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曾受到嚴重創傷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明顯高於一般人,平時騎乘單車或機車時應確實戴上安全帽,降低受傷的機會。 [NOWnews今日新聞]台中市僑光科技大學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透過課程與多家廠商及小農合作,今日舉行「112年跨域新零售培力暨創新創業競賽展」,有72隊師生分築夢組及圓夢組進行競賽,多媒體與遊戲… 6.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無法了解複雜的字句,說話也變得簡短,可能會重複自己說過的話,或是很難找到正確的詞彙。
額顳葉型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最大的差別在於發病初期不會有記憶力下降的症狀,而是性格、行為的改變,或是語言功能退化。 常出現不適當的行為,如大吼、重複相同的話、躁動等異常舉止,因此一開始多會被認為是精神疾病,而前往精神科就診。 是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約佔所有失智症的15~30%。
失智症退化速度: 網站使用協定
失智症的防治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同階段要面對不同的課題,治療照顧的重點也不同。 目前沒有藥物能治癒失智症,只能延緩病情惡化,或減輕其他合併症如憂鬱、精神症狀、失眠、便秘等。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在還沒發病時,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病率。 早期症狀以記憶力退化為主,特別是近期記憶,所以往往記不得最近發生的事而重複問一樣的問題,但對過去的事尚記得。 隨著時間,病情慢慢變差,呈現漸進式不可逆的認知功能退化,後期影響的症狀較全面,包括語言、判斷力,也可能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最終可能需臥床及仰賴他人照顧。
照顧失智病人比照顧一般病人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心力,樂於溝通,談話正向、願意陪伴都是適合的照顧者特質。 看護或照服員在照顧失智的病人時,要多一些同理心,如患者愛發脾氣,其實是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或是對自己的失能感到挫折,這時多接納、多包容、多鼓勵,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緒。 美惠告訴家屬,其實自己有照顧失智病人的經驗,告訴她無妨,她反而可以從過往學習到的經驗,利用一些簡單互動技巧,讓陳伯伯預防失智快速惡化。
失智症退化速度: 失智症及早發現 積極治療可延緩退化
雖然目前有數種失智症的治療藥物,可延緩部份患者知能退化的速度,但並無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或是阻止失智症病程的繼續惡化。 失智症退化速度 王培寧強調,失智症並非是完全無法治療的疾病,倘能越早發現,即可經由藥物治療,以及危險因子的控制,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有效減緩記憶、認知等功能的退化速度。 早發性失智症以大腦退化占多數,但阿茲海默症所占的比例低,血管性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較常見,且記憶、認知等功能的退化速度較快。 由於早發性失智患者發病時正值中壯年,多半要扛負家庭經濟,隨著各方面能力的退化,通常比安享天年的老年性病患,面臨更多複雜困難的生活問題。 甄瑞興醫師也提醒,除了透過上述5大治療目標來盡可能維持病患與家屬的生活品質外,透過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與治療,來減緩患者的衰退速率更是重要。
生病的長輩自己也會有無力感,感到挫折、失去自信,當他們忘記或做錯事時,多用正向鼓勵的言語與長輩對話,才能使照顧更有品質;也切記:跟失智長輩互動時,不要用考試的方式(如考失智長輩「我是誰?」)。 睡眠障礙:白天可透過外出日照、活動讓患者保持清醒,晚上若仍無法入睡,可請醫生適度開立藥物助眠,維持生理時鐘。 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 (BMI介於 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亦提高。 建議:老年人不宜過瘦,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 美國最新研究證實,生活型態的確與大腸癌有關,健康生活指標每上升一分就能降低3%大腸癌風險;而藉由戒菸酒、控制體重和運動,確實能達成健康的生活型態、降低罹癌風險。 另方面,網友對於失智者在咖啡廳「學習新事物」表示支持,像是「學習簡單餐點製作、上餐」、「與顧客交談互動」皆可進行腦部訓練,透過不斷學習刺激腦部,失智症自然敬而遠之。
失智症退化速度: 預防初老 控制飲食+運動
因失智症病程像是一個拋物線,若是完全不用藥,患者狀況會像下墜球般快速掉落,使病程快速進展至中重度;而用藥者,則可將這顆球拋得遠一點,延緩其病程進展及退化速度。 醫學上的意義,在於能降低照護者負擔、社會的支出及患者本身生活品質都是有幫助的。 2020年,台中市首創全台年輕型失智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以「互助家庭、共同生活」的型態呵護年輕患者、協助重返社會。 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的情緒及照護需求與老年人、一般失智症患者不同,若溝通不良容易惱羞成怒,而不同病程的患者也應該被區隔對待,據點特別量身打造的專屬認知課程和多元服務,另引入志工協助,分享緩解衝突的經驗,彼此學習照顧技巧及紓解壓力。 失智症退化速度 失智症平均好發於65歲以上的長者,除了記憶力減退,注意力、反應力、語言能力、空間概念也跟著下降,各項認知功能退化,漸漸影響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
- 一般而言血管性失智症是以記憶喪失、反應遲鈍和走路的步步伐變小等症狀開始。
