食古不化的祭壇。 看到訊息當下,我的大腦還很清醒,但我的淚腺完全失控,我不敢相信有一位醫師願意這樣認真地緊盯護理師的演講,而且立刻分享還密切關注多少人看到。 我知道阿金醫師是真心認同護理師,並樂意跟所有護理師站在同一陣線的。 我透過模糊的雙眼,吃力地按著手機按鍵回應「謝謝您對護理的認同。」阿金醫師說「我一直都和護理是好伙伴,還娶了一個回來呢!」從此,我從鐵粉變腦粉。 當我在臉書說我有一個機會,要跟TEDxTaipei 2015年會講者陳畊仲醫師同臺演講時,阿金醫師居然主動私訊我,為我加油,這是我跟阿金醫師第一次互動。
他分享多年以來照護病人的深刻經驗,以獨到的分析與解釋模式,來點醒身為病人或家屬時,許多重要的就醫觀念,及如何了解與面對生死,並體諒醫護人員工作的壓力與辛勞。 另一方面也在提醒醫護同仁,在病床旁與病人及家屬溝通的關鍵時刻,該如何以包容、設想周到的智慧話語,去引導、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好讓病人與家屬、逝者與生者都能平安。 閱讀這些短文相信能給讀者帶來不少收穫,特此為文推薦。 進一步想,也許大家真的缺乏的,不是尊敬,而是理解。 我們看到的,大多只是醫師站在病房外的樣子(特別是加護病房,一天只開兩次門),當病房門關上後,醫師在做什麼、在想什麼,我們完全都看不見、不清楚,當然不理解。 也許就是這些不懂的事,讓我們跟醫師之間開始有了距離,不知道在口罩的背後,在病房的背後,醫師及醫療人員為我們的家人,做了多少的努力。
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 重症醫師
醫師除了提供治療服務,跟病毒、細菌、可怕的癌細胞,乃至於跟死神的終極對抗,希望治癒病人,但最關鍵且必須的,應該是視病猶親,給身陷在孤寂深淵的病人安慰。 阿金醫師部落格文章我如數家珍,我想用三個字說明讀者會在這本書裡看到什麼,那就是「真、善、美」。 即使家人健康出院後,這份對醫師及醫療人員的感謝,我仍然放在心裡,從來沒有忘記。
重症醫師通常沒有在看門診,因此也沒有知名度,只是一群默默在付出的醫者。 重症界公認的熱血暖醫,座右銘是「救病人,也要救家屬。」由於出身貧窮,早年喪母,更能同理病患家屬立場,在安寧善終、器官捐贈等方面推廣不遺餘力,以關懷為出發點,引導轉念,協助解除家屬內疚與自責。 推薦給想要了解重症醫療現場的朋友,第一手觀察加上平實的文字,幫助讀者瞭解急重症的治療、尊重醫療專業,並且和醫師合作、善意理解彼此。 每個人都會死,也都有機會面臨重症醫療,先了解也許有機會舒緩情急之下的恐慌。
我跟他不是醫院同事,甚至他也不知道我是他的粉絲,竟然願意給我鼓勵,這就像在五月天的萬人演唱會中被阿信摸到頭一樣,比中樂透還開心,從此我從粉絲變鐵粉。 醫師跟護理師天生就是要在醫療現場並肩作戰的戰友,但很多醫師和護理師是互看不順眼的,阿金醫師是少數的例外。 根據《遠見雜誌》的「2019臺灣社會信任」調查結果顯示,醫生在民眾最信任的對象排名第二,其信任度高達91.6%,僅略低於自己的家人(信任度95.8%)。 也就是說,醫生說出來的話,大部分的民眾都比較願意聽。 但透過醫療接觸醫生的民眾畢竟有限,經由網路平臺或社群媒體的文章分享,就能夠觸及更多更廣的民眾。
重症醫學最容易見到的就是嘴裡含糖的天邊孝子症候群。 醫師除了拯救病患之外,還得為這些天邊孝子症候群客製處方,解決他們的自責和不安,並且給予其他付出心力的人員鼓舞,以平衡整個太甜發酸的情況。 透過他的臉書粉絲專頁,不難發現他總是花很長的時間跟病人家屬溝通,安排最適切的醫療處置,也傳遞器官捐贈等遺愛人間的正向氛圍,讓重症醫療脫離冰冷陰鬱,讓陽光透進每個企盼希望的家屬心中。 身為醫藥記者,陳醫師是很好的受訪者,對於醫病溝通、安寧緩和、器官捐贈等議題,都能侃侃而談。 但陳醫師不知道的是,我與他的緣分其實結的更早,他的文章曾經默默的支持我,陪我走過喪親的幽谷,卸除我沒有及早在病榻前陪伴生病家人的愧疚,也化解我因失去親人對醫療體系的怨恨。
尤其看到「面對無法救的病人,我們要救家屬」的那邊,我眼淚就不自主的滴了下來……。 那是一種多麼大的愛,才能在專業的治療及付出之後,還能想到家屬的無助及徬徨。 」中,也看的到阿金主任醫病又醫心,不只治療了病患,也安撫了家屬的心,唯有閱讀之後才能明白,什麼叫「醫病醫人又醫心」的仁醫。 陳志金醫師,也是我口中的阿金主任,就是搭起病人與醫療人員溝通的最好的橋梁。 阿金主任雖然是加護病房的重症醫師,卻經常在FB上脫下口罩,透過文章讓我們更了解重症醫師的觀點及看法,最棒的是他的文章專業卻生動有趣,絲毫沒有距離感。 接觸社群媒體後,阿金醫師學習如何與鄉民溝通,這些技巧他也運用在醫學教育的改變上,以創新的方式翻轉了傳統單向的聽與學。
- 視病猶親說得簡單,但在當今的醫療環境下,並不容易做到。
