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的雜訊抑制功能可呈現更清晰的影像品質,即使在需要超高感光度拍攝的黑暗場景中也一樣。 原生 ISO 感光度以提升至最高的 ISO (靜態影像的 ISO 感光度可擴展至高達 ISO )。 經強化後的即時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7可確實辨識人臉,並且精準對焦在眼部。
當然打雀、影sports、影concert呢D就另計啦, 所以我都會留返部FF機, 但如果呢D情況唔多既平時就無謂攞苦黎身啦。 到了室外我們也開始挑戰一下 A5100 的解像力表現,在縮光圈無爛鏡的條件下,我們試著用 f/8 光圈拍了幾張照片,這些另外挑出的照片原圖也將放在本篇結尾的連結之中供下載觀看。 全像素讀取且無須進行像素合併的高解析度 4K 影片錄製、HDR 2 和 S-Log/S-Gamut12 選項,及慢動作與快動作錄製13,α6400 配備各種進階功能,支援您的影片創意。 根據全片幅相機的影像處理演算法提供更逼真的色彩重現能力,人像膚色看起來更自然,植物的色彩重現效果也有所提升。 APS-C 感光元件採用銅線和強化的電路處理,有助於提升集光效率,而結合影像處理引擎,則有助於呈現更出色的影像解析度和更自然的質感。 大型感光元件和最新的影像處理器可以讓您拍攝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任何事物,即使在低光源環境下也能拍出美麗又清晰銳利的影像和自然色。
由此产生的图像质量将低于保持在原生 ISO 范围内的质量,但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有用的。 当设备配置机身马达时,使用不带镜身马达的镜头,仍然可以使用自动对焦功能,因此也让用户在挑选镜头时的选择面更广。 在體育賽事或其他主體會快速移動的場合,是否能捕捉關鍵的精彩時刻或錯失美好片刻,取決於能否持續對焦主體。 ,以及與 Sony A6500 、Sony A6300 的比較到告一個段落,也希望這能讓你購買上更有依據。 最後體積重量上,三台設計幾乎完全相同,大小、手感也都一樣,唯有內建五防手震的 A6500 稍、重一些。
sony a6000評價: 影片對比太玄宮巴掌之謎 12下無聲甩手還原現場
A6000 同樣具備 92 萬點的 3 吋 TFT 螢幕,可視角方面還不錯,基本上很斜角都還是可以構圖使用,不過亮度部分貌似並沒有太多改進,不過好在如果遇到大太陽,我們還是可以倚賴電子觀景窗,就不會有構圖的問題囉。 至於螢幕的色彩表現上,可以調整色溫的 EVF 就略過不談,不過機背的螢幕個人覺得好像有一點偏綠色,所以拍攝的時候會覺得顏色有點髒髒的。 A5100 加入了觸控對焦 / 拍照的功能,無法用在介面操作使用,這真的有點怪,也許是 UI 還沒針對操作優化的關係吧? 不過觸控的反應倒是還不錯,搭配與 A6000 相同(但慢了 0.01 秒速度)的對焦系統使用,真的非常方便。 Sony 將辨識場景的對焦機能給用在了觸控對焦上,所以只要使用者點擊畫面上的物件,相機便會自動根據物體的形狀判斷對焦,甚至你將構圖畫面移開再返回相機也會再度追蹤。
NP-FW50 可是 Sony 玩家的福音,賀禎我最早購買 NEX 初代系列 NEX-3 就有一顆,過了數年後到了A6300 依舊是 NP-FW50 ,過去的電池到現在依然健在、好用,相信不少 Sony 玩家手邊也一定不少顆。 A6300 配件如上圖,相機本體一台,附上旅行用充電器組、NP-FW50 電池一顆、相機背帶以及說明書保證書等。 Capture One Express 是一款榮獲獎項肯定的免費編輯軟體,能夠提供 RAW 資料製作、簡便的管理和強大的編輯工具。 購買 Capture One Pro ,不僅讓您獲得更多編輯工具,還能進行連線拍攝。
- 具有防抖功能的机身,可通过图像传感器(非镜头)对拍摄时的抖动进行补偿,也意味着无论使用什么镜头,都能保持画面的稳定性。
- 最後體積重量上,三台設計幾乎完全相同,大小、手感也都一樣,唯有內建五防手震的 A6500 稍、重一些。