-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科主任彭莉甯指出,研究已經發現,身智衰退症個案在腦部的海馬迴、小腦以及杏仁核等部位有明顯的結構性缺損,且在腦影像上也可以發現可能與身智衰退症有關的特定神經迴路。
-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嚴鋒說明,常壓性水腦症是一種腦部腦脊髓液過多的疾病,病患可能會有記憶力減退、走路不穩和小便失禁等症狀;巴金森氏症相關的失智症則可能有手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等病症,病患走路會有小碎步、往前衝、經常跌倒等現象。
- 失智症,並非是單一疾病,而是大腦全面功能退化的症候群,不僅指記憶力的退化,還包含語言、空間概念、計算、判斷、執行等能力逐漸喪失。
再者,失智症藥物對血管性失智者或許有幫助,美國有臨床試驗證實有效,鄰近國家如韓國與泰國,其醫療保險也給付血管性失智者用藥。 失智症退化速度 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另外還有巴金森氏症、進行性上核神經麻痺症與合併其他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之病變。 具有失智症家族病史的人,父母親或兄弟姊妹曾患有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失智症或血管性失智症,相對一般人病發的風險較高。 戒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酗酒、抽菸或藥物濫用等,尤其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罹病風險升高近2倍。 從事體能及有氧運動,如慢跑、舞蹈、健走、游泳等,有助維護腦中灰質和白質的容量,使大腦年輕化,就連散步也能適度激活腦神經,預防腦部萎縮。 每週可維持二到三次以上的運動習慣,對失智症也有預防作用,如健走、爬山、跳舞、游泳、太極拳等等,這些相對和緩、強度較低的運動也較適合年長者。
失智症退化速度: 醫院訊息
中期:記憶力受損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活動力降低或重複動作、表達能力降低、出現遊走、睡眠障礙(包括難入睡、淺眠、早醒等)、情緒轉變、心情低落、煩躁、暴力等問題行為及幻覺(感覺或看到一些不存在的事物)等症狀。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失智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每個人退化時間不一定,但許多人不了解正常老化與失智症的差別,常等到家中長輩已成為中重度失智症才就醫,早已錯過治療黃金期,非常可惜。 根據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數據,65歲以上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人,有10%到20%會在一年後發展為失智症。 彭莉甯也指出,台灣跟日本的研究都已經發現,身智衰退症的長輩更容易出現失能失智,甚至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丹野智文認為,失智並不是失能,大眾也不要用「失智了還能做什麼」來侷限生病後的職涯發展,而是應該塑造友善的環境,讓失智症患者繼續發揮人生價值。 失智症退化速度 公司的認同對於正值中壯年卻突然罹病的年輕型失智者非常重要,友善的職場環境有助於穩定身心安全,目前日本有一半的公司接受、認同失智者,大約50%的患者可以保有工作,即使確診仍可活出尊嚴。 丹野智文說,得知罹病噩耗十分惶恐,害怕遺忘所有的事情、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包括無法勝任引以為傲的工作。 而在確診前5年,隱約感覺記憶力大不如前,當下沒有多想,勤著做筆記提醒自己日常大小事,直到有一天,突然叫不出同事的名字,甚至被主管斥責簡單的事情也出錯,決定求診就醫,多次評估、看了好幾次醫生才確定病因。 謝小姐的爸爸罹患失智症後半年間,脾氣變得極度暴躁、情緒很不穩定,甚至因此和他人起衝突,日照中心建議她帶爸爸住院並調整藥物,但仍沒有改善;爸爸情緒失控時,曾出動4位醫護人員來安撫,情緒平復後,得知自己對妻子動手,馬上自責地向家人道歉。 血管性失智症的退化速度,取決於中風次數與中風發生的位置。
失智症退化速度: 榮總研究: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 失智症風險較高
「不只是聽不見而已!」有研究顯示,聽力退化的長者,因為無法正確判讀他人所說的話語,很容易雞同鴨講,久而久之,會變得比較封閉,甚至拒絕社交活動,進一步讓大腦的認知功能退化,因此,維持好的聽力,有助於延緩大腦退化。 精神科診斷準則DSM-5新增了輕微認知功能障礙,主要在一項或多項認知範疇,如複雜注意力、執行功能、學習和記憶、語言、知覺動作或社交認知,比過去表現下降但還未影響日常生活。 失智症有不同的分型,以記憶下降為主的阿茲海默症占多數,確診阿茲海默症且符合健保規範即可使用失智症用藥,失智症用藥能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有時也可以減少神經精神症狀。 失智症退化速度 現在政府亦積極結合社區在地資源,有醫學、護理、職能治療、物理治療、心理、營養、藥理、社工等專業團隊服務,並提供適合失智患者的延緩失能照護方案,如認知遊戲訓練、健康促進、舒壓輔療……等,可查詢「失智共照中心」來獲取更多相關訊息。 而部分家屬反映服藥後出現兩眼無神症狀,此與藥物並無關聯,可能因失智惡化,此時用藥反而可減緩症狀,也有可能是其他共病,產生呼吸道感染、日照不足、日夜顛倒、譫妄等原因造成,需要諮詢醫師釐清問題。 觀察近3個月以來針對失智症預防方式的討論,不少網友認為「規律運動」是預防失智症的方式之一。
一般而言血管性失智症是以記憶喪失、反應遲鈍和走路的步步伐變小等症狀開始。 失智症退化速度 隨著中風次數的累積,患者的病況會如同階梯般,一步一步的惡化。 若失智症患者回答得很緩慢,或回答兩三個,甚至是回答不出來,若有這些情況,黃偉俐醫師表示,就要高度懷疑有沒有老年失智症記憶力的問題了。 黃偉俐醫師說明,一般在門診最常見的檢測就是問患者近期的生活作息,如:請問你昨天有沒有吃晚飯? 若他可以回憶得很清楚,這代表說他形成記憶的能力沒有問題。 「巴金森氏症與失智症不一樣!」黃偉俐醫師解釋,失智症是腦部的思考、記憶、情緒功能受損;而巴金森氏症是患者的運動控制功能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