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慈聖宮美食全攻略

他們家的烹飪方式是清燉白湯,白湯豬腳是用原味的豚骨湯,不加任何調味下去煮,要處理的很乾淨才沒有豬腥味。 阿蘭大鼎吻仔魚炒飯,看店名就知道吻仔魚炒飯是必點,店家在鐵板上現煎蛋炒飯,滾燙的鐵板受熱均勻的快速翻炒,讓每一粒飯都沾滿吻仔魚的香氣。 前陣子逛大稻埕,經過慈聖宮想去拜一下,為事業求個好彩頭,結果發現這裡竟然有一整條美食街,一查才發現原來這裡竟然大有來頭~是60年代的早市,許多工人一大早都會在這裡先吃飽,才有體力上工。 想著吃豬腳麵線可搭配雞捲作為切料盤,沒想到光是一碗豬腳湯就讓我飽得撐肚! 才發現我曾經就吃過雞捲,不過南部似乎沒有包進豬肉的,多以魚漿搭配蔬菜等其他配料,多了豬肉襯托,讓雞捲有著不同層次的口感,也許是吃習慣南部雞捲,對我來說沒有特別喜歡。 才吃幾樣東西就深深感受這些銅板小吃厲害之處,而且不論是坐攤前或榕樹下,都能放鬆、甚至不顧儀態地吃,這樣的氛圍有別於上餐館,更是難得的體驗。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在地老大哥們喜歡揪一桌,叫幾道菜、配著啤酒,把酒言歡,因此這邊的菜色以下酒菜為主。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這一帶頗為老舊,並沒有大規模改建,是台北市內最像鄉下的地方,也因此保留了老台北的樣貌,逛到這裡仿彿進入時光隧道,回到數十年前的老台北。 大稻埕當地人稱這條美食街叫「媽祖宮口」,有9家店名都是「阿」字輩(計12攤),展現了這裡親切的庶民氛圍(老闆綽號叫阿X)。

無名,是因為沒有店名,但我覺得這邊的店家商號多不明顯,均以美味的食物內容取勝。 排骨湯現點現盛,要自己端上桌,菜單直接看招牌,像我每次都是點排骨湯、魯肉飯、高麗菜,小菜好像還有筍絲,但我比較喜歡高麗菜。 順帶一提,排骨湯最近漲價到70元了,這樣一套吃下來也要115元,物價真的越來越高了。 魷魚標是第一代老闆的綽號,就這樣成為了店名,魷魚標只賣一樣川燙魷魚,前一天會將乾貨魷魚泡發,客人點餐時便入鍋川燙後起鍋,熟捻的刀工在魷魚身劃上到到十字。 這家阿錦海鮮店有賣砂鍋魚頭、羊肉爐、什錦火鍋等,適合多人聚餐。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原汁排骨湯 $70

來到廟口你可以選擇在店家的屋簷下內用,但如果想體會廟口美食的沈浸感,可以選擇露天的座位~每攤雖然都有自己的露天桌椅,但你只要有點他們家的料理,就能再外帶其他店家的食物一起享用。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來到這個充滿老台北意象的早餐一條街,有各式各樣的料理可以選擇,大多都是市場會看到的「午飯」,60年代清晨攤販就會開始聚集,填飽大家的肚子,而現在這裡則是早上9點到下午都有營業。 因為肉粥份量並不大,建議可以炸物類多點一些,比較能有飽足感。

在美食街後方廟埕擺有座位區(並非全部攤商,從7號魷魚標開始),坐在大榕樹下吃飯,伴隨徐徐清風,頗為愜意。 桌椅都是專屬某店家的(桌面上有寫),有在該店家消費就可以另外去別攤叫菜來吃。 「慈聖宮」廟前有一整排小吃攤,以「慈聖宮」為中心分為左右兩翼,形成一條小吃美食街。 商家大多是老店,許多附近人士會來這邊用餐,中午尖峰時刻頗為熱鬧。

