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慈諴宮又稱士林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位於遠近馳名的士林夜市之內。 天慈宮 慈諴宮的前身為1796年(清嘉慶元年)業主何錦堂獻地所建的廟,當時稱為天后宮。 1859年(咸豐9年),發生漳、泉械鬥,芝蘭街也遭波及火焚,天后宮亦付之一炬。 天慈宮 舊街慘遭焚毀後,縉紳潘永清力主遷地另建新街,得到大多數街民的贊同,於是選擇在下樹林處建設新街,即今日的士林新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目前授證的國家重要民俗中,與有關媽祖信仰佔了五項,分別為: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雲林六房媽過爐。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媽祖信仰還包括官方、宗族、姓氏族群移民的崇拜。 由於媽祖姓氏為林姓之緣故,臺灣各地林氏宗親都是喜稱媽祖為姑婆祖、祖姑等,藉以拉近媽祖和林姓之間的親密關係,林姓亦常自稱為媽祖的裔孫、族孫,甚至組織有大規模的共祭團體,如:臺北地區以林姓為主的「七角頭正龍社天上聖母神明會」、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根據清初《使琉球記》中記載,媽祖林默娘28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遇風浪船毀人溺,媽祖為救父兄入海罹難,她的遺體當年隨海漂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列島的南竿島),為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她葬在岸邊。 湄洲島的鄉親一度以為默娘失蹤沒下落,故稱她已羽化昇天成仙,且為感念其孝心,遂蓋廟紀念她的孝行。
天慈宮: 彰化縣佛教
該廟雖亦為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直到近年因電視連續劇「黑面媽祖」播映造成風行方較有名氣。 另外,彰化南瑤宮係源自雍正年間窯工楊謙自笨港攜去之香火,而後南瑤宮為感念其之功勞,往笨港(水災後改為新港、北港)謁祖進香時期媽祖必訪楊家,楊家不堪此大禮因而自南瑤宮再分靈媽祖一尊供奉於家,以將「神對人」之屈尊謁拜改為「神對神」之同格進香。 之後楊家媽祖先改奉於新港水仙宮,直到2002年起於水仙宮旁新建一天后宮,承襲古名命名為笨港天后宮,並將古笨港天后宮之廟史納入其自身廟史。 但在1988年,因為朝天宮單方面使用「媽祖回娘家」等字眼,並且無中生有地宣稱「大甲媽是北港媽的分靈」,引起大甲鎮瀾宮抗議,最後遂將「北港進香」活動改稱「遶境進香」,並將路線改往新港奉天宮。
眾所皆知,人死當然不能復生,此一神蹟乃表示媽祖之神通廣大,能使死者復活。 然而,對於信徒來說,宮廟之間的爭執並不造成信仰上的差別。 天慈宮 隨著媽祖信仰的影響力提升,各重要媽祖廟舉辦的宗教活動,往往成為強力的社會動員,乃至於沾染上政治色彩。 該廟傳說由開台先賢顏思齊自湄洲至此,並於笨港溪邊興建天妃宮 明末天啟元年(1621年),於清康熙55年(1716年)諸羅縣笨港公館於笨港街建立,清雍正12年(1734年)因位於北港溪邊的公館,地勢危險,於是遷移至板頭厝,該廟雖亦為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 附帶一提,亦有承襲笨港媽祖正統的廟宇,尚有位於新港鄉溪北村之溪北六興宮。 該廟傳說源於笨港水災後,約道光17年(1837年)北港與新港正統之爭之初,為試圖平息這場爭端,由新港當地出身之福建水師提督銜太子少保的王得祿將軍出面協調,最後決定一尊留新港、一尊返北港,第三尊之正三媽(尚有一尊無提及)則由王得祿請回自家村里奉於提督公館,王死後即改為溪北六興宮。
天慈宮: 宜蘭縣天帝教
