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聖母媽祖介紹

本市市民所組成之『靖姑會』主要供奉由民前乙未年至今有壹佰壹拾多年古佛,本尊名稱 『陳奶夫人謚名靖姑婆古佛』,淵源由來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本尊高者七寸二分高度神像崇嚴顯赫為神。 當時組會的時代,至今已有伍拾多年歷史,歲月奉拜古佛為幸各人余有古稀老者柒拾多歲年,歷老者思想應選擇有堅固廟宇之所,安奉靖姑婆永遠奉拜之所,故選擇本宮 慈惠宮媽祖廟,永遠奉拜春秋之祭本尊 『陳奶夫人靖姑婆』存在本宮奉拜。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的同鄉陸廣霖告訴我,台灣最知名的神明是媽祖,如果坐船遇到大風浪危急時呼請媽祖救命,媽祖會連頭髮都不整理就立刻顯靈救人。 總之,從《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所衍伸的相關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媽祖在聖墩順濟廟、最早是作為或普光王佛(大日如來)或白衣觀音的陪祀;若從密法來看,觀音等一切菩薩的主尊則也都是大日如來。 一般認為,聖墩廟位於福建的白塘鎮、離媽祖信仰的源頭湄洲島有一定的距離,但是當地的李氏家族在自己的祠堂中祭祀媽祖、此即「聖墩廟」,也因此才稱之為「聖墩祖廟」。

天上聖母媽祖

見 張德麟 編,台灣教授協會、國際文化基金會 策劃:《台灣漢文化之本土化》,頁3-5. 鄭和每次下西洋回國,必定新修各處天妃宮,或擴修殿堂,或種植青松翠竹;在南京靜海寺、太倉天妃宮,鄭和還栽種特地從西洋帶回來的海棠花。 鄭和在劉家港天妃宮和福建長樂南山寺都立天妃紀念石碑,將下西洋的成功,歸功於天妃的神佑。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帶領二萬七千余官兵,乘百餘艘巨舶,七下西洋;大海茫茫,“烈風陡起,怒濤如山,危險至極。

天上聖母媽祖: 台灣新生報

道德經云:玉帝居昊天金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相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佈天之德,造化萬物,濟渡群生;權橫三界,總御萬靈、無量度入、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也。 聖母的法不同於西天如來佛祖親師傅,祂的法與早期上清派的太上老君教授類似,偏重以「心性」為主。 雄文堂雖然也是源自於上清派,但由於發展較為晚期,有別於天上聖母的早期上清派,因此,雄文堂的法為「先性後命」,以心性與身體兩者的修行並重。

  • 媽祖的分身有時是三尊,稱為大媽、二媽、三媽,有時一分為六,在臺灣也有八媽的分法,不過仍以三媽和六媽的系統居多。
  • 後來此祝文演變成為現在的敲小法鼓的天上聖母請神咒。
  • 聽到當兵議題,多數女性國人態度坦然,認為若是國家義務,接到兵單就會入伍。
  • 因而民間對媽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傳說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隊出使高麗(今朝鮮),在東海上遇到大風浪,其中八條船沉了七條,隻剩下使者所乘的船還在風浪中掙扎,忽然船桅頂上閃現一道紅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隨即風平浪靜,使者所乘的船轉危為安。 傳說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颶風,帆船差一點覆沒,急忙呼神女搭救,喊聲剛剛結束,大海突然風平浪靜起來,洪氏躲過了滅頂之災。 天上聖母媽祖 據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軍水師提督施琅奉旨率三萬水兵駐扎平海,等待乘風東渡台灣。

天上聖母媽祖: 台中寶光宮天上聖母 首次完成陸、海、空出巡繞境

莆田在二00九年十月三十一日頒布加強媽祖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規定,並確定于當年十一月一日起將在“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正式施行,以保護媽祖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和弘揚媽祖文化,鞏固湄洲島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地位。 據記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史孟劭前往台灣巡視,在海上遇到颶風,得媽祖神佑而脫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漳州鎮總兵奉命南巡時,河流橫急,遇到險情,得媽祖顯應而平安無事。 傳說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興化一帶發生瘟疫,無葯可治,媽祖托夢給白湖一村民,說離海邊不遠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療愈疫病。