主祀媽祖,因此又稱為媽祖廟,目前已有100多年歷史,在廟口前廣場上有一整條的美食小攤販,皆是老字號的,羅列整齊而自成一區,每一攤都見絡繹不絕的客人,讓人無法根據人潮判斷誰是必吃,事實上每攤都很厲害,並且攤位種類幾乎不太重複。 正中午,廣場上的大榕樹已坐滿人潮,幸好還剩下零星幾張位子,饕客們完全不敵陽光的曝曬,美食當前,再熱再爆汗也不能抱憾啊,必須大吃一波。 其實這幾次走午後的慈聖宮,發覺幾乎每一攤來吃的都是老客人居多,很多老闆幾乎都叫得出名字也知道顧客的偏好。 有些在地的社區居民就是以這裡為自家廚房了,講真的,如果我家後院廚房有這樣多樣的美食小吃,我搞不好也會天天來報到,因為吃到的不僅僅是美食,更有濃濃的人情味呀。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魷魚標

「阿萬海產店」創立於1958年,是「慈聖宮」美食街的元老之一,早年以賣毛蟹出名,近年來毛蟹不易取得,因此轉型為熱炒店。

許仔豬腳麵線也是慈聖宮少數營業跨兩個攤位的大攤,因為人多生意好,直接就把隔壁攤也拿下來經營,如果要內用,後面空間還有較多的座位。 雖然很多人會覺得這裡就是個划算又能吃粗飽的地方,但這些卻是支撐當時60年代工人們一整天的營養~不過這裡划算的程度真的有讓我驚豔,連菜市場都在漲價,這裡的價格卻能維持在台北的低價位的同時,還能端出不馬乎的料理。 這些都是當時的早餐,我們在中餐來吃也沒有半點違和感,這裡沒有過多的調味,每一道都能吃到食物的原味搭配米飯、麵食,絕對會讓你吃到撐。 許仔豬腳麵線的品項其實很簡單,喜歡肉多一點就點腿肉湯,喜歡皮多一點的就點豬腳湯,不知道怎麼點的就是綜合,然後最受歡迎的是腿肉湯,可以搭配乾麵線,或是接點來一碗豬腳麵線。

若要在榕樹下用餐需於內攤位後側排隊點餐,這日生意極好,除了排骨湯與滷肉飯,另有六種小菜與其他湯品可供選擇。 可惜想吃的油豆腐已經售罄,僅點了份滷筍絲跟滷蛋,由於還打算買別攤的食物就適可而止。 每一家店都有各自的饕客,有人氣的美食其實不是只有我這篇文章推薦的三家,只不過這三家是我個人最常吃的。 廟口美食攤販就是這樣一條街,攤販前有兩三個座位,而有些在廟口廣場的攤販後方就有用餐桌,每個桌上都會有攤販的名稱。 年,是「慈聖宮」美食街的元老之一,早年以賣毛蟹出名,近年毛蟹不易取得,轉型為熱炒店。 隔壁的「山本米粉湯」也是同一位老闆所有,座位通用,米粉湯清香有古早味,炸物類表現不俗。

我常常都會跟朋友說慈聖宮的排骨湯是在地的老台北人才知道的隱藏美食,畢竟現在台北市已經很少有這種聚集在廟口前的美食攤,而且還能坐在榕樹下愜意用餐,每次來慈聖宮吃東西都會回憶起小時候。 不過這邊好吃的不只是原汁排骨湯,還有葉家肉粥、雞捲、豬腳麵線,都是小時候常吃的古早味路邊美食。 慈聖宮算是我很常會來的地方,大概一個月來一次,這裡真的是台北市少數可以坐在榕樹下用餐的美食小天地,如果你自認是台北的老饕客,但沒來慈聖宮吃過美食,那就真的很遜!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美食家蔡珠兒首度策展 阿發師攜手大三元獻上台港辦桌

