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73規格詳細攻略

您現在可以錄製高達 4K 60p 的影片,且支援全像素讀取功能,無需進行像素合併,還可充分使用 α7 IV 的全新感光元件和寬廣動態範圍,為快速移動的動態主體拍攝流暢影像。 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結合了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以及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經過改良後可進一步提升速度、準確度及追蹤效能。 寬廣密集的自動對焦區域具備 759 個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點,再搭配 Sony 的 4D FOCUS,能夠涵蓋靜態影像及影片約 94% 的影像區域。 為職業攝影師量身打造的 α7S III 相機,以 S 系列的高感光度和寬廣動態範圍等優點為基礎,提供強化的自動對焦、光學影像穩定技術和 4K 120p 錄製等專業功能。 這款相機在輕巧機身中結合強大的全新引擎,能夠呈現各式各樣的視覺體驗。 新推出的全片幅 1,210 萬像素 背照式 Exmor RTM CMOS 感光元件,匯集收光、電路及輸出最佳化上的重大創新技術,創造出兩倍的讀出速度、在全感度範圍內實現超凡影像品質、提供 15 級寬廣動態範圍,並減少果凍效應現象。

不過相對的機身大小也就增加了些,但對於羅賓來說這點增加都還算是可接受範圍。 在招牌的人眼對焦(眼控對焦)方面,即使在目標被遮蔽或側臉的狀況下,也可以精確對焦,若使用觸控螢幕點選目標可開啟即時追蹤功能,可透過分析主體色彩與資訊,實現持續追蹤對焦,即使目標持續移動,仍然可以不仰賴追焦手做出精確的對焦。 在操作上面 A7C 比 A73 簡化不少,首先是機身握把改得更為緊湊短小,取消前滾輪而僅只有後滾輪與 EV 補償轉盤,對焦小搖桿以及 C1~C4 鈕也相應取消,使得操作自訂彈性降低不少,而因應其影音相機的需求,錄影鍵也移至機頂,並以顯眼的紅圈標註。 因應被消除的軍艦部,電子觀景窗改為與 a6600 系列相同的埋入機身式設計,不過規格略降,改為 0.59x 放大率 236 萬點,同時因應縮小的機身,快門系統也重新設計,最高速度降為 1/4000s。 此外錄影功能並沒有進步,同樣具備 4K sony a73規格 30p、HLG、S-log3、S-Log2,以及 Full HD 120fps。 在操作上面 A7C 比 A73簡化不少,首先是機身握把改得更為緊湊短小,取消前滾輪而僅只有後滾輪與 EV補償轉盤,對焦小搖桿以及C-~C4鈕也相應取消,使得操作自訂彈性降低不少,而因應其影音相機的需求,錄影鍵也移至機頂,並以顯眼的紅圈標註。

您可能有聽過「全片幅相機」這個名詞,但您是否知道,「全片幅」指的是 35 mm 軟片每一格的大小? 一格 35 mm 軟片的成像面積約為 36 mm x 24 mm (「35 mm」指的是軟片寬度),而這正是 35 mm 全片幅規格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 許多可交換鏡頭式數位相機均採用較小的「APS-C」規格感光元件,尺寸約為 24 mm x 16 mm 或更小。

sony a73規格: = 感光元件與處理晶片 =

此外,4K 錄製運用 XAVC S 的位元格式,甚至高達 100 Mbps。 每秒 5 張連拍的自動對焦/自動曝光拍攝功能,經過大幅改善演算法及連續自動對焦顯示,能讓您捕捉快速移動主體的美麗瞬間,影像銳利,曝光完美。 寬廣的 117點焦點平面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感應器,讓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能輕鬆追蹤畫面上快速移動的主體。

sony a73規格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雖說與 Sony A73同級的規格放在入門機身仍然足敷使用,對焦表現無疑仍是一軍水準,但對比2018年的相機,仍會讓人感到進步幅度有限。 與 A73系列講求操作感的概念不同,A7C 在設計方面力求簡潔,機頂配置亦相對單純,捨棄了前滾輪與C1、C2自訂鍵,同時將錄影鍵移至機頂,讓 A7C 具備有近似於旁軸相機的風格。 活動展場考驗的是迅速的對焦能力,A7 III有 693 個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點,涵蓋約 93% 的影像區域,加上 425 個高密度分布的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點,可提升對焦性能。

sony a73規格: 分享:

