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房媽過爐詳細介紹

再者,過爐儀式最可貴的個人層面,就是能跟同一天參與過爐的朋友們共享共同記憶。 每一年跟隨六房媽從舊紅壇走到新紅壇的過程,雖只是自己生命歷程的一小段,卻能跟六房媽過爐的眾善信的生命歷程串連在一起。 大家都會記得每一年過爐所發生的事情,好比今年過爐日的那場大暴雨。 就儀式的個人性質來看,為了過爐這項年度任務,我雖然不需如同擔任神聖工作項目的人員(例如負責請六房媽上下轎的志工)必須吃齋七天,但維持身體健康以完成過爐旅程,成了一項自我要求。 每年過爐就像一場超級健行,長則七八十公里,短則三十公里,得在一天之內走完。

六房媽過爐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明年將由虎尾過溪股溪埔廍輪值,今舉辦紅壇新建工程上梁典禮,縣長張麗善受邀擔任上梁官,文化部部長李永得也率隊參與,在信眾見證下完成儀式,時隔一甲子重回過溪股,信眾格外珍惜緣分,全力籌備明年六房媽過爐盛典,盼媽祖繼續庇佑庄頭平安。 雲林縣府指出,六房天上聖母的特色在於無固定廟宇,神尊是安奉在爐主所興築的「紅壇」,每年更換紅壇地點的儀式即為「過爐」,這是台灣有神無廟的祭祀活動中規模最大。 雲林縣六房媽是當地重要信仰,今天是六房媽駐駕斗六大北勢紅壇滿月,廟方請來八家將、官將首為六房媽祝壽,也準備麻油雞、油飯等食物,因疫情關係一律採外帶餐盒,還有擲聖筊活動,今年信眾熱情不減,吸引上百信眾到場參拜,麻油雞不到中午就被一掃而空。

六房媽過爐: 雲林重大宗教盛事六房媽過爐 輪值庄頭虔誠籌辦

六房妈过炉的庆典已流传3百多年,由云林县斗六市、斗南镇、虎尾镇、土库镇、大埤乡等5个乡镇市内数个里、村、社区,组成土库股、斗南股、五间厝股、大北势股、过溪股,此「五股」每年换一股轮值供奉机会均等,各股再由股内各小股协调轮流,例如斗南股每5年轮值一次,但辖下还有5小炉,每个小炉就需等待25年才会轮到。 而每年农曆2月第1週週六或週日,会决定该年度的农曆4月徒步遶境过炉日期。 雲林六房媽過爐儀式有百年歷史,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首度讓神像搭車過爐,避免10萬人次信徒隨香。 今年原本籌備遶境過爐,卻碰上疫情驟然增溫,12日才臨時決議維持過爐、不遶境,儀式一切簡化。

前二者備於紅壇內供信徒求取;後者則為過爐之時,由卸任爐主訂作一套新的龍袍獻給六房媽祖,換下舊的一套自己留存,據說在煎製中藥或草藥時剪一小塊做為藥引,藥效會更顯著。 該年輪值供奉六房媽之輪值股不需參加過爐繞境,但必要在自己的股內準備食物、點心、茶飲等物品。 等待其他四股繞境人員至該股接受誠懇款待,當股外參與過爐繞境的隊伍走完全程或是到了某個特定時間之後,由輪值股的鄰里長負責帶領在「小爐會」中分配到的股外人員到他的村庄接受請客,稱為「接頭旗」。