鼎邊銼早期是以米磨成粉加入水調成糊,沿著熱燙的大鍋邊緣一抹而製成的薄皮,吃起來有點像粿仔條。 取出切絲後,加入蚵仔、金針、木耳、荀絲、魷魚絲熬成的湯料同煮,便是一道風味獨特的小吃。 阿蘭的鼎邊銼有金針花、肉羹、蛤仔、豬肝、筍絲,是一道類似什錦湯的料理。 「這也太軟嫩了吧!好誇張。」品一口原汁排骨湯後,我對朋友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句,非常入味且軟嫩的排骨、將湯頭精華鎖住的菜頭,這一切簡直完美,吃排骨最喜歡吃軟骨,那種「嘎-嘎-」聲響可說是喝排骨湯最高昂的時刻。 有媽祖娘娘庇佑著的廟埕成為用餐區,不規則擺放鐵桌、深紅塑膠椅,是啊就是這麼隨性與愜意! 中午時間,伯伯們點熱炒必配幾支台啤,也有專心大啖朵頤的伯伯,對於中午開始飲酒的伯伯們,實在有些驚訝(笑),也許這就是他們的日常吧。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這裡除了排骨湯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美食可以吃,像是肉粥與炸物、豬腳麵線、鯊魚煙,豬腳麵線也是非常人氣的店家,我這一天沒吃豬腳麵線,改天去吃的時候再補拍照片給大家看。 他說只要是是每天現殺的,口味就會不一樣,品質好而且新鮮。 總之,「大稻埕慈聖宮」廟前的小吃美食街有悠久的歷史,許多店家都在這邊賣了數十年,保有台北的古早老味道,樸實無華,特別是可以坐在廟埕的大榕樹下吃飯,頗有懷舊風情。 大多數人點的也都是綜合居多,吳媽媽豬血湯的林老闆,每一位客人都會問你能不能加蒜頭,但是許仔豬腳不會問,麵線送過來的時候,就是滿滿的蒜末。 這沒有什麼服務的問題,這是一種小吃的哲學,其實兩種我都挺欣賞的,一種是貼心的客製服務能力,另一種則是店家對於口味的自信。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媽祖宮口四神湯

攤家供應肉粥與各式炸物,餐牌手寫的”沒有綜合”字樣令人莞爾,或許大家都想點綜合炸物吧? 略為清淡的肉粥作為早餐還挺合適,粥以生米直接煮成,顆粒感分明偏向米湯,說不上獨特卻是老一輩心中懷舊的味道。 而炸物就相當出色,特別推薦豬肝炸,裹粉油炸的皮脆內粉嫩、無腥味且不油膩,絕佳滋味讓我十分驚豔。 吳媽媽豬血湯的主食是米粉和麵,麵用的不是一般小吃攤的油麵,而是豆菜麵,他也是少數米粉和麵可以混的,不需要叫兩碗,都能同時兩種都吃到。 林老闆強調甜醬裡面有加冰糖,他有先用水稀釋過之後再加上冰糖,讓醬汁有甜味,味道才不會太死。

比起阿桂姨原汁排骨湯、許仔豬腳麵線,曾聽過的遂是葉家肉粥;甚至聽聞炸物類比肉粥還要厲害! 舒國治老師也曾為葉家肉粥提筆寫下專文,可見魅力所在,與其他攤子相同有著木製長椅與大鍋、油鍋,你我不相識卻在攤位前同坐張木椅,緣分真奇妙。 聽聞大稻埕慈聖宮美食一條街早已許久,公司距離慈聖宮並不會太遙遠,因此午餐時間只要走小段路遂能抵達,即使正中午非常炎熱,依舊澆熄不了想到慈聖宮吃小吃的動力!

另一邊則是多數遊客會選擇的位置,找個好位置坐下來好好品嚐。 鯊魚煙似乎是北部發展出來的獨特小吃,由於鯊魚肉腥味較重,便以煙燻去除腥味並提升風味。 大稻埕有幾家著名的鯊魚煙專賣,阿華、柴寮仔及阿可各有擁護者, 阿可鯊魚煙就位於廟口。 這天拿到的鯊魚煙部位較單一,鯊魚肉柔軟並帶有濃厚煙燻味,加上薑絲、香菜等配料,沾點醬油和哇沙米更可口,難怪許多老饕鍾情這獨特滋味。

