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們就不能斷言 B+M key 型式之 M.2 SSD,其硬體介面必然為 SATA。 但因 PCIex2 之 M.2 SSD 並非主流,以此整體而言,絕大部分 B+M key 型式之 M.2 SSD 多為 SATA 介面。 由上表可以得知,所有的 PCIex4 SSD 其腳位型式皆為 M Key,我們可以反推得知 M key 型式之 M.2 SSD 其硬體介面必然為 PCIe,而不會有其他可能。 此外,有少部分 PCIex2 之 M.2 SSD(包含 Optane Memory)其腳位因依循 M.2/NGFF 之設計規範,而以 B+M key 之型式現世。 PCIe 世代 – PCIe 匯流排已經推出過好幾代,每代產品的效能等級各有不同。 每一代的頻寬都會加倍, SSD 固態硬碟會使用不同世代的 PCIe。
Intel 760P 256GB採用的是M.2 2280的形式,走的是PCIe 3.0 x4的介面、能夠支援NVMe 。 且是屬單面顆粒,背面沒有任何東西,即使是 512GB 也是一樣單面,可見256GB與512GB使用的顆粒容量應該不相同。 使用 3D TLC NAND Flash 製程,一樣採用慧榮科技推出的SMI 2262 八通道主控制晶片,連續讀取3210MB/s 、連讀寫入1315MB/s,一樣有五年保固。 當然,若消費者所擁有之主機板為支援第六代以上 Core 處理器之晶片組,則其 BIOS 皆有包含 NVMe 模組,而不需要顧慮此一問題 。 由上表可以得知,所有的 SATA 其腳位型式皆為 B+M Key。 但前文有提到, PCIex2 M.2 SSD 亦採用相同之 B+M key 腳位。
m2satassd: EQ M.2 轉 PCIE 轉接卡
這些差異讓重要的應用程式與服務有更長的正常運作時間與更低的延遲。 有用的小技巧:請記住,M.2 只是一種尺寸,並不會使 SSD 固態硬碟變得更快。 SSD 固態硬碟的效能等級取決於通訊驅動程式屬於 SATA 架構或是 NVMe 架構。 請查看主機板的需求以瞭解與您的電腦相容的 SSD 固態硬碟。 快速啟動 – 想要讓電腦系統開機速度變得更快,最簡單的方法是將 OS (作業系統) 安裝在 SSD 固態硬碟上。 使用 NVMe SSD 固態硬碟之後,您會發現速度大幅提升。
- 如果只看主機板上的插槽,很難分辨 PCIe 和 SATA 連接的差異。
- NVMe SSD 固態硬碟可直接與使用 PCIe 插槽的系統 CPU 通訊。
- 卡本身可以用於多種不同的應用,但本文所談論的應用是固態硬碟。
- 如果您的電腦中沒有足夠空間可以放置 2.5 吋 SSD 固態硬碟,SATA M.2 SSD 固態硬碟或許是 2.5 吋 SSD 固態硬碟的絕佳替代選擇。
- 造成 M.2 SSD 無法正常運作之第一層原因,在於「硬體介面」之不同。
- 此外,本文將進一步地整理出 M.2 插槽於不同設備(主機板、筆記型電腦,以及擴充介面卡)中之相容性分野,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歸納整理之結果,來獲得更多協助。
- 此外,考量到 PCIe/SATA/USB 等不同介面之裝置,各自之腳位訊號與電氣特性皆存在著極大差異。
此外考量 SATA 頻寬不足之限制,我們建議消費者採購 M.2 SSD 時以 PCIe 規格為優先考量。 除非自身原有設備其 M.2 插槽僅支援 SATA 介面,才需要考慮 SATA 介面之 M.2 SSD。 目前普及在市的各類 3C 產品中,支援 M.2 SSD 之插槽共計有兩種類型:B key(另稱socket 2)以及 M key(另稱socket 3)。 如下圖所示,B key 之防呆鍵位位於面對插槽方面之左方,M key 則偏於右方。 不同類型之插槽其短邊接腳數量有所差異(B key 短邊為 6 pin,M key 為 5 pin),以此若使用者翻面插入時,將會有所阻礙。 M.2 原先被稱為 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字面意義為次世代硬體規範)。
m2satassd: 年 NVMe 儲存裝置解讀
以實例來說,我們因為防呆鍵位的限制,而無法將 M.2 Wi-Fi 網卡硬塞到 M.2 SSD 的插槽之中。 使用 SATA 電源線時,SATA 磁碟機需要兩條電源線才能運作。 其中一條用於將資料傳輸至主機板,另一條則是為 PSU (電源供應器) 供電。 使用多台 SATA 磁碟機時,電源線雜亂是影響電腦機殼效能的原因之一。 輕薄型筆記型電腦 (包括超輕薄筆電) 甚至沒有空間可以放置 SATA 電源線,這也是它們使用 M.2 尺寸的原因。
NVMe SSD 固態硬碟可直接與使用 PCIe 插槽的系統 CPU 通訊。 從本質上而言,它能夠讓快閃記憶體直接透過 PCIe 插槽以 SSD 固態硬碟運作,無需使用速度比 NVMe 慢上許多的 SATA 通訊驅動程式。 m2satassd 而在 M key 插槽之前提下,無論是 B+M key 或 M key 之 SSD,皆可順利安裝。