六房媽過爐: 等了60年才輪值! 雲林六房媽明年到「過溪股」溪埔廍

當參與遶境的隊伍走完全程後,輪值股的鄰里長會帶領被分配到其村莊接受款待的其他股下人員前往用餐,稱為「接頭旗」,由於大多數人都是5年才來一次,而且每次接待請客區域都會調整,雙方雖互不相識,但氣氛融洽。 以文獻『臺南州祠廟名鑑_斗六郡_斗六郡宗教團體』所載,在六房天上聖母祭祀管理委員會出現以前,曾有過「六房天上聖母會」與「六房媽會」的出現,且彼此間的職責各不相同,且於戰後,更有「老大桌會」之存在。 也於是乎,土庫順天宮配合日本「古義真言宗台灣開教計畫案」,成為該案第三十四所關係寺廟,並自日本迎請一尊觀音塑像供奉於正殿,廟內諸神皆移至後殿,從而逃過一劫。 因此,同為媽祖的六房媽祖,被列入焚毀名冊之因素,及實際遷移原因還尚待考察。 潰堤時適逢六房天上聖母由土庫股過港過爐至五間厝,正當黎明破曉繞境隊伍行走到竹腳寮時,北港溪溪水暴漲,大橋遭到洪水沖走。 爾後兄弟分居各處發展,長房仍守居太高媽崙子,二房遷居土庫竹腳寮,三房穩居斗南五間厝,四房起居斗六大北勢,五房徙虎尾下過溪,六房住斗六與虎尾中間(地名)溪崙子。

六房媽過爐

而紅壇就是神祇臨時安座供信眾祭拜的地方,除了使用臨時建材、沒有傳統廟宇的裝飾藝術外,其他配置大致上和一般廟宇雷同。 因六房媽過爐為封閉性宗教活動,紅壇的祭祀儀式保留臺灣許多傳統古禮。 沒有固定廟宇供奉,每年擲筊選出新爐主,迎駕到新建紅壇供奉的「六房媽」,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媽祖搬家」民俗活動,沿傳兩、三百多年,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每年媽祖搬新家,新舊爐主交接,稱為「過爐」,過爐遶境都會吸引數萬信徒隨香,十分壯觀。 縣長張麗善表示:宗教是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尤其六房天上聖母遷移式的過爐方式,更凝聚了雲林5股36個庄頭信眾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 而六房媽會對維護與六房媽信仰相關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均相當用心,包括六房媽正架神像修復以及無形文化推廣傳承活動,非常值得肯定與鼓勵。

爾後深感日本政府之壓力沉重,再商議移駕土庫順天宮避難,直至日治時代結束為止。 從此六房天上聖母與土庫順天宮天上聖母即成為當時斗六郡、虎尾郡內僅存最珍貴、最有歷史價值之神尊。 六房媽值年爐主是由擲杯選產生,凡是輪到主辦六房媽祭祀事宜的部落,會於過爐前一年的農曆二月的第二個星期進行杯選爐主程序,新任爐主必須負責搭建明年供奉六房媽的場所─『紅壇』,並且安排一年內的各項工作,奉祀地點的更換與新舊任爐主的任務交接,稱為『過爐』。 也因六房媽每年輪值不同村莊,外地香客找尋紅壇較為不方便,必須透過五股當地居民指引,因為封閉性的活動,故較少人知道此一過爐祭典,所以仍然保留了傳統的古禮。

六房媽過爐

走紅全球的韓星李政宰以VCR方式驚喜現身,親口宣布:「很開心成為迪士尼家族的一員。」另外韓星朴敘俊也出現在《驚奇隊長2》(暫譯)卡司表,讓現場與會者驚呼連連。 值年爐主周清源說,過溪股位於新虎尾溪與虎尾溪之間的4個里,共有16個庄頭, 是六房媽5股中庄頭數最多的股,平均每個庄頭要等待40年至80年才能輪值一次,過溪股上次輪值是一甲子前,下次再輪值則要再等80年,因此庄民都非常期待,將帶領全體庄民及旅外鄉親,全力籌備明年六房媽過爐盛典。 大北勢爐主曾俊白說,為了防疫,今天發放的所有食物都改採外帶包裝,事先以外帶容器分裝再發放給民眾,避免現場打菜口沫橫飛,也設有體溫量測及手部消毒儀器供信眾自行使用,並要求全程戴口罩,保護自己和他人。 六房媽滿月宴在今天盛大展開,廟方備有紅蛋、麻油雞、油飯、紅湯圓、山粉圓等食物,也請八家將、官將首到場為六房媽祝壽,現場吸引上百名信眾到場,廟方也準備實用小提袋,現場只要擲出一個聖筊就可以帶回家。 台南市南區三官路、文南路、金華路二段等路段一帶,今天中午12時07分傳出停電,計有760戶停電,台南市警六分局交通分隊高… 「 」連號的台南永保安康車票今天清晨5時30分在永康車站開賣,由夜宿車站大門的高雄李姓男子搶到頭香,一口氣買…