- 筆者長期以來是 Sony A6300 的使用者,對於 A6300 具備的功能大致上都還滿滿意的,要說的話就是期待 A6300 的暗部對焦速度可以提升些,螢幕翻轉角度可更有彈性,而 A6400 正好解決了這些小地方。
- 相機的八個按鍵和控制項都可以指派給 89 個功能和各項操作的其中一個,可以根據您在拍攝靜態影像或影片,或者在重播模式中,選擇指派不同的操作。
- 配上 OLED Tru-Finder、手動控制和一系列的手動鏡頭,是取代笨重數碼單鏡反光相機的上上之選。
- 搭載 144 萬畫素 OLED Tru-Finder 電子觀景窗,以及 3 吋 92 萬畫素可上下翻轉 LCD 螢幕。
- 有在看小編評測的應該都會知道,其實個人習慣拿機器來會將機身上的雜訊處理功能調到最小,盡可能地不要讓機身後製去干擾到畫質。
A6100 的機背造型與按鍵配置幾乎與當年的 A6000 一樣,不過電子觀景窗並非主流的 XGA OLED 而是 0.39 吋 144 萬點的 SVGA LED,雖然精細度不如 XGA OLED,但還是普羅大眾可以接受的檢視品質,這倒是不需要擔心,這也是 A6100 售價較 A6400 便宜的因素之一。 觀景窗的視野率 100%、放大倍率 0.7x,附有屈光度調節器。 Sony E-Mount 的全片幅系統近年聲勢浩大,從 A9、A7R III、A7 III 到近期的 A7R IV 可說是通吃所有類型的攝影用戶,更別說還有壹、貳世代的 A7 系列仍在線上販售。 相較於 APS-C 片幅的 A6xxx 系列來說,要如何凸顯自身的存在感或是吸引新舊用戶的眼球,的確也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全片幅相機正夯,而且在解像力與景深表現上也更有優勢。 E mm 焦段涵蓋超廣,不過光圈較小、重量又重(524 克)、體積也不小(75.5 x 99mm),相對不適合負重力不高的我,而 E 16-50mm 雖然像餅乾鏡一樣超輕巧(只有 115 克),不過光圈不大,加上我期待照片有更好的畫質表現,因此就不考慮了。 要說有點可惜的地方在於沒有防滴防塵設計,下點小雨時最好就把相機給收起來,搭配的花型遮光罩也不是我的菜,我比較偏好圓型遮光罩。
sony a6000評價: Exmor 1 CMOS 感光元件
其實從A6300大幅降價時,我就一直有換機的念頭,不過購物有時需要一點爽度,換A6300以性能來說算絕對夠用,但爽度總少一點。 將 A6300 套上後,更具質感,不但更好握在手上之外,同時也避免相機放在任何地方弄傷相機,對於珍惜相機的玩家來說,實在是建議多帶這專用底座。 ,配上鏡頭不到 600g,有一些重量但仍算輕巧,較大面積的蒙皮能更好抓拿相機,同時把手溝槽也深厚,單手手指勾、握也好拿。 如果要我推薦 Sony 微單眼,我會推薦 A6300,試用幾天心得讓我十分滿意,這裡為大家簡單開箱介紹。 当然啦,这些都是我的个人感受,说些最简单的,其实刚拿到手我对它不是很满意,感觉外观不太像个摄影人用的,其次觉得佳能的机内参数比较完善,买完以后还时常进行对比,后来我发现这些都不是问题,啪啪打脸。
換句話說,若你一開始就選擇 A6400 變焦鏡頭 $37980 來計算的話,這顆 Sony SEL18135 相當於你只花 $11000 就能買到了,真的非常划算。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深入參考一下這次實拍的 Flickr 原圖;各 ISO 的照片也有放在上面了 — A6000 同場景下的表現可以看我。 不過小編鬼打牆 A6300 硬是欠曝了 1/3s,So…
使用 Imaging Edge 桌面電腦應用程式提升攝影質素。 使用「Remote」(遙控)可遙控拍攝場景;「Viewer」(檢視器)可讓您快速檢視相片、為相片評分,以及從大型相片庫選擇相片;「Edit」(編輯)功能可讓您將 RAW 數據轉換成優質相片,方便隨時交付。 有別於其他品牌,α6000 的快速混合式自動對焦集合了相位偵測自動對焦及對比偵測自動對焦的優點。 領先同級的 179 點相位偵測點 (幾乎覆蓋整個影像),以及高速對比偵測功能,不單可達至驚人的每秒 11 fps 連拍模式,更可高度準確地追踪靜止影像及影片的移動。 推薦上A6000,因為體積比尼康的單反小輕,可以方便帶出門拍照,特別是去旅遊。 用A6000可以先用16-50的套頭先拍一些照片,有一定照片以後你再分析一下照片的焦距看看自己是喜歡廣角還是微距,是希望拍人文還是人像,再自行選擇鏡頭。