有了 α7 IV 的高容量緩衝記憶體、快速 BIONZ XR 處理器及經過提升的記憶卡寫入速度,機械和電子快門才能讓您以高達 10 fps 的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追蹤能力,拍攝超過 800 個影格。 Α7 IV 全新的 3,300 萬像素 Exmor R CMOS 感光元件具備高速讀取功能、高感光度、低雜訊以及高精準度的色彩重現能力,能夠為靜態影像和影片提供出色效能和優異的影像品質。 用 Imaging Edge Desktop 電腦版應用程式提升您的攝影成果。 使用「Remote」功能在您的電腦螢幕上控制並監控即時拍攝狀況,而使用「Viewer」功能則可以讓您在龐大的影像資料庫中快速預覽、評分及選擇相片。 「Edit」功能則讓您可以將 RAW 資料製作成高畫質相片以供輸出。

機身的人體工學設計與 A7S3 大致相同,不過握把部分有再稍稍加厚,以輕巧型的全幅無反機身來說,握持手感已經可以算是第一線的水準。 不過令人稍稍有些失望的是,這具螢幕僅只具備 108 萬點的解析度,以這個級距的機種來說確實是太少了,雖然說上一代 A73 螢幕為 92 萬點,相較之下有所進步,但以同級機種來看,仍然遜於對手的 210 萬點。 其實 Sony 並不乏解析度較高的螢幕,例如 A7R3a 以及 A7R4a 就具備 236 萬點螢幕。

sony a73規格: 快門下的幸福

另外畫質的部分在影像的邊邊角角就模糊一點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真要追求好的畫質,請選擇變焦倍率較小的鏡頭,或者直接選擇上述推薦的定焦鏡 也可以。 如果想在旅遊時什麼都能拍的,不想在旅遊過程中更換鏡頭,或怕感光元件入塵的話,最適合的鏡頭就屬 SEL24240 這顆鏡頭了。 擁有 10 倍光學變焦,真的是想拍什麼就拍什麼,一顆鏡頭旅遊到底,是布萊克認為旅遊最方便的一顆鏡頭了。

  • 更快速、精準的嶄新自動對焦追蹤功能運用強大的預測對焦演算法與主體辨識技術,以更高的速度與精準度追蹤每個動作。
  • 您可透過評分功能隨時隨地使用 1 至 5 星為靜止影像評分。
  • 7.5 cm 可翻轉式螢幕讓不論仰角或俯瞰的所有拍攝角度均便利無比;高達 120 萬像素的解析度更提供您精確構圖所需的一切細節。
  • 在 35mm 全片幅模式下,不需合併像素,即可讀出完整像素,因此能將資料壓縮成 4K 電影需要的 2.4 倍 (QFHD:3840 x 2160),盡可能減少摩爾紋及鋸齒情況。
  • 布萊克自己相當喜歡使用廣角鏡頭,如果你也喜歡將壯麗的場景、風景或建築物一次收到相片中,那麼廣角鏡頭絕對是必備的,因此推薦給你這顆平價的廣角變焦鏡頭。
  • 這款相機具有 693 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可覆蓋約 93% 的影像面積,還有 425 點密集定位的對比檢測自動對焦點以改善對焦。

實際上大部分的狀況大多僅會用到「Hi」8fps 連拍而已,用到 10fps 的機會並不算多。 (註:假設機身寫入速度最高 115mb/s、記憶卡最高寫入速度 100mb/s 的狀況下)。 畫質方面則保留了 Sony 一貫的水準,全片幅 CMOS 搭配 Sony 感光元件表現基本已70分起跳,在發色方面微調的更加討喜,早期 Sony 機身慣有的黃綠色色偏已相當少出現,發色已可說是有所進步。 除了對焦速度調整、對焦追蹤、眼部對焦之外缺乏亮點,但對入門影音創作者而言已屬夠用,另加購超廣鏡頭可解決錄影廣角問題。 Sony 先進的快速混合自動對焦,結合了焦平面相位檢測自動對焦,以提供出色的速度和追蹤效能,以及高精確度及對比偵測自動對焦點,可以捕捉快速移動主體的清晰圖像。 遙想 A7S3發表之前,Sony 始終缺乏一台具備4K 60fps以上規格的錄影機種,尤其在競爭對手相繼發表新一代錄影機種之後,坦白說 Sony 在這一塊是處於相對弱勢的。