六房媽過爐

至民國101年開始,「中華民國六房媽會」重新定義與爐主只是「委託代管之關係」,由輔導立場改為可決定爐主之職能。 為了答謝,當年的村民就給生活清苦的漁民一筆錢,再把神像迎回,經擲筊請示,確認就是降駕的六房媽之妹,初始同樣由里民擲筊輪值,直至民國86年才建廟供奉。 依六房媽會表示,執事牌上『六房』二字是為區別,與『大甲』、『白沙屯』意思相似,故而由「天上聖母」便可得知,六房天上聖母實則為媽祖林默。

  • 六房天上聖母為開閩晉王林祿公第16世孫,九牧林氏祖林披公,第六房蘊公第5世孫林惟轂公之第6女,名默(天妃顯聖錄)。
  •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純真璞禪師自湄洲廟迎來媽祖神像,登陸於海豐港(海豐村),於海豐港街創建「拱範宮」。
  • 昭和十五年(民國廿九年)皇民化時期,臺灣總督府下令實行寺廟整理運動,轄內道教廟宇一律拆除,僅保留儒教及佛教。
  • 縣長張麗善說,宗教具有穩定社會重要力量,尤其六房媽過爐,凝聚雲林5股36個庄頭向心力,是重要文化資產,且六房媽會致力維護六房媽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日前也協助修復六房媽正架神像,值得肯定與鼓勵,有幸擔任上樑官,祈求六房媽庇佑國泰民安,並預祝明年過爐盛典順利圓滿。
  • 六房媽會說,過爐儀式定在上午6點半發炮出發,車隊順序為四大將神轎車、開路鼓、頭旗車、過溪股頭陣頭車、執式牌車、香案車、爐主花擔車、副媽廂型車(五副媽)、六房媽會聖駕車(正駕、老副媽)、信眾隨香車,請信眾配合防疫措施,未打疫苗者請勿參加,減少群聚可能。

爐主擔任主祭,等到三爐拜完,大約是八點半了,我們就邀請正副爐主跟舊紅壇工作人員一起拍個大合照,也是舊紅壇的畢業照。 記得自己最明確一次參與的團體是開路先鋒四將公(文將公、武將公、千里眼、順風耳)的轎班,有一年剛好是大北勢股輪值,也就是大北勢挑花挑燈輪休年,好友加和承諾那一年的大北勢股新任爐主,由他招募人手,徒步抬著開路先鋒的四將公轎遶境。 我心想這是成為真正參與觀察者的難得機會,就近參與觀察整個遶境隊伍最前端的儀式,藉此體會屬於那個角色的獨特經驗,於是我就向加和報名,跟著濫竽充數一番。 沒想到,一出發就是嚴酷考驗的開始,這頂轎子遠比想像要重上許多,每走個二十分鐘就得換班,而且開路先鋒幾乎是沿途半跑半走,沒有休息空檔。

再超前到達綠色隧道,熱愛攝影的朋友決定在此等候,捕捉五年一度六房媽大轎途經此地的超級美景。 我接下來繼續往前走,跨過土庫大橋,走到雲林縣肉品市場附近,遇到斗南股的一位老爐主寒暄一番。 隨即前行進入整個遶境路線的第一個轉彎處(全程共有65處轉彎),進入虎尾鎮下南,該村的陣頭鑼鼓隊伍在村庄入口等候。 六房媽降乩指示速至土庫避難,時值年五間厝二重溝爐主林侯祥,為保護姑婆避免遭受日本人的迫害,漏夜聯繫林昭頂保正率領過港人士劉營、林石松以小轎秘密護送六房媽祖取道二重溝溪底小徑,涉水越過虎尾溪從竹腳寮上岸,直奔過港,經土庫股老大議決將媽祖金身藏匿於林昭頂保正住宅。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