昭和七年(1932)因洪水犯濫整個村落被水沖毀(成為廢庄),村民四散求生,由信徒陳戇(陳宗彥祖父)抱著二媽金身及陳獻抱著大媽金身,兩是堂兄弟關係,帶著幾位村民四處討生,最後定居於里鄉玉田村某園地,日治時期玉田製糖廍側後方取名廍後園,埔仔厝廢庄後,到此定居的只有十二戶人家,當時祖先沒有固定所在地奉祀,由每年擲杯選爐主,就這樣延續至民國七十年代。 而原媽祖誕辰犒軍兵都是在左香蕉場行拜,歲次己已年媽祖生的前幾天,大家在林主護大谷農藥行笑談時,信徒莊貴養對爐主楊秋水說今年媽祖誕辰犒賞若能在前面廣地舉行,他就會請一棚戲叩謝。 於是爐主回家奉香擲杯向媽祖奉稟,果然三個聖杯答應在此地拜犒賞兵將。 犒賞當日信徒提起購地當建廟事宜,全庄信眾一致贊同,並進行募款籌備建廟事宜工作進行非常踴躍順利,於是天慈宮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五月建成。
因為這樣的層級觀念,臺灣許多媽祖廟對於自身在層級中的地位錙銖必較,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以後,臺灣的各大媽祖廟之間開始有誰才是「開台媽」的爭論。 只要是規模較大的媽祖廟,無不在山門上大書「開基媽祖」或「開台媽祖」,標榜自己的香火乃是直接從福建湄洲祖廟而來。 奉旨天慈宮己丑年中元普渡法會 奉玉皇上帝旨意降旨奉旨天慈宮 在於天運歲次己丑年中華民國98 年國曆8月29日農曆七月初十日 再於本宮建造法船舉辦讚普法會 船號無極日月奉旨天慈宮號慈航 開出渡眾生十方眾生渡起開天曹 渡起四方… 幼兒園媽祖出巡雖是扮家家酒,但小朋友們相當考究,仍循宗教禮制,報馬仔敲鑼開道,鑾轎起駕出巡,沿途敲鑼打鼓,由於老師們用心吸收文化食材,轉化為幼兒可以吸收的教材,才有今天豐碩成果展現。 幼兒園園長黃淑幸表示,在地文化課程的推動,從規劃到推動超過1年,主題從自身秀水和在地歷史等起步,結合台語文化教學,後延伸到地方特色慶典的迎媽祖呈現成果,感謝本計畫推動過程協助的天慈宮、惠來社區、育民國小和家長會等單位。
天慈宮: 台灣賞花景點資訊情報、賞花活動、花海花況,持續更新
東引鄉中柳天后宮建於清末嘉慶年間相傳為大海盜蔡牽所建,供奉蔡牽封神之「犁麥大王」。 臺灣的媽祖傳說,大概都是媽祖用裙擺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空投炸彈。 驚訝之餘,遂將其遭遇向導遊的鹿港友人述說,於是媽祖化身救苦救難的故事,於焉傳開。 另外,朴子配天宮也有同樣的故事,二戰期間盟軍丟了一顆飛彈在朴子街上水塔附近,配天宮媽祖用裙擺將飛彈接住丟入朴子溪中,使得朴子街免受戰火的波及。 天慈宮 ,雲林西螺、彰化縣埤頭合興宮、東螺開基祖廟北斗奠安宮、屏東縣萬丹萬惠宮、台南市鹽水護庇宮、雲林縣崙背奉天宮也有相似的傳說。 該廟之天上聖母原由高雄縣燕巢角宿村龍角寺(現今天后宮)二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奉令護民於屏東縣里港鄉埔仔厝(當時里港鄉鄉溪北一個村落)。
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民國卅六年(1947年)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是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其奉祀之天上聖母被稱為「鹿耳門媽」,舉辦全國首次之羅天大醮,醮典儀式為時49 天、參拜人潮超過50 萬人次,經三年方辦理圓醮大典。 天慈宮 民國73年,歲次甲子年十月初十日起,舉辦「七七四十九天羅天大醮」,祈求國泰民安,濟助孤苦貧窮,賑助白米30台車,辦理民俗活動,文物書畫展覽等,參加大醮信徒超越50萬人;經3年,至76年辦理圓醮大典,功成圓滿,為民間舉辦羅天大醮之創始。 澎湖提標館清治康熙23年後(1684年)原清代班兵會館東衛天后宮清順治18年(公元1661年)湖西鄉湖西天后宮沙港天后宮望安鄉望安花宅天后宮將軍天后宮閩疆金馬地区縣市地點廟景廟銜現今廟址創建年代備註金門縣金湖鎮順濟宮北宋徽宗宣和年料羅順濟宮興建於明代,從廟中碑文記載,建廟時間要往古推算到北宋徽宗宣和年間,是金門最古老的媽祖廟。 南竿鄉金板境天后宮肇建於清同治年間供奉國內罕見之「少女媽祖」(少女面容)神像。 北竿鄉芹壁天后宮創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配祀鐵甲元帥為蛙神信仰。 莒光鄉福正境天上聖母廟始建於清代民國72年軍方協助重建,設柱聯「國恨家仇誰不知消滅共匪定千秋,親恩兄義一身殉感動人心傳百世」,充滿戰地情感。