多虧 Sony 在靜態影像與影片創作前線無與倫比的經驗,才能成就如此驚人的影像品質。 Α7S III 搭載 759 個焦平面相位式偵測感光元件,以及 425 個散布在大部分影像區域的對比式偵測點,能在整個畫面中迅速尋找及追蹤您的主體。 Α7S III 採用包括高感光度 (將 ISO 擴充到 409,600)、15 級寬廣動態範圍、4K 120p1、快速又可靠的自動對焦功能,以及格外穩固的影像穩定系統等極致全片幅影片性能,再次替影片工作者立下新的標竿。 驚人的新速度結合超凡感度與超低雜訊,讓先前難以實現的 4K 電影拍攝成為可能,再加上高動態範圍、令人屏息的對焦功能與格外穩固的影像穩定系統,將 S 系列提升至全片幅影片拍攝的新境界。 A7 III 的推出,應可算是模糊了全片幅機種與連拍對焦性能的分界線,它開創了一個新的標準,證實即使是入門機種,依然具備專業級的操控(雷同 A7R3)、準專業級的對焦(逼近 A9 的表現),以及相當高速的連拍速度。 即便與它的老大哥相比,A7 III 仍然有不少不足之處,但這也正凸顯了 A7 III 的超值所在:即便擁有便宜的售價,但性能卻並沒有妥協。

sony a73規格: 操作檢視

7.5 cm 可翻轉式螢幕讓不論仰角或俯瞰的所有拍攝角度均便利無比;高達 120 萬像素的解析度更提供您精確構圖所需的一切細節。 相機每次關閉時都會啟動超音波震動功能,除去附著於感光元件的粒子,另外抗靜電鍍膜還可防止更換鏡頭時灰塵附著於感光元件上。 Sony A74 規格與 Sony A73 規格比較,這裡區分這 6 大面向,方便你在選購上有所參考,當然 Sony A74 進步的地方並不僅是硬體上看得到的,比如「新的 UI 介面」「新的色彩風格」「更好操控的硬體按鍵設計」「更棒的追焦性能」等等,都是值得考量。 如果買不起 CFexpress 卡也沒有關係,你也可以插入兩張 SDXC UHS-II 記憶卡,只是連拍續航力表現,就會有所折扣,錄影規格也會有所限制。 ,換句話說,若你採用 E 接環,切換成 APS-C 格式拍照,對焦性能會遠勝於過去 Sony A73 的表現,這一點的進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 A73 確實是我心中最完美的「第 3 代 A7」規格,甚至超出我預期的好,這點是不可否認,但究終定位在「A7 系列入門機」定位,在 EVF 電子觀景窗、LED 畫面表現上,仍然是降了一級,即使如此與前代 A7R2 相比,又平起平坐。

對焦狀態來說更加準確,無論是低光源情況拍照或是動態追逐都表現的更好,剛好羅賓有機會拿他去紀錄婚禮,都能順利抓到想要的畫面瞬間。 不過,我們可以預見的,未來相機市場的主流,會以玩家們為主(像是職業用戶、攝影愛好者等),智慧型手機幾乎已經滿足大部分一般消費者的拍攝需求。 未來除了旗艦級的APS機種(像是之後要上市的富士XT3),全片幅相機會是之後消費市場最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全幅無反相機,就Canon跟Nikon新推出的機身與鏡頭來看,這就代表以往的產品定位及策略將要大洗牌,或許接續的二代、三代產品就能慢慢建立起整個系統了。

sony a73規格

單就 4K 錄製來說,仍維持 4K/30P/100M 的品質,未來不知是否會透過韌體來到 4K/60P 仍不知道,不過與我是比較期待這一點,而不是 HDR 的錄製效果。 可以留意一下 Model 臉部,刻意的安排在照片邊緣,就是在展示 693 點相位對焦點分佈的區域,與前面的拳擊手的例子是相同的概念。 眼控對焦也是非常好用的功能,如果人像攝影常因構圖需要,常常變換對焦點也是很累人的事,啟動「眼控對焦」,會自鎖定人眼位置進行對焦。 在 EVF 旁邊的 LOGO ,也打印上 A7III 的代號,從 C3 sony a73規格 與 MENU 位置,整個機身設計與 A7R3 完全一致。

