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七日,夜夢觀音,告以無憂,不數日,子病痊癒。 《醫勸》記載,明溫州醫僧法程,少瞽,百端治不癒。 晝夜念觀世音名號,如是十五年,夢中聞觀音呼之使前,對其言,吾憐汝誠心,當使衣食豐足。 夢醒,醫道大行,衣缽甚豐,後享高壽。 《己求書》記載,明崇禎時,楊州僧垂髻北遊,偶患 痛,眾醫不能治。
例如〈靈感錄〉便記載:「天竺道場凡遇二月十九日,為大士誕辰。遠近人等,先期齋戒,入山不翅(啻)億萬眾。殿宇不能容,皆露坐達旦,名曰宿山(俗稱坐夜)……」。 觀音聖誕在上天竺講寺形成龐大的朝山活動,聖誕之前,有眾多的香客便先行齋戒,並且踴入上天竺講寺。 天竺寺 除了敬香外,信徒亦習慣奉獻巨型蠟燭給寺方,並且在禮拜完畢後,會在山中宿山坐夜,用以慶祝菩薩生日。 西湖為杭州人休閒之地,沈榜於《宛署雜記》中,介紹明人風俗時,其記載,每年四月,杭人甚至天下人有遊西湖的習慣,此稱為「耍西湖」,天下僧侶、遊客、妓女皆聚於西湖。
天竺寺: 杭州三天竺怎么去最方便
据载,东晋咸和元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卓锡筑庵,接连兴建了灵鹫,灵隐等十座道场,永福寺是其中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位于西湖区灵隐天竺路旁,西傍飞来峰,东临月桂峰。 清咸丰十一年在兵火中化为灰烬,光绪八年再次重建。
- 韬光本是杭州灵隐寺的高僧,人们称他天竺禅师,韬光同当时的杭州太守著名诗人白居易交情很深。
- 清咸丰十一年(1861)在兵火中化为灰烬,光绪八年(1882)再次重建。
- 高宗知是摩利支天显灵,于是在定都临安后,就将宫中供奉的宝像移至时称天宁万寿永祚禅寺,也就是现在的这座中天竺法净禅寺,并专门为其建了一座殿宇进行供奉。
- 由于历代君主多崇佛,故净慈寺在历史上是杭城最大的寺院群。
- 远及齐鲁楚豫,无不奔至,四时不绝。
宝掌于657年坐化,据说当时已有1072岁,故此中天竺有“千岁岩”。 隋唐时,先后有高僧慧诞、守直、法洗、太初、正觉、神秀等在此修行。 上天竺寺自建成后,“香火之盛,不下普陀。 远及齐鲁楚豫,无不奔至,四时不绝。
天竺寺: 天竺寺(並引)
上天竺寺又名法喜寺,离中天竺约1千米。 天竺三寺以法喜寺面积最大,建筑雄伟,布局庄严。 寺内殿堂很多,除大殿外,有肃仪亭、夜讲堂、白云堂、两峰堂、雪坡轩等。 寺四周有白云峰、白云泉、乳窦峰、乳窦泉等名胜。 白云峰的白云茶曾是南宋岁贡的西湖名茶。 宋元佑中,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曾数次来游,留下《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等诗篇。
凡天下叢林至宗風不振,乃循甲乙相承故(子孫叢林)。 上竺自皇祐間(1049年-1054年),呂郡守奏去甲乙,而外請名耆良有以也。 頃稽方丈,自月樓憲公(萬曆二年,1574年)不惟甲乙,且增正副矣。 逘雲池逸公(約明末清初人,寺志不載嗣代及系年)不惟正副,又參鼎足矣。 嗣是以往二十人後,又無不徼外護之靈……使山門之規掃地耳。 悲哉,且夫住持以代例稱,所以序道統者也。
历代帝王都到此“祈晴”、“祈雨”。 寺院占地面积约60亩,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曾有十余次大规模重修。 现在的慈云寺,是在明朝寺院的原址修复和重建,完整保留了当时的建筑格局。
天竺寺: 天竺寺历史沿革
一向慈悲為懷的茂蕊法師,將南天竺寺東面一萬四千餘尺園地贈與長老建立東林淨舍,同年農曆八月初五山洪暴發,半座建築被沖毀,各方聞訊紛紛施以援手,年底復修完成。 翌年修建大雄寶殿(後來改為極樂寶殿),名為「東林念佛堂」。 1962年獲政府批准成立董事會,茂蕊法師是董事之一。 1970年開創東林安老院,他亦擔任執行董事。 茂蕊法師擔任住持不久就遇上太平洋戰爭,香港落入日軍手中。 他力保寺產,並維持僧眾糧食,卒度過三年零八個月的難關。