- 致力推動良好的醫病溝通,不藏私傳授創新溝通祕訣與易位思考模式給後輩醫師。
- 醫師跟護理師天生就是要在醫療現場並肩作戰的戰友,但很多醫師和護理師是互看不順眼的,阿金醫師是少數的例外。
- 白色巨塔裡有數百數千種生命的樣貌,上一秒還隨著末期病人的凋零同悲,下一秒就要跟著康復病人的笑容同喜,歡迎您打開這本書,跟著阿金醫師的故事同悲同喜,感受生命的真善美。
- 在阿金主任的新書中,我們能看到他從2003年抗Sars的第一線經驗,提煉出來因應新冠肺炎的看法及原則(詳見第4章〈那些武漢肺炎教我們的事〉)。
科科~在此重申醫師的建議,凡人還是相信專業,才是比較高明的選擇。 醫護人員在ICU面對病患及家屬時常會發生許多大小衝突,陳志金醫師以幽默的文筆描寫出這些情景,再以風趣的態度來說明如何找出最適合雙方的解決方法。 就算不是醫護相關人員來閱讀此書,也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說「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正可謂「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最高明的醫師擅長治療未病之病,防患於未然。
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 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Kindle Ausgabe
相信透過這本書,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從書裡的一字一句,獲得第一線醫療現場的專業知識,及面對老化與死亡的正確態度。 更好康的是,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多認識阿金主任一點。 阿金主任不僅兢兢業業於自己所熱愛的重症工作,還積極地提攜後進。 常常看到他開辦各式各樣的工作坊,不論是醫療專業、醫病共享、演講簡報等,不藏私地把自己會的東西,用盡心力傳給下一代的醫師。 身為一位老年醫學和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我的職業說起來,某部分和阿金主任非常接近-我們都常常要面對死亡。 在國家有重大疫情或重大災難發生時,像塵爆、地震、流感、新冠肺炎等,媒體才會提起加護病房和重症醫師。
- 這種的真心建議可以請鬼拿藥單,冥紙可能就能搞定。
- 同時,死亡還會干擾病人的情緒,擊碎他們的意志,搗亂病人與其他人所有的人際關係,最後試圖剝奪病人本身那個生為「人」的本質。
- 除此之外,阿金主任還是一個樂於分享的入世醫者,常會看到他在臉書上分享醫療知識與常識,甚至是當醫療同仁被欺負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主任第一時間跳出來為醫界同仁發聲。
- 但透過醫療接觸醫生的民眾畢竟有限,經由網路平臺或社群媒體的文章分享,就能夠觸及更多更廣的民眾。
- 更好康的是,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多認識阿金主任一點。
記得每天兩次的探望時間,我們總是焦急地詢問加護病房裡醫師的看法,想知道家人後續發展及治療狀況。 那時,醫師講的每句話,我們都恭恭敬敬地聆聽,對醫師及醫療團隊所做的努力,每一件事我們都充滿感激。 在阿金主任的新書中,我們能看到他從2003年抗Sars的第一線經驗,提煉出來因應新冠肺炎的看法及原則(詳見第4章〈那些武漢肺炎教我們的事〉)。 還有從醫師的觀點,來談醫病互信及為什麼不要關說、也不要去醫院當VIP。 甚至帶讀者走進加護病房,讓我們思考當生命走到盡頭時,面對變化的可能性(詳見第3章〈當生命走到盡頭時,會用另一種形式開始〉)。
阿金觸動人心又不乏幽默、正向的文筆,以故事為例,分享重症全人照護、重症安寧、器官捐贈、醫病共享決策等議題,讓加護病房如此冰冷的環境,也能夠感受到溫暖,對於促進良好的醫病溝通,有很大的助益。 其實,重症醫師在醫院裡,是負責診治最嚴重、病況最不穩定的病人,是醫療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鬼門關前的守門員」,但鮮少有人知道,在加護病房兩道厚重的鐵門之內,重症醫療團隊是如何不眠不休的在搶救病人,重症醫師的壓力與責任是如何的重大。 然而,透過這個醫療資源團隊合作的訓練課程,阿金醫師從外國老師的教授中學習到了如何領導一個團隊、如何跟團隊溝通等技巧。 從此以後,他從「騎著重機」的重症醫師,變成是宣傳醫療資源團隊合作的教主,我跟他有了更多密切的合作,尤其是從奇美醫院特有的「關懷」上去發揮,讓奇美醫院成為醫界楷模,我們關懷病人,也關懷同仁。 工作之餘,經營「ICU醫生陳志金」粉絲團,分享重症病房的感動故事、剖析醫療時事。