天上聖母媽祖

由莆邑一帶走向五湖四海,達到無人不知,無神能替代的程度。 除莆田湄洲島的上媽祖廟外,泉州的天後宮,寧波慶安的天後宮,天津的天後宮,澳門的媽祖閣,台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媽祖廟,漳浦的烏石天後宮為中國天後宮有名的大廟。 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 這一天,湄洲島上民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 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

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心咒羅馬拼音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絡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 孔子作春秋,訂禮樂,有教無類,育人無數,被後人尊為【至聖先師】。 春秋霸局時興,禮樂崩壞,孔子曾棄官遊說各國,顛沛流離只盼解決時弊,但一人之力難挽狂瀾。 晚年他致力於整理典籍: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 編訂出《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成為我們今天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學和哲學的重要書籍。

  • 傳說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風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
  • 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閒之女,也就特別疼愛。
  • 附帶一提的是:吐納、呼吸只是養生之術而已,離道尚遠,連「命功」都談不上。
  • 位於正殿中央的媽祖殿,是供奉主神媽祖的重要神龕,其內,尊像最大的媽祖像稱之為「鎮殿媽」,一般來說鎮殿媽是在廟裡的主龕中坐鎮,既不外出遶境、也不受理信眾的迎請。
  • 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歲(西元987年),默娘廿九歲,自知將回歸天府,遂告知家人之後,登上湄山,遠遠仙樂傳隊迎接,媽祖 遂脫凡胎,登仙成道於湄峰。

媽祖閣內,終年香煙繚繞,有許多善男信女在此叩首祈福。 每年春節和農歷3月23日媽祖誕期,即媽祖閣香火最為鼎盛之時。 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到此拜神祈福,廟宇內外,一派熱鬧,而誕期前後,廟前空地會搭蓋一大棚作為臨時舞台,上演神蘇戲。

因此每年佛誕紀念日時,佛寺常以幼童雙手指天指地之銅像,浴以香湯,謂之浴佛節。 天上聖母媽祖 「三寶佛」有多種佛家之佛祖及菩薩的不同組合,本宮於二樓媽祖殿前神案處則崇奉釋迦牟尼佛。 ˙觀想10元硬幣大小的白光於天心處,白光「靜靜」貼在額頭即可,會有天上聖母的慈氣、法力加持。

天上聖母媽祖: 台灣旅行趣

1966年,湄洲祖廟陸續遭到破壞,隻剩下聖父母祠(佑德祠)和中軍殿。 人們義務投工,硬是在祖廟遺址廢墟上整理出祖廟地基。 天上聖母媽祖 不久,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長,林聰治任常務董事長,大規模的媽祖祖廟重修工作得以順利進展。 是媽祖信仰、媽祖文化的發祥地,世界媽祖文化中心,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的申遺地、遺產地和主要傳承地。 媽祖閣俗稱天後廟,相傳媽祖原名林默,出生于福建莆田,平素扶危濟困,樂于助人,因救海遇難,受到人們敬仰,並立廟奉祀。 媽祖城, 這個眾人矚目的大項目眼下正在福建莆田湄洲灣畔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天上聖母媽祖

訊息傳開後,遠近人都來取水,絡繹不絕,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這口井被譽為“聖泉”。 傳說宋紹興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東五裏處的白湖這個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夢神指地立廟,隨後驗其地果然是吉地,于是建廟,第二年廟建成。 宋紹興三十年,海寇侵擾,百姓到廟裏祈禱,忽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敵畏懼而退。 傳說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風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 不久,忽起大風,戰艦上小艇被風刮下海,不知去向。