sony a6000評價: 可搭配 iMovie 及 Final Cut Pro X 使用
事實很簡單:更大的感光元件可以提供更棒的畫質,而 α6000 的感光元件勝過同級諸多產品。 APS-C 尺寸感光元件的面積是 4/3 感光元件的 1.6 倍,也是一般輕巧型數位相機 1/2.3 感光元件的 13 倍。 不需帶備額外裝置;配備 GN6;ISO 100 m評級的閃光燈,讓您在光線昏暗的設定下拍攝出絕佳的影像,使用更快速的快門亦可大大減少相機震動造成的影像模糊。
直接跟 NEX-6 放在一起比較,可以發現 NEX-6 sony a6000評價 的機身上有較多斜角設計,看起來會有一種比較小台的錯覺,而實際拿著兩部機身直接比較,其實兩者之間的尺寸差異不是很大,這點也反應在手感之上,A6000 與 NEX-6 在手把握感上都很相似。 對焦機能方面則是新增了 AF-A 功能,還有很有意思的斑馬紋輔助機能。 對應 0.06 秒高速對焦反應的還有增加到 179 個的相位對焦點,這讓 A6000 的相位對焦點範圍涵蓋率大幅提升到幾乎整個畫面。
前面提到的自拍心得,有很大的一部份是這次熱心幫忙測試的學妹所提供的,人像實拍照也是(大感謝)。 從右圖可以看到,在美肌模式開啟之下,還是比較會令女孩兒開心的(笑)。 這兩張照片則是都有開啟人像相片風格,圖集中還有別的自拍照片可以參考。 我們這次借到的是 Sony 的電動變焦鏡 16-50mm sony a6000評價 PZ,畫質上做為機身搭配鏡頭所以並不算是太強悍,但方便攜帶收納且涵蓋常用的焦段,以及電動變焦的便利度應該算是它的主要優勢。
sony a6000評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從規格上可以看到 A6300 擁有 Super 35 全畫素讀出,具備 100M 流量的 4K / 24fps 的影片規格,這方面的表現可以從本篇的影片實拍中驗證,不過就目前市場上所看到的反應是都還覺得不錯啦。 以上這兩張是刻意挑選晚上出門拍攝的,整體而言 A5100 雖然高感度與畫素都提升了,不過並不會讓人太感到在雜訊上有什麼特別多的感覺,這點的確有承襲於高階機身 A6000 的不錯表現。 而從上圖也可以看到,在 APS-C 大感光元件的優勢下,即便是在 24mm 廣角端、也不是特別大光圈鏡頭的條件下,還是可以營造出一定的淺景表現。 基本上都相當快不過暗部對焦還是得要靠對焦輔助燈才比較容易合焦。 在 A6000 評測中玩到的相位對焦點的追蹤特技,在 A5100 也一樣可以實現,這些可以觀看下面的對焦測試影片來看看 — 影片中我們還加入了開關機速度與連拍快門聲的測試。
而極速0.06秒的對焦能力,搭配每秒11張的連拍速度,以及「自動追焦」功能,三大最強功能同時擁有,無論小孩或毛小孩再怎麼活潑好動,都能輕鬆紀錄每個精彩瞬間。 除了增進的收音規格外,A6300 還具備有 S-Log3 與 S-Gamut 3 的色彩模式。 除此之外,這次 Sony 還將高階攝影機上面所提供的 Gamma 顯示輔助功能,給放到了這部要價「僅三萬台幣」的 APS-C 無反相機之上 — 此功能可以大致模擬 S-Log 風格在後製之後的色彩表現,是一種色彩風格的預覽顯示模式(如上圖)。 單就這些對於專業錄影人士而言相當貼心的功能,會讓筆者不禁覺得 A6300 這次提升的方向應該是有取代 NEX-VG 系列專業地位的態勢。 來到機身的表現上,坦白講,A6300 的各項提升都是很有感的,但直接破三萬台幣的價位,說真的對一般人而言應該比較難體會到它的價值。 其實個人覺得覺得答案是要端看你是什麼用途,因為 Sony 近期對於 4K 錄影的規格提升,在 A6300 上面算是發揮到一個極致。
sony a6000評價: = A6400 產品定位 =