我也不懂,為什麼有人會態度大變,在健康的時候,不尊重醫療人員的專業及付出,卻在需要的時候,去尋求醫療人員的支持及協助。 近幾年來,經由學會的多方努力與推廣,欣見政府與健保開始重視重症醫療,願意投入更多的醫療資源,吸引優秀人才進入重症領域。 深切期待能夠走過重症人力斷層的危機,也期待重症醫師能夠早日獲得部定專科的認定,確立名分。 醫院其實還是個迷信充斥的地方,不管是迷信關說或者是迷信鬼神。
最後一個部分,談到的是重症醫師最常面對的死亡議題。 無效醫療和醫療糾紛的拔河,常常導致醫事人員好似和病患有著深仇大恨,死前不斷用高科技進行對方無從反抗的酷刑與折磨。 然而,道德的枷鎖好像讓活著的人以為,若不努力延長死亡到來的一時半刻,接下來就得面臨一輩子遺憾的凌遲。 面對死亡,有時得更謙卑的面對這必然到來的一刻,拒絕DNR可能才是避免互相傷害的決定。 除此之外,阿金主任還是一個樂於分享的入世醫者,常會看到他在臉書上分享醫療知識與常識,甚至是當醫療同仁被欺負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主任第一時間跳出來為醫界同仁發聲。
回來後,他把專長的睡眠醫學整合到對這個醫療人員耗竭(Burnout)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上,帶給我們對於這個問題全新的視角與寬闊的想法。 致力推動良好的醫病溝通,不藏私傳授創新溝通祕訣與易位思考模式給後輩醫師。 近年來,積極投入推動以「醫病共享決策」方式,陪伴家屬走過每個天人交戰的抉擇時刻,並因此獲頒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身邊醫療界的朋友天天都在感嘆醫療崩壞,被健保寵壞的病患以及比恐怖情人還恐怖的恐龍家屬,都是整個醫療體系的沉痾。 醫療人員工作已經很辛苦,忙裡偷閒還寫點醫療衛教真的不簡單,而KOL醫師大概就是這路線的佼佼者,提供了許多經典的醫療亂象和奇形怪狀症候群。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無法送達,經電話或 E-mail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這次,新冠肺炎來襲,阿金主任使用淺白的說明,轉譯許多相關醫學研究與論文,不知安了多少國人的心。 陳志金醫師從一個騎著重機的憤青醫師,擴大視野到關注醫院的病人安全,關心醫療人員的工作環境,進一步關心社會民眾的醫療觀念與權益。 翻開這本書,一起見證他騎重機出來的驚奇旅程,期待看到他更多熱血、關懷卻又直白的發文。 醫策會在2012年關注到醫療人員過勞問題,計畫推動復原力的訓練,我也推薦他跟醫策會到美國杜克大學病人安全中心受訓。
也因此,我當時讀到阿金主任說的「救病人,也要救家屬」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感覺到一分親切與溫暖。 縱使那時的我還不認識阿金主任,但早知道醫界中有一位前輩也跟我一樣,堅持著如此信念而努力著,不由得充滿了喜悅與前進的力量。 直到認識阿金主任後,對於這位前輩,只有更加佩服。 2008年,醫策會辦理醫療資源團隊合作的種子教師培訓,受訓回來以後的阿金醫師大方分享,他對醫療團隊合作的想法眼界大開、有如脫胎換骨。 他提到在這之前,自己是一個很機車的醫師,根本是「重機」,因為他對團隊成員要求很高,經常不假辭色地批評,有很多護理人員因此會躲著他,甚至還故意申請調大夜班,就可以不用跟他一起查房。
一開始,是我先注意到有一位「憤青」在醫院員工留言區上經常發表意見,對醫院的措施有建議、也有批評,這位憤青就是阿金醫師。 雖然有人覺得說他的發言太直白,但我覺得他是很有想法的,只是不明白醫院的系統運作,不了解如何推動與改變。 所以我直接邀請他來參與我們病人安全委員會的工作,他果然發揮很好的作用,我們一起修補很多缺陷、讓整個醫療系統更安全。 跨過各種查核機制,為自己的VIP之路打開了一扇通往地域的門。 所有的風險控管都被插隊仔略過,但這些VVVIP也沒人願意多為他們考慮,畢竟插隊仔的優先順序是高於專業的。 當醫療風險發生了之後,反正插隊仔也習慣了,就讓他們死也優先吧!
書的後半談得比較偏向生活經驗談附帶醫療經驗,其中談到不要一句話惹矛盾方的三步驟,包含說明規定的理由、表現解決誠意和提供替代選項其實是很不錯的提醒,面對可能的專業傲慢,多想兩分鐘,你可以更專業:除了知識上的專業,還有面向門外漢說明的專業。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