當年賽馬發生五位騎師連環墮馬意外,其中一人傷重不治。 馬會鑑於該季墮馬受傷者頻仍,誠邀香港佛聯會眾法師主持歷時三日四夜的超薦法會,為佛聯會創會以來首度舉辦的大型超薦法會。 進入南天竺寺山門,踏上庭園小徑,經過觀音池便到大雄寶殿。 這是茂蕊法師籌建的殿宇,1971年落成。
下天竺寺距离灵隐寺景区最近,约十来分钟的步程。 是三天竺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庙,也是天竺山上唯一的尼众寺院,寺院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有时间,可以来拜一拜,翻一翻经书、佛教典故,听听鸟鸣和佛音,尝一尝寺院内5元一碗的斋饭。
天竺寺: 杭州旁边有个宝藏美食小城
上天竺講寺如果修護國光明三昧齋懺法會(金光明懺),則會在每年正月初一日舉行,並建造金光明懺壇,以此齋懺祝國運昌榮及帝王平安。 釋廣賓:《杭州上天竺講寺志》,卷六,卷七,頁154,頁 。 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僧道翌結廬山中,夜有光,就視得奇木。 命孔有謙刻觀音像,會僧勳從洛陽持古佛舍利來,因納之頂間,妙相具足。 錢忠毅王(弘俶)夢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寤,乃即其地創佛廬,號天竺看經院(上天竺講寺前身)……。 智顗以《法華經》開創天台宗,他綜合當時諸家教相判釋,獨自創出「五時八教判」的思想,以《法華經》為諸經中最高的權威。
然而,对于这个位于一头连着法喜寺,一头连着灵隐寺的“佛教小路”天竺路正中央的法净寺,很多“信众”们最新信服的莫过于它一年四季的应景食物了。 殿内供奉12米高的密宗大悲千手观音圣像,圣像十一面四十二臂,除慈悲相外,也有忿怒相,充分体现观音菩萨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 摩利支天神,是佛教护法神二十诸天的第十六位神,——掌管隐身和消灾的保护神。
天竺寺: 旅游
天竺山飯店,自三天竺至靈隱寺山門內有一、二十家,惟陳三房最有名。 如要炒素菜、煎豆腐、或皮箏湯之類,亦可隨點。 4、弘治十六年(1503年),歲旱不雨,鎮守太監麥公憂勞萬民,奉迎天竺觀音,自天竺而來海會寺。 忽有片雲如蓋,隨仗而至,驟雨傾注若翻盆,眾人皆稱此為大士靈力所致。
天竺寺四周山清水秀,环境清幽,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寺院不远处有九龙洞、九龙潭等景致,古代文人墨客时常携亲带友来此观赏美景,聆听清泉,留下了不少题诗墨迹。 天竺寺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的天竺山之南麓。 天竺山東北面古木參天,遍山竹林,雲興霞蔚的山谷中,有一條約5公裏長的峽谷,兩面山岩突兀,溝裏溪水淙淙,曲轉迂回流入剡溪。
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龙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呈现境图”,四周群峰,万壑争流,摩腾、竺法兰遥立青龙峰颠。 飘飘欲仙,慈云寺平面图线刻在碑的中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清末以后逐渐走下坡路。 慈云寺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
天竺寺: 天竺三寺
建于毫光山半山腰,从福厦324线官桥复线路边“毫光山天竺寺”碑坊处沿盘山公路直上不到两公里,便可抵达。 天竺寺 天竺寺 天竺寺 天竺佛缘步行街的起点是灵隐寺,终点是上天竺。 其中灵隐寺到下天竺一段,以各种特色小店为主,木雕、布艺、古玩…不争不抢更没有吆喝声,佛系般存在。
門外有座由佛門弟子送贈的香鼎,上面刻了四隻蝙蝠和壽字圖案,還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祝福語。 十多年前寺方開始在大殿周圍種植作物,自供自給。 天竺寺 1952年,東北三老之一的定西長老來到芙蓉山,見綠蔭夾道,水聲潺潺,遂生修建茅篷之願。