相機的高精準穩定元件、陀螺儀感光元件以及機密的演算法,造就了拍攝影片所適用的動態模式穩定系統。 此系統可以精準偵測所需的補償量並套用穩定效果,能夠穩定拍攝 4K 影片,同時保有 α7 IV 的輕巧尺寸與行動性能。 A7 IV 利用我們的平行鏡頭與相機開發技術,支援專為 Sony E 接環鏡頭打造的創新對焦呼吸補償功能。 您可以利用種類豐富的 Sony E 接環鏡頭,發揮全新創意可能。 Α7 IV 運用相機 15 級 的完整動態範圍,再搭配感光元件 3,300 萬像素 的影像資料,呈現風景和景色中十分細膩的細節。

全新研發的背照式影像感光元件和先進的影像處理系統,可滿足只有全片幅相機才具有的高畫質成像功能拍攝需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現在可透過 sony a73規格 FTP 支援自動傳輸以滿足專業顧客的需求。 Sony α7 III 採用新研發設計的背照式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和其他先進的成像創新技術,反應速度快、操作容易而且耐用可靠,可以滿足各種拍攝需求,捕捉更多關鍵時刻。

  • 當稍縱即逝的拍攝機會出現時,您不必擔心開機太慢而錯失良機。
  • BC-QZ1 選用電池充電器的充電速度也比透過 USB 充電來得快。
  • 具備無線區域網路 功能,除了傳統的 2.4 GHz 頻帶 (支援 IEEE 802.11a/b/g/n/ac 標準),還增加了 5 GHz 頻帶。
  • Α7 III 能以 10 fps 的自動對焦 / 自動曝光追蹤連拍,並在即時檢視模式下,以 8 fps 速度連拍。
  • 無須複雜的進階設定,只需透過 USB 將相機連接到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並選取「即時串流 (USB 串流)」,即可開始使用。
  • Α7 IV 是理想的混合式相機,能拍攝出絕美的靜態影像和影片,且具備靈活的連線功能,讓您可立即傳輸影像。

,才不會讓一張照片過曝,這一點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還蠻重要的規格,如果僅有最高 1/4000s 快門速度,使用大光圈鏡頭就「真的得看天氣」來使用。 透過評等功能,您可以隨時在拍攝現場用 1 至 5 顆星為已拍攝的靜態影像評分,如果評等功能已指定至自訂按鈕,可使用播放螢幕執行此功能。 Α7 III 配備雙媒體插槽,其一個與 UHS-II 相容,可快速寫入資料,因此能同時或接續錄影、將 RAW / JPEG 資料和相片 / 影片分類,並能在兩張記憶卡之間複製資料。 快速控制增強了 α7 III 在攝影期間的操作性,Tru-Finder 提供炫彩奪目的清晰視野。 Α7 III 搭載多元連線能力,延長了各種電力來源的拍攝時間,還具備高耐用性、防濕和防塵的功能。 除了透過 2.4 倍的超取樣錄製絕美 4K 電影的新功能,此相機還具備全新 HLG (Hybrid Log-Gamma) 圖片設定檔,並支援立即性的 HDR 工作流程。

好像買有翻轉螢幕(但沒有新選單系統)的 A7C,或乾脆考慮隔壁棚的 Canon EOS R6 sony a73規格 更好? USB 3.1 Gen 1 兼容 USB Type-C 連接埠,可輕鬆流暢地高速傳輸 PC Remote 數據,以便處理使用 PC 串聯拍攝的大型影像檔案。 您可透過評分功能隨時隨地使用 1 至 5 星為靜止影像評分。 全新版本的 24.2 百萬像素 Exmor sony a73規格 R CMOS sony a73規格 感測器,現已配備背照式結構,而且更與最新的 BIONZ X 影像處理引擎及前端 LSI 互相結合——這種組合方式,令數據讀取速度提升高達兩倍,數據處理的速度提升高達 1.8 倍。 捨去前滾輪與C1~C4自訂鍵對操作習慣有著根本上的改變,同時取消了對焦搖桿這點也令人覺得惋惜,慶幸的是終於搭載了側翻式翻轉螢幕。