早期移民多自華南渡海,心驚膽顫,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海神媽祖婆成臺灣人重要精神託付。 臺灣有媽祖廟510座以上,有廟史可考者40座,建於明代3座,清代37座。 慈天宮,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而開墾之初慈天宮廟址雖已堪定,但因物資短缺,故暫以簡陋的小木厝奉祀,姜秀鑾家族自惠州迎請而來的觀音神像,其後隨著墾業漸進,在清咸豐三年遷建於現址。 天慈宮奉祀觀音佛祖、五佛祖、城隍爺、聖帝祖、玄天上帝、徐府千歲、九千歲、郭聖王、三太子等神佛,其中觀音佛祖分靈自大崗山超峰寺。 村民原於三點山海汕定居,民國三十八年海汕流失沉於大海,村民遷建於此,民國五十九年建廟天慈宮,今廟貌為民國八十九年重建落成。
天慈宮: 彰化縣廟宇寺院
林英嘉指出,台灣媽祖文化需要傳承,育民非營利幼兒園竟還能教台語、民俗到媽祖遶境等,實在非常不簡單! 希望將經驗傳承出去,給其他學校學習仿效,讓我們的小孩能認識在地文化,進而了解肯定它。
第一類為民間廣泛流傳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媽祖的誕辰。 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並伴隨盛大的祭典,非常熱鬧。 而其中又以白沙屯媽祖、大甲媽祖、北港媽祖以及鹿港媽祖最具代表性。 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的爭論歷史更早,據說清朝時北港溪改道,沖毀古笨港街,也沖毀了當時的廟宇,因此在笨港街原址河道北岸重建的北港朝天宮,堅持自己為笨港媽正統。 而原本在南岸聚集的人們,後遷至現新港之處建立的新港奉天宮,則宣稱洪水將原廟宇的4尊媽祖(開台媽、大媽、二媽、三媽)神像沖至南岸,並被其保有。
- 中西區銀同祖廟清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西區檨仔林朝興宮馬兵營保和宮清治咸豐八年(1858年)北區開基天后宮明鄭永曆十七年(1663年)直轄市定古蹟南區鹽埕天后宮清乾隆廿三年(1758年)或卅三年(1768年)主祀天上聖母,配祀武惠尊王,過去附近居民常經由廟後的「帆港」將鹽場產出的鹽運往安平,故此廟亦稱為「帆港天后宮」。
- 臺灣許多知名的媽祖廟,如北港朝天宮、關渡天后宮、臺南大天后宮、大甲鎮瀾宮、新港奉天宮、松山慈祐宮、豐原慈濟宮、西螺福興宮等是由以臨濟宗為主的禪師分香來臺建廟,清治時期,大多數官建、民造之媽祖廟都禮聘禪師到廟中住持。
- 另外,彰化南瑤宮係源自雍正年間窯工楊謙自笨港攜去之香火,而後南瑤宮為感念其之功勞,往笨港(水災後改為新港、北港)謁祖進香時期媽祖必訪楊家,楊家不堪此大禮因而自南瑤宮再分靈媽祖一尊供奉於家,以將「神對人」之屈尊謁拜改為「神對神」之同格進香。
- 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中華民國國軍進駐為顯陽剛去掉女字旁改稱為馬祖島,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法定行政縣名為連江縣 (中華民國))。
- 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 綜上,由於乾隆元年說缺乏明確文史資料佐證,在此權以乾隆五十三年說為海安宮創建年份。
- 南竿鄉金板境天后宮肇建於清同治年間供奉國內罕見之「少女媽祖」(少女面容)神像。