天上聖母媽祖: 天后諸神

媽 祖是台灣沿海地區供奉的海神,也是台灣信徒最多信仰的神明之一。 傳說媽祖的母親在睡夢之中,看到觀音菩薩賜他一粒藥丸,把藥丸吞服後,不久就懁孕了。 農 曆三月二十三日的黃昏時候,天空佈滿了彩雲,從西北方有一道紅光射進寢室,光輝燦爛,耀眼奪目,室內異香氤氳韻不散,此時,媽祖的母親感覺肚子開始陣痛, 之後生產了一名女嬰。 媽祖的父母親仔細瞧著,這女嬰與眾不同,並且是觀音菩薩所賜,因此十分疼愛。 媽祖出生時,並不號啕大哭,反而對著人微笑,取名林默 娘。 媽祖四、五歲時隨父親到浙江定海普陀山遊玩,看到了觀音的神之後就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此後,媽祖就擁有非常奇異的感應力量,可預知吉凶禍福,幫人消災 解難。

天上聖母媽祖

妈祖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媽祖婆等。 对林默的崇拜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興化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或作靈慧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並在元代忽必烈大汗時,被封為「天妃」,清康熙皇帝再加封至「天后」,清末時,封號共有數十字。 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澳門、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

媽祖自幼聰明,過目成誦,喜淨禮佛,孝順父母,友愛兄姊,十六歲時井中得銅符,始屢扶危解厄,備受鄉里景仰,媽祖具有先天佛性,受教育於儒門,得道於道家,集三教之精神,以慈悲之真理,濟世救人,普渡眾生。 迄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歲次丁亥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登上湄峰,遂升天成道而去,而後即經顯聖,救渡世人,媽祖的偉大精神永在人間。 凡間,黃家媳婦玉鳳被誣陷通姦殺夫,囚於木籠內遊街示眾;其間,玉鳳被推落水中,命在旦夕。

例如,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青雲亭、寶山亭,檳榔嶼的觀音亭(廣福寺)都有奉祀媽祖。 在新加坡的天福宮,林厝港亞媽宮、林氏九龍堂等,也都供奉媽祖。 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緣協會館內也都兼祀媽祖。

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牆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 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揮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 永樂初年(1403),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祖祠(港裏)祖廟(湄洲)。 天上聖母媽祖 宣德六年(1431)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湄洲祖廟。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總督姚啓聖重建鍾鼓樓和山門,又把朝天閣改為正毆,後因姚啓聖獲媽祖保佑屢次建功,被皇帝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所以人們也稱正殿為太子殿。

天上聖母媽祖,根據歷史記載生於宋朝建隆元年庚申年三月二十三日,是莆田湄州人氏,姓名 天上聖母媽祖 林默,據傳 媽祖出生到了滿月,仍不聞其哭啼聲,故取名為「默」,「娘」為對年輕故娘的暱稱,因此家人稱呼 林默娘。 林默娘長大以後,遇到一個修行人,叫作「玄通道長」,「玄通道長」將道家珍貴的法──「九轉玄功法」傳給林默娘。 林默娘在修行有成就以後,能夠出陽神,並與觀世音菩薩、瑤池金母結緣。 瑤池金母接引祂見玉皇大帝,被封為「天后──天上聖母」,「天后娘娘妙行玉女」,就是「媽祖」,也就是天上聖母。

鹿港天后宮媽祖像裡的二媽,是目前僅存的湄洲開基媽祖像,因為經年累月的煙薰,黑部成為黑色,又稱黑面媽。 天上聖母媽祖 至清康熙時,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築群的「海上龍宮」。 可惜,原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已廢圯,現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規模較小。

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廣至東亞及東南亞各地港口(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後宮、菲律賓隆天宮、香港銅鑼灣天後廟。 媽祖信仰在江戶時代之前已經傳入日本,茨城縣、長崎縣、青森縣、橫濱等地均有媽祖廟,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媽祖廟與日本傳統神道結合,成為“天妃神社”,如弟橘比賣神社(弟橘比売神社)、弟橘姫神社(弟橘姫神社)等。 南唐清源軍莆田縣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媽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 天上聖母媽祖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有點失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