大稻埕有三大廟宇-霞海城隍廟、慈聖宮、法主公廟,其中慈聖宮主要供奉媽祖,在台灣廟宇前有攤販美食的相當多,在高雄就知道不少廟口美食,不過像是慈聖宮這樣規模且整齊的倒是初次,我想也許跟政府規劃有些關聯。 慈聖宮這邊有兩攤原汁排骨湯攤商,我們就近選擇葉家肉粥隔壁的江家,客人通常會點原汁排骨湯配滷肉飯,這樣「一套」;另外還有油豆腐、筍絲及滷蛋等小菜。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滷肉飯肥瘦適中,是略鹹的古早味也滿香的;排骨湯清澈的湯上一層細細的油脂卻不膩,滋味相當溫潤,嚐得出肉香與蘿蔔的清甜,肉質則是紮實有彈性,單吃或沾點攤家特製辣椒醬油各有風味,幾乎沒有骨頭這點很加分。 傳承至第四代的葉家肉粥是廟口美食老字號,一早營業就有不少客人。

台北大同區美食|大稻埕慈聖宮

基本上傳統的四神湯都是用小腸加薏仁,但這個黃家的四神湯別出心裁,走五合一模式,小腸、肝連、粉腸、小肚、和豬肚,每一種料都能成為單點的湯品,如果要點綜合湯,就是五合一。 許仔豬腳麵線豬腳湯,也已經傳到第三代了,其實和基隆出名的紀家豬腳比起來,許仔豬腳的湯頭相對來說清淡許多。 第三代林先生之前是個企業經營者,會給人和一般小吃店的老闆不太一樣的氣息,其他小吃攤坐下來之後就問你要吃什麼後就上菜了,但是林老闆每一組客人都會就會多問你能不能加蒜泥?

  • 這一帶頗為老舊,並沒有大規模改建,是台北市內最像鄉下的地方,也因此保留了老台北的樣貌,逛到這裡仿彿進入時光隧道,回到數十年前的老台北。
  • 這沒有什麼服務的問題,這是一種小吃的哲學,其實兩種我都挺欣賞的,一種是貼心的客製服務能力,另一種則是店家對於口味的自信。
  • 這裡除了排骨湯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美食可以吃,像是肉粥與炸物、豬腳麵線、鯊魚煙,豬腳麵線也是非常人氣的店家,我這一天沒吃豬腳麵線,改天去吃的時候再補拍照片給大家看。
  • ↓廟埕前,老榕樹下,盡是摺疊桌和塑膠椅,也就是北台灣絕無僅有的廟前飲食廣場,有小麻雀會來吱吱喳喳陪客人用餐。
  • 可惜想吃的油豆腐已經售罄,僅點了份滷筍絲跟滷蛋,由於還打算買別攤的食物就適可而止。
  • 鼎邊銼早期是以米磨成粉加入水調成糊,沿著熱燙的大鍋邊緣一抹而製成的薄皮,吃起來有點像粿仔條。

想要追尋台北的老味道,就一定要來一趟大稻埕,尤其是「慈聖宮」這一帶頗為老舊,來這裡逛廟前的美食街,就彷彿進入時光隧道,不但可以吃到數10年前的老味道,更可以感受老台北的風情。 我曾深入研究過台式小吃黑白切的的俗稱和實際器官學名的對照,其實肝連就是所謂的橫膈膜,是純肉類、蛋白質,沒有脂肪的。 小肚狹義指的是膀胱,廣義的話公豬和母豬又有區分,廣義的母豬小肚把生腸(輸軟管、卵巢)都包進來了。 而廣義的公豬小肚連豬鞭(去掉海綿體後裡面的莖)也包進來了,所以湯頭來講雖然是小肚,但吃到的肉品型態卻是千變萬化。 湯頭濃就是油脂多,湯頭淡就會清爽好入口,這也沒什麼口味問題,就看個人喜歡哪一種。