m2satassd: M.2 PCIe SSD 之衍生問題:NVMe 與 AHCI 支援
M.2 規格是設計來最大化 PCB(印刷電路板)空間,同時最小化 M.2 模組本身的尺寸。 模組是長方形,寬度可能為 12、16、22 或 30 公釐。 長度也各有不同:16、26、30、38、42、60、80 或 110 公釐。 多數主機板可容納各種長度的 M.2 模組,不過主機板能容納的寬度就比較固定,因為連接器會放在 M.2 卡的短邊邊緣。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利用特別為 SSD 固態硬碟所設計的 NVMe 協定。 在與 PCIe 匯流排配對時,NVMe SSD 固態硬碟可提供最新的效能等級以及速度。
在購買之前先確認相容性比什麼都重要,無論是透過硬體說明文件,或是任何其他資源,請確認您的系統支援特定硬碟規格。 這能幫助您省下嘗試診斷並修正偵測問題的時間,避免遇到插槽與儲存裝置之間使用不同的通訊協定產生的常見問題,還能讓安裝過程盡可能簡單輕鬆。 在比較這些標準時,最重要的是記得參閱您的系統說明文件,或透過像是Crucial 系統 掃描器檢查 SSD 與您系統之間的相容性。 有些系統需使用 PCIe 裝置,有些需使用 SATA 裝置。
m2satassd: 升級!
M.2 尺寸的 SATA SSD 固態硬碟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未不像其他 SATA 架構型磁碟機使用兩條電源線。 比如同為 M.2 SSD 的各項產品,對消費者而言就存在著不少相容性之疑慮。 為此,我們將針對 M.2 SSD 其硬體介面與傳輸協定上不同之處,來進行說明。 此外,本文將進一步地整理出 M.2 插槽於不同設備(主機板、筆記型電腦,以及擴充介面卡)中之相容性分野,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歸納整理之結果,來獲得更多協助。 然而關於 M.2 SSD 其規格型式(至少有兩種主流介面型式,以及與其相關的兩種不同插槽類型,而其中一種插槽尚有三種不同之 介面/協定 相容性),卻成為令消費者困擾不已之難題。
PCIe 和 NVMe 搭配使用時,會縮短讀取和寫入的時間。 安裝能夠容納較多檔案數目的高容量磁碟機,以更換較低容量的 NVMe SSD 固態硬碟,是簡單的升級方式。 遊戲優勢 – 使用 M.2 NVMe m2satassd SSD 固態硬碟之後,您會發現遊戲載入時間更快速。
註:使用 NVMe 裝置作為主開機磁區時,主機板必須設定為 UEFI 開機,並關閉 legacy 開機模式。 註:由網路上可尋求之經驗文件可知,使用者亦可以透過特殊工具程式來 DIY 內含 NVMe 模組之 BIOS。 M.2 B key 出現於筆記型主板上之機率較桌上型主板要來得高,而目前所有主板(包含筆電)上內建之 M.2 B key 插槽皆僅支援 SATA 介面。 接上 Kingmax SMV32 480GBSATA SSD,測試的結果一樣頂多只停留在500MB/多s左右,再次證明不管哪一產牌的SATA SSD都是如此。
有時候或許會有可用的 m2satassd PCIe 通道,但是只有特定的連接類型能夠全速使用 NVMe 裝置,例如 M.2 連接。 M.2 的尺寸與 SSD 固態硬碟相同,因此這個問題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 不過,混淆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與其他消費型 SSD 固態硬碟的尺寸相比,M.2 SSD 固態硬碟相對而言是較新的技術。 M.2 SSD 固態硬碟有兩種類型,分別是 SATA 架構和 NVMe 架構。
與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相比,NVMe M.2 SSD 固態硬碟有更偏向效能導向。 藉由利用 PCIe 匯流排,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在理論上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20Gbps,與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 m2satassd (速度為 6Gbps) 相比,速度已經更快。 PCIe 匯流排可支援 1x、4x、8x 以及 16x 通道。 PCIe 3.0 每個通道擁有高達 985 MB/s 的高效傳輸速率,這代表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16GB/s。 然而,在使用 M.2 尺寸的 PCIe 匯流排時,因為傳輸速率上限為 4GB/s,因此只有 x2 和 x4 通道可以使用。