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中華民國國軍進駐為顯陽剛去掉女字旁改稱為馬祖島,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法定行政縣名為連江縣 (中華民國))。 目前臺灣島內分靈最久遠,應為西螺社口福天宮從嘉義朴子配天宮所分靈之老二媽;而西螺社口福天宮廟內目前存有一塊「大正十五年」的路關圖,證明當時有大規模往配天宮謁祖進香;民國72年(1983年)連續謁祖進香三年,因建廟經費有限再度中斷。 民國85年(1996年)媽祖領旨重啟遶境周圍地區一天(社口、新社、魚寮、七座等地);民國88年(1999年)擴大遶境西螺地區三天;民國89年年重啟往祖廟嘉義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目前模式是起駕後搭車前往北港大橋下車,於六腳、朴子地區徒步遶巡沿路村庄。 分靈也稱為分香,係指地方新建廟宇,或者信徒欲在自宅供奉某一尊神明時,先到歷史悠久、神蹟靈驗的大廟去求取神明的靈力。 經過特殊的儀式之後,新塑的神像被視為祖廟神明的分身,具有相近的靈力,但是每年必須重新回到祖廟來進香、刈火,方能保持靈力不衰。
天慈宮: 彰化縣埤頭鄉廟宇寺院
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彰化南瑤宮、新港奉天宮都有媽祖顯靈讓兒童死而復活的神蹟,傳說大意是:有一女性香客揹著兒子(或曰孫子)一同前往,在進香途中其子(或孫)因中暑突然暴斃,女香客不得已祇得暫時將其屍體放置在廟後草寮中(或曰樹林下),待進香返回時再做處理。 不料回程時竟遍尋不到其屍首,女香客無可奈何祇得趕回家中,待其返抵家門,竟見其兒(或孫)正在門口遊玩。 詢問其經過,孩童說是有一位阿姨帶他回家,乃知是媽祖顯靈讓小孩死而復活。
全臺各地因不同起建年代、地域、背景,而有富饒地方采風、傳說的媽祖廟,早期有「南笨港、北干豆」一說,尊崇北港朝天宮與關渡宮。 2009年,高達28.8公尺的媽祖巨石像正式於馬港天后宮旁揭幕,不僅全部以花崗岩打造,而且也成功挑戰世界第一高的金氏世界紀錄,28.8公尺的高度對照馬祖的總面積28.8公頃,象徵著媽祖將守護馬祖每吋土地上的子民,更強化「媽祖在馬祖」的意涵。 馬港天后宮是南竿鄉的信仰中心,據說,每次有大災難之前,都會見到由靈穴飛出一團火球,當地居民說看到火球飛出,就知道媽祖娘娘又出去救海難了。 目前馬祖馬港的馬祖天后宮仍可看見媽祖的靈穴,且從未移動過,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不可思議事件發生。 如1963年國軍因辦理伙食時不慎發生火災,燒了部分廟體,為平息眾怒而承諾改建,工兵在施工時無意將地磚舖過靈穴,隔天地磚離奇地全部破碎;2001年的改建,施工單位原本怕破壞靈穴所在,打算暫時遷移,但鑽地的地鑽卻突然斷裂;而最近一次,也就是改建落成時,廟方原本想為靈穴塗上油彩,但奇怪的是,任何塗漆都難以上色,經擲筊請示,媽祖做了保持靈穴原樣原色的指示。
天慈宮: 天慈宮附近的宗教團體
「解開多年來的謎團!」信徒賴先生說,15年前在一處觀音廟宇以5個聖筊與這尊土地公結緣,當時土地公曾入夢指引,祂是來自國境最南方的土地公,但他多次到恆春半島多處知名土地公廟拜拜擲筊,都沒有特別的感應或指引,12月17日到鵝鑾鼻旅遊,才知道有「最南端」的保安宮土地公。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天慈功德會以緊急醫療、孤貧喪葬、急難救助和獎助學金等4大濟助志業為任務,今天在三重區綜合體育館,發放近900戶、每戶3千元的關懷金。 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政府資源有限、民力無窮,新北市今年社會福利預算雖已成長到264億元,但仍有不足之處,非常感謝天慈功德會用心用力,給予弱勢民眾及時的關懷。 三郊鎮港海安宮廟方沿革以清乾隆元年(1736年)三郊迎請湄洲媽祖建廟奉祀為創建年份。 從三郊最早所建廟宇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之臺南水仙宮來看,廟方沿革確實不無可能。 但考諸乾隆中葉繪製之《臺灣輿圖》,西定坊南勢街尾未有海安宮之標示。
而嘉慶十二年(1807年)成書之《續修臺灣縣志》記載海安宮為「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安康偕眾官公建,郡守楊廷理成其事」,故有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海安宮創建年份之意見存在。 綜上,由於乾隆元年說缺乏明確文史資料佐證,在此權以乾隆五十三年說為海安宮創建年份。 天慈宮 梧棲區大庄浩天宮大肚中堡五十三庄境主顯聖庇祐神蹟廣傳,地方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大庄媽祖之盛名遠播,香客從各地絡繹不絕而來,於是信仰的區域從原本大庄轄區擴大及大肚中堡五十三庄。 此外,金山慈護宮、士林慈諴宮有供奉全台少數官祀的金面媽祖。