同為A7系列機種,A7S3也延續了A7第四世代以來的操作配置,諸如機身與握把配置皆然,不過在細部上有針對錄影需求做出些許修改,例如錄影鍵移至機頂,此外連接埠支援也更加完善。 跟之前D750比較起來,從對焦速度、連拍速度、錄影畫質、可用ISO、以及SONY全片幅微單的輕巧,最重要的還有價格,比D750剛推出時稍微貴一點點而已。 因為我是新手攝影師,對鏡頭的選擇很迷茫,現在覺得SEL24240可能比較適合我,我個人比較愛拍風景。 這顆鏡頭算是中長焦的定焦鏡頭,擁有一顆 f/1.8 大光圈的特色,非常適合用於人物肖像拍攝,拍出來的相片具有淺景深,而且人物邊緣會相當銳利。 定焦鏡的特色就是在於使用較少的光學鏡片,使得整體重量較輕,因此這顆鏡頭相當輕巧。 重量不到 300g 也很輕便,要隨時攜帶出門都可以拎著就走。

這裡有個重點是模式轉盤,它將錄影模式、S&Q 模式給獨立出額外設計一個撥桿,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在拍照和錄影模式之間切換。 為了回應專業使用者的意見反饋,我們已將 MOVIE 按鈕移動到上方,藉此改善在所有拍攝位置下的操作性。 即時追蹤功能在追蹤主體時,會分析主體色彩、樣式、深度及臉部資訊;觸控追蹤功能則能以直覺化且自動的方式,追蹤您在 LCD 螢幕上觸碰的主體。 提供超過 7 級的自動對焦移動速度,以及超過 5 級的自動對焦主體切換靈敏度,讓您可以在切換主體或變焦時進一步發揮創意。 即便使用手動對焦操作時,只要輕輕觸碰一下,也能暫時啟動自動對焦。 A7C 在「機身的設計上」,由於體積輕小,省略了許多快速鍵、功能鍵,這樣子的犧牲換了輕巧體積,但也失去了快速的操作性,而「動態影片」需求用途,其實並不大需要這些功能。

寫程式是我的專業,拍照攝影是我的興趣,寫部落格是紀錄成長的一種方式。 自從我發佈部落格問卷調查之後,有不少朋友都希望我能多多分享一下旅遊的經驗,那就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今天要來分享前幾年去過日本卡拉 OK「Big Echo」,順便整理一下當時的相片來回… 上面推薦了那麼多顆 E 接環 (E-mount) 全片幅鏡頭,布萊克幫各位整理以下更加完整的資訊,歡迎自行運用。

sony a73規格

動物眼部追蹤對焦功能經過改善,就算動物的臉部上下顛倒,也能提供可靠的追蹤性能與精準對焦。 新推出的 Exmor R 全片幅感光元件與革命性的 BIONZ XR 影像處理器,提供隨時保持啟動的精準自動對焦功能,在空間與時間的處理上均能呈現優異細節。 此外,即使以每秒 120 格畫面的速度或慢動作模式錄影,也都能拍攝出驚人的 4K 電影。

機頂的設計與 A7R3 相同,從官方釋出的影片幾個片段,就能確定 A73 與 A7R3 外裝設計完全相同。 唯有 A7II 或是 A7III 在機身正面能清楚辨識型號的LOGO,A7S / A7R 只有產品代號,而不會將 A7S2 / A7R3 型號標示在機身前方。

新版的 24.2 百萬像素 Exmor R CMOS 感光元件配備背照式結構,結合最新的 BIONZ X 影像處理引擎和前端 LSI 之後,資料讀出速度快了兩倍,資料處理能力高出 1.8 倍。 Sony 在 A7S3身上做出了值得稱道的錄影規格,首先是4K 120fps高幀率綠影規格,不需要外錄、不需要在意散熱問題就可以實現單機4K 120fps慢動作錄影,同時具備10bits色彩深度以及4:2:2色彩取樣,極大程度加強了錄影後期方面的調色與後製彈性。 現在最常見的相片是 JPEG 格式的檔案,朋友之間互相傳遞也用習慣了。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