- 此外考量 SATA 頻寬不足之限制,我們建議消費者採購 M.2 SSD 時以 PCIe 規格為優先考量。
- 為您的伺服器選擇適合的 SSD 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伺服器 SSD 是為了能在可預測的延遲級別下運作而進行優化,而消費級 (桌上型電腦 / 筆記型電腦) SSD 則不是。
- 而考量主機板晶片組之 PCIe 通道總數限制,大多數主機板會設計其中一組 M.2 插槽兼容 PCIe/SATA 介面,而另一組僅支援 PCIe 介面。
- 藉由利用 PCIe 匯流排,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在理論上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20Gbps,與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 (速度為 6Gbps) 相比,速度已經更快。
- 再一次地,我們會建議消費者以 PCIe 介面作為優先考量,而如此即便主機板其介面支援程度有所不同,亦不至於造成太多困擾。
- 快速啟動 – 想要讓電腦系統開機速度變得更快,最簡單的方法是將 OS (作業系統) 安裝在 SSD 固態硬碟上。
而 NGFF 於其原生定義中,廣泛涵蓋了 PCIe、SATA 以及 USB 等硬體介面之各類裝置。 亦即,一件原本為標準 PCIe 或 SATA 或 USB 介面之裝置,可依循 m2satassd NGFF 之外型尺寸規範及腳位定義,來加以重行設計,以此化身為一 M.2 型式之同款裝置。 PCle 又稱為快捷外設互聯標準,是一種較新的介面,特色是尺寸較小。 然而,PCIe 介面的真正優點在於它可採用高達四通道來傳輸資料的能力。 當與 NVMe 的邏輯介面搭配使用時,SSD 的讀取/寫入速度比起使用 SATA 和 AHCI 邏輯介面大為增加。
m2satassd: SSD 固態硬碟和 HDD 傳統硬碟的差異
只有利用 NVMe 技術的 SSD 固態硬碟會超過針對 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的傳輸速率上限。 不過,M.2 SSD 固態硬碟並沒有改變它是 SATA SSD 固態硬碟的事實。 SATA 與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介面技術以及效能等級。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仍然使用 SATA 架構介面技術,除非是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否則速度與效能並不會有所改善。 註:筆記型電腦之實際 m2satassd M.2 SSD 硬體介面相容性,將依各原廠之設計而有所差異,建議先與原廠取得技術支援後,再行選購安裝。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主機板之 BIOS 缺乏對於 NVMe 協定之支援,而這必須透過主機板製造商釋出內含 NVMe 模組之 BIOS 來加以克服 。 我們遇到的唯一一個問題是,使用者試圖將 mSATA 硬碟放入不支援此標準的迷你 PCIe 插槽中。 雖然其插槽外型與 PCIe 相同(部分主機板甚至同時支援兩者),但 PCIe 專用插槽/主機板無法支援任何 Crucial 的 mSATA 硬碟。 當我們討論到有關 M.2 的儲存技術時,我們討論的通常是 SSD 固態硬碟的外觀尺寸。 M.2 規格的 SSD 固態硬碟,大小差不多等於一條口香糖。
m2satassd: SSD 固態硬碟採購誤區前 4 名
考慮哪種介面適合您時,最重要的方向在於,哪種介面可在您的電腦上運作。 如果只看主機板上的插槽,很難分辨 PCIe 和 SATA 連接的差異。 您也可以利用 Crucial Advisor 工具或系統掃描器工具,找出相容的零件。 SATA ,又稱序列 ATA,是一種比 PCIe 還早出現的介面,但它剛研發出來時,為電子計算帶來了重要進展,例如熱交換能力。 當固態硬碟在市場上推出時,它們採用了相同的介面,讓使用者能輕鬆升級他們的儲存硬碟。
再來接上 OCZ –TRION GB SATA SSD,測試的結果頂多只停留在500MB/s左右,不管哪一產牌的SATA SSD都是如此,所以想要速度,M.2 PCIe的SSD才是王道。 不过如果对价格敏感的话还是SATA,尺寸标准、容量大、又兼顾性价比。 而且对于日常办公学习用途,SATA SSD对电脑的提速也是立竿见影的。
m2satassd: 不同插槽類型所支援硬體介面之整理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