天慈宮: 桃園市 天慈宮
除此之外,尚有爭論兩廟持有之媽祖分別是原天后宮媽祖中的哪一尊,此一順位之爭。 由於媽祖在世時為虔誠的佛教徒,民間還相傳其為觀音菩薩化身,在閩南,禪門僧侶往往是天后宮的住持,亦持真言,施餓鬼、如伽藍,作佛誕、拜寶懺,顯現出三教合流的趨勢。 臺灣許多知名的媽祖廟,如北港朝天宮、關渡天后宮、臺南大天后宮、大甲鎮瀾宮、新港奉天宮、松山慈祐宮、豐原慈濟宮、西螺福興宮等是由以臨濟宗為主的禪師分香來臺建廟,清治時期,大多數官建、民造之媽祖廟都禮聘禪師到廟中住持。 就是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媽祖廟還是經常以佛教禮儀展開祭典,如北港朝天宮(幾乎只用佛教儀式)、關渡宮、西門町天后宮、大甲鎮瀾宮、松山慈祐宮、新莊慈祐宮、板橋慈惠宮等。 由媽祖信仰所伴隨之祭禮規儀、民間傳說與節慶習俗等人文活動,是臺灣重要的漢民文化代表之一。
- 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並伴隨盛大的祭典,非常熱鬧。
- 犒賞當日信徒提起購地當建廟事宜,全庄信眾一致贊同,並進行募款籌備建廟事宜工作進行非常踴躍順利,於是天慈宮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五月建成。
- 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彰化南瑤宮、新港奉天宮都有媽祖顯靈讓兒童死而復活的神蹟,傳說大意是:有一女性香客揹著兒子(或曰孫子)一同前往,在進香途中其子(或孫)因中暑突然暴斃,女香客不得已祇得暫時將其屍體放置在廟後草寮中(或曰樹林下),待進香返回時再做處理。
- 馬港天后宮是南竿鄉的信仰中心,據說,每次有大災難之前,都會見到由靈穴飛出一團火球,當地居民說看到火球飛出,就知道媽祖娘娘又出去救海難了。
- 舊街慘遭焚毀後,縉紳潘永清力主遷地另建新街,得到大多數街民的贊同,於是選擇在下樹林處建設新街,即今日的士林新街。
- 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民國卅六年(1947年)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是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其奉祀之天上聖母被稱為「鹿耳門媽」,舉辦全國首次之羅天大醮,醮典儀式為時49 天、參拜人潮超過50 萬人次,經三年方辦理圓醮大典。
中西區四聯境金安宮清治嘉慶十四年(1809年)中西區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媽廟清治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分靈自泉州天后宮,因泉州古稱溫陵,故名為「溫陵媽廟」。 中西區銀同祖廟清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西區檨仔林朝興宮馬兵營保和宮清治咸豐八年(1858年)北區開基天后宮明鄭永曆十七年(1663年)直轄市定古蹟南區鹽埕天后宮清乾隆廿三年(1758年)或卅三年(1768年)主祀天上聖母,配祀武惠尊王,過去附近居民常經由廟後的「帆港」將鹽場產出的鹽運往安平,故此廟亦稱為「帆港天后宮」。 該廟為台南鹽埕地區的公廟安南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民國七年(1918年)土城香亦稱土城仔香,由祀奉天上聖母媽祖的土城聖母廟所舉行。 民國五十年(西元1961年),自西港香脫離而自行辦理的刈香活動,乃五大香中最晚形成的地區。
天慈宮: 彰化縣北斗鎮廟宇寺院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