- 奉迎聖像至山林,建壇禱雨,即時陰雲四起。
- 意勤辭懇,冥寞潛通旋軫之際,陰雲布興,甘雨加霪,槁者聿蘇,仆者旋起,遠邇交忭,二農謳於野,商賈謠於市,官府交於詞,士林生於頌。
- 明代上天竺講寺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都會啟建唸佛法會,此法會是為聚眾唸佛而啟建,寺方希望以此幫助信徒修習淨業,並且助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据天一阁书楼珍藏的地方志记载∶宝庆寺始建于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为僧人宗定所建,始名「青林庵」,后由僧宗本再建,更名「西资庵」,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李利安,〈明末清初禪宗的基本走向〉,《宗教哲學》,第四卷,第二期,一九九八年,頁 。
挖基时获一封口陶缺罐,内盛满净水,清彻透明,香气四溢。 寺管委会根据佛教始祖诞生于古天竺国,故命名为天竺寺。 乐(至)蓬(大英县)公路绕山腰而过。 娑婆山顶有古刹土主庙,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朝,清咸丰二年(1852)重修。
天竺寺: 上天竺(法喜寺)
仿佛如人間仙境一般的場景正是出自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七言絕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南天竺寺(英文:Nam Tin Chuk Temple)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的芙蓉山,佔地7萬多平方英呎,成立於1935年的佛教寺廟。 寺坐西北向东南,由山门、天王殿、韦驮亭、大雄宝殿、观音阁、仙翁殿、伽蓝殿、千手观音殿、法堂等组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大殿为风火山墙,面阔三间,进深二间;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上天竺寺可谓天竺三寺之首,规模最大,香客最多,名气最盛。 上天竺是观世音菩萨的起源地,都说这里许愿非常灵验。 1994年善男信女集资捐赠,在原址动工复建寺庙。
由〈御製重修天竺寺碑文〉可知,上天竺觀音在清代,依然以其仁慈之心,幫助政府解決民眾所發生的問題。 觀音擁有的慈悲,使康熙皇帝出御帑,重修上天竺講寺。 另外,從〈齊息園有三夢〉可推知,上天竺觀音信仰仍然普及於一般民眾間,上天竺觀音神力依舊是百姓口耳相傳,熱烈談論的對象。 明代上天竺講寺的蔬筍社,是集合欲修淨土之業者,來念佛、茹素及研讀討論經典。 天竺寺 釋廣賓,〈清規〉,〈詩文紀述品〉,《杭州上天竺講寺志》,卷六,頁 ,頁 。 天竺觀音菩薩具有無作妙力,普救眾生於塵世,其慈悲在因緣成熟時,則會以其慈力護持受難者。
從另一方面而言,杭州地區擁有的財富,是支持上天竺講寺發展的動力。 不管貧、富、愚、賢者皆以其力,支持上天竺講寺的經濟需求。 明代上天竺講寺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都會啟建唸佛法會,此法會是為聚眾唸佛而啟建,寺方希望以此幫助信徒修習淨業,並且助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上天竺講寺為觀音道場,據傳觀音菩薩為西方極樂三聖之一,其幫助阿彌陀佛管理西方淨土。 人們普遍相信,只要一心不亂的唸佛,以此信心,便可獲得觀音菩薩之接引,往生淨土世界。 故在上天竺講寺啟建唸佛法會時,平均有一千人以上者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