大稻埕慈聖宮於1910年遷至現址,並在1914年重建完成,如今所見的樣貌與當年並無二致。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地方信仰中心總是居民聚集之處,飲食文化亦隨之發展,廟前有一寬闊廣場,一至中午時段常座無虛席,每桌皆標示著所屬攤位,待點餐後再叫他攤食物攤家通常不大介意。 大榕樹下用餐「奇景」過去吸引不少外國旅人朝聖,就算對我來說也是十分新鮮,但一早來這點碗鹹粥或滷肉飯配排骨湯、中午來幾盤熱炒配啤酒卻是老一輩的日常。

這裡的雞捲現做現炸,也曾經被韓國白鐘元老師(街頭美食鬥士)報導。 值得一提的是,老闆舀湯給我的時候,我注意到他用杓子把湯舀進碗後,多沖了幾次,才端給我。 我問了一下原因,老闆說,因為他用的是瓷碗,不是一般美耐皿,所以天氣比較涼以後,他會用這樣的手法把碗弄溫熱,這樣客人喝湯的時候才不會覺得涼。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慈聖宮裡面供奉的是媽祖娘娘,所以這個攤位名字就叫媽祖廟前的四神湯。

大稻埕慈聖宮美食: 美食評論家黃冠華/大稻埕慈聖宮的午市:老台北人的美食廚房

我問他為什麼要多問這些,他說因為怕有人不吃蒜或不吃辣,就可惜了。 吃燙魷魚一定要搭配沾醬,魷魚標的沾醬是五味醬加芥末,包括了黑醋、白醋、醬油、番茄醬和蒜頭,再加點鹽巴和味素。 魷魚標整個攤子就只賣這一種品項這一道菜,其實反過來說,這樣的單一品項,也有個好處,因為不論你吃哪一攤,就可以來魷魚標加一碗,這也是他們百搭的地方。 魷魚標他們的魷魚是自己發泡的,而不是一般工廠買的現貨,所以口感比較有嚼勁,也比較不會有太強烈的工業化學味。 我想好吃的東西就是這樣,沒有華麗的菜色、很樸實~卻會讓你在平日肚子餓時想起,並會想來吃上一頓,平凡卻讓人滿足的傳統好味。 超大碗豬腳和滿滿的薑絲,先不論味道,在臺北這樣100元讓我很驚訝,根本就是划算的媽媽給划算開門~划算到家了!

吳媽媽豬血湯這一攤其實也已經有六、七十年以上了,吳媽媽是第二代,現在是第三代林先生當老闆。 其實第一代本來在其他地方做小吃,後來大稻埕的慈聖宮這邊慢慢的做起來,人潮聚集,他們拿下攤位後,在六年前,第二代的吳媽媽決定做豬血湯這個品項,四年前林先生結束他在迪化街做布料的生意,回家來幫忙。 大稻埕的慈聖宮,是大台北比較少見的午市美食區,和華燈初上後才人潮聚集的夜市不一樣,午市就是吃白天的,傍晚的時候,就陸續收攤。 慈聖宮前的午市最特別的一點,就是各攤都歷史悠久,傳承數代,所以不只是老闆,很多時候連客人,也都是代代相傳的吃了過來。

而堆疊整齊的魚皮凍又是不同口感,又Q又有嚼勁滿是膠原蛋白。 ↓廟埕前,老榕樹下,盡是摺疊桌和塑膠椅,也就是北台灣絕無僅有的廟前飲食廣場,有小麻雀會來吱吱喳喳陪客人用餐。 今天又來,目標很明確,要尋找大稻埕除了霞海城隍廟和法主真君廟之外,另一個信仰中心「慈聖宮」的美食,感受一下老台北的味道。 不難吃但也沒有特別好吃,滷汁的鹹甜度都屬於中間偏低,配排骨湯剛剛好,完全不會搶走排骨湯的主角風采。 貓大爺,興趣廣泛,愛好美食、旅遊與歷史,曾任職電玩雜誌主編、電視台記者、軍事雜誌特約撰述、旅遊雜誌特約作者、在線遊戲公司營運長、大學講師(有教育部講師證),現為專職部落客及電視談話來賓。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