佢俾到無反用家更多嘅可能性,佢喺快拍、畫質同拍片都有高水準表現,對得住佢八千蚊標價有突。 電好似倒水咁,起碼要帶多舊電出街先頂到一日,原廠鏡貴到喊見到個價錢都買唔落手。 開頭要tune吓佢D色彩網上都好多參考,否則影出嚟灰灰黃黃咁。 無touch mon 唔係問題,但如果佢學下5d3咁有枝joystick仔我覺得更好用。 個interface都幾唔user sony a6000評價 friendly,唔睇說明書都唔係好知代表咩, 對比canon一睇就明又簡單得多。 總括而言, Sony的無反APSC機是一個不錯的系統, 只要你了解它的弱點, 以及事先計劃好自己所需的鏡群, 一樣可享受到不少樂趣。
像上面這張開到最廣角的照片,最望遠也可以拍到不錯的局部河景(可以在圖集裡找到)。 這張的色彩風格我開了「風景」,所以色彩的飽和度會稍微高了一些。 官方的續航數據為 400 張,而個人用起來的感覺是拍了接近三百張電力還可以剩到超過 50%(螢幕亮度正中間、有開連拍也有拍攝幾段錄影),這次期間則是沒有一次在外面真正用到電池乾掉的狀況,所以對於續航力來講滿意度算是高。 更別說假若真的在外面沒電,也還可以透過行動電源嘗試在休息時給它補充一下能量囉。 既然主打的是自拍,在這樣的情境下的拍攝手感也要好好講一下才是。
▲機背按鍵配置中規中矩,Fn 鍵和 C2 自訂鍵可加快選單調整的速度,AEL sony a6000評價 鎖定鍵也是針對玩家設計。 Sony 多款微單眼機種都將錄影鍵放在人體工學握把右側位置,能避免操作時誤觸,相當貼心。 ▲螢幕可上下翻轉,但無法做出 180 度的自拍功能;此外也沒有搭載觸控螢幕功能,Sony 在中高階機種中幾乎都沒有加入觸控功能。
這點除了對充電很方便外,對於專業的連線拍照也很有幫助 — 是的,A5000 開始其實就支援 Alpha 相機與電腦的連線拍照機能,算是跟上了 Nikon 與 Canon 入門 DSLR 的標準功能,提供進階的使用可能。 首先,它承襲了以往的優秀傳統,就是在各種曝光模式下幾乎都可以直接按下專用錄影鈕開始錄影,也能在錄影的同時調整各項數據,還支援最低到 1/4 sec 的慢速快門功能。 有意思的是,因為 A6000 這次對焦上優異表現的關係,Sony 還提供了共三段的對焦速度選擇,避免太快的對焦反應會影響影片的觀感。
機身背面的配置,無論從哪個角度,所有的按鍵數量、位置、設定,都與 Sony A6500 / Sony A6300 完全相同。 電池依舊使用最常見的 NP-FW50,電力表現上相信與既有的 Sony A6500、Sony A6300 差不多。 本篇比攝影也會一同分享,如果已經有了 A6500、A6300 ,還需要昇級至 Sony A6300 嗎? 本篇一次幫你整理了 Sony A6500 / A6300 ,以及 2019 年新機 Sony A6400 該買哪台最好。 索尼ZVE10很适合摄影新手追求简单的相机操作,以及追求轻便的Vlog视频拍摄,还有产品视频拍摄和直播带货使用。 A6100 的機身高度與 A6600 都同為 66.9mm,不過 A6100 的握柄尺碼較小,深度也不如 A6600,但這單純是產品定位做出的區隔,畢竟 A6100 也是主打女性訴求的機種,握柄太深太厚的話也不適合女孩兒。
sony a6000評價: 影片相位式偵測功能
界面功能包括 Quick Navi Pro 及 Fn (功能) 按鈕,讓您可以快速簡單地設定相機功能。 全新 2,430 萬像素 APS 高清感測器擁有優化的集光能力 (透過已設定角度的微型鏡片) 及改良的感光度。 事實很簡單:感測器越大,影像越美麗,α6000 遠遠優勝於其他同類型相機。
本篇比攝影簡單為大家介紹 Sony A6300 開箱介紹,未來再針對 A6300 有更多測試、教學與分享,也請大家耐心等待。 LCD 一直是我感到垢病的一點,依舊維持 3 吋大小 92 萬畫素,且未支援觸碰操作功能,直到 A6300 還並未更進,明明可以做的功能卻遲遲不在 A6300 看見,十分可惜。 A6300 就外觀上與 A6000 有著極高的相似程度,最大的差別 A6300 改為鎂鋁合金機身更為堅固,同時防滴防塵設計,在雨天、海邊等極端拍攝環境,